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為法和無為法的區別是?

有為法指因緣做作而生的事物,無為法指沒有因緣做作而生的事物。那麼無為法是怎麼來的呢?難道是就是這樣存在了嗎?無為法的屬性是不變,不生不死。那麼無為法在修行中的意義在哪裡呢?


世尊出世說法,是為了讓我們眾生凡夫,也能和他一樣的覺悟世間如幻,外物非實,得證離言法性,解脫成佛。所以世尊說法,自然要按照世諦來安立名相,然後才相應的應機說法,不然如佛經中說,有世界的人聽佛口出美妙的音樂即能悟法解脫,明顯這對我們這個世間來說是行不通的。所以也應該知道世尊所說之法,並不是那個法的本身,說者非所說之物本身。

然後再說有為無為之法。有為法如你所說,即是因緣所成,有所造作之法。無為法則是相反。所以說你所言定義並沒有錯。引經論如下:

《順正理論》雲「眾緣聚集,共所生故,名有為」「與此相違,準知無為」

《婆沙論》雲「若法依屬因緣,和合作用是名有為」「若法不依屬因緣和合作用是名無為」

《掌珍論》雲「眾緣合成,有所造作,故名有為」「非有為故,說名無為」「翻對有為,是無為義」

世尊說有為無為二法,是因為世間眾生,由於無始以來的虛妄薰習,將非實有的外物,執為實有,安立名字,然後在在此之上,起種種言說爭論。故世尊將這些虛妄緣生之法,謂之有為法。然後告訴我們這些,皆是虛妄執著,然後有種種煩惱。本來如果是大根器之人,一聽此言,即能放下這些顛倒,歇了四處攀緣的狂心,即能證得菩提。但由於我們從無始以來,不是執著於此,就是執著於彼,心總是要攀緣於某處,才能安心。一聽世尊說一切皆虛妄,即生大恐怖。也不利於初修者,安定修行,故世尊說,離有為法,趣無為法,即得解脫。就如化城,給人一個中轉之處。但實非究竟處所。實際亦並無所謂無為法可證。如有所證,即有所得,若有所得,即是從緣所生,若從緣生,還是有為。當一個修行者,真修行一切唯識所現之深處,自然就會知道,所謂無為法亦是有為法,若追求無為之法,還同於世俗的追求,自然就不會再糾結於此處。實際上只要放下這些虛妄執著,不被無明所迷惑,自然就得覺悟,自然就能證果,而不是要去追求什麼。打個不太嚴謹,不太恰當的比喻,就如你打遊戲打的正歡,此時老婆讓你別打了,你只要停止這個打遊戲的行為就行,不是說另有一個別打遊戲的程序讓你去完成,你只需要別打就行了。而且世尊亦在經典中,有過開示。我說的不好,題主可以看看世尊自己怎麼說的。經文不難,就不上白話文了。

下面是引自解深密經勝義諦相品第二:

爾時如理請問菩薩摩訶薩。即於佛前問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言。最勝子。言一切法無二。一切法無二者。何等一切法。云何為無二。

解甚深義密意菩薩。告如理請問菩薩曰。善男子。一切法者略有二種。一者有為二者無為。是中有為非有為非無為。無為亦非無為非有為。

如理請問菩薩。復問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言。最勝子。如何有為非有為非無為。無為亦非無為非有為。

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謂如理請問菩薩曰。善男子。言有為者。乃是本師假施設句。若是本師假施設句。即是遍計所執言辭所說。若是遍計所執言辭所說。即是究竟種種遍計言辭所說。不成實故非是有為。善男子。言無為者。亦墮言辭施設。離有為無為。少有所說其相亦爾。然非無事而有所說。何等為事。謂諸聖者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現等正覺。即於如是離言法性。為欲令他現等覺故。假立名想謂之有為。

善男子。言無為者。亦是本師假施設句。若是本師假施設句。即是遍計所執言辭所說。若是遍計所執言辭所說。即是究竟種種遍計言辭所說。不成實故非是無為。善男子。言有為者。亦墮言辭。設離無為有為。少有所說其相亦爾。然非無事而有所說。何等為事。謂諸聖者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現等正覺。即於如是離言法性。為欲令他現等覺故。假立名想謂之無為。

