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釜山行》?

簡介:文藝小青年,最有潛力的劇評新星。

《釜山行》的故事

一個飽經俗世矛盾的基金經紀人,一個善良淳樸的小女孩,還有一對恩愛的夫妻在通往釜山的列車上發生的非人道主義事件。

……

病毒感染 喪屍入侵

劇情很老套,突然出現的喪屍一個接一個的將普通人感染,逼的人類走頭無路。有人在尖叫嘶吼之後淪為了殭屍的同夥,有人在短暫的獃滯後奮起反抗。

……

《釜山行》嚴格來說,更是一部彰顯人性色彩的電影,他的每個細節都暴露出了人類這種高級生物面對危險所產生的劣根性。

石宇在喪屍即將沖入「安全區」的時候,聽了「領導」的話將救了自己的夫婦兩人關在了門外。雖然只是片刻,石宇就打開了門。但是無疑在那瞬間,石宇將自己的生命利益建立在了別人的死亡之上。就如同之後,繼續逃亡時候,她教育女兒所說的話。

……

「這個時候不用謙讓也可以」

「你自己最重要」

單純的秀安並不理解爸爸的意思

石宇的自私的本性被完全的暴露出來

石宇通過手機提前詢問了安全路線,打算單獨帶著秀安逃離。同樣的,「領導」也獲取了正確獲救的方法,兩個人心照不宣的選擇了沉默。

作為做出色的配角,高中生情侶的女生和暮年姐妹的妹妹成功的進入了最安全的車廂。姐姐,秀安還有恩愛情侶的妻子被困在了喪屍包圍的衛生間中。抵抗到最後的活下來的丈夫,男生和石宇三個人上了最遙遠的另一個車廂。

三個小團體被喪屍的包圍圈徹底的隔離開,女兒需要爸爸,妻子需要丈夫,人性的本能驅使石宇和另外兩個人穿過喪屍潮去尋找他們所要保護的人。

影片到了這裡,觀眾本應該開始安心的欣賞主角光環屠戮喪屍的鏡頭,但是畫面一轉。最安全的車廂中出現了不和諧的畫面。

……

「領導」並不相信他們能夠毫髮無損的來到安全區

他們的到來才是真正的威脅

石宇一行人天真的以為,他們能夠進入安全區。可是安全區的人們已經將他們視為了和喪屍一樣的存在。捂著嘴故意不發出聲音,逃避的眼神,表明了良心在受到譴責的人類能夠在危機中做出一種利己的行為,從眾行為。

……

雖然一行人衝破了安全區的防線,可是依舊損失慘重。「領導」為了繼續用恐懼控制眾人用謊言迷惑,謊話說了一千遍也就成為了事實,在這部電影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當一行人被轟趕到了另一個車廂的時候,安全區的眾人在這一刻徹底泯滅了良知。

……

姐姐最終選擇了死亡,因為在她眼中,安全區的人已經完全喪失了良知。和死亡想比,與這樣的人呆在一起不是更可怕嗎?披著人皮的魔鬼,慈祥的看著你。留在世界的最後一抹微笑,想必是終於解脫的感悟吧。

當一個人失去了生活的意義,那麼她已經沒有繼續活下去的理由了。妹妹最終選擇了毀滅這堆人渣,因為他們是比喪屍更可怕的生物。

石宇最終沒有能陪女兒走到最後,這是所有觀眾意料之中的事情。「領導」依靠犧牲別人的性命最終也迎來了自己的結局。被犧牲的人往往都是無辜的平民百姓,從來沒有傷害過別人一直在拯救別人的高中情侶;帶著所有人逃亡的高鐵司機。無疑都是赤裸裸的現實映射,在真正的世界中,金字塔型的結構一直存在,站在頂端和底端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

就如《北京摺疊》一般 世界是明顯的分層

當在瞄準鏡中出現兩人的身影時,我曾以為電影就會這樣的結束。我以為導演會將人性磨滅的一點都不剩,無論你怎麼樣努力,在不可抗力的外界因素下你只有迎接死亡。

……

可是,導演給我們留下了希望。

歌聲,在最後響起。

生命得以繼續……



(文:星夜行)

很平靜地看完了《釜山行》,最大的感受

不是對喪屍撲面而來的心驚肉跳;

不是對那些煽情畫面的感動流淚;

也不是對觀眾們最津津樂道的人性善惡的二元論的驚艷;

