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會臨近考試選擇棄考?

其實臨近考試選擇放棄考研的已經不足為奇,每年這總情況都不少見。那為什麼會這樣呢,個人覺得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奧運精神

覺得身邊的都準備考研,那就和他們一起吧,至於考上考不上先不管,考考試試,一部分人有這樣的心理。貴在參與的精神,等堅持了一段時間覺得有難度了,感覺不像想像中的那樣了。慢慢的堅持不下去了可能還沒臨近考試就放棄了。有的可能堅持了稍微長一點臨近考試了又放棄了,還有考試見就放棄了。這些現象年年都有發生。

第二,為自己找好可選擇的後路

還有一部分人學生怕自己畢業後找不著好工作,所以選擇考研。而當如果自己應聘上了一個自己滿意的工作後,就放棄了考研。每年3月-11月,100多萬放棄考研的同學之中,這部分人佔據了絕大部分。一時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所以選擇考研,而在找到合適的工作後放棄。

第三,壓力太大堅持不下去了

這部分人也不少見,馬上就要考試了,由於太緊張,坐立不安,心裡實在是承受不了了而放棄了考研。行百里者半九十。最讓人惋惜的是每年臨陣棄考的同學,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就算覺得壓力再大,經歷過了高三,經歷過了高考,這還有什麼好怕的。

第四,覺得複習不理想

這部分人也不少,據統計每年有三十萬考生因為這個原因而臨近考試選擇放棄的。畢竟堅持學習了這麼久,別人在大學不打算考研的都在積极參加活動,鍛煉口才與交際能力而自己在複習考研,別人在玩的時候自己在複習考研。這麼辛苦的過來了,臨近考試放棄了,實在可惜了。俗話說的好「堅持就是勝利」。感覺這種真的很可惜。

考研路漫漫,希望每一個考生都不要放棄,考試還是要堅持的,萬一考上了呢。



一般臨近考試的時候發反而選擇放棄的大多都是公務員和考研這類的,像高考等是基本不存在的,但是總的說來,不管考研還是考公務員放棄的原因都差不多。

每年國家公務員(考研也差不多)考試都會出現一部分考生棄考,棄考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如果打算報名201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就應該堅持下去,參加筆試。即使沒有通過筆試,也是給自己積累了一次寶貴的經驗。

從歷年國考報名數據來看,每年考生報名時熱情高漲,但到了繳費、筆試的時候就會有大規模的人棄考。根據國家公務員局去年11月28日發布的數據,在2017年度國考報名過程中,共有148.63萬人通過招錄機關資格審查,實際參考人數為98.4萬人。

這也意味著,2017年國考的「棄考」人數超過50萬人。根據歷年數據,發現每年都有接近三成的報名者最終未能參加考試。

對於歷年大規模的棄考現象,通過深入了解,總結出棄考原因無非有以下三點:

第一,很多考生其實是資深的「醬油一族」。他們其中的一些人報名的初衷就是為了感受公務員考試的氣氛,或者迫於家庭的壓力為了敷衍了事,但當看到所報職位的比例不理想,或者是前期複習不紮實,感覺希望過於渺茫,乾脆主動選擇放棄。

第二,公務員考試成為考生的職業生涯中的「備胎」。隨著市場經濟的活躍度不斷提升和求職者職業選擇的多樣化,很多考生在職業定位的時候,傾向於多向篩選。比如一些企業中的工作人員,他們同時會考慮嘗試公務員考試,一旦目前的工作出現了意外的機會和上升空間可能會就此放棄公務員這條道路。再比如隨著國家選調生,三支一扶,事業單位等形式考試可選餘地增多,而這些考試的難易程度相較於省考國考來說明顯偏易,且上升通道和機會較多,因而也會使得一些考生棄考走選調生等考試。

第三,十八大以來,我國逐漸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政府的職能也在悄然地從管制型政府轉變為服務型政府,加之目前處於反腐高壓狀態,以及不斷出台的一系列簡政放權政策,使得那些幻想著考上公務員就能端上鐵飯碗,悠閑地當上官老爺的考生幻想破滅,出現棄考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棄考現象並不是偶然,但並不值得提倡。不管制度如何改變,目前為止,公務員考試熱度依舊不減,足以見得很多考生還是看重其穩定,收入有保障的工作性質。但建議考生還是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理性報考,一則減少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損耗,二則根據我國公務員考試的相關規定,在進行面試資格確認之後無故缺考是要列入誠信檔案黑名單,影響今後職業選擇的機會,

