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有錢人的難題

在有錢這件事上,沒人比蓋茨更有經驗。他在上學的時候跟老師打賭,自己30歲的時候會成為百萬富翁,而事實上,31歲時他已是億萬富翁。坊間流傳著蓋茨的傳說:如果路上掉了100美元,比爾·蓋茨先生是不會去撿的,因為彎腰的這一秒鐘,他創造的價值已經超過100美元了。

文 | 李斐然

編輯 | 金焰

1

比爾·蓋茨先生邀請包括《每日人物》在內的16名中國記者參加了一場關於他的採訪。他收集了過去10年間世界各地對他的提問,列出了10個「最難回答的問題」。顯然,他想再多聽一次來自中國的聲音,任何問題都可以,只要是「源自中國的難題」。

在中國,最難回答的通常都是錢的問題。問一個雄心勃勃的男人為什麼還沒發財,問一個中年人如何維持資產穩定,問一個老人怎麼做才能讓子女不為財產打架,都能讓他們瞬間沒話可說。不過,這些對蓋茨不成問題,作為全世界最有錢的幾個人之一,他一直維持著高額穩定的收入,問題在於,有錢以後怎麼辦?

如果你恰好打開上一期的《紐約客》,評論版刊登了模仿新晉世界首富口吻所寫的虛構諷刺文章《我是傑夫·貝索斯,我現在是你的爸爸了》,新首富一心要買下全世界,以為一切都能用「給你錢」來打發,「你可能想問我,你的親爹去哪兒了,為什麼我變成了你爸爸?答案是,因為我有這個本事。我可是世界上最有錢的人。」雖然文中的行為都是虛構,但這至少說明,人們習慣管最有錢的人叫爸爸,不管是在美國紐約,還是在中國杭州。

很多事實說明,儘管賺錢能力所向披靡,發了財的中國富豪對於如何更好地花錢同樣一無所知。他們大多把錢花在了買東西上,一套又一套房子,一塊又一塊的鑽石,所有顏色的iPhone一樣一個,偶爾變個花樣,買全亞洲最大的電視,買直升飛機放辦公室樓頂上。

更多時候,膨脹的財富換來了複雜的家庭關係,他們陷入無休無止的財產分配官司。還有的人陷入了對自我認知的迷茫,一位科技大亨先買下了世界最好的音響,又為了它重新裝修了房子,直到大把錢花掉之後他才意識到,自己其實根本沒空聽音樂。

那麼,地球上最熟悉財富的蓋茨,如何理解錢,又打算如何使用這些錢?他會怎麼跟他的中國富豪朋友們,談論這個金錢問題?

於是,下面就是我的問題:「蓋茨先生,我知道您非常擅長跟世界上最有錢的人打交道,說服他們捐出半數以上的財產,加入捐贈誓言的行列。我看到,這份名單里已經有3位中國富豪的名字。這當然是件好事,可是很顯然,他們並不是中國最有錢的那3個人。我知道您私下認識中國最富有的那些人,那麼,您有沒有跟他們提起過這件事?中國富豪對於捐出自己半數以上的財產感興趣嗎?如果感興趣,為什麼您的名單上沒有他們的名字?如果不感興趣,您覺得問題出在哪裡?是什麼阻礙了他們做出這樣的決定?」

2

「你要知道,要不要選擇做慈善,說到底還是一個自願的決定。」蓋茨這樣回答《每日人物》的提問。「我喜歡跟人談論慈善,談論慈善帶來的影響,以及你能如何將慈善變成一件有趣的樂事,讓生命因此變得更加充實,這種樂趣也包括跟自己的配偶一起做出這個決定。」

相比於他的財富,他活得並不像一個富豪。蓋茨擁有3套房子,一架直升飛機,沒有遊艇。他一直在用40多年前配的舊眼鏡框,總愛穿棉質T恤和寬鬆的卡其褲,頭髮翹翹地出現在鏡頭前,像出門遛彎兒的路人甲,以至於新聞偶爾調侃他,「我們的首富先生,看上去應該好久沒去理髮店了。」

但是在有錢這件事上,沒人比蓋茨更有經驗。他在上學的時候跟老師打賭,自己30歲的時候會成為百萬富翁,而事實上,31歲時他已是億萬富翁。坊間流傳著蓋茨的傳說:如果路上掉了100美元,比爾·蓋茨先生是不會去撿的,因為彎腰的這一秒鐘,他創造的價值已經超過100美元了。

然而,這並不是一個笑話。按照2017年的數據換算,直到今天他還能做到每秒鐘凈賺超過130美元,如果把他換算成一個國家,他將是世界財力排名第37位的大國。倘若在聖誕節的時候,蓋茨給全世界每個人送禮物,他的財富足以讓他給每個人發10美元紅包。

