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沒出息的孩子什麼樣?

前段時間補奇葩大會,新一期節目里的00後「天選少女」於木汁吸引到了我,可能真的是人以群分,聽到她的逆襲經歷後彷彿自己才是那個主角一樣,覺得大快人心光耀門楣。

有人說她和同為奇葩出身的馬劍越很像,可能類似,但我又覺得有些不同。

之所以認同,是因為有共鳴。

雖然沒有像木汁那樣被罵慘,但同為學識教育機制下的「差等生」,的確是從小就被歧視的那種,在學校里,老師會說:「你這麼聰明,怎麼就不把心思往學習上用!」去奶奶和外婆家也會被拿來和家裡的兄弟姊妹對比,「你哥哥又考了全市前十、你姐姐考研了、那誰家小誰考公務員了」,說到公務員,想起來之前看到過的一個梗,你就算在外年薪30萬,在父母眼裡不如一個月薪3500的普通公務員……

所以在今天我覺得自己擁有了一份還算不錯的工作,家裡也依然會有:「女孩子考個公務員好嫁人」的聲音。

就算我現在的薪資超過了成績全市前十的哥哥、考了研的姐姐、當了公務員的誰家小誰,家裡依舊對你有無數的要求不滿足。

不過也正是因為我超過了那些在我人生前20年都憑著學習成績壓我一頭的人,在我「小有成就」的今天,我越發的「浮躁」、「炫耀」、「嘚瑟」,想讓所有人都看看自己,那個你們一直瞧不起不看好未來沒有出息的人,比你們認為優秀的孩子還要優秀。

所以在奇葩大會看到木汁,看到她的表現,不同於其他人對她的批判,我理解。

很多人說我們這代人浮躁,有了點小成就就巴不得宣揚的人盡皆知,不成熟和輕浮幾乎成了標籤貼在我們身上。我不在乎,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過得好不好自己知道。

現在的我們不成熟,我承認,有個性、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自己的想法時固執不肯退讓,可若是我們那麼容易妥協,很可能在小的時候就默認了別人貼在我們身上「沒出息的孩子」的標籤,我們經歷了很多可能在外人來看或大或小的挫折,沒道理之前一直「叛逆」如今又成了「乖孩子」。

同樣是奇葩系列,一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邀請金像影后春夏的那期,那一期的辯論主題是 《生活的暴擊值得感激嗎》,她說:「生活的暴擊讓我變得不會撒嬌也沒那麼柔和了,在遇到很多問題的時候,我都抱有非常強硬的態度和攻擊性,但實際上我並不喜歡這樣的自己,但是沒有辦法,我調整不了,因為我覺得這個是最安全,最能照顧到大家的人。」

我深知未來的日子裡還會有更多的暴擊,我們現在所經歷的在長者眼裡不過九牛一毛,但就算這一毛,在我們目前所經歷的人生閱歷中就是百分百,我不感激暴擊,我感激的是堅持挺過了暴擊的自己,但也正是因為生活的暴擊,讓我們有了突破自己的勇氣。

對於我自己的人生信條,就是:「及時行樂」,並非是真的無所事事貪圖享樂,我所理解的「樂」,是自己感興趣、真正想要去做的事,在這一點我真的特別感謝我的母親,她是我人生最重要的導師,少年的我每次心血來潮對一項事情感興趣的時候,她都會儘力的去滿足我,所以我現在讀了很多書、學了很多樂器、舞蹈、學了自己喜歡的專業、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雖然沒什麼太大的建樹,但是我真的很開心。

因為現在在時尚行業工作,有時不可避免的會受到諮詢,讓我意外的是,往往能夠無視一切外力干擾,真正下定決心來學習模特的竟然是一些年長的人,可能她們年輕的時候便有意願,因為外界的眼光、因為這是一項不太「實用」的「特長」、因為各種原因,她們還是選擇了世人眼中正常的道路,可是歷經千帆,回首依然留有一絲遺憾,直至而立、不惑、甚至花甲之年,她們終於想為自己而活,不想再留有遺憾,便毅然決然的去彌補所有年輕時想做而未能做的事。

前兩天補了馮導的《芳華》,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我並不想善良,生活不是電影,我只想過每一天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

所以無論我是「差等生」、我是「翻身者」、我是各種人,那都是最真實的自己,是我那個時期最快樂、最放鬆最真的自我。你說我離經叛道,我笑你固執守舊。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雖然並不支持以學習好壞定終身,可是走到今天的我也不得不承認,學習的確很重要,且不得輕視和放棄。

在行進路上遇到一些小坎坷的時候,我曾無數次想像,倘若高考前的我拼一把,考上了一個好大學的好專業,接受的教育氛圍、和今時今日我所經歷的一切,是否會不一樣?會不會更輕鬆更好一些呢?答案未知,但能肯定的是,就算我有一個好學歷,我也要有一身好本領。

雖然如今的「成就」並非是我那不入流的學歷帶來的,可也並非是單憑個性騙來的,在工作崗位上,尤其是競爭激烈的今天,我們不僅要與高學歷的人競爭,還要與無數低學歷但是在努力拚搏的人競爭,因為學歷低,所以在工作中更要加倍努力證明自己。

學歷低,不代表我一無是處,你不知道在別人眼裡我的每次「不務正業」都是在為自己的以後打下堅實基礎,其實,我對自己的未來,早有打算了呢。

高中的時候抓學習很嚴,但我的心思一門撲在學校的各種活動上,驕傲的我辦火了廣播站、創立了校內「成人禮」活動、以及各種業餘活動都少不了我的身影,當然,也沒少被老師提點,刻骨銘心的一次,一場活動中我在籌備中途回教室休息,班主任叫我站在教室門口,不務正業瞎操心以後沒出息等等扎心的話脫口而出,委屈和羞憤充斥了我的胸膛,與老師大吵了一架……

但回想起來,我特別感謝她,有的道理長輩們一直跟你說,卻總是不相信,直到自己真的經歷了,才不甘不願的總結:無論如何,一定考個大學吧,哪怕是個不入流的。

說到這裡貌似有些自相矛盾,並非,我們從小到大的確被各種半路輟學棄文從商的富豪首富股神等等故事迷惑了,總覺得就算學習成績不好還有另外的出路,看到一個人對於木汁和馬劍越的評價我是認同的,她們不一樣,每個人的經歷無法複製,如果以後我有小孩,我也會告訴她:你一定要上大學。

並非是我也變得以學歷視人,而是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去經歷生活的暴擊而變得成熟、冷漠。以笑臉去講述與自己年齡完全不符的人生閱歷和道理。

如果現在的我對未來的自己有什麼期待,我想說: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推薦閱讀:

我們的教育是不是「拔苗助長」?
為什麼大部分低收入階層都堅信中國會強大,而富裕階層以及受到優秀的高等教育的大部分都都想離開這個國家?
個體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對待少數群體的態度就會更寬容嗎?
(1 條消息)刺客信條對學習的促進?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