因此「公考有成敗,棄考需謹慎!」大家還是三思而後行。



11月進入尾聲,距離2018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正是「考研族」衝刺的關鍵時刻,一些同學卻萌生了「棄考」的想法。

一、為找工作考研,為找到工作放棄考研

讓學生們心生放棄考研的念頭,大多數是來自身邊好友的校招經歷。「好友找到了一份教育機構助教工作,不僅工作輕鬆,而且月薪5000元的收入在三線城市已經可以生活得很好了,既然選擇考研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那麼有工作機會到來的時候一定要果斷地抓住它!」考研的同學解釋自己放棄參加2018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原因。


 二、會走上考場,但心裡已放棄考研

「真的堅持不下去了!」有的學生說。學校規定「選修課掛科的同學2016年9月起不得獲得保研資格」。這項規定對很多同學而言彷彿是晴天霹靂,在此之前,學校的選修課始終採取學分制,只要在畢業前修滿學分即可拿到畢業證,學生沒想過因為缺考導致的選修課掛科,最終會成為自己保研路上的絆腳石。


三、讀研耗時長,想提早進入職場

一部分考生選擇放棄主要是怕讀完研究生到了結婚的年齡,卻拿不出結婚的資本。考生認為:「放棄可能會遺憾,但是不放棄可能會更遺憾。」


四、總結

放棄考研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學生對自己認識得很清楚,覺得自己更適合就業;另一部分學生則是因為考研很辛苦,堅持不下去。準備考研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這一年中你必須心無雜念地投入其中,還要承擔考研失敗的風險。



2018考研初試將於2017年12月23日至12月24日(25日),考研初試臨近,有幾類人成了「棄考族」。棄考研的概率可能達到30%,每年棄考公務員的概率是15%左右。為什麼棄考?


一、意志不堅定和跟風的考生

這類考生本身就沒有堅定的信心,如果在備考過程中遇到挫折的時候容易產生厭倦甚至放棄的心理。難以堅持漫長的複習過程。考研的周期長則一年,短則6個月,是一個相對漫長、枯燥的時期,相當一部分同學無法堅持下來,最終半途而廢。

二、想提早進入職場的考生

這類考生在漫長的苦行僧一般備考的時間中,重新構想了考研和提前進入職場的利與弊,認為提早進入職場更有利於自身發展,從而選擇了棄考。

三、複習備考結果不理想

有些同學可能基礎相對較差,並且自認為複習效果不甚理想,於是選擇在考前半月乃至考前一天,由於心理壓力而選擇棄考,令人惋惜。

另外每年有15%的公務員棄考律,這個數據常年穩定,儘管放棄的原因多種多樣,故作強勢者表示公務員並非求職第一選擇。

心態放鬆者表示「機會年年有,明年到我家」,並沒有太看重這個考試;但更多的報考者是以「考試難度大,競爭太激烈,希望過於渺茫」的理由放棄參加考試的。因難度高而棄考,是謹慎判斷形勢之後做出的合理但不一定正確的選擇。


總結

當代青年思維方式一個顯著特點即是工具理性的傾向極為突出,為達目的需要通過什麼途徑、使用哪些手段、付出多少代價,能夠得到多少回報,計算極為精細清楚,這反映了以功利目標為出發點的工具理性思維主導了一部分青年人的思想。



臨近考試的時候有一部分可能會選擇棄考。那會是什麼樣的原因讓這一部分考生在臨門一腳的時候卻選擇了放棄考試呢?請往下繼續閱讀。


沒有做好準備

臨考試前,發現自己要考試的科目,書還沒看完,習題還沒做,打開課本或者複習題集的時候發現有很多題都沒做,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去參加考試,想想也是浪費時間的一件事情,於是很多人就果斷棄考了,乾脆等下一次準備充分了再去參加考試。

自信心不足

有些考生面臨考試的時候,就會出現情緒特別緊張。或者對考試抱著很差的結果,擔心被家長責罰或者被老師責罰被同學恥笑的心理負擔,甚至有的考生還會出現懼考的情況,每當考試的時候就出現精神上壓力或者行為異常,從而放棄考試。這是來自自己內心的恐懼和憂慮,需要家長和輔導老師好好調節,也需要自身加強心理素質建設。

突髮狀況

在即將面臨考試的時候,有比考試更重要的事情急需處理,比如說身體突然不舒服,需要去醫院治療,不能參加考試,或者在臨考前將自己的一些考試相關的重要物品遺失,如准考證,那自然是不能參加考試的,或者交通道路突然堵塞,導致已經過了考試進考場的時間,因此只能棄考。

所以,臨考前棄考分為主觀和客觀因素兩方面,但無論是主觀因素還是客觀因素不能參加考試的,都需要考生自己在考試前積極做好備考準備,畢竟在選擇報名考試的時候,相信大家都是帶著自信和信心去報名的,如果棄考了那不是很可惜。


最後,祝所有考生,考試順利!



