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內向、敏感、膽小、害羞? 誰說他們不是寶!

一、為什麼關注性格

小時候的我,活潑外向。在成長過程中,女性特有的細膩敏感日漸顯現,越大越喜歡自我空間。這讓我的性格顯得左右適中,既享受獨處,又不懼怕人多的場面。儘管自知缺點甚多,對自己還是由衷接納的。這種自我認可,是我一生自信樂觀的根基。

而肯定自己、自信樂觀,絕對能大幅提升幸福感。因此,我一向重視對孩子這一方面的教育。

我過往的文章,寫育兒的不少,但幾乎沒有關於學習的。我對孩子傾注的心血,都在身心健康方面,特別是心理層面。

不是學習不重要,而是,我看得清楚:

健康的心態,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條件,而學習成績,它不是。

就是說:只要心態好,哪怕成績平平,將來只能做個小文員,也一樣能活得幸福滿滿。心理不夠健康的人,哪怕畢業於頂尖大學,也可能過的是:衣食豐足,卻內心憔悴的生活。

幸福感,是很自我的東西,無法從外界獲取評判標準。

外向的我,偏偏找了個內向的老公。剛認識的時候,他緊張害羞,常常突然就漲紅了臉,還要用手遮著。我覺得有趣,取笑他。在社會摸爬滾打多了,這便成了老黃曆。

女兒隨爹,松子就是佐證。她不僅遺傳了老公的外貌,還有性格--內向、敏感、膽小、害羞。於是,外向媽媽面對內向孩子的各種糾結開始了。

我承認,起初我是「世俗」的。我常想:為什麼她沒遺傳我的性格啊,外向活潑的孩子不是更招人喜歡嗎?怎麼辦?我要怎麼幫助我的寶貝呢?

正好,我喜歡研究人,研究人性。而且,我這人一旦投入做什麼,就有那麼股鑽研勁兒。帶著對女兒性格上的困惑,我上網查資料,看別人的經驗,了解心理學相關理論,去寶寶活動組都會向學過幼兒教育的老師請教……了解得越多,便越顛覆我以前的觀念。

現在,我可以驕傲的說:

我感恩女兒有這樣的性格!內向,這不是缺點。相反,它是珍貴的!

二、內向型人的特徵:

到底怎樣算是內向呢?綜合各方資料及我自己的觀察,主要表現如下:

1、敏感。不喜歡吵鬧的地方,音響稍大都會緊張。

2、保守。比如,沒吃過的東西,首先抗拒,而不是好奇。

3、反應慢。跟她說話或問她什麼,絕不秒回,甚至看不出她到底聽到沒有,讓急性子的我抓狂。

4、膽小,對自己的人身安全特別小心。松子到三歲半才敢玩氣墊蹦床,那種顫巍巍的不穩定感,對別的孩子來說是樂趣,她認為是危險。摔一跤,哪怕就破了點兒皮,都嚇得渾身發抖不敢看。因此我常懷疑她前世經歷過重大外傷。

5、害怕衝突和競爭的氣氛。不喜歡有衝突感的遊戲和比賽,特別是需要快速反應的。松子小時候連搶椅子的遊戲都不敢玩。

6、害羞。不喜歡上台表演,或當眾回答問題。見人打招呼是個難事。為這,常讓我在外人面前臉上掛不住。怎麼教育、威逼利誘,都不大見效。

7、謹慎。問她什麼,哪怕完全沒有利弊可言的問題,她也要思考半天,斟酌良久,最後很可能答「Im not sure」。為此我還教育過她:要做一個有想法、有主見、有態度的人。我的性格和她正相反,哪怕兩個答案我都沒所謂,也一定要選一個出來,而絕不會說「我不確定」這種沒有個性的話。

三、內向者為什麼會有這些表現?

這裡涉及到三位專家的研究,我綜合起來整理如下:

1、外向和內向的真正定義:

大眾以為,內向就是不愛表達,外向就是活潑好動。但瑞士心理學家Carl Gustav Jung的心理類型理論認為:

所謂「外」和「內」,是指一個人的心理能量的獲得,是通過從外部世界的刺激獲取,還是從內心的精神世界獲取。

外向人喜歡與外界接觸,看重事物的體驗和經歷,通過直接的從事活動和語言交流,獲得信息和能量。

內向人則喜歡在頭腦內安靜地思考以加工信息,看重事物的概念和意義,傾向於從內部世界獲得支持。

其中,必須要指出的是:內向≠害羞。但內向的人害羞的機率明顯要高。

內向的人選擇逃避社交場合,往往是由於他們覺得在這種場合太消耗精力,內在能量得不到滿足,而不願意參與。

而害羞的人則是想參與,卻由於不自信等原因而害怕參與。

2、內向者的心理學分析:

著有《高度敏感成人》《高度敏感者工作手冊》《高度敏感者的愛情關係》的心理學博士Elaine N. Aron,有個桔子輸送帶理論:

桔子根據大小被依次送進大中小三個槽。而敏感孩子的腦子不只有大中小三個槽,分得更細。如果一下子湧進太多桔子,輸送帶被塞住,會因此停擺。

將Carl和Elaine的研究相結合,我們就不難理解內向型人:

? 內向者反應慢、愛猶豫,因為他們想得更多。

內向者處理外界信息時的大腦神經迴路更長,思考過程更複雜,需要的思考時間也更多,所以會導致內向者可能看起來反應慢、愛猶豫,喜靜不喜動。

? 內向者不需要太多刺激,就能保持對外界信息的敏感。

內向的人如果遇到外界環境的刺激過多,比如與人談話太多、環境太吵、太興奮等,會有精疲力盡的感覺;參加派對時,會尋安靜角落獨自呆著、或提前離場。他們會避免接受過度刺激,因而顯得害羞或不合群。

? 內向者不需要太多的外界刺激,就能感到快樂。

內向的人喜歡獨處,覺得放鬆。喜歡一個人的活動,比如讀書、畫畫、寫作、獨奏等。而外向的人獨處一會兒會覺得無聊,處在人群中才自在。他們喜歡團體活動,比如玩樂隊、集體舞等。

? 內向者常常與自己對話,有很多想法,卻較少表達。

3、內向者的優勢:

猶太作家Susan Cain在《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中指出:

? 最有創造力的人,往往是極為內向的人。因為獨處是創造力的關鍵因素。

? 領導力方面,內向者也可能更具優勢。沃頓商學院教授Adam M. Grant做過一項研究發現,相對於外向領導者,內向領導者總是能夠創造更大的效益。因為當他們管理僱員的時候,更傾向於讓有主見的僱員去自由發揮。反之,外向的領導者更有可能不經意地對自己的主意非常興奮,這使得其他人的想法採納幾率更低。

四、如何呵護內向的孩子

現在,我明白了,內向不僅不是缺點,反而是很有積極意義的。可是,他們畢竟是少數族群。在大眾的眼裡,內向的性格不那麼討喜。那麼,做為家長,怎樣呵護這樣的孩子呢?

以下是我的一點兒心得:

1、孩子不肯打招呼時,不要當眾逼迫。

不打招呼,並不是他們蓄意無禮,更非故意挑釁。他只是害羞。害羞,是自信不足。此時,他們才是弱勢。

那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不對孩子做任何負面評論,不給他貼標籤。然後,很自然的,假裝孩子的口氣,替孩子回應客人:「啊,阿姨來啦,阿姨你好啊!」慢慢的,孩子見得多了,覺得人和人之間互相問候是件輕鬆愉快的事,自然而然會開始模仿。沒有人願意被別人指揮,相反,孩子都願意去模仿。

回到我女兒身上。剛開始,我不懂這些。來客人時,松子總免不了被「折磨」一番,我曾當著外人的面,抱怨她內向害羞,這些負面信息都被松子聽進心裡了。其實,我當時主要是想說給朋友聽的,怕人家覺得我們沒禮貌。

沒想到,在孩子心裡,種下了自己性格不好的印象,原本就不太自信,雪上加霜。當過媽媽的朋友還好,能理解,不會叫勁兒。遇到沒有育兒經驗的朋友,有時會跟著我一起逼孩子:「快叫阿姨,不然阿姨不喜歡你了。」

這些不當行為,讓松子很抗拒打招呼的場面。後來我改變了方法,收效仍然不大。可時間長了,還是看到了效果。

有一天散步,郵遞員騎著車迎面而來,松子主動開口說了聲Hello,我異常驚訝。我抓住機會鼓勵啊:「剛才真棒啊,主動和叔叔打招呼,叔叔也跟你說Hello了呢。」誇獎果然起作用。接下來又遇到位老婆婆,誇她的頭花漂亮,我小聲問松子:「奶奶說你的頭花漂亮噢,要不要說聲謝謝啊?」松子又高興的說了Thank you。

