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為何會有「小粉紅」和「精外」?

平常愛胡思亂想,但又不愛讀書學習,也深知自己水平不夠,但想了那麼多總有記錄下來的衝動,太深的理論的東西不懂,以下是根據自己心路歷程和網路的所見所聞思考而得出,純屬當做個人筆記。

現代工業化的生活給中國人加強了兩個方面的情緒,一種是民族認同的情緒 、 一種是保護自身權利的情緒; 本來來說這兩種情緒並不存在多大矛盾,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有極其濃烈的兩種情緒。

但是現在TG實際掌控著國家並且跟國家民族綁定,而TG現行的體制,對個人權利的保護十分不足, 保護自身權利情緒更重的人 ,自然會不爽TG,發達國家對個人權利的保護更加的全面,所以這部分人更嚮往西方發達國家(這點其實不富裕的國家的人民多會羨慕和嚮往發達國家,很正常),並且跟多人會以西方發達國家的制度和做法,來批判TG(這幫人可以稱作初始版的「公知」)。

TG由於歷史原因 在輿論宣傳上 ,中國跟這些國家是敵對的抵抗的,而且與之前說的,TG 是跟國家綁定的,所以那些民族認同情緒更重的人會覺得,以西方發達國家的制度和做法,來批判TG是對中國民族的攻擊,他們感受到了國家被攻擊的危機感,他們覺得他們要保衛國家,所以不顧一切的反對那些這麼做的人。(這幫人可以稱為「自干五」)

於是這兩種情緒,慢慢變得對抗起來。

改革開放輿論稍放鬆了一些後,經過百年的屈辱和共產主義的破滅,而且由於網路沒有完全普及的時候,能發聲的人大都是一些知識分子或者學歷比較高的人或比較富有的人(剛有網路能上網的人也是這種人),不論是歷史還是現狀都讓他們更偏向做「更看重自身權利的人」,也就是在網路沒有完全普及的時候「公知」是有很大輿論優勢的。

而網路慢慢的普及之後,大量年輕的普通人都能通過網路發聲,並且中國國力逐漸強大,年輕人對西方國家的崇拜與自卑減弱,普通人更是天然的「更看重民族認同的人」,因為對比起理解「自身權利」這種模糊的東西,「祖國」這種更具體並且參照物(「他國」)的東西要好理解的多。

(當然這些人中間也絕不缺乏「更看重自身權利的人」。)

所以隨著網路的普及,「公知」的輿論優勢越來越少,「自干五」越來越多,而且這種現狀沒有得到有效個改變,所以兩者的對抗越來越激烈,兩邊就越來極端;

最後演化 成了「小粉紅」和「精外」。

推薦閱讀:

青海可可西里申遺成功,對國家有什麼好處?
歷屆國家主席都做了什麼貢獻?都是誰?
什麼樣的國家或地區會成為「避稅天堂」?
《閃電麥昆》是哪個國家的作品?
奧林匹斯星傳是那個國家神話?

TAG:國家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