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所講的五音令人耳聾跟古琴的文化衝突么?


你好,並不衝突。雖然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而莊子則進一步發揮為「五色不亂,孰為文采!五聲不亂,孰應六律!夫殘朴以為器,工匠之罪也;毀道德以為仁義,聖人之過也」。

莊子認為當下人們喜歡的是錯亂五色而成的文采,錯亂五聲而成的六律,完全喪失了「朴」的天然之性,於是要堵了師曠的耳朵,折了工倕的手,封上聖人的嘴。讓這些專門亂五音來作曲的,殘朴取巧以為器的,毀壞道德而聲張仁義的,所謂能工巧匠聖人,統統無法施為。

這其中體現了莊子什麼樣的思想呢?自然至上,天然最美。他反對音樂嗎?其實並不反對,不然他也不會大談天籟地籟人籟。他反對的只是那種「錯亂五聲」而為之的音樂,也就是能讓人耳聾,讓人心發狂的音樂。

他認為世上最美的音樂,是自然而發出的聲音,卻不是人為調製而成的曲調。人為而成,比天然而成的要差太遠了,一個相當於精雕細琢,一個相當於鬼斧神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音希聲。技,進乎道。古琴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不正在於此嗎?


這段話主要用來闡述「滌除玄覽」的思想,同時一定程度對禮樂和階級表達抵觸。對這段話的理解主要還是思考其背後的思想,不必拘泥於語義。


我認為老子所說大音希聲之類的話只是為了說理,並不是對音樂本身的批判。就音樂本身來說老子可能沒什麼發言權。


上古的古琴不是用來聽的,是用來調節天下之氣象,撥正宇宙之洪波


非邀入侵!

五音、五色等說的都是對人的影響,反過來說就兩個字「煉心」,有個事迹說某位偉人鬧市潛心讀書,這就是個煉心的過程。


可以仔細想想,為什麼最後一句是「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


五音令人耳聾,也是有個度的問題,小點音當然沒事,弄個大喇叭天天大聲放當然耳聾。老子是說過度的外在感官刺激會對人造成不良影響,但也不是一概而論。


我也想知道,老子聽到鋼琴的聲音還會堅持致虛極守靜篤嗎?


推薦閱讀:

古琴都有哪些常識?
怎麼挑選古琴?
如遇美景,總感覺缺點什麼,那肯定是這曲《良宵引》
如何選擇一把好的古琴?
古琴和古箏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好學?

TAG:道德經書籍 | 古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