2017考研,參加報名、現場確認的的考研人數達到201萬,而實際參加考試的人數卻只有不到170萬人,將近30萬人報名繳費後,臨陣棄考。這已經是繼2016考研之後,連續第二年,考研棄考人數達到或超過30萬。


一、部分人把考研當作「備胎」

每年3月-11月,100多萬放棄考研的同學之中,這部分人佔據了絕大部分。一時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所以選擇考研,而在找到合適的工作後放棄。

二、部分同學缺乏職業規劃,盲目跟風

周圍的同學都準備考研的時候,他們也會跟風選擇考研,而當周圍的同學紛紛放棄考研或者找到工作的時候,他們也會跟風選擇放棄。

三、難以堅持漫長的複習過程

考研的周期長則一年,短則6個月,是一個相對漫長、枯燥的時期,相當一部分同學無法堅持下來,最終半途而廢。

四、考研複習備考結果不理想

有些同學可能基礎相對較差,並且自認為複習效果不甚理想,於是選擇在考前半月乃至考前一天,由於心理壓力而選擇棄考,令人惋惜。

行百里者半九十。最讓人惋惜的是每年將近30萬臨陣棄考的同學,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就算覺得複習效果不理想,也不要隨便放棄。考研其實並不難。從這兩年的數據來看,總體錄取率一般在3:1,千萬不要喪失信心。拒絕三心二意。如果你下定決心考研,就要一心一意!



根據《2015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我國的畢業本科生680.89萬人,畢業碩士生為49.77萬,畢業博士生為5.38萬,全部呈現逐年增長態勢。2015年統計2016年考研報名人數為177萬,而在這177萬人中最終能夠堅持下來,脫穎而出的人則少之又少。


隨著大學的越來越多和各高校的年年擴招,每年畢業季,都會發現大學生的畢業人數又創新高,隨之而來的,這些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據統計本科生平均起薪為4363元,而研究生則為6503元。從就業率來看,碩士畢業生也明顯比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高。

考研的好處這麼多因此導致考研的人每年都急劇增長。但是隨著考研考試的日子逐漸臨近。學生的壓力可想而知。有的學生因為早出晚歸不影響室友,在外面租房子住。考試科目的難度又非常大所以壓得人崩潰。也有的開始準備不充分導致有些考試科目沒有時間複習,只能敷衍了事。

也有的考研生是因為年齡太大,各方面的社會壓力太大所以放棄了考研轉而加入尋找工作的大人流中。其實不管自己的選擇是什麼只要能適合自己就完全能夠接受。能夠正視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也是一種智慧。

準備考研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這一年中你必須心無雜念地投入其中,還要承擔考研失敗的風險。希望各位考生能頂住壓力考上自己理想學校的研究生。



「本次國考的『棄考『人數雖然偏高,但屬於正常範圍,參考率和往年差別不大,36:1的競爭比相較於以往也並不算高。」


根據國家公務員局28日發布的數據,在日前結束的2017年度國考筆試中,共有148.63萬人通過招錄機關資格審查,實際參考人數為98.4萬人。這也意味著,本次國考的「棄考」人數超過50萬人,競爭比從原來的55:1降為36:1。

逾50萬人「棄考」 競爭比降至36:1

2017年度國考,共有120多個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計劃招錄2.7萬餘人。

根據國家公務員局28日公布的數據,本次國考有148.63萬人通過招錄機關資格審查,113.7萬人繳費確認參加筆試,98.4萬人實際參加考試,參考率約為86.58%。這也意味著有超過50萬考生「棄考」,競爭比從原來的55:1降為36:1。

中新網記者梳理髮現,近幾年國考一直存在大規模「棄考」現象:2013年度國考「棄考」人數逾38萬人;2014年度國考「棄考」人數逾40萬人;2015年度國考「棄考」人數高達50餘萬人;去年國考「棄考」人數也超過46萬人。

華圖教育公考輔導專家魏華剛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稱,本次國考的「棄考」人數雖然偏高,但屬於正常範圍,參考率和往年差別不大,36:1的競爭比相較於以往也並不算高。

而對於考生「棄考」會否造成一些崗位招不到人,他解釋稱,若出現上述情況,通常會採取取消崗位招聘或進行後續補錄,後者是從未被招錄的考生中按筆試成績高低進行選拔。



推薦閱讀:

TAG:棄考族 | 調查類問題 | 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