而是對於導演在人在災難面前無能和脆弱的刻畫讚嘆不已。

這種刻畫其實是很難的,稍不留神便淪為和國內三流恐怖片一般的笑柄,《釜山行》這部影片給我的感覺卻是將這種刻畫用到了深處。

其實不光是《釜山行》,韓國很多電影也都是如此 ,讓觀眾覺得影片中的人物的智商瞬間下線,愚笨得活該去死,但卻更顯真實。

最為典型的便是《追擊者》這部影片,片中主人公警察的愚笨讓本來都快逃出魔爪的女人慘遭嫌疑人殺害,當我們處在上帝視角的時候,恨不得鑽進影片中大罵男主人公你怎麼能這麼蠢,但等我們冷靜下來設身處地地想一想以後,突然發現,當時的情況下,男主人公能做到那種地步,已經算是一名很優秀的警察了。

這就是韓國影片比較個性的一點,回歸現實,很多第一眼看起來很傻逼的舉動,事後想想,這才是生活中最常遇到的狀況。

接下來我就列舉一些影片中被觀眾第一眼看上去很「低智商」的人物。

女乘務員:在遇見第一個變成喪屍的姑娘時,驚恐地癱在地上,眼睜睜得看著卻不逃跑。

一整節車廂的年輕人:看到這麼詭異的一個場景,甚至見到女子被咬,居然都一直坐在那傻傻地問:「幹什麼,幹什麼呢?」

年輕白衣女子:被拍醒後,目睹了男乘務員被咬死的慘景,愣在角落裡不開溜,彷彿在等著被咬。

看到這些場景的時候,很多人會想,這些人物智商為0啊,就算看不出這是恐怖的喪屍襲擊,至少能產生強烈的危機感吧,再怎麼吃驚,也得邁開步子趕緊開溜啊,坐的傻坐在那,癱的癱在那,等死么?

但站在上帝視角的我們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就會發現,這些場景恰恰是最合理最真實的場景。

普通民眾不是特種兵,沒有那麼強的應變能力。

現實當中,不少靦腆的人第一次上台演講,都會渾身不受控制的顫抖,當想到這些的時候,我們就會理解女乘務員一下子癱在地上,白衣女子靠在角落,明知危險即將來臨,還癱在那不逃跑的行為。

身體在遇到強烈的刺激下,絕沒有你想像中那麼聽話。

讓我們再換個場景,想像上課的時候,教室里一個學生突然狠狠撕咬另一個學生,這時候我們的反應。

我們也會待在教室傻傻地看著,絕不會搶著逃離教室。

為什麼?因為我們身邊正常的同學有幾十個,而撕咬人的學生只有一個,所以我們會有很強的安全感,這麼多人在這,又有什麼好怕的呢,同時還會在意別人的感受,一個人冒失地逃出教室,會不會給留在教室的其他人一種膽小和發神經的感覺?

想到這兒,我們也會理解為什麼女乘務員被女人騎在頭上咬著,走了近半節車廂,大傢伙都只是好奇的抬抬頭觀望。也明白了幾節車廂弄出這麼大動靜,居然還有一大群人愣在那兒觀望的原因。

中途各位好漢英勇打怪的場景就不多描述了,人們在短暫的驚恐之後,就會習慣這種恐怖的環境,恢復正常的行動力,甚至超常的行動力。畢竟短時間見慣了大量的生死,人的膽量也會變大。

接下來就是到後期主要人物陣亡的時候,其他人的陣亡都算合理,就是大叔的陣亡和男主人公的陣亡給人的感覺有點拉低智商。

大叔前期關門的時候是兩個手推的。

在支撐不住的時候,居然把手放到了門邊上,卧槽,門邊上可是一堆喪屍的嘴巴在等著,果不其然,被門邊的喪屍咬到了。

而男主和自私鬼喪屍搏鬥的時候,居然用手捂住喪屍的嘴,這真是送人頭。

但上帝視角的我們其實也不能苛求太多,要注意一點,體力透支問題。

大叔當時是在和門外的一堆喪屍拼力氣,一直僵在那兒,換你和一個普通人扳手腕五分鐘,中途一口氣都不松,能不能堅持下來?至於和一堆從飛機上跳下來都不死的喪屍拼力氣,能不能保持良好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顯而易見。