2、以自己的優勢為豪,增強整體自信。

內向的人容易自卑,因為他們會更多的檢視自己,對外界反饋回來的負面信息也更敏感。而建立自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肯定自己與眾不同的價值所在。

松子的優勢是:坐得住,能享受獨處。這正得益於她的內向。如果不讓看電視或玩電子遊戲,許多孩子一個人根本待不住,會說無聊。松子從來不會,從兩三歲起,就可以安靜的坐著,畫一兩個小時,不聲不響。現在,畫畫中間,還穿插著過家家,嘴裡念念叨叨的沉浸其中。

我欣賞她這種狀態。享受獨處,是一種能力。懂得享受獨處的人,快樂是向內求的,不需要外界的刺激,這非常難得。

不僅愛畫,畫得也好。每次學校評估報告里,美術那幾項總是outstanding,也得過不少小獎。我便不斷肯定她的優勢。

有一次,她說自己不是個聰明的孩子。我告訴她:你可能不是最聰明的,但你一定不笨,以爸爸媽媽的智商生出來的孩子怎麼會笨呢?哈哈。營造輕鬆的氣氛,但非常肯定的告訴她:從科學的角度註定了你就不可能是笨孩子。如果你覺得自己笨,需要調整的是對自己的認知。

況且,就算你真的不聰明,也沒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擅長,不需要拿自己的短板去比別人的強項啊。而你,擅長畫畫,而且喜愛,這就已經比很多人都幸運了啊。要知道,有不少人,活了一輩子,都在為找不到自己擅長和喜愛的事而煩惱呢。

3、少批評,多鼓勵。

這一點,當今育兒界很流行,我覺得需要警惕過尤不及,特別是在做人和品性上的不良苗頭,為了少批評就視而不見,是曲解了本意。

這裡要說的是,內向人,天生謹慎,一言一行要經過比別人更多的考慮。因此,對於他們的犯錯,在批評之前,一定要做全面了解,再做判斷。批評對他們的刺激程度遠大於外向型孩子。如果不想他們變得越來越畏手畏腳,就謹慎批評,多鼓勵。

以松子為例。年中,學校發學生評估報告,松子放學見了我,卻不肯給我看,問為什麼?她說肯定評得很差。

問她為什麼會很差?她說上課的時候旁邊的斯蓋總和她說話。我問:「她跟你說話,那你跟她回講了嗎?」她說沒有。我說那就是啦,她講話是她的問題,你沒法封住她的嘴啊,老師是清楚的。

何況,就算你講話了,只會在課堂紀律這一項差評,其它方面的評價是不會受牽連的呀。其實,我猜,老師故意安排愛說話的斯蓋坐在松子旁邊,正是因為松子偏內向,自控力強。

藉此,我跟她講了很多,關於自我評價的客觀和自信。我明白她的性格使她天生就嚴於律己,我要讓她活得更放鬆,更自信,更隨心。對孩子的教育真的要因人而異,對於天生任性孩子,則應該多向自律和責任感上引導。

4、多跟外向的孩子一起玩。

孩子愛模仿,在模仿中學習。大人叫他怎麼樣,他不愛聽。但別的孩子這樣做了,就自然而然的有樣學樣了。

松子上學第二年開始,就明顯的外向不少。表現在,和熟悉的小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候,會特別瘋,和她獨處時簡直判若兩人。連中文學校的校長都說:「你家松子和以前不一樣了。」這都得益於身邊的小朋友們。在學校,結交了相對固定的朋友,受她們大方外向性格的熏染,近朱者赤了嘛。

5、走出去,增加見識。

見多識廣,相對會自信一點。在外面,有機會接解到更多的人,學習和習慣與人交往。旅行對生活質量的提升是不可估量的。被生活瑣碎包圍的人,出去旅行一圈回來,看問題都會開朗許多。同樣,成長中的孩子,更需要開闊的心胸和開拓的視野。

好,今天這碗雞湯,專為內向的人們而煲,雞肉多多,營養杠杠滴!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有眼不識寶」啊,好好珍惜和呵護你們的寶藏吧!願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內心強大!

微信公眾號:海邊小妹。

原創分享: 澳洲、育兒、兩性、情感、人生、旅行、佛法、中醫。

喜馬拉雅個人電台:海邊小妹。

推薦閱讀:

牛仔外套 「全民撞衫」, 怎麼穿的不一樣
「我們不一樣!」「有啥不一樣?」
怎樣進行自我修鍊

TAG: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