根據福布斯富豪榜最新的數據,截止2018年2月7日,他的財富凈值達909億美元,而他已經連續24年入圍福布斯富豪榜,常年排在第一。今年年初,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取代蓋茨,成了福布斯榜上的第一名,但不止一篇新聞在報道這件事的時候提到:蓋茨依然是世界上最有錢的人,如果他沒有捐出那麼多錢做慈善的話。

蓋茨和妻子在2000年創辦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並在2010年發起了「捐贈誓言」(the Giving Pledge),這份「捐贈誓言」是一份公開聲明,以公開信的形式向公眾承諾,簽署者在有生之年或過世後,將半數以上資產捐給慈善事業。

迄今為止,已經有來自全球21個國家的168位個人或夫婦簽署了捐贈誓言,參與捐贈誓言的多為億萬富翁,其中包括3位來自中國的捐贈人,蒙牛集團創始人牛根生、深圳市海雲天投資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游忠惠和東方匯泉金融控股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董方軍。

3

蓋茨喜歡跟人討論錢的問題,特別是跟那些跟他一樣躋身福布斯富豪榜的有錢人。他試著說服這些超級富豪,主動將自己半數以上的財富捐出來,返還社會。

不過事實上,剛成為首富時候的蓋茨,並不是這樣子的。在《紐約時報》的採訪中,他這樣形容20歲的自己:「當時我是一個工作狂,我不相信周末,不相信假期,我知道(公司)每個人的車牌號碼,所以我準確知道他們幾點來上班,幾點離開。那時我的生活只有一件事:做最好的軟體。」

這也是喬布斯對於當時的蓋茨的最著名的評價:「比爾的問題是,經他手的每一塊錢,他都想要扣下5分錢才行。」

在蓋茨的描述里,改變他對財富看法的因素很多,他和妻子梅琳達在非洲親眼所見的貧窮現狀,母親的去世,家庭里對於錢的討論,以及一則他誤以為的新聞筆誤。

1997年,他給《紐約時報》打電話,想要糾正他們的新聞錯誤,因為其中寫道,非洲每年有50萬孩子因輪狀病毒(註:一種致嬰兒胃腸炎的病毒)而死於腹瀉。但這種病通過注射疫苗就可以輕易預防,在美國已經幾乎沒有新生兒因此死亡,蓋茨堅信,這一定是個筆誤。

年輕的蓋茨

然而,這是事實。發達國家優先生產針對本國疾病的疫苗,而像瘧疾這種出現在發展中國家的疾病成了市場忽視的窪地。最典型的例子是,每年全球有20億美元投入到禿頂的治療上,然而當蓋茨捐款3000萬美元對抗瘧疾的時候,別人告訴他,你已經是這個領域在世界範圍內最大的資助者了。

「蓋茨說,自己在微軟的時候是市場經濟的忠實信仰者,但後來發現,市場上的需求只是那些被表達和重視的,大部分發展中和不發達國家的人彷彿生活在市場之外的隱形世界中。」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李一諾說,他們的目標是從系統上解決問題。

「大部分中國慈善家都相對把慈善簡單化了。大多數人會自然地覺得花錢比掙錢容易,但實際上,如何使用這筆錢達到最大的社會效益,把錢花出效率也是不容易的事情,它不僅是藝術,更是技術。我覺得中國在慈善方面是有熱情的,但是這方面有很大提高的空間。」

蓋茨想到的對策叫做「催化式慈善」,讓富人用做生意的方式規劃慈善項目的金錢配置,用更好的方式把錢有效率地花出去。蓋茨基金會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基金會,每年捐贈額達40億美元,而它主要的慈善項目類似於「慈善的天使投資」。

4

對於蓋茨的提議,第一個響應的人是沃倫·巴菲特。2006年,巴菲特打電話給蓋茨,宣布他決定自己絕大部分財富捐贈出去,其中包括捐給蓋茨基金會。這一天後來被巴菲特子女戲稱為「大爆炸日」。

他們不僅打算捐出自己的財富,還想動員更多億萬富翁加入其中。巴菲特打電話給美國商業諮詢公司創始人、億萬富翁勞瑞·洛基,請他加入「捐贈誓言」。

「沃倫,你來晚了,我的錢4年前都已經都捐出去了啊!」在全球慈善論壇上,洛基這樣回憶當時的對話,「現在我只剩幾百萬了,我現在窮啦!」作為美國著名慈善家,當時他已經捐贈出超過6.7億美元。

「這就是我為什麼想要你加入的原因,你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榜樣,一個富人可以拿出比50%更多的財富回饋社會。」巴菲特回答。