至於男主人公在大戰喪屍之前,可跑了一場馬拉松。

抱著孩子負重跑完還沒喝水休息,這樣的情況下和喪屍決鬥,智商被拉低送人頭我想也是情有可原的。

這就是被很多人吐槽的槽點,人物智商集體下線,但在我看來,這些人更像是有血有肉的人,我們身邊的普通人,而不是美國大片中那一個個身手敏捷的超人。

對於人在災難下無能和脆弱的刻畫,還有一點不可不提,那就是普通人對於上層者階層決斷的無力抗拒。

和其他韓國災難片相似,《釜山行》強調的是「人禍」,而不是「天災」。

無論是之前的《漢江怪物》,《流感》,還是如今的這部《釜山行》,災難的起因往往是人為造成的,實驗室的化學廢料流入漢江,造就了食人的怪物;偷渡者的不法行徑,造成了一整座城市的人陷入死亡危機,拯救了一家瀕臨破產的生化公司,整個國家遭受喪屍屠戮。

而在災難爆發的時候,韓國政府上層官員給人的映像往往是這幾點:

  1. 上層官員在災難徹底爆發之前,往往不重視這些不起眼的徵兆,並且嘲笑那些感知到危險,前來示警的普通人,等到危機爆發之後,拋下民眾,帶著家人坐直升機開溜。

  2. 為了確保上位者自己處於絕對安全的境地,不受災難的波及,對於已爆發災難的地區實行隔離,無差別的隔離,比如《流感》之中,將健康人和病人關在一起,這樣做的後果便是火上澆油,進一步擴大災難。

  3. 粉飾太平,通常打著「避免群眾不必要的恐慌」的旗號,切斷隔離區與外界的通訊,進一步加深隔離區倖存者們的孤獨和絕望。

  4. 當事情已經嚴重到了「紙包不住火」,無法收拾的地步,上位者們「犧牲一小部分人成全整個國家」的「正義」宣言便出現了,對於隔離區的人進行凈化(也就是屠殺)。

這就是韓國政客和上位者在韓國災難片中通常扮演的角色,幫助災難掐滅倖存者們的希望。

而普通人此刻便充當了閃耀人性光輝的英雄角色,然而,英雄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倖存者最終的存亡其實還掌握在那些處在安全高地上的掌權者手裡,這不得不說很殘忍,但也很現實。

在《釜山行》的末尾,有幾個畫面大家不會忘記。

要不是女孩的歌聲碰巧讓士兵們確認了其是否感染,最後的結局就是歷經艱險沒死在喪屍手裡的婦女和兒童,死在了士兵的手裡,死在了當權者的決斷下,諷刺吧。

很多人吐槽,如果結局寫成這樣也太噁心了吧,導演會被噴死的。

這些人大多還是沒怎麼接觸過韓國的電影,其實像這種「正不勝邪」的噁心結局,韓國電影有很多部,取材自1981年「釜林事件」的《辯護人》,正義律師辯護到了最後,還是沒能阻止冤案的發生,取材於華城連環殺人案的《殺人回憶》,警方到最後也沒能把殘忍姦殺十多位女子的真兇緝拿歸案,兇手逍遙法外……

正是這些噁心的結局,揭露出一個我們不願意相信的真相,現實往往比想像中要殘酷得多,我們所崇拜的英雄其實也很無能,也很脆弱,從來沒有所謂的主角光環存在。



平凡的英雄----兼談大話3和釜山行觀後感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英雄夢,藏得或深或淺而已。在影院看了大話西遊3,回家用手機看了釜山行,偏偏兩部都是有關英雄夢的電影。一部用來懷念,一部用來洗眼。

小學時老師布置作文讓我們寫各自的理想,我寫的是我成為了太空總統並且順便維護宇宙和平的故事[傲慢]在那個信息閉塞的年代,老師自然覺得驚訝,課堂上朗讀我的作文,並貼在了學校的通告欄很長一段時間。然而時光荏苒,宇宙和平,我這個「太空總統」終究沒有履新,現在看來,是我一開始的起點太高了[偷笑],以至於後來再沒有什麼理想可以觸動我心,所以一直潛伏在地球上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

比我更渾渾噩噩的是劉鎮偉,顛覆經典也罷了,令人髮指的是顛覆自己曾參與創造的經典;抄襲橋段也罷了,無聊的是一個人居然閑到蛋疼到去抄襲自己,不是江郎才盡就是腦子進水。

