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時尚?從哪種角度看時尚才能給於我們最大的幫助。

作為各大網站最為推崇的辭彙,「時尚」這一名詞已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多時,但也與其他辭彙一樣,「時尚」該詞特有熱點特性也同樣受到了諸多無良公關的濫用,導致其極具商業化的以訛傳訛的錯誤認知極大程度的影響了人們對「時尚」的看待方式,甚至扭曲了人們該有的正確著裝的理性思維。那麼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析一下到底什麼才是「時尚」,與如何樹立正確的造型觀點的方法。

「時」、尚「」顧名思義,「時尚」該詞本身所代表的含義便是「某一特定時間段某類人群所崇尚的XX」,是具有明顯的時效性與足夠大的人群影響範圍做為背景基礎的元素標識,是一組不具描繪性 /不具任何感情色彩的區域名詞。這一簡單認知對該辭彙具體情景的定義與區分與否至關重要。

做個簡單的分解,首先是剛剛定義中所談到的「足夠大的人群影響範圍」,一件事物想要產生影響,就必定需要傳播,傳播的過程背景便是時間,畢竟沒有時間是無法傳播的,而要想達到「足夠大的影響範圍」的話就更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或精力)來作為動力進行消耗來推動傳播,因此,對於「時尚」我們最先應該具備的認知,便是當季新款 /最新的造型塑造理念一定不是「時尚」的,因為其並不符合「時間段」或「影響範圍」兩者中的任意一點。換而言之,「時尚」其本身至少就是現在進行時,或者可以說是現在完成時亦或是過去完成時。對於一般傳媒描繪的所謂「新」而言,「時尚」與「新」兩者已經相去甚遠;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只要一類著裝元素符合「該特定時間段某類人群所崇尚的XX」特性,那麼該元素一定已經被很大一部分人玩過了,因此,如果你是一個極度追求新穎著裝元素的人,那麼最不應該做的就是去順應 /模仿這類元素,因為自你開始之初,已經在起跑線上被人遠遠的甩在後面了。

由此我們便可以知道,對「時尚」正確認知的基礎便是應該明確的將「時尚」與「新 /舊」分割開來,「時尚」是名詞而非形容詞,是時代性人群規劃而不是優劣間的價值區分,與好壞 /褒貶無任何關係,更不必說美醜。如此,XX穿著很時尚,XX單品很時尚,XX風格很時尚,XX不時尚怎樣怎樣,XX時尚感差等等說法,我們都可以清楚知道這些都是狹義的偽命題。

退一步講,就算以上幾種所謂「時尚」的稱謂更多想要表達的含義為「新穎元素」,也就算我們認知時尚=新穎,可也就像剛才所陳述的,「新穎」除了「新穎」之外,並不包含美的認知,也無任何除時間區間小之外的實際意義。況且「新」未接受社會篩選與群眾認可,也未經過美學測試與市場分析,「新」什麼都代表不了,更談不上因為「新」,就應該受到推崇與好評(「以新為美」是服裝乃至其他行業上最常用的促進銷量的銷售手段)。

在了解了「時尚」的真正含義之後,「時尚」能給予我們的實際意義便清晰明了了;沒錯便是參考,結合具體特徵與自身塑造要求的參考,「時尚」的時間與人群背景化標識極強,類別邊緣十分明顯,特別容易應用,也因其強大的人口基數,美學水平也必定擁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其實即使不是「時尚」,一切關乎色彩與肌理的視覺塑造都可以提供給我們行之有效的參考;但也要明確參考的意義,參考並不是生搬硬套,而是需要自己理性的去篩選自己切實可用的元素來合理應用。參考是顏料而單品是畫筆,合理的應用和選擇配給才能使之發揮出最大的優勢,才能得以繪出完美形象,妙筆生輝。

無論是什麼樣的顏料與畫筆,影響最終結果的最大因素依舊是我們自身。

首發於優雅i公眾號(normcore2260)


推薦閱讀:

拿學術開開心-寫在前面的話
[閑話]怎麼樣衡量一個學術期刊的質量?
「教授中的教授」與「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陳寅恪先生
如何改觀自己來提升階級形象,來讓自己由內而外的變成上等人?
英語基礎不好的博士,閱讀外文文獻的一點體會

TAG:時尚 | 形象 | 學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