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做自媒體」的要做那些準備工作?如何用正確的姿勢慢慢切人。

1.常見的誤區?

IP有可能等於自媒體,但自媒體不等於IP。目前較火的IP電商,為什麼不能叫電商IP呢?,因為一定要先有IP再有電商,而不能反其道而行之。上文說道,IP為什麼能成為流量入口和交易入口,主要是因為IP擔任的是眾多吃瓜群眾篩選出來的信任代理。如果在自媒體還沒有被打造成IP的時候,就開始賣貨,誰會買賬?沒有信任代理,當然也就沒有流量入口與交易入口。

老闆們常見的表現形式是這樣的:

做自媒體一個月可以轉換多少粉絲?何時可以建立起社群?一個月可以賣多少貨?如果你現在你正面臨著這樣的老闆,那我就要恭喜你了,好好乾,老闆一定能帶你裝逼帶你飛。

2.各自媒體渠道如何搭配?

這裡就簡要的說下各自媒體平台的屬性,首先說搜狐自媒體,國內最早的四大新聞門戶之一,這家公司已經成立目前10多年了,這個平台的用戶群體基本上都被培養出了使用習慣,從互聯網興起的時候,就存在了,所以這個平台的用戶幾乎都是PC桌面用戶,而且公務員居多,所以我們在用到這個自媒體平台更多的還是做的PC端用戶覆蓋。

今日頭條,號稱5.5億的用戶,男女用戶比例為7:3,男性偏多,用戶群體偏向2線與3線城市,用戶群體整體素質不怎樣。唉,其實頭條真不想背這鍋,整個互聯網的環境就是這樣,到處都是負能量,只是頭條用戶基數稍大,最為突出而已,像zaker、界面JMedia這些平台相對來更小眾一點,更偏向中產階級的讀者層。

記得好幾月前,雲松有篇文章,首發的今日頭條,有30多條評論,是的,全是罵我的,但今日頭條確實覆蓋了海量的移動用戶群體,對於企業來說,做持續的品牌曝光,還是很不錯的選擇,但別想在上面做用戶轉化,今日頭條為資訊產品,微信是社交產品,這個兩個是沒法比的。

百度百家號,這算是新生的巨嬰。依靠百度搜索,自帶SEO光環,所以在這上面,通過文章來提高搜索排名的權重,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微信就不用多說了,依然是自媒體的主站場,對於作者的原創保護這塊,值得表揚一下。用微信建立品牌的信任度,這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無論是公司品牌,還是個人品牌,都適用,也是就微信的slogan,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

3.如何切入?

關於個體戶,很簡單,就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就好,畢竟是要打造個人品牌。然後先馬上開始擼文,先擼起來了再慢慢思考自己的定位,內容受眾群體什麼的。對於很多小白用戶,前期在開始做的時候,去聽了很多所謂的大咖們的忽悠。說什麼要想清楚自己的定位,內容受眾群體是什麼的,一大堆聽起來很高大上的名詞,其實聽了過後然並卵,還是無法落地。

為什麼?如果你從來沒有做接觸過這個板塊,你就是思考幾個月下來,一樣全程懵逼狀態,還不如先幹起來,再慢慢思考下面的路該怎麼走,用行動大于思考的這個邏輯去做,就像雲松自己,並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要寫什麼內容,也是先零零散散的寫了幾個月,然後才慢慢明白,自己能寫什麼不能寫什麼,然後再不斷的思考自我定位。先有一個大方向,先幹起來,然後再從大方向裡面找小方向。就算是中間走了彎路,也沒什麼,畢竟這是一個必須要有的過程。

企業類,則不能誤打誤撞,則要必須先練好內功,再出發。因為企業每次上路,都會有巨大的成本消耗,無論是時間還是資本,這裡可以參照雲松上上個系列的文章【初創企業如何獲取流量】裡面有詳細的介紹企業在自媒體運營這塊,人員搭配,渠道布局等相關內容。



自媒體,無非就是內容。你要是能組織到好的能容你就是成功的自媒體了。

就好比百度派,要是有真正的熱心高能知識聚合,也是可以和知乎pk的。

一切的核心在於內容,內容在於創造,創造在於人。

所以,不要盲目的搞自媒體。


推薦閱讀:

你的餐具有freestyle嗎?
有沒有一張圖片讓你瞬間明白了什麼叫「氣質」?
什麼樣的情境下讓你突然有種「我就知道」的感覺?
為什麼韓國人喜歡吃保健品呀?

TAG:求職就業 | 人際交往 | 演講 | 心理學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