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自己的「Style」

《和小澤征爾先生談音樂》談到何謂馬勒音樂的全世界公民性:

小澤:「...日本人、東洋人,有獨自的哀愁感情。那和猶太人的哀愁、和歐洲人的哀愁,由來稍微不同。這種內心狀況如果能往更深處去確實掌握、理解,而且能夠站在那樣的地點確實的加以選擇的話,我想在那裡的路自然能開展出來。東洋人在演奏西洋人所寫的音樂時也會出現獨自的意味來,我認為,這種事情具有嘗試的價值。」

村上:「並不是表面的日本情緒之類的事,而必須下到更深的地方,去理解、去涉及才行,是嗎?」

小澤:「沒錯。我相信活用日本人的感性去演奏西洋音樂,當然我是說如果那演奏是優越的話,自然有存在價值。」

村上:「上次,我們聽了內田光子小姐所演奏的貝多芬第三號鋼琴協奏曲,那鋼琴的透明感,和頓挫的取捨方式,仔細聽來,要說是日本式的也不奇怪吧。不過那並不是刻意的、預定發出的,只是在追求音樂本身時,自然帶來的結果,我有這種印象。在這層意義上,並不是表面的東西。」

小澤:「或許有這樣的地方。或許只有東洋人才能演奏的,所謂西洋音樂的狀況...」

備註:「活用」(Appropriation,通譯為:「挪用」)。

把自身特有的、或是挪用他者的元素融合到另一件事物上,是藝術家要具備的素質之一。產生出來的東西扭曲也好,不協調(async)也好,同樣有它的價值存在。正如坂本龍一說:「人和動物一樣,對協調同步的東西會有快感,但任何一種聲音,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我想做那種不協調同步的音樂

它同樣潛伏於生活,和每個人相關,穿の衣、讀の書、說の話...如甘一世紀的新新人類最常被問的那句話就是最好的證據:

「你有沒有自己的Style?」


推薦閱讀:

【音樂欣賞】二泉映月
TOW·R嘻哈中國帶你開啟川島MOR音樂酷跑之旅
布魯克納第八交響曲的一個小樂評
為什麼很多人都非常喜歡玩鋼琴塊2?

TAG: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