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個決定?

稍微上了點年紀的人,通常都會總結就是在什麼年紀就要做什麼事。就是在沒有什麼特殊情況下,該學習的時候就應該去學習,該結婚的時候就應該去結婚,而不是該學習的時候去結婚,該結婚的時候去學習。我們人生中持續出現重要事情需要我們決策,同時每一天也充滿了各項小的事情需要決定。就像斯蒂芬·P·羅賓斯寫的《做出好決定》中所說:我們所做出的決定會塑造我們的生活。



我們可以通過《做出好決定》這一本書,全面了解我們自己,讓我們意識到我們經常會在決定方面犯的錯誤,最終也提供了很多高效決策的建議和方法。


先讓我們對好決定做一個定義,在《做出好決定》這本書開頭就告訴我們,完善決策技能並不能保證所有的決定都會產生你所希望的結果。良好的決策能力更關注你做決定時所使用的手段而不是決策最終的結果。提高決策水平就是提高你贏取生活中比賽和戰鬥的概率。所以,在人生大的方向和大的決策方面,通過高效決策,我們是可以成就美好人生的。


那麼如何做好決定呢?良好的決策基礎就是理性,理性決策有六個標準步驟:

1、識別和確定問題。

2、確認決策標準。

3、評估標準。

4、制定備選方案。

5、評估每一個備選方案。

6、選擇得分最高的方案。


把這六個步驟放在我們平時做決策中,就會很好的指導我們做出高效決策。舉個例子,中國人人生中至少要買一次房子,國人對房子永遠都存在剛性需求。但是,談到買房子這個話題,我們就經常能聽到很多人在買完房子之後後悔,比如有的房子在買後就出現環境污染、沒有學區、離上班的地方太遠等問題,所以就會產生很多在買了房子之後不久就要換房子的情況。這樣的一次反覆,不僅金錢有損失,而且時間和精神上都有損失。如果按照上面的六個步驟,其實很容易做出來正確的決策。第一,識別和確定問題。買房的時候,有很多人現狀是現金不夠,但是想買面積大、學區好、小區好的房子,其實也就是識別了自己的現狀和渴望的狀態存在差異。第二,確認決策標準。這一步要分清在買房時什麼是自己最關注和對自己最重要的方面。比如有的人希望住在市中心,有的是買房時要一個好的小區,有的是所住區域有個好學區。在這一步,有的人因為孩子所以必須要買個好學區房,而這一點對於孩子已經很大的人是完全不用考慮的決策標準。第三,評估標準。這一步是要把上一步中確定的標準列個先後順序。比如對於要買學區房的人來說,排第一的一定是是否有學區,第二位可能是居住環境,第三位可能是面積。第四,制定備選方案。這一步需要決策者制訂可以解決問題的所有備選方案。那麼在買房這就需要確定3-4個可以購買的房子備選方案。比如有一個方案是學區特別好,面積比較大,但是價格很貴,另一個方案可能是學區也好,但是面積比較小,價格相對便宜。在做決策之前總是要有幾個方案可供選擇。第五,評估每一個備選方案。備選方案確定之後,對每一個方案都要仔細地分析和評估。在這一步可以製作一個表格,把備選的每個房子對照表格進行打分,其實優缺點很明顯就表現出來。第六,選擇得分最高的方案。也就是通過第五步的評估,把得分最高的那套房子確定下來。通過這樣一個理性的決策,就知道自己真正的目標是什麼,就不會在買完之後後悔。


上面是一個特別理性的決策步驟,但是作為人類,我們能做出這樣的理性決策是在很多前提下進行的,《做出好決定》就讓我們通過8個測試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決策者,要求我們去真正了解自己的個性檔案,這樣才能在做決策的時候知道容易產生的傾向和錯誤。作者總結了17種在決策時大多數人會有的傾向和錯誤,在工作時我們特別容易有選擇性直覺偏差(你所有的認知都帶有偏見)、證實偏差(我聽到的是我想聽的話)、易得性偏差(只記得最近發生的事情)和自利性偏差(自己總是對的,錯誤都是別人的),在平時的生活中經常容易犯的錯誤是框定偏差(決定了一個情形中哪些方面會被考慮和排除在外)、熟悉度偏見(被熟悉的事物蒙住了眼睛)、沉沒成本和情感捲入錯誤。讀過這一部分之後,確實可以讓我們在平時做決定的時候稍微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這樣錯誤的傾向和問題。


