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礙親密關係發展的三種溝通方法(心理分析)

在親密關係中,

溝通不是讓我們披上道理和邏輯的外殼。

而是在無論是非對錯中,

放棄爭執。

因為溝通的本質,

分享

在接手了越來越多的學員後,我發現大多數學員的問題都來源於溝通:

「余哲老師,我跟我男朋友剛開始的時候每天有挺多話聊的,現在越來越沒話說了。」

「余哲老師,我每天在家帶孩子,家務事全都是我在做。我老公每天回到家也不幫我,往沙發上一躺,捧著手機就開始玩遊戲,怎麼說也說不聽。」

「余哲老師,他心裡想什麼也不跟我說,我好怕他哪一天不愛我了我也不知道。」

......

溝通問題簡直就是親密關係中最大的殺手。

好的溝通促成好的伴侶,不好的溝通有千萬種問題,針對最常見的幾種致命溝通,我總結了三大類:

1. 命令式溝通

我二姑和我姑父是我見過最能吵的一對。

從我記事起,只要一去二姑家,隔著幾棟樓都能聽到他們激烈的爭吵聲。逢年過節的時候,親戚們為了避免鬧不愉快,從來不到他們家吃飯,因為就連一起做菜這件小事,兩人都能吵上半個小時,最後,不是焦了飯就是糊了菜。

二姑主罵,各種挑刺。姑父切菜慢了她罵鍋要焦了,切菜快了她嚷大大小小的怎麼吃?姑父下班回來趟沙發上,她說下班也不知道幫忙做家務。開始做家務了,她喊連個地都拖不幹凈還能指望你幹什麼?

姑父反抗:「你要是不滿意你跟別人過去!」

親戚們都勸她,少說兩句。

她不聽:「我這也是為了他好,你看他那副懶樣。」

之後,姑父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每次都爛醉回來,倒床就睡,二姑怎麼罵都紋絲不動。

二姑沒辦法,哭著尋求親戚們幫助。親戚兩邊遊說,沒有絲毫作用。我當時還在讀書,每次好奇出來聽大人們說話,都被二姑罵回去:「好好回去寫作業,大人的事情小孩子摻和什麼!」

最後,他們離婚了。整個過程,我二姑一直在細數他們之間發生的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姑父一直沒說話。

「你怎麼不說話?」

「沒什麼好說的」

這是他們說的最後兩句話。

後來,我碰到越來越多的學員有類似的溝通問題。在無數表面看來各有不同,本質卻一樣的故事中反思發現:

那些在溝通中妄圖通過對錯來壓過對方一籌的,往往不明白一個道理,溝通是雙方思想和感情雙向傳遞和反饋的過程,只是單向的交流那不叫溝通,叫命令。

命令式的溝通給對方傳達的潛台詞是:你不如我,我是對的,你是錯的,你就要聽我的。

兩個人在一起的溝通,不是學術討論,大部分的交流都是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和情緒化的交流。如果想用是非對錯來穩固在一段關係中的主導權,來通過對方的順從來給自己帶來安全感。結果只能導致這段關係越來越不穩定。

而在一起的兩個人,誰也不想被命令。

2. 執拗式溝通

在親密關係中,注重「面子」的人。總是把面子護的死死的,失了半點,便覺得地位有低於對方。

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邏輯。兩種想法相撞,誰也不肯讓步,於是爭吵就發生了。要麼吵得不可開交你一句我一句,結果逐漸上升到翻舊賬,變著花樣來提起陳年往事。要麼開啟冷戰模式,你不開口我也不開口,你就算開了口我也不開口。

這股執拗勁一下來,早已忘了是為什麼爭吵,只知道自己情緒上來了,在被情緒深深綁架的情況下,對方說的每一句話,在我們潛意識中會認為:

對方跟我吵架是對自己的貶值和否定。我不比他弱,為什麼要服軟。

兩人的原生家庭不同,成長環境不同,自然對於事物的看法和認知不同。在這種潛意識的影響下的爭吵,完全會因為忽略了兩人的不同從而上升到人身攻擊。

親密關係?早被拋去腦後。

不懂溝通的人,總是會被情緒掌控,喜歡揪著觀點論對錯,意圖用自己的觀點讓對方服從自己,爭取感情的主導地位。所以當爭吵出現的時候,一味的把自己的負面情緒釋放,拒他人於千里之外。

兩個人在一起,肯定是有相互被對方認可的地方。無論是情侶還是夫妻一場,所謂親密關係,就是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是我願意跟你分享我的觀點,感知你的喜怒哀樂。

3.錯頻式溝通

許多學員向我抱怨:余哲老師,不是說兩個人在一起久了,對彼此就會越來越了解嗎,但是為什麼我覺得他一點都不懂我?

明明沒有大的爭吵,平平淡淡的一路走過來,為什麼感覺自己身邊的人離自己越來越遠?

深究之後,我發現很多時候,是因為兩人溝通出現了錯頻。

我打個比方:

丈夫加班後回到家,跟妻子抱怨:「我那上司就知道刁難我,今天又給多餘的事,弄得我還要加班,你看現在晚的。」

妻子勸到:「上司那是看重你,在鍛煉你,你不是想著想要升職嗎?」

丈夫有些不開心:「給我做的都是些瑣事!哪有什麼看重?」

妻子不解了:「我好聲好氣跟你說,你怎麼還不開心了?正是因為上司注意著你才讓你做事,好好乾就是了。」

丈夫:「別說了!煩著呢!」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丈夫真正想要的是妻子的一些安慰,而妻子卻認真的給出了建議和看法。兩人的想法完全錯頻,導致矛盾的出現。當這種情況出現的越來越多,丈夫便會覺得妻子不懂他,而逐漸減少交流。

再比如說:

妻子養了很久的一株很喜歡的盆栽因一次打理不當死了,妻子很難受,向丈夫傾訴:「這盆栽我養了好久,每天精心照顧它,給它除蟲,給它鬆土,給它......」

丈夫隨即打斷:「好了,不難受了,我們去看電影吧。」

妻子一甩手:「不去了,難受,你自己一個人去吧!」

自己心愛的盆栽死去了,當然會難受。妻子只是想跟丈夫傾訴一下,讓丈夫哄哄。但是在丈夫看來,沒必要抱怨,心情不好,那就去看個電影吧。丈夫雖然有心意,但是卻把妻子想要抒發的情緒給堵住了,有淚只能往肚裡咽。兩人對於這件事理解同樣錯頻,導致矛盾發生。

這樣錯頻式的溝通,時間一長,便會讓人覺得越來越沒話說,親密關係中溝通的意義本來就是為了分享,分享各自對生活的看法,分享各自的情緒,然後相互尋找慰藉和寄託。

我們之所以跟對方建立親密關係,是因為我們在這段關係裡面感覺到了愛,共鳴和安全感。於是兩人走得越近,越能輕鬆的表達自己,就越能夠隨時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面對愛人瑣屑的蠢話,傻話和氣話,只要呆在對方身邊靜靜聽著,時不時給個擁抱或是說句理解的話語,你們的心便會更進一步。說的人隨口說說,聽的人隨便聽聽,便是表達了對對方的尊重和理解。如果跟親密的人溝通還有接受指責,說教以及被堵住情感。兩個人的共同語言就會越來越少。

作者:余哲

情感諮詢師


推薦閱讀:

怎麼去忘記一個曾經深愛的人?
李沁和鄧倫是真情侶嗎?
如何一句話追到女神?
吳磊弟弟有女朋友了嗎?
情話和左耳有著什麼關係?

TAG:溝通 | 親密關係 | 戀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