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是如何被理性的逼瘋

經濟學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假設,叫做理性人假設,時常能看到這個假設被人拿出來批判,但大多數批判也都不在點子上。理性人假設,更多意義上,是假設人的行為是有目的,有一套邏輯判定的。這個邏輯判定會選擇一個自己潛意識覺得最有利(可能是最簡單,可能是最大收益,也可能是最小付出)的一個選擇。

一個理性標準,是傾向最簡單,收益最大還是最小付出?可以做出不同選擇。通過理性人假設,我們可以通過行為和動機,去了解人的背後的思維邏輯。

人是基於受限制的自身信息,自身判斷能力,自身判斷標準,做出的理性選擇。偷奸耍滑,好逸惡勞,自卑自賤,這些在正常社會,看似都是很錯誤的選擇。但一旦放入恰當的背景,也可以是基於理性的正確選擇。

不同的人的理性選擇,是依據著不一樣的理由和生存邏輯。魚兒選擇了海,鳥兒選擇了天空,焦慮者選擇了拖延,自卑者選擇了逃避。這些選擇都有背後的生存邏輯,不能輕易的用旁觀者的眼光去粗暴判定對錯。

鳥兒告訴魚兒天空的美妙,飛翔的自由,魚兒告訴鳥兒水的溫柔,海的廣闊。彼此都在說著自身真實的感受,說著客觀的存在,說著美好的訴求。

但這些美好訴求,能讓魚飛到天上去,讓鳥游到大海里?

焦慮者討厭拖延,但也更討厭被否定,更討厭失去希望。拖延絕對不會有好的結果,但不拖延就會有好的結果?不做事被罵只是懶,做事會挨打,被罵智商低,廢物,還需要補救做錯的事情,哪一種更讓人難受?

自卑者知道逃避不好,但勇敢面對自己是廢物,將自己多年用來麻醉的心理防線一次擊穿,然後就能快快樂樂的重生了嗎?多麼可笑的想法,人過去荒廢了多少年,以後就需要用多少年補救。自卑了十年,用心理防線麻痹了自己十年,再次將自己暴露在所有的攻擊下,僅僅只是開始。一切只是回到用自卑拯救自己,用自卑構建自己心理防線的那一刻。

人的一切不合理,也都是為了合理化自身的生存空間。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努力工作和偷懶哪一種更理性?如果自卑自賤不好,每天挨罵的小孩,該如何去合理化自我的生存環境?

不同的人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價值的貼現是天差地別的,餓著肚子的人,一個饅頭的價值超過吃撐了的人面對滿漢全席。飢餓的人通向死亡,富足的人妄言荒涼。

對於充滿希望的人,缺乏激情,缺少變化,就已經足夠讓人受不了。

對於缺乏希望的人,事情沒有突然變得更壞,就已經足夠生存下去,不去改變現狀。在溫水煮青蛙的過程中一步一步走向衰老,走向死亡。

一個長期處於低自我評價,低自我價值氛圍的人,難以通過自我賦予時間價值。低自我評價下,自我已然不重要,對自我的遠期投資就更顯得沒有意義,對自身的投資和改變就只能停留在想法上。

多麼有趣,又多麼可怕,自我惡化的閉環,如此有趣的傳承,會隨著一代人一代人的繁衍不斷延續。

有句話叫「父母皆禍害」,未必是對的,但同樣,這也不是錯的。沒有正常人會認為世界的大部分人,已經可以過了上體面的生活。但為了自我欺騙,自我美化,大部分人會為了立場,不顧事實的說大部分父母是好的。離婚率已經接近半數了,這還是主動選的。生孩子帶來更多麻煩和消費,家庭關係惡劣不超過大半這不合邏輯。

人人都說教育重要,家長都告訴子女好好讀書,可是他們自己信嗎?他們自己讀書學習嗎?還是下班打牌看電視,回家吵架罵孩子?

每個人都是理性的,但理性不代表是正確的。因為生存環境,人們屈服暴力這無可厚非,但屈服暴力之後,轉身成為暴力的幫凶,傳播暴力,這實在是可笑。

人是如何被理性的逼瘋?很簡單只需要做一個普通人就可以了,為了傳宗接代結婚生孩子,然後告訴孩子好好讀書。自己下班打牌看電視,回家吵架罵孩子,一代一代的人就這樣,被父母和家庭教育成了瘋子。


推薦閱讀:

此岸 | 威脅美國與日本的「孤獨死」,離我們有多遠?
90後現在收入多少才算不拖後腿?
攜程親子園事件家長能怎麼辦?
市場營銷調研有哪幾個階段?

TAG:社會 | 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