那麼如何避免這些傾向和錯誤呢?在《做出好決定》這本書中也給出了很好的建議,總結起來有三大點:


1、明確決策目標


做不出好決策、決策的時候總是選擇不出來或者是決策完之後總是後悔,究其根本就是沒有明確目標。當我們有了目標,特別是目標越明確,越容易進行選擇。就好比有的剛畢業的學生要進行是否創業的選擇,他們很多時候是自己在苦苦的思索,但是總是忘記去設定自己決策的目標。當我們問這些剛畢業的學生,你創業的目的是什麼的時候?有很多人會回答,我要成為馬雲,或者趁年輕我要去嘗試一下,或者只是感覺自己適合當老闆。這些都不是目標,選擇是否創業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決策,沒有目標也很難在創業的艱難時期挺過去。就像曾經有人要讓我參與投資做一個生意,我詢問他短期財務目標和長期財務目標,他的回答是告訴我估算不出來。這樣的創業怎麼可能成功?其實確定目標的前提就是進行了廣泛的資料搜集,了解了相關事情的所有信息,這樣才能有明確的目標。所以決策最關鍵的第一步永遠都是確定目標,中國古話很好的概括了目標的重要性: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2、做決定的時候要辯證的去看待。


我們做決定的時候基本都是基於自己以前的經驗,特別是有過成功經驗的人,更會一貫的認為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但是就是由於人們往往過度自信、證實偏差(尋找可以證實我們過去決定的信息)以及後視偏差(錯誤的相信我們準確地預測了事件的結果,但結果實際上是已知的),所以在很多決策的時候會犯下大的錯誤。比如有很多喝過酒的人嘗試過酒後開車,可能有很多次嘗試沒有任何問題,所以以他以往的經驗就是酒後開車沒問題,就是這樣的經驗讓他選擇喝酒之後繼續開車,往往這樣就會釀成大的悲劇。就像《做出好決定》書中所說:如果我們的信念是正確的,在嚴格的審視中它們仍能站得住腳。如果他們有缺陷,這種做法就可以揭示不足。辯證的看待還包括在做決定的時候要經常從當事人的角度跳出來,以局外人的眼光去看待。如果自己不能很中立的去分析,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讓他從局外人角度給予一定的建議。就好像跟好朋友逛街,作為陪同者,一定要在好朋友要衝動買東西的時候提出建議,避免好朋友在有購物慾望的時候瞎買一頓,過兩天後悔。所以在做決定的時候,一定要多審視、正反兩方面去分析,這就是一個做好決定必要的過程。


3、沉沒成本比犯錯誤更可怕。


很多人在做決定時受到沉沒成本的影響,而且沉沒成本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有的女生已經跟她的男朋友談了7年戀愛,其實在戀愛第6年的時候就感覺彼此不適合,但是苦於已經談了6年的戀愛,而且自己投入了大量的感情,即使不適合也不捨得說分手。這個例子就是典型的考慮了沉沒成本。選擇不分手,這個決定本身就是沒有明確自己的決策目標,談戀愛的目的是為了找到自己理想的另一半,與其度過美好的一生。那麼不分手本身就違背了自己的目標。再有不分手的決定會影響自己的未來生活。所以做決定的時候一定不要注重過去的虧損和成本,而要把關注點放在未來。當我們放棄沉沒成本的時候,就會產生另一個問題,就是放棄錯了怎麼辦?其實做決定的時候,要「精心地、聰明地、有選擇地、認真地考慮概率後再選擇冒險」,我們要記住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痛苦都是短暫的,所以當我們放棄沉沒成本,選擇冒險的時候,就有可能犯錯誤,「如果害怕犯錯誤,你就會錯過學習的機會」,既然我們失敗的痛苦都是暫時的,那何不在一定情況下選擇冒險呢?


在做任何決定的時候,盡量讓自己成為理性人,完成理性的決策步驟。就如《做出好決定》書中最後所說:通過你所做出的決定,你有力量來控制未來。我們可以經常用《做出好決定》這本書來提醒自己,讓我們熟練掌握決策技能,成就自己的美好人生!


