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虛、血瘀、血熱,三種體質如何喝四物湯

自北宋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對四物湯的推崇以來,四物湯經久不衰,流傳千餘年。到了近代,我國中醫學家蒲輔周(1888—1975)先生,在他的行醫經驗中得出一個結論:四物湯是一切血病的通用藥方。血虛、血瘀和血熱都可以服用。《蒲輔周醫療經驗》中講:「凡血瘀者,俱改白芍為赤芍;血熱者,改熟地為生地。川芎量宜小,大約為當歸之半,地黃為當歸的二倍。」

歸元四物湯的小編查閱資料,對蒲先生的話進行理論支持。1、凡血瘀者,俱改白芍為赤芍。理論支持:白芍和赤芍的功效完全不同。白芍主要成分是芍藥甙,具有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血注和擴張血管功效。赤芍具有化瘀、止痛、涼血、消腫的功效。2、血熱者,改熟地為生地。熟地黃的藥性是溫性,生地黃的藥性是寒性。傳統四物湯藥材中,當歸、熟地黃和川穹三種是偏溫性的,只有白芍偏寒性。因此傳統四物湯是溫補藥性。對於血熱患者,要進行寒補,最低地線不能用溫補。所以要改變四物湯原有配方里的藥性。而地黃有生、熟兩種之分,每種藥性不同。因此,要將熟地黃換成生地黃。

結合《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四物湯配方,歸元四物湯的小編給出以下幾個配方。

血虛患者的四物湯方子:當歸(15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和川穹(15克)。

血瘀患者的四物湯方子:當歸(15克)、熟地(15克)、赤芍(15克)和川穹(15克)。

血熱患者的四物湯方子:當歸(8克)、生地(15克)、白芍(15克)和川穹(4克)。

本章轉自歸元四物湯網站

推薦閱讀:

皮膚病患者服用中藥常識要牢記,忌口

TAG:養生 | 中藥調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