爾時如理請問菩薩摩訶薩。復問解甚深義密意菩薩摩訶薩言最勝子。如何此事。彼諸聖者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現等正覺。即於如是離言法性。為欲令他現等覺故。假立名想。或謂有為或謂無為。

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謂如理請問菩薩曰。善男子。如善幻師或彼弟子。住四衢道積集瓦礫草葉木等。現作種種幻化事業。所謂象身馬身車身步身。末尼真珠琉璃螺貝璧玉珊瑚。種種財谷庫藏等身。若諸眾生愚痴頑鈍。惡慧種類無所曉知。於瓦礫草葉木等上諸幻化事。見已聞已作如是念。此所見者實有象身。實有馬身車身步身。末尼真珠琉璃螺貝璧玉珊瑚種種財谷庫藏等身。如其所見如其所聞。堅固執著隨起言說。唯此諦實余皆愚妄。彼於後時應更觀察。

若有眾生非愚非鈍。善慧種類有所曉知。於瓦礫草葉木等上諸幻化事。見已聞已作如是念。此所見者無實象身。無實馬身車身步身。末尼真珠琉璃螺貝璧玉珊瑚。種種財谷庫藏等身。然有幻狀迷惑眼事。於中發起大象身想。或大象身差別之想。乃至發起種種財谷庫藏等想。或彼種類差別之想。不如所見不如所聞堅固執著隨起言說。唯此諦實余皆愚妄。為欲表知如是義故。亦於此中隨起言說。彼於後時不須觀察。

如是若有眾生是愚夫類是異生類。未得諸聖出世間慧。於一切法離言法性不能了知。彼於一切有為無為。見已聞已。作如是念。此所得者決定實有有為無為。如其所見如其所聞。堅固執著隨起言說。唯此諦實余皆痴妄彼於後時應更觀察。若有眾生非愚夫類。已見聖諦。已得諸聖出世間慧。於一切法離言法性如實了知。彼於一切有為無為。見已聞已作如是念。此所得者決定無實有為無為。然有分別所起行相。猶如幻事迷惑覺慧。於中發起為無為想。或為無為差別之想。不如所見不如所聞。堅固執著隨起言說。唯此諦實余皆痴妄。為欲表知如是義故。亦於此中隨起言說。彼於後時不須觀察。

如是善男子。彼諸聖者於此事中。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現等正覺。即於如是離言法性。為欲令他現等覺故。假立名想。謂之有為謂之無為。爾時解甚深義密意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佛說離言無二義 甚深非愚之所行 愚夫於此痴所惑 樂著二依言戲論 彼或不定或邪定 流轉極長生死苦 復違如是正智論 當生牛羊等類中


有為法指因緣做作而生的事物,無為法指沒有因緣做作而生的事物。

我不知道這個定義是誰給的。閑篇兒能扯成這樣,真也是醉了。

無為法不是沒有因緣做作,而是無為法里壓根就不安立因緣這個知見。

如果無為法能做作「而生」就必然也能「而滅」。有生必有滅。

又不是貔貅,只吃不拉。

首先,無為法還有好幾個名字,清凈法身、真如、圓滿究竟智慧、如來藏、般若波羅蜜多、第一義、空性、自性、究竟涅槃……

無為法的特點,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沒法用語言表述、不可說、本自清凈、本自具足、能生萬法、本不動搖、本不生滅……

一切萬有的自性,叫無為法。

有為法,就是因緣和合而導致的具有生滅特點的一切見聞覺知和色聲香味觸。一切都由業力和因緣牽引。一切都具有成住壞空、生住異滅的特點。而一切不同的有為法的本性自性都是空的,這就是無為法。

說的通俗一點,你能用盡一切器官和功能感知到的,就是有為法;

那個你沒法用身體上的任何零件兒捕捉到的,才是無為法。

所謂六根六識緣不到空。就是這個道理。

通過各種語言、文字、思考等方式搞明白的無為法,其實還是有為法。

無為法是要用智慧去契入的,不是用意識來揣測的。所以佛說,依智不依識。

扯這些佛學名相和教理知識沒啥用了。

王語嫣啥門派功夫從招式到心法樣樣精通,就是不會打。

我們不是靠背書來了生死的!