那是一個踏著七彩祥雲的英雄夢。至尊寶和紫霞唯美而無望的愛情曾經感動了一代人。大話西遊之所以經典是因為深深刻著周氏無厘頭風格的烙印而絕非什麼後現代主義的解構,周是電影的靈魂,劇本是電影的血肉。劉鎮偉不是不知道,沒有周星馳的大話西遊意味著什麼。 周星馳是誰?一個香港近幾十年來演技最被低估的演員,一個頂著喜劇之王身份卻被所有人忽略他內心戲的演員.做為一個死跑龍套出身的群演,演一具屍體都要演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的自我修養》第八章「信念和真實感」的教科書級的演繹。 這是任何人再拍續集時繞不過去的BUG一樣的存在,男主你最不濟也得上黃渤和徐崢吧,您弄個韓庚!說好的誠意呢?

由此可見劉鎮偉之所以一再狗尾續貂,無非利益驅使。情懷可以被分享,可以被感受,但情懷不可以被出賣。

2016爛片之首非大話3莫屬,這是一部沒有靈魂,沒有英雄,沒有情懷,甚至全程無尿點的電影。毫無疑問,劉先生心中的那個英雄已經死去很久了,所以剩下的只有平凡,平凡……… 無盡的平凡。

這世上所有的傳奇,承載的都是凡人的英雄夢。先有奧德賽還是先有荷馬史詩,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英雄們一直存在並且依然住在你的心裡,這樣某一天災難或者試煉降臨的時刻,你心中的英雄才會被喚醒,燃燒自己,拯救一切。

釜山行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自我救贖之旅,一個平凡的基金經理,一輛載滿殭屍的列車,一段漫長絕望的旅程。看完大話3再看釜山行就算是幼稚園囈語和編劇進階教材的差距了。雖然那乏善可陳的套路,5毛的特效,毫無演技的群演[偷笑]但看完本片你會發現導演是很認真的講一個故事----- 一個有關人性的故事。主人公身上兼具了人性平凡和偉大,在同樣渾渾噩噩的生活中被消磨被同化,卻能在真正危難降臨的時刻挺身而出釋放出人性的光輝,最後,在他女兒眼中成為了永遠的英雄。

那個巴士公司的boss代表了人性的邪惡和自私,兩個棒球隊的情侶代表了人性的本初和純真,因看盡炎涼而為殭屍開門的老姐妹代表了人性的混沌和掙扎。魁梧的男人和他懷孕的妻子代表了人性中的勇敢和希望。那些一望無際蜂擁而至的殭屍們則是代表了生活的磨難和理想的妥協。無望而不甘的人生,漫長而無盡的旅程,能歷盡千帆後仍不忘初心便是自己的英雄。夕陽下,那個緩緩墜落的影子唯美落寞。

一部了無新意的殭屍題材,卻完整的講訴了人性由平凡轉向偉大的救贖。

一個凡人如果遺忘了自己心中的英雄夢,那他永遠平凡而卑微;一個國家若是遺忘了曾經為它戰鬥犧牲的英雄,那這個國家永遠孱弱而孤獨。

英雄是一個不死不滅的長夢,留存於凡人心底,亘古永在。


當人類還是人類,當喪屍變成比野獸還瘋狂的集獸性之大成的怪物。這種面目鮮明的對比,有如對人類社會現實的終極暗喻。普通人,總是無法跟更加機械、龐大、無人性的資本財閥集團或上流官僚階層對抗,不斷被同化,被感染,被消滅。

無差別的破壞,廝殺,爛咬,爆啃,搗亂所有社會秩序和人際關係的狂熱衝動,本質上卻還是有無政府主義的末世訴求。可到頭來還是為了反寫人性。

《釜山行》里開往釜山的KTX列車,完全復刻自韓國民眾的日常生活——包括中途經過的天安和大田站,通俗點說,《釜山行》更容易有代入感,出現的人物包括了老少中輕病弱殘孕,完全就是縮小版本的人類社會組成。看明白了這個,你就能讀懂《釜山行》背後的訴求,它並不是噴血漿、玩死慘的恐怖大秀。

與國外大片常見的正氣過剩男主角不同,《釜山行》從男一號到幾個角色,大多是帶有性格弊端上了車。如此一來,直面危險恐懼,與喪屍的殊死搏鬥,反倒變成了修正人性弱點的契機。以男二號夫婦兩次被阻攔進安全車廂為例,第一次的實行者是男一號。到了第二次,男一號自己也跟著變成了受害者。

