什麼樣的飲食習慣容易患癌?

如今,「防癌」成為了人人都關心的話題,但怎樣才能最有效地將「致癌分子」擋在我們的身體外呢?近日,美國馬薩諸塞總醫院和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對13.5萬人進行研究,發現在可能引發癌症的因素中,飲食、吸煙和運動等生活方式因素的比重佔到20%~40%。因此有專家表示,癌症多半是吃出來的!那麼,什麼樣的飲食習慣容易患癌?人們又該如何發現和預防癌症呢?


糖——超過25克很危險

有人說糖會「滋養」癌細胞,雖然這一說法並不準確,但高糖飲食確實與癌症有關。瑞典科學家曾對8萬人進行了長達9年的跟蹤調查,發現過多攝入糖、甜飲料、果醬等食物會增加患胰腺癌的風險。吃糖會導致胰島素大量分泌,使胰島功能受損,成為誘發胰腺癌的潛在因素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糖的攝入量應控制在50克以內,最好不超過25克。

燙——65度是癌症溫度

中國人尤其吃飯講究「趁熱」,但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飲品溫度在65℃以上飲品可能會引發食管癌。這是因為,過熱的食物會損傷食道黏膜,長期吃過燙的食物,黏膜反覆受到慢性損傷,就可能引發慢性炎症,進而增大癌變的可能性。

腌——腌製品不要多吃

魚乾、魚醬、臘肉、臘腸、腌菜等腌制食物風味獨特,但這類食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硝酸鹽,會在胃內被轉變為亞硝酸鹽,然後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亞硝酸胺, 具有極強的致癌性,會導致胃、腸、胰腺等消化器官癌變的幾率升高。每天食用 50 克加工肉製品,將會提高 18%的患下腹部癌症的風險。這些加工肉大都採用腌漬的方法製作。建議盡量吃新鮮蔬菜、肉類,減少腌制食物的攝入。

咸——癌症的親戚

鹽似乎是最「危險」的調料,吃得太咸會導致胃黏膜屏障的慢性損傷,日久會增加對致癌物質的易感性,導致胃癌發生。美國一年死於癌症的人數約57.5萬人,日本約36.5萬人。以每10萬人的癌症死亡率來計算,日本是美國的1.6倍。這其中就與日本人飲食過咸有關。吃飯口味重的人,可以多吃一些維生素C的水果,維生素C能幫助阻斷致癌物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熏——含強致癌物

夏天家更愛吃烤串,一項研究發現經常吃烤牛肉、烤鴨、烤羊肉等熏烤類食物,容易得食道癌和胃癌。熏烤類食物在製作中會產生大量的多環芳烴類物質,強致癌物苯並芘就是其中一種,它會造成細胞突變,引發癌症。少吃熏烤類食物。

霉——黴菌污染食物

發霉的食物當然沒有人會故意去吃。不過花生、玉米、大米、高粱等食物很容易受潮,進而被黴菌污染,有時候不易被發現,特別是夏天的冷盤,有一些發霉也是肉眼無法辨別的。這種情況下的食物,很可能有致癌作用的黴菌毒素,這種毒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強的物質之一,與肝癌的關係極為密切。大家學會合理儲存食物,防止受潮霉變。



推薦閱讀:

吃什麼對眼睛好?護眼飲食寶典奉上,讓你吃出好視力!
「我下周一定開始節食?!」,那你是沒聽說過不用少吃的節食計劃
燒烤史話——吃貨高級理論知識基礎
給孩子在節日期間的飲食建議
十二道城味兒——細數你不知道的城市味道

TAG:健康 | 養生 | 醫學 | 飲食 | 飲食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