洛基說,他在電話里當場就答應了,「如果你有50億美元的財產,給自己留500萬就能過得挺好的了。既然這樣,為什麼不用剩下的錢做點更好的事呢?給予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為了讓富豪們對於錢的問題展開討論,蓋茨和巴菲特還組織了晚宴,邀請這些世界上最有錢的人分享觀點。在全球慈善論壇上,主持人問:「巴菲特總是抱怨,他覺得自己在晚宴上是個『心理諮詢師』,這是怎麼回事?晚宴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因思科公司而成為億萬富翁的約翰·摩根里奇大笑著回答:「你知道,這可是富人的私下聚會,我們都在聊,有錢了以後怎麼辦。在場有人說,我要把我所有的錢都捐出去,一分錢都不剩,這樣等我死了,殯儀館拿到的支票就取不出來錢啦!還有人說,他也把錢投入一個基金會裡面了,但是那個基金會的成員包括他的前妻、現任妻子和最近的女朋友,他說,在那兒開會,可真是了不得的場面!」

「一個百萬富翁一天到晚無所事事,傻乎乎干坐著,這樣的人我們見得挺多的,應該至少有410個這樣的人吧!」洛基說,「天啊,我曾經也是他們中的一員呢!看著鈔票大把大把湧進來,這種感覺是挺好,但是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覺得,這有點過了,還是把它們放回生長出的土地上,讓整片土壤變得更好吧!」

「矽谷擁有大量財富,但是你得知道,嘿,這些財富不是我們創造的,我們是利用資本運作發了財,而這是因為這個環境允許我們這樣做。所以,如果我們把錢花去買一年只住兩個禮拜的房子,我覺得這是不合理的財富分配。」摩根里奇說。

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夫婦和沃倫·巴菲特共同發起「捐贈誓言」。 圖 / 蓋茨基金會微博

但是在中國,這場晚宴卻造成了一場風波。提出「捐贈誓言」的那一年,蓋茨和巴菲特訪問中國,他們向50名中國富豪發出邀請,參加「閉門私人聚會」,可是遲遲沒有人回應,很多受邀富豪不斷打電話確認,是否會在晚宴上「被勸捐」,直到蓋茨和巴菲特發出親筆信,明確表明不會勸捐,「我們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學習、傾聽,以及解答那些對我們慈善活動感興趣的朋友們的問題。」

「我不得不承認,在動員成功人士做出行動這件事上,我在美國取得的成績要比在其他國家好得多。」蓋茨回答《每日人物》。「因此,每次來到中國,除了正式訪問,我都期待能有些關於慈善話題的討論,它們也是行程安排中的優先考慮重點。我們已經和中國的慈善家們聯合創辦了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它旨在探討中國慈善行業的最佳實踐方案,以及中國慈善應呈現出的獨有特色。」

5

「對於中國的慈善發展,我真的非常樂觀,我相信很多中國成功人士會願意捐出他們的財富。幾年以前,還沒有一個中國人加入捐贈誓言,但隨著相關對話的增多,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了非常棒的榜樣。中國和印度將會成為捐贈誓言成員人數增長最快的國家,這也恰如其分。」在中國富豪的問題上,蓋茨這樣說。

繼牛根生之後,董方軍和游忠惠相繼宣布加入「捐贈誓言」,圖為董方軍(左一)與蓋茨。

同時,他也在考慮更合適的對策。「顯而易見,如果政府出台相關政策,會讓慈善變得更有吸引力,例如簡化慈善機構登記流程,出台稅收優惠政策等。因此,對於政府感興趣的一些領域,我們也向他們分享了基金會在其他國家的做法。」

儘管遭遇不少挫折,在說服富豪這件事上,他一直都是一個樂觀者。蓋茨曾經試圖說服美國慈善家羅伯特·威爾遜加入「捐贈誓言」,卻遭對方斷然拒絕。他這樣告訴蓋茨,雖然自己捐出了超過70%的財富,但是他發現,「更多億萬富翁其實痛恨在活著的時候捐出大筆的錢,所以他們建立起家族控制的基金會,以便死後處理財富。這些基金會通常都會變得官僚主義橫行。很顯然,這些富人只想每年掏幾百萬,這對他們巨額財富來說不足為提,但能以此讓社會接受他們。錢的事情,就是這樣了。」

「你堅信自己能夠改變人,在這一點上,你比我想像中還要更執著。」在威爾遜最後一封回信中,他這樣寫到,「不要忘了,賺不著錢的人,是不會成為慈善家的。」

但這些似乎都沒能妨礙這個稱呼自己「樂天行動派」的富豪的行動。

「我會盡我可能跟更多的人交流,與更多人展開對話,在說服中國富豪這件事上,我會儘可能做得更好一點,再努力一點。」在採訪的最後,蓋茨這樣回答。這場關於「最難回答的問題」的採訪以「謝謝」結束了,但事實上,這位有點特別的有錢人在中國更值得得到一句, 「祝你好運」。

想看更多,請移步每日人物微信(ID:meirirenwu)。


推薦閱讀:

日本首富柳井正是一個怎樣的人?
宜賓首富被綁架案,首富被脅迫殺人。具體會有怎樣的判罰?
從范蠡到沈萬三,從王健林到許家印,成為首富都有哪些奧秘?
我的情人節禮物,就是讓你成為全香港最富有的女人!

TAG:首富 | 比爾·蓋茨BillGat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