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危言——日益火爆的智能門鎖產業的危機意識

話說智能門鎖在2017年的火爆相信全行業的人甚至部分的消費者都看到了,媒體一片溢美之辭:千億藍海、智能家居入口級產品、3200萬套等等;行業內也是一片火熱,產能翻倍、產值翻倍、銷量番倍,都是以倍數計算的;跨業大咖們也是紛至沓來,海爾來了,美的來了,360來了,差不多家電、互聯網都來了,多麼美好的前景啊,可是在這美好的前景下,我們就看不到一點點的危機嗎?基於對這個行業十幾年的經驗和其它行業經歷的經驗,筆者想談一下智能門鎖產業的盛世危言,以期能讓各位同行能夠警醒。

危言之一:風口之危。相信很多人都說,風口有什麼危的,在風口上,豬都會飛,我們這個產業怕什麼?沒錯,在風口豬都能在天上飛,但是風停的時候呢?豬永遠都是豬,改變不到被宰殺的命運,這就是所謂的盛世之危,在風口上大家重投入、重市場、重產能、輕研發都成了常態,但風口過去呢?重研發、重產品、重營銷才是王道,這恰恰與風口背道而馳,風落了,也許沒有儲備的廠家就會感覺到冷意甚至冷冷的也意了。不過這一危是最容易度過的,在風口上,讓豬變得更加聰明,在火熱的時候加大研發、產品、品牌投入的力度,也許在風落了,會有更好的機遇也說不定。

危言之二:非理性價格戰風險。這才是筆者最擔心的,因為制鎖產業的傳統的低層次競爭就是以非理性的價格戰的基因的,而在智能門鎖的2017年下半年已經開始湧現出來了。筆者不反對產業成熟體系下理性的價格戰,這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筆者非常反對非理性的價格戰,在產業還沒成熟的情況下,以降低產品體驗、產品品質為基礎的價格戰絕對是以犧牲整個產業健康發展的前提的,這種價格戰帶給行業的不是進步,而是毀滅,因為筆者曾經經歷過一個行業的消失就是如此。

危言這三:產品質量風險。正如前文說到一樣,非理性的價格戰一定會帶來產品質量的危險,而這種危險對消費者、對經銷商、對企業、對整個產業的發展都是致命的,消費者開始對產品不信任,經銷商不願意再銷售,企業的利潤因為售後而減少,產業發展因此而停滯不前。這種產品質量風險對行業的發展將會是致命的,還有一種風險也將會是致命的,正文再述。

危言之四:網路危險。這同樣是技術風險,而且這種危險也許現在很多企業並沒有意識到,但沒有意識不代表不存在,這就是網路的危險,這與智能門鎖的產品特徵是相關的。隨著智能化來臨,網路技術、AI等新技術越來越的介入到智能門鎖領域,因為這個鎖具行業特點決定了,大家對網路安全的重視程度其實都沒有上升到戰略層級(恕筆者直言:無論是新進的互聯網創業者,大咖,能夠真正重視這一點的不會超過一指之數),因此,通過網路技術導致的智能門鎖出現問題的機率將會成倍數增加,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會決定智能門鎖產業的生與死,這決不是妄世之言。

危言之五:品牌亂戰之危。何為亂戰,所謂亂戰就是沒有戰略、沒有戰術、甚至戰鬥如何打響都不清楚,就開始了,這就是亂戰,亂作一氣,亂七八糟,這就是當前智能門鎖產業品牌的現狀,代言人熱鬧了大家一起上,主力電視台廣告好,大家全部都上;講品牌文化,不管有還是沒有,全部都開講;外國的月亮圓,好吧,沒有幾家不是源自外國的,這種亂戰,看似熱鬧,但拉長線來看,對智能門鎖產業品牌的發展,短期內只有春藥效應,卻失去了持久的動力。此為第五危!

危言之六:商業模式之危。其實此危也相當於更應該凌駕於品牌亂戰等之危,正因為商業模式之危才會導致品牌亂戰、非理性價格戰、產品質量等諸多的風險。所謂商業模式,簡而言之就是賺錢的模式,在當前社會商業模式轉變的今天,在智能門鎖產業當中存在多種商業模式,大部分的企業都比較模糊,甚至可以講叫東施效顰吧。什麼互聯網思維、爆款模式、扁平、品牌行銷、會銷等等模式都開始在這個行業出現,不能說這些模式不好,但需要認清形勢,認準模式,要清晰,而不是大雜燴,否則就會成為四不象!

危言之七:政策性風險。很多人想不到,難道民用的智能門鎖還有政策性風險?我們估且不提公租房、公寓智能門鎖這類典型的政策導向型的產業,就算純民用智能門鎖就沒有嗎?請各位注意,國家對隱私的立法越來越嚴的今天,在雲端存儲私人信息未來會不會有相關政策配套的出來?這個筆者不敢打保票,但是出現的機率也不一定會小,這是其一。其二,智能門鎖介乎於智能產品和機械產品兩者之間,未來國家對智能化產品特別是基於AI、互聯網技術的智能化產品會不會出台相關的法規,相信這個是一定的,所以也要評估風險。其三,行業內都知道的工程領域,兩個認證問題,這種政策笥風險不捨得評估嗎?所以政策風險雖然筆者認為影響也不大,但我們產業不能不做好評估。


推薦閱讀:

智能門鎖江湖混戰:什麼才是「解鎖」市場的正確姿勢?

TAG:門鎖 | 智能鎖 | 智能家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