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指南

心理諮詢是什麼?

「我曾經聽到一個三歲的男孩在一個黑暗的屋子裡向外喊道:「姑姑,和我說話吧!太黑了,我好害怕。」他的姑姑回答道:「那樣做有什麼好處呢?你又不能看見我。」男孩回答:「那沒有關係,如果有人說話,就會帶來光亮。」他害怕的不是黑暗,而是其所愛的人不在身邊;一旦他能證明有人是在的,他就感到心中踏實。」(Freud,1905)

心理諮詢有不同的流派,心理諮詢師工作的方法也各式各樣,但我們仍然可以把握心理諮詢的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談話。正如弗洛伊德講的這個故事裡的那個小男孩所說的:如果有人說話,就會帶來光亮。在故事中,那個人是小男孩的姑姑,而在我們深陷焦慮、痛苦、恐懼等情緒的小黑屋的時候,跟我們說話,給我們帶來光亮的,是那個能夠支持陪伴我們的心理諮詢師。

那什麼是心理諮詢呢?

這個問題,對於從業的心理諮詢師來說,也是一個難以回答恰當的問題。我們在考慮怎麼介紹心理諮詢會更有助於大眾接受它,因為有很多人仍對心理諮詢有各種各樣的誤解。心理諮詢不是開導、勸說、提建議,更不是普通聊天,去見諮詢師也並不代表心理「有病」。那麼諮詢究竟是什麼呢?

在心理諮詢界非常有名望的一位老前輩河合隼雄先生,他告訴我們可以這樣子去思考心理諮詢是什麼——

「接受過專門訓練的人,對抱有心理煩惱、問題的來訪者,主要採用心理接近的方法,盡最大可能地照顧到來訪者的整體存在的狀況,幫助其發現性的走自己人生的道路。」

把這個心理諮詢的概念轉換成一張圖,大家可以看看:

你可能會遇上的心理諮詢困惑:

場景1:在第一次諮詢我講完我遇到的心理問題之後,我希望心理諮詢師告訴我一個專業的建議來解決我目前的問題。

心理諮詢師一般不會充當一個心理專家的角色,提供解決方法給來訪者去解決目前所遇到的困難。心理諮詢師的工作方法一般是在初次訪談(一般是前1-4次諮詢)的過程中,首先了解來訪者的困擾和個人背景,之後隨著諮詢逐步深入。往往處理的困擾持續的時間越長、問題越深刻,需要達成改變的諮詢周期也就越長。所以,如果你遇到一個心理諮詢師在對你還未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就如同一個醫生對你還未望、聞、問、切,只是聽到你說感覺跟媽媽怎麼都相處不好,就給你一個建議讓你從家裡搬出去。那麼,或許可以考慮一下重新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

場景2:我感覺我只是有點不開心,還沒嚴重到需要去做心理諮詢吧。

不是我誇大或者為了讓你來做諮詢才這麼說,就連「我感覺不開心」都是可以去預約心理諮詢的。其實,每個人都有可能在人生困難時期經歷的「發展性問題」,這是非常適合通過心理諮詢來改善的。

常見的「發展性問題」包括:不開心、自我探索、拖延、社交恐懼、不自信、喪失、個人成長、原生家庭等。

Tips:心理諮詢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心理諮詢可以緩解情緒癥狀,改善人格,減少癥狀發作,提高生活質量,提高在工作、學校、人際關係中的適應能力,使人更傾向於做出健康的人生選擇,以及其他諮詢關係中可提供的改變。

場景3:你遇到像我這個問題的來訪者嗎?沒有的話我很懷疑跟你的心理諮詢是否會有效。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有點後天性口吃的來訪者,他一開始就問我:你有沒有做過後天性口吃的個案?來訪者的言外之意是說:這東西你有沒有治好過,沒有就早點說,我就不在你這裡浪費時間了。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來訪者擔心諮詢師太年輕了沒經驗、擔心諮詢師太老了不理解自己、擔心諮詢師沒有結婚生娃理解不了婚姻的問題……在這種種的擔心背後,諮詢師都會去看到來訪者對待自己想要改變這件事情,是多麼地嚴肅認真。在看到來訪者的態度之後,諮詢師就能夠更好地hold住來訪者想要變得更好的願望。回過頭來,說回那位口吃的來訪者,我跟他說:口吃的個案面談過幾個,但對於你的口吃,倒是第一次。這裡想要表明的是,諮詢師更願意把每個來訪者都當成是獨一無二的擁有自己獨特經歷的人去接觸、了解。

推薦閱讀:

有些機會即使錯過了,也不可惜!
加拿大生活(一):對門的阿姨
為什麼長大了以後看貓和老鼠覺得傑瑞是個人渣而湯姆是好人?
我不想對父母發脾氣,但是剛剛我又對我母親發脾氣了?

TAG:心理諮詢 | 心理學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