讓多數觀眾恨得牙痒痒的場面,絕對不是來自喪屍的瘋狂殺戮,而是人類對同伴的輕蔑、敵意和不信任。與「車」俱來的諸多毛病,通過喪屍病毒的感染催促,一併爆發了出來。不難發現,男一號在一開始,與從頭到尾充當反派的自私大叔,差別不大。

《釜山行》的最大意義是堅信人還可以作為人,配作為一樣活物,生存在一個崩壞的、末日來臨前的恐怖環境當中。對弱小者的庇護,對同行者的援手,對陌生人的信任,乃至於對人類陰暗面的失望,它們共同組成人類集合的豐富面貌。

《釜山行》的熱門,不是韓國本土或在香港台灣熱映的一時現象,也不只是一部電影和一個導演的成功那麼簡單。在影片背後,你會看到韓國導演對人性的考量,有善良的一方,也有惡意的一方。喪屍的存在,也並不是為了要搶主角的戲,或是導演表達破罐破摔死光光的絕望,而是為了烘托這些普通人類身處人性與道德衝突時候的複雜形象。所以,電影真正影射的,讓人感同身受的,其實還是社會上普遍存在的階級傾軋和自私不公。

當人類真正面臨絕境的時候,才能發現這個社會的不公、人心的善良與可怕。《釜山行》不只是作為一部喪屍片一看而過,真正的價值在於它引發了我們對人性怎樣的思考!


從默默無聞的小眾一躍成為大眾熱捧的對象,聽起來匪夷所思,但過去十幾年,韓國電影屢次上演此類新導演奇蹟。《釜山行》是個喪屍片(殭屍片),就是《殭屍肖恩》、《殭屍世界大戰》到美劇《行屍走肉》的那種殭屍活死人。這種看來就不夠大眾、不夠主流的類型片,在韓國從未有成功的案例。

儘管依舊是千篇一律的西方喪屍電影模式,但韓國這次的嘗試還是蠻成功的,群屍場面能媲美《殭屍世界大戰》,行動與感染速度趕得上《驚變28周》,每段喪屍追逐戲都能看得手心出汗。當然核心還是人性刻畫與反思,有幾處煽情的地方都把我旁邊的觀眾煽哭了。

《殭屍世界大戰》的殭屍模式,雖然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很多套路與惡意煽情的東西,但是,驚悚的氛圍把握還是挺準確的。《釜山行》的成功,不只是賬面數字的成功。舉個不一定恰當的例子。它就相當於拍攝了《路邊野餐》的畢贛和《長江圖》的楊超,突然拍出一部十幾億票房的商業電影。這當然不是天方夜譚,也不是高麗參雞湯。導演延尚昊,此前專門拍攝一些沒人看的獨立動畫片(代表作《豬玀之王》)。最高觀影人數,不過才一兩萬人——還比不上專門拍冷門藝術片的洪常秀。

從默默無聞的小眾一躍成為大眾熱捧的對象,聽起來匪夷所思,但過去十幾年,韓國電影屢次上演此類新導演奇蹟。《釜山行》是個喪屍片(殭屍片),就是《殭屍肖恩》、《殭屍世界大戰》到美劇《行屍走肉》的那種殭屍活死人。這種看來就不夠大眾、不夠主流的類型片,在韓國從未有成功的案例。此前韓國千萬級別觀眾人次的電影類型是歷史片、戰爭片、災難片、警匪片等,比較特殊的是奉俊昊的《怪物》和今次的《釜山行》。在形式上,《釜山行》與奉俊昊的軟科幻片《雪國列車》情境有一定相似。它們都是父親帶女兒,有小團隊,然後都有打通一節又一節車廂的動作場面。但兩部電影有個本質上的設定差異。《釜山行》里開往釜山的KTX列車,完全復刻自韓國民眾的日常生活——包括中途經過的天安和大田站,而《雪國列車》是一個完全架空的末世故事。通俗點說,《釜山行》更容易有代入感,出現的人物包括了老少中輕病弱殘孕,完全就是縮小版本的人類社會組成。看明白了這個,你就能讀懂《釜山行》背後的訴求,它並不是噴血漿、玩死慘的恐怖大秀。



推薦閱讀:

TAG:釜山行 | 電影 | 生活 | 如何評價X | 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