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社會學界對社會學有哪些看法?

中國社會學界對社會學的定義,大體有以下幾種看法。

1.側重以作為有機整體的社會本身為研究對象(這裡的社會既包括整體社會,也包括局部社會,即社會的某一方面、某個領域、某個層次)。其代表性觀點有:認為社會學是用科學方法研究社會的治和亂、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會由以達到「治」的方法和規律的學問。這是嚴復首先提出的。他在《群學肄言》的序言中解釋說:「群學何?用科學之律令,察民群之變端,以明既往、測方來也。肄言何?發專科之旨趣,究功用之所施,而示之以所以治之方也。」「群學者,將以明治亂,盛衰之由,而於三者(指正德、利用、厚生──本文作者注)之事操其本耳」。嚴復這樣給社會學下定義,既符合孔德、斯賓塞關於社會學的見解,又具有中國特色。80年代在中國的社會學者中,有人提出社會學是研究現代社會運行和發展的規律性,特別是研究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規律性的綜合性具體社會科學。這一定義可以說是沿著嚴復的思路發展的。

2.它認為社會學與歷史唯物論一樣是研究社會發展普遍規律的。1949年以前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社會學者李大釗、瞿秋白、李達、許德珩、陳翰笙等人,與俄國的Γ.Β.普列漢諾夫、Н.И.布哈林等人一樣,堅持這種觀點。他們對社會學所下的定義大體相仿:「社會學是一種科學,研究社會上各種現象及其原則與一切社會制度的學問,且用科學的方法,考察社會是何物,發明一種法則,以支配人間的行動」(李大釗:《唯物史觀在現代社會學上的價值》,1920);「社會學者,社會科學之一,其研究之目的在探求社會進化之原理;其研究之方法,在追溯過去以說明現在,更由現在以逆測將來」(《李達文集》第1卷,第237頁,人民出版社,1980);社會學是「研究人類社會之構造,社會構造之存在、發展、變革及其相互聯繫,分析構成人類社會生活的諸要素,及諸要素的性質、諸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關係,探求社會變革的因果關係和法則,以推知社會進行的方法,預測將來的一種學問」(許德珩:《社會科學與

中國社會學界對社會學有哪些看法

社會學》,1936)。

3.它認為社會學是研究社會整體及其規律性的。由費孝通主持和指導的、中國社會學重建後出版的第一本《社會學概論(試講本)》,從社會整體的角度來下定義:「社會學是從變動著的社會系統的整體出發,通過人們的社會關係和社會行為來研究社會的結構、功能、發生、發展規律的一門綜合性的社會科學」。台灣省的一些社會學者也持有類似的看法:「社會學是使用科學方

中國社會學界對社會學有哪些看法

法,持守科學態度,以研究人類社會;主要論及社會之構造要素,其起源、發展、成熟與變遷;論述諸社會事象如社會制度、社會系統、社會活動、社會關係、社會運作程序、社會團體等;並想在諸社會事象中尋求或建立普遍性公律、原則、原理等的科學」。

4.側重以作為社會主體的個人及其社會行為為研究對象。主張這種觀點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主要以孫本文為代表。他深受芝加哥互動學派心理行為理論的影響,認為社會學的各種定義雖沒有什麼錯誤,「或失之抽象,或失之廣泛,或失之含糊,或失之狹隘,似均不能認為適當的定義。比較在目前可認為適當的定義,即是:以社會學研究社會行為的科學」(《社會學原理》)。龍冠海對社會學對象的定義也屬於這一類,認為社會學的主要旨趣「是在社會互動或社會關係中的人及其由此所造成的社會體系,社會團體,與社會組織,以及它們之間關係的情形」。

中國社會學界對社會學有哪些看法



推薦閱讀:

簡析年輕一代的喪文化
是什麼推動了恐怖分子?
聰慧女性絕經晚,有錢人生更美滿:他們研究一群人長達70年,找到了這些命運線索
以中國現階段的發展狀況,什麼才是工匠精神?

TAG:社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