本文作者後記:

在3年內我至少看了有300本以上書籍,那麼《做出好決定》這本書絕對是排在我推薦書目的前五。一本薄書分了五大模塊來告知讀者如何做出好的決定,每一個模塊都是為下一個模塊做好準備,整本書徹底展示出管理學大師的功底,深入淺出。


這本書的作者也需要特別說明一下,斯蒂芬·P·羅賓斯(Stephen P. Robbins)是美國著名的管理學教授,組織行為學的權威。研究生的管理學和組織行為學教材一直都是使用他所編著的書籍。在教學和寫作之餘,羅賓斯博士經常參加教師田徑比賽。從1993年進入50歲以後,他創造了幾項室內和室外的世界速跑紀錄,他還贏得過世界退役軍人運動會 100米、200米和400米金牌。1995年,羅賓斯博士被美國田徑協會教師田徑委員會命名為當年40歲以上級別的「傑出田徑先生」。





太多人有選擇困難症,有的人買衣服時不知道如何選擇自己喜歡的,但又不願意空手而歸,到最後隨便買一件回去,又發現自己不喜歡且浪費了毛爺爺,然後悔恨自責,心情煩躁,壞心情又影響了干別的事,如此惡性循環,心情越來越糟。有的人干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一直想轉行卻缺乏勇氣,害怕換了也改變不了現狀,一邊討厭著現在的生活,討厭不會做決定的自己,可是就是沒法讓自己作出一個最好的決定。

你有這樣的選擇困難症嗎?

我想很多人都會或多或少有這樣的癥狀。很贊同管理學和組織行為學大家斯蒂芬.P.羅賓斯在《作出好決定》這本書中提出的觀點:你是誰、你將成為誰、(或已經成為了誰)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你的決定。因為很少有事情能比做決定更為重要,我們中沒有人可以過不用做任何決定的生活。

如何做好一個決定

《作出好決定》

儘管決策技能很重要,可是很少有人來教我們如何來提高這一技能,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通過經驗來做決定,可是生活中的實例告訴我們:僅僅靠經驗來做決定是遠遠不夠的。

但是事實是:市面上確實很少有關此類的書籍或者資料,無意中看了《作出好決定》這本書,光看書名就知道這本書的主要內容,當初吸引我的也是書名和作者,因為這本書的作者斯蒂芬.P.羅賓斯是管理學和組織行為學大家,他的作品《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管人的真理》都是很好的書籍。書名吸引我是因為很少有人去講有關做決定的事,在看書前我在想做決定還能寫成一本書嗎?

帶著我的好奇我閱讀完了這本書,讀過之後感覺獲益匪淺。下面來一起看看這本書是如何講作出好決定的。

首先第一部分講了理性做決定的六個步驟:

如何做好一個決定

理性做決定的六個步驟

第二部分花了整整一章通過圖表打分的形式來讓讀者自己去做題根據分數來了解你的決策風格、風險偏好、拖延指數、易衝動程度等等,通過自己最終的分數讓你對自己有一個了解,明白平時是如何做決定的。比如我通過【估一估你的拖延指數】這個小節中通過打分,明白了自己容易對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拖延,而對其他事情一般不會有這種情況。對自己有初步了解和認知之後,如果再去學習決策技巧就有效果多了。

如何做好一個決定

估一估你的拖延指數

第三部分詳細地給我們列舉了大多數人在決策過程中出現的十七種傾向和錯誤,比如過度自信、惰性、自利性偏差、代表性偏差等等但是作者並不是僅僅局限去羅列這些例子,而是在每一小節的最後貼心地給出了我們如何規避這些傾向和錯誤的技巧。比如對於惰性我們該如何規避,作者給出了決策技巧:

對於一些瑣事,做決定不要太糾結,因為行動比結果更重要。

對於重要的決策,可以試試給自己強加限制、創建自動的「行動」策略和預先的承諾

第四部分作者每一小節都結合具體事例然後給了我們高效做決定的十二條建議。對於我來說全書給我觸動最大的也是這一章。我們來一起看看這十二條建議都是什麼。

  1. 沒有目標就沒有有效決策。

如果沒有明確一貫的目標,在及時作出合理的決策方面就會遇到麻煩,所以確定目標很重要。在確定目標時,越清晰、越具體,你就越容易評估正在做的決定是否能讓你實現這些目標,最後,定期檢查你的選擇與目標是否一致,這樣你才不會偏離軌道。

如何做好一個決定

2.有時,什麼都不做是最好的選擇。

理性做決定才是我們的目的,並不是每一個決定都必須去作出改變,比如平靜的時候回過頭來看,壓力下做出的決定往往會產生相當多的遺憾。選擇維持現狀也可以是一個有效的行動。情緒高漲、危急時刻、缺乏信息或者受到壓力時,什麼都不做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3.選擇不做決定也是一種決定。

