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必看】低齡化趨勢下的留學市場(三)

(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連載)

前景

截止2015-2016年,在美國就讀中小學的中國學生人數在赴美留學人數最多國家前四名中排名第一(中國、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和韓國)。在加拿大,中國小學生和高中生人數,比除中國和印度以外的國家總數還要多。截止目前,雖然相關數字尚未出現放緩跡象,但是正在起作用中的一些力量可能會對該趨勢形成抵消:美國學位和中國學位感知價值轉變,可能就是這樣一種力量。

過去中國學生及其家長趨向於認為西方大學的學位在緊張的中國就業市場中具有競爭優勢。然而,據2016年底《中國經濟評論》的報道,中國和全球化中心最近一項獨立智庫調查顯示:

在留學回國的留學生中,近70%的人表示他們對國內工作機會「不滿意」,因為海外學歷無法保證他們比在國內上學的人,獲得更高的工資待遇……超過三分之二的被調查者表示,他們的年薪與在國內上學類似職位的同齡人相當……回國人數的增加,也意味著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外國留學生不再是稀缺商品

據觀察者所言,我國自身高等教育體系的改善是另外一個驅動因素。正值為提升中國院校在國際大學中排名而進行的十年努力之際,我國圍繞辦學質量做出努力,例如,世界一流大學2.0項目重點建設教學質量和研究能力。與此同時,眾多大學側重於多管齊下的國際化努力;截止2016年11月,中國約有2,469個中外合作院校和計劃,是2010年的兩倍,它們力求融合中西方優秀的教育方式。

國際教育協會(IIE)的高級顧問佩吉?布魯門托(Pemegy Blumenthal)告訴《科學》雜誌:「中國在研究生教育領域投入巨大。」隨著越來越多海外歸國教授出現在校園,「中國院校的教學方式、文章發表和實驗室運作越來越向我們靠近。」

與此同時,年輕學生面臨的升學壓力可能正在減小,導致父母們選擇儘早退出該體系的衝動也隨之減少。高考和本科招生改革試圖降低考試影響,賦予中學生至少一定的學術自主權。例如,在新出台的3+3模式中,高中學生無需選擇文理,同時還可以自由選擇高考科目:除了三門必修科目語文、英語和數學外,學生們可以從剩餘六門科目(地理、政治、歷史、物理、化學和生物)中自由選擇三門科目進行考試。

拋開這些因素,美國或加拿大學位潮流可能還會持續多年。但是,在地緣政治規範快速轉變的時代,沒有盡全力與全球其他新興市場進行區分並從中招生的西方院校,可能面臨中國學生選擇新的、更具成本效益的臨近國家作為留學目的地的困境。(本文完)


【語翼專業人工翻譯】12載翻譯經驗,為您提供最專業的留學資料翻譯。


推薦閱讀:

【乾貨】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翻譯
雙語精讀|美元匯率恐引發貿易戰
@所有人 | 高薪翻譯崗位等你來!
【翻碩練習】:困境(譯文)

TAG:出國、移民、移民政策、留學、製造業 | 翻譯 | 留學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