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悟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 培根《論讀書》

為什麼讀書?

」你的夢想是什麼?「

」長大以後我要當一名科學家。」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類似經歷,我也如此,而它在當初我幼小的心靈中種下這樣一顆種子:讀書是為了當一名科學家

上了中學之後,老師和家長都會告訴我們要好好讀書,將來才能考上一所好大學,有個好文憑才能找到好工作,以後才能坐辦公室,而不用下地幹活。此時才意識到,讀書是為了有個好文憑,找份好工作,至少不用干苦力活。

大二那年,遇到一位家長,他始終認為讀大學也是為了一個文憑,其它都不重要。

大學畢業後,從醫學專業轉行進入計算機安全行業,發覺那學歷文憑於己沒有太大用途了,只要是個本科就夠了,這也是國情所定。此時才意識到,讀書是為了豐富個人修養,是為了擁有一技之長,能夠靠它在社會上生存的技能。

後來隨著閱歷的增長,慢慢意識到,其實讀書的目的總結起來就一句話:為了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正如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烈》中所述說的那樣: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

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

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

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

你就有成就感。

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

不剝奪你的生活,

你就有尊嚴。

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讀完即忘,為何仍要讀書?

也許經常有人會問,書讀完就忘記了,那讀書還有什麼用呢?

如果是我,我會這樣回答:」每日三餐吃完又拉,為何又還要吃飯呢?也許吃幾天飯沒能看出什麼變化,但小孩子吃到成年呢?那變化夠明顯吧。讀書亦是如此,短期看不出變化,但長期它會慢慢變成我們血肉的一部分,相伴一生!

王陽明《傳習錄》中有一段話:

一友問:「讀書不記得,如何?」

先生曰:「只要曉得,如何要記得?要曉得已是落第二義了,只要明得自家本體。若徒要記得,便不曉得;若徒要曉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體。」

深以為然,其實讀書不用非得記得,能夠理解書中道理即可。非得背誦強記,往往都是用來應付考試的手段。

《傳習錄》中說到,」如讀書時,良知知得強記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誇多鬥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

若能以不為考試、不為顯擺、不為私慾,只以無心之心而讀書,則足矣!

讀書方法

春節剛好讀完一本叫《如何閱讀一本書》,雖沒想像中那般好,但書中所提的4種閱讀層次還是可以當作參考的。

  • 基礎閱讀:小學至初中的語文功底就足夠了,即能夠識字,讀懂字面意思即可。
  • 檢視閱讀:換言之,即快速閱讀,該層次可分為2種方法。

    1、系統化略讀:比如通過書名、目錄、序言、作者介紹、隨手閱讀幾個段落等方式來判斷該書的分類、主題以及內容質量,我一般就是通過此方式來判斷買不買書的。對於一些專業書籍,就需要一定的知識背景才能有更好地做出判斷。

    2、快速性通讀:即不求甚解地快速通讀全書,若有必要,再有側重地細讀一遍。
  • 分析閱讀:原書寫得有點複雜,個人覺得沒必要,只要能夠分析清楚書本的主題內容、全書結構、理解書中觀點或原理,帶著問題去書中求解,看能從中找到答案嗎,讀完之後能夠準確地評價該書,這就差不多了。
  • 主題閱讀:最高層次的閱讀方式,根據同一主題內容去閱讀多本同類書籍,因此也叫比較閱讀。往往運用在主動研究某個領域所採取的方法。

比如想研究移動安全,我可能會去china-pub上查找相關書籍,通過檢視閱讀的方式去挑選出一些相關的安全書籍,然後就是採用分析閱讀的方式一本本讀下去,必要的話做一些筆記,完成之後也即是完成主題閱讀方式了。可以看到,越高級的閱讀層次其實已經包含了更低級層次的閱讀方式。

為了規劃自己的讀書計劃,我會用iPhone上的」提醒事項「這個app來記錄和規劃自己每月的閱讀書單,當然其它一些需要記錄提醒事項也會一併寫上。一來可以方便隨時記錄想看的好書;二來可以提醒自己。

後記

中小學時代,讀書大多是為了考試,總是有些不情不願的,所以那時並不是那麼喜歡讀書。

上大學之後,由於興趣開始自學計算機,記得當時整個暑假就拿著《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和《ASP從入門到精通》兩本書每天不停地學習,後來也會找一些社科歷史等文科書籍來閱讀。

漸漸地才意識到,其實我是喜歡讀書的,只是被應試教育所毒害過。

所以能夠以興趣為導向,無欲無求,以無心之心而讀書,或許才是最佳的讀書狀態。

附錄

1、《購書心得》:關於信息安全方面的相關書籍推薦

2、《給計算機初學者的書籍推薦》:給初學計算機專業的同學一些基礎課相關的經典書籍推薦。

推薦閱讀:

TOC筆記
這是一篇值得收藏的資源乾貨文章
我們應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用遞歸的思維去看問題、處理問題?
父親的三字經 從皖酒麴房到巴黎左岸-(4)蘇老泉 二十七 始發奮 讀書籍
為什麼知識越來越沒用

TAG:學習 | 計算機 | 讀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