在全書第一章中講到理性做決定的六個步驟,其中有一個步驟就是評估每一個備選方案,假如沒有一個替代方案能優於你目前正在採用的方案,那麼建議你不要去改變。但是如果你對現狀很不滿意,但是又不願意去改變去做決定那就會陷入無為的陷阱。歷史上充滿了很多失敗的決定,這些決定失敗的根源就是消極無為。其實什麼也不做實際上也是做了一個維持現狀的決定,要經常問問自己為什麼不拋棄當前的道路,追求另一種途徑,也要考慮你這樣無所作為的成本。

如何做好一個決定

4.當下的決定將嚴重限制未來的決定。

現實世界中的決定是環環相扣、互相連接的。我們常說我們需要長遠打算,有時候你現在做的一個小小決定可能會影響以後的發展,所以作者說做決定時要看「上下文」多向前看,看看今天做出決定行動的未來後果。

5.人生很長,可關鍵的決定就那麼幾個。

我們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畢竟都有限,去優化每一個決定畢竟不現實,如果不區分關鍵決定和其他決定的話,反而會忽視真正重要的決定。所以把你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重要的決定中去。同時要明白重要的決定是那些改變生活,對你的長遠發展有直接影響的決定。

6.高效的決策者知道什麼時候適可而止。

有的人總是做不了最終的決定,總是在遲疑,在猶豫,所以作者在文中給出了如下決策技巧:

如何做好一個決定

7.給自己的選項,不要超過六個。

我們生活在一個崇尚多樣選擇的社會和文化價值環境中,可是事實是,有一些選擇是好的,並不代表更多選擇就會更好。研究證實,更多的決策選擇反而會降低滿意度,因為選擇越多,任務會相應地變重,而且隨著選擇數量的擴大,如果最終結果無法接受,我們會傾向於認為這是我們的錯。所以做決定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限制選項的數量來增加幸福感,我們可以把選項控制在六個左右,當然可以更少。有時候,還要考慮降低下期望目標,適當地做下差不多先生,因為往往過度完美主義者真的會害死人。

8.糾結於過去的決定只會浪費你的時間。

沉迷於過去的決定常常與惰性和拖延有關,就因為我們害怕犯錯誤。太多事情如果結果沒有達到預期都有可能會讓我們後悔,有時候過度重視結果,可能會降低我們做決定的效率,更重要的是還會制約未來的決策能力。所以我們不能過度糾結於過去的決定,這樣只會更浪費時間。

9.成功人士懂得冒險。

如果不放棄一些穩定的東西,承擔風險,就很難取得巨大的成就。這一道理沒有人不懂,只是遇到這樣的決定我們都很難作出決定,作者在文中給出了決策技巧:

①擁抱變化:變化並不總是一種威脅,它通常是一個機會—一個有風險的機會。

②了解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在此基礎上選擇與你風險偏好水平相適應的方案。

③承擔計算過的風險。不要賭博,仔細考慮決策潛在的好處和壞處。

如何做好一個決定

10.是人就會犯錯誤。

把錯誤當成失敗還是當成可以借鑒的新信息都取決於你。你需要做的是從挫折中吸取教訓,尋求小的成功或者小的改進。

11.經驗可以改進策略,但是經驗可以是一種資產,也可以是一種負擔。經驗可能會導致傲慢和自負。

我們很多人做決定會依靠經驗,經驗最大的影響就是它會讓你作出常規決定,可是有時候經驗可能會導致傲慢、過於自信、不準備的看法或者限制創造力,這時經驗就會降低決策的質量。所以面對新的情況,需要具有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時,要淡化經驗,處理常規問題可以依賴經驗。

12.你所屬的文化決定了你的決策風險。

任何一個國家,佔主導地位的決策風格和實踐反映了這個國家的民族文化。在良好的決策不是通過理性來做出的地方,你就應該根據當地的文化調整做法。

看完這本書,感覺滿滿的都是乾貨,原來決策能力也可以提高,不是謠傳,我想如果能把書中的決策技巧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高效作出好決定。



