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三別》寫了什麼內容?

三別分別指《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均作於唐朝安史之亂時期,是杜甫現實主義詩作的代表,體現了杜甫的思想核心——儒家的仁政思想,以及「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

《新婚別》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髮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腸。

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

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此詩描寫了一對新婚夫妻的離別,塑造了一個深明大義的少婦形象。結婚第二天丈夫就要趕赴戰場,新娘雖然悲痛得心如刀割,但她同樣認識到,丈夫的生死、愛情的存亡,與國家民族的命運,是不可分割地連結在一起的,要實現幸福的愛情理想,必須作出犧牲。於是,她強忍悲痛鼓勵丈夫參軍,同時堅定地表達至死不渝的愛情誓言。全詩模擬新婦的口吻自訴怨情,寫出了當時人民面對戰爭的態度和複雜的心理,深刻地揭示了戰爭帶給人民的巨大不幸。

《垂老別》

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

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

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

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干。

男兒既介胄,長揖別上官。

老妻卧路啼,歲暮衣裳單。

孰知是死別,且復傷其寒。

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

土門壁甚堅,杏園度亦難。

勢異鄴城下,縱死時猶寬。

人生有離合,豈擇衰老端。

憶昔少壯日,遲回竟長嘆。

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

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鄉為樂土,安敢尚盤桓。

棄絕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此詩通過描寫一老翁暮年從軍與老妻惜別的悲戚場景,不僅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時期人民遭受的災難與統治者的殘酷,而且也忠實地表達了作者的愛國精神。全詩敘事抒情,立足生活,直入人心,剖析精微,準確傳神地表現特定時代的生活真實,同時在藝術結構上,既嚴謹整飭,又具有跌宕起伏、緣情宛轉之妙。

杜甫的《三別》寫了什麼內容

《無家別》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

我里百餘家,世亂各東西。

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

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

人行見空巷,日瘦氣慘凄。

但對狐與狸,豎毛怒我啼。

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

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

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

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

近行止一身,遠去終轉迷。

家鄉既盪盡,遠近理亦齊。

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谿,

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

人生無家別,何以為烝黎。

此詩敘寫了一個鄴城敗後還鄉無家可歸、重又被征的軍人,通過他的遭遇反映出當時農村的凋敝荒蕪以及戰區人民的悲慘遭遇,對統治者的殘暴、腐朽,進行了有力的鞭撻。全詩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杜甫的《三別》寫了什麼內容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107-110

2.程千帆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481-483



推薦閱讀:

《天工開物》的作者是誰?
這一類文,我建議你少讀為妙
如何理解「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示兒》這首詩包含了詩人深沉而磅礴的感情,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怎樣看待悟空傳電影版?

TAG:文學 | 詩歌 | 杜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