做功夫,練拳腳吧!


你想問的應該是無為法。因為區別你自己已經講清楚了。

有為法就是「行」法,行就是做作,就是相互影響,諸行無常,成住壞空,有生有滅,你的周圍,日日所見都是這些。

無為法,靜寂涅磐,不生不滅,了了分明,沒有影響,不受後「有」。(這個「有」 和 「行」 法的行一個意思)。

了解了定義並不能有助於你的修行。但你在這個世界見不到,又不能說沒有定義。

舉個例子

根據宏觀物理學,一個物體以靜止或者均速直線運動,這個是物體的屬性,本來面目,永遠,勻速,直線,運動下去,不快不慢,不拐彎不跳躍,不停不頓。這個就是無為法,本來如此,就在那裡。(你雖然知道定義,但是你在這個世界永遠見不到)

直到,你施加了外力,影響了他,做作了,變速了,拐彎了,彈跳了,這個就是有為法。(你周圍日日所見,你在一個有為法構築的世界裡)

這個施加了外力的行為,英文叫action,巴利語叫kama,中文叫"業",一旦施與是不能撤銷的,做都做了,怎麼撤銷?所以所謂的消業都是扯淡,所以必須有後果。所以本來靜止的,或者5米/秒運動的物體,變速了,變成10米/秒運動了。

然後怎麼辦?不要再做作了,讓他以10米/秒的勻速直線運動永遠這麼下去,回歸這個物體本來的屬性,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


無為法是釋迦牟尼妙觀察體會到的。

意義是:如果修的是有為法,則終歸壞滅。


這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合和而生的啊,哪來的沒有因緣合和就能生的事物呢?呵呵……你誤解了「有為法」和「無為法」,然後試圖把它們解釋通,這不是扯呢嗎?

釋迦牟尼佛說得很清楚,這個世界一切事物都是依因緣合和而生,不依因緣合和而生的只有空性,本來具足,不生不滅。

所以「有為法」是說有「我」而為,帶著「我的」目的、感覺、情緒、煩惱、執著而造作的身、語、意三業。

「無為法」是說沒有「我」而我,不帶有「我的」目的、感覺、情緒、煩惱、執著。

無為是中庸,無為的兩個方面,一個是無我而為;一個是順勢而為。並不是無所為,也不是無所不為,無所不為那不是混蛋,就是糊塗蛋,無所為就是木頭。因為無我而為,又因為順勢而為,所以「中庸不可能也」。中庸是通向「仁」的道路,是通向涅槃的道路。

無論我們「做」還是「不做」,我們都是塑造「與我們相關事件」的因緣的一個部分,越是直接相關,越是靠近或成為核心的因緣,或稱為主要因素,此時「無為」就變得極其重要。無為,有不主動作為的意思,也有無我而為的意思,無為意味著能夠頭腦清明地觀察整個事件,然後最佳解決方案就自然展示出來,其中有一個秘訣,就是依五戒十善而行的人常會找到最圓滿,對每一個人都有利益的答案。

我們開始明白自己心中有一種清醒的特質,而這種特質只有在我們不奮鬥的時候才會顯現。於是我們發現了列為第三諦的滅諦——無為。我們只要放下那為保全自己和鞏固自己所作的努力,當下即是覺境。我們必須讓「我」,像一隻舊鞋,在從苦難到解脫之路上自行磨損。——創巴仁波切

杲禪師云:往往利根之輩,不費多力打發此事,便生容易之心,更不修治,日久月深,依前流浪,未免輪迴。則豈可以一期所悟,便撥置後修耶!故悟後長須照察,妄念忽起,都不隨之,損之又損,以至無為,方始究竟。——知訥禪師

有心法不能見離心之義;有為法不能見無為之義。——帝洛巴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中國有那麼多信仰基督教的人,基督教到底哪一點吸引人們,為什麼會信仰?
為什麼知乎上佛教問題那麼多,那麼缺乏佛教常識?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到了雷音寺,為什麼阿難要索要人事,有什麼深意?
一無所有和四大皆空有什麼區別?
如何評價「火風活佛被否認」?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