簡介:簡書籤約作者,《藏在這世間的美好》作者,公眾號人生補習班。

我遇到的最多的問題就是「如何能通過寫作賺錢?」「如何投稿能提高稿件曝光率,得到更多的稿費?」我不停的強調「把基礎做好之前,追求更高級的目標是徒勞的。」很多事步驟錯了,非常麻煩!在系統的學習基礎寫作之前,盲目的練習,投稿受挫,自信心受到打擊,然後放棄的人太多了。


在讀書分享會上,一位小夥子分享了自己的高效學習方法,我們很敬佩!小夥子卻有點落寞的說,其實這也是逼的,他大一跟同學曠課去窮游,回來被學校開除了,同學去了外國留學,可他家沒有這個財力,他只能選擇復讀,重新高考,而且當時距離高考只有幾個月的時間了。他在最美好的年紀,做了最糟糕的決定,為了把這個損失降到最低,他只能拚命補救。


好在新的高考結果出來了,他又一次成為了一名大一新生,雖然學校跟以前比差了一些,不過看他每天更新讀書筆記、思維導圖、書評,相信經過了這件事,他也有了新的成長。


斯蒂芬·P·羅賓斯在《做出好決定:理性掌控工作與生活》中明確提出:在許多情況下,一個「輸在運氣上」的人其實只是因為他做出了一些錯誤的選擇。我們常常說的運氣其實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抉擇。良好決策的基礎就是理性。因為決策需要邏輯、精細的分析、仔細的搜索、最充分的材料,而不是憑感覺或經驗。只有這樣,決策才能產生最好的效果。理性就是你和夢想之間最短的距離。


其實,人的自我化解能力非常重要,比如你缺錢,不想怎麼掙錢的事,看提高掙錢能力的書,反而去看富二代嘚瑟的小說,回頭再抱怨世界不公平,自己把自己帶入一個惡性循環。


我們常說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人生卻不是比賽,從來沒有所謂的起跑線。對別人可能是「說走就走」的旅行,對我們可能就沒那麼簡單了。


通識類心理學教材《成功心理學:發現工作與生活的意義》修訂了5版,作者丹尼斯·韋特利仍然把自我約束,作為重要章節講解:


自我約束(discipline)一詞來自拉丁文,意思是「教導」。為了養成強大的自我約束,我們教導自己以積極的方式行動,即使當我們感到疲憊、厭煩、挫敗或情緒低落時也是如此。這要求我們擁有兩種關鍵的能力。


· 堅持——堅持使得你能夠一次又一次地付出努力, 直到你達到自己的目標。 你需要堅持到底而不是半途而廢。

· 自我決定——有了自我決定, 你就成了自己生活的主人。 你不是坐在後面等待事情發生, 而是自己採取行動。


這兩個要素同等重要。沒有堅持,你就不能依靠自己去執行你的計劃,並且完成達到成功所需要做的事。沒有自我決定,你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決定和行動。


撒切爾夫人說過,「你的思想決定了語言,你的語言決定了行動,你的行動決定了習慣,你的習慣決定了性格,你的性格決定了命運。」即使在不需要負責的網路世界,也不要信口開河。改變對話的方式,傳遞真正想說的信息,而不是表達攻擊。


自我是個很重要的詞,《生命中最簡單又最困難的事:日常生活就是我們的本身,既絕望又禪意》整本書,只有幾百字,卻在全世界引起轟動。不知道你們看的時候有什麼感悟,這本書引起我共鳴的原因,就是自我,我們學會正視自己,面對自己。我們不完美,但是這是我們自己,唯有學會接受自我,才能理性的認知自我。


我們入不敷出、債台高築,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找不到伴侶很大程度上都跟自我認知不明確,不能正視自己,不能接受真正的自己有關。唯有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標,才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沒有目標,去那裡都是死胡同。生活不會總是一帆風順,我們要學會提醒自己走出思維定勢的泥沼。《理解未來的7個原則:如何看到不可見,做到不可能》強調:遠見力是你轉變視角,願意彎下腰和膝蓋,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看待事物,看到並掌握目前及未來的趨勢。它告訴你如何通過看到可能性,轉變不可能。主動把握生活除了做一個能解決問題的人,更要做一個預防問題發生的人,生活不只是處理危機,更應該把握契機。


推薦閱讀:

你見過情商最高的人是什麼樣的?
楊冪的情商有多高?
你從《奇葩說》里學到什麼?
怎麼寫受國家資助的感恩文章?
人情味,是一個人最珍貴的修養

TAG:生活 | 職場 | 心理學 | 人際交往 | 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