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是怎樣煉成的?

事情要從上個世紀90年代說起。

當時,英國戲劇界里出現了這麼一群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大多都像馬丁·麥克唐納這樣,16歲輟學,領取救濟金過活,出沒各種社會底層最糟糕的場所,午夜時分在閣樓寫作,稿子一次又一次被出版社打回。

但馬丁·麥克唐納們倒不氣餒,用一腔的怒火書寫那個乏味的時代,他自認「傑出」,聲稱那些年長的劇作家們「醜陋不堪,穿著也實在很糟糕」,認為世界上太多對歐洲文藝片蒼白無力的模仿了,而那不過是些廉價的自我憐憫。我們需要的是那些直面社會陰暗面的、真正有力量的作品。

《三塊廣告牌》導演兼編劇:馬丁·麥克唐納

於是等他們開始活躍在戲劇領域,人們看出來這是一場不亞於「荒誕派戲劇」的文學復興,並給他們起了一個名字:直面戲劇(In Yer-Face Theatre 直譯應該是「糊你一臉戲劇」?)。

《新牛津大學英語詞典》里這樣定義「直面戲劇」:

極端具有露骨的攻擊性和煽動性,無法忽視或避免的面對面對抗。這種戲劇往往大膽地表現攻擊、挑釁和魯莽的行為。

往簡單里說,「直面戲劇」所要達到的,就是讓觀眾有一種劈頭蓋臉的感受,讓你直面苦難、直面暴力、直面犯罪與死亡。相信看過《三塊廣告牌》的人大抵明白這種感受——從科恩嫂強勢踢襠,到警長威勒比突如其來的自殺、火燒廣告牌、燃燒彈、摳臉取證等等,一幕一幕彷彿迎面而來的子彈,叫人避無可避,這就是「直面戲劇」的伎倆。

轉行拍電影之前,馬丁·麥克唐納是「直面戲劇」領域扛把子的人物,他的同僚薩拉·凱恩就以書寫精神失常的世界而聞名,《4.48精神崩潰》便是她在精神病院每到凌晨4點48分時陷入精神崩潰的歷程,《費拉德的愛》里直寫臨終禱告的牧師為犯人口交,亦有生食人頭、種族屠殺的戲碼,讀之如入地獄。薩拉·凱恩29歲在醫院的衛生間里自殺,留下了有朝一日人類受到上帝怒火焚燒之時的確鑿罪證。

與薩拉·凱恩相比,馬丁算得上溫和了。

1994年,倫敦出生的愛爾蘭人馬丁辭去工作,專心寫劇本,起初因為電影行業難進,他便寫起了戲劇劇本,陸續創作了兩個三部曲,接著是令他聲名大噪的暗黑童話:《枕頭人》

他給自己定下死線,要於兩年內混出名堂,果不其然到了1996年,他的第一部劇作《利奈爾的美人》在倫敦首演,拿了七個大獎。故事講述了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女,住在殘破的小屋裡。女兒四十歲,從未婚嫁;母親則有極強的控制欲,兩人一生一世彼此折磨,彼此傷害,卻又誰都離不開誰。劇本里暴力、陰鬱的氛圍令人不安,活脫是「他人即地獄」的寫照。

《枕頭人》的故事更為荒誕不經,一個童話寓言作家被抓到警察局裡審問,原因是近來發生了幾起虐殺兒童的事件,跟他的童話故事裡所寫的如出一轍。審問的過程極其粗暴,整個刑訊室里充斥著髒話和暴力,作家邪惡又幽默的故事穿插其中:例如一個小女孩把刀片插進蘋果里,讓父親吃下去並痛苦地死亡。故事到了這裡還沒結束,夜裡,幾個蘋果人走到女孩的房間,對她說:「你殺了我們幾個小兄弟」,接著它們鑽進女孩的喉嚨,使她被自己的血嗆死。

馬丁在《枕頭人》里,用他弔詭的想像力改寫了許多童話故事的走向:那個穿著綵衣吹著笛子的男人在山野里遇到了一個男孩,男孩分給了他一些食物,臨走時,男人承諾送給他一件禮物。說罷手起刀落,將男孩的腳趾砍下。後來的故事許多人聽過,那個吹笛人為村民驅逐老鼠卻沒有得到報酬,於是再次吹起笛子拐走了村裡所有的孩子,唯有那個跛足的男孩因為走路太慢而沒能跟上,活了下來,那就是吹笛人的禮物。

呼應書名的一則故事《枕頭人》,則講述了一個枕頭形狀,擁有奇妙能力的枕頭人,總會在人們自殺的時候出現,挽留他們。事後他會穿越時空回到自殺者小的時候,教導這些孩子自殺的方法,使他們不必經歷長大以後的種種痛苦。

《枕頭人》在倫敦的演出現場

很難想像《枕頭人》和《三塊廣告牌》是出自同一位作者,後者固然充滿了暴力,但呈現出來的卻是整個故事最核心的暴力事件——女兒被姦殺——發生之後,以及圍繞在這個事件外部的一系列事件。儘管其中也難免有針鋒相對,但跟砍下小孩的腳趾這種赤裸裸的描述相比還是清淡了許多。

《廣告牌》之前,馬丁的長片處女作《殺手沒有假期》中也呈現出這種「後暴力」的美學特點:兩個殺手在完成一次殺人任務之後被派到比利時的一座小鎮上遊玩觀光,事情的起因是暴力,呈現出來的卻是身份與環境格格不入的尷尬與黑色幽默。這一點在科恩嫂霸氣衝天地鑽爛牙醫的大拇指,或是飛腿踢襠並讓滿座觀眾發出古怪笑聲的時候展現得淋漓盡致——馬丁開始從暴力的暴力,轉向非暴力的暴力,因為知道無傷大雅、罪不至死,所以感到幽默並為人物的情緒所牽動。再在最後那個傷大雅、罪至死的關鍵性暴力(火燒警察局)的瞬間將劇情推至高潮,不可謂不高明。

與戲劇大師阿爾托所提出的「殘酷戲劇」相比,「直面戲劇」本身並不是要去強調殘酷本身,重要的是那種劈頭蓋臉的殘酷感受,因此不必砍手砍腳,只是燒個廣告牌,就可以使人震撼到落淚。這無疑是馬丁·麥克唐納在劇本創作上的一大轉折,從《三塊廣告牌》的觀感看來,應該也是創作者的一次飛躍。

馬丁在他的戲劇時代曾有過四部劇目同時上演的壯觀履歷,成為莎士比亞之後成績最輝煌的年輕劇作家之一。而今躋身電影界,即為我們帶來了多年難遇的優秀劇本,可以說是昆汀之後最讓人期待的劇作家了。

看到這有人要問:今年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不是《逃出絕命鎮》嗎?

答曰:哦。

文丨mr.pink


推薦閱讀:

兩位奧斯卡影帝彪戲!從壓抑到虐心再到爆發,全程無尿點!
四年前他留下嚇尿無數人的《P.T.》,今天他又得到了四座奧斯卡小金人
金獅獎得主,13項奧斯卡提名,水形物語講述怪獸和人類的真愛至上
奧斯卡頒錯獎,居然是排版惹的禍? #018
水形物語 | 無聲卻溫暖的黑暗童話

TAG:奧斯卡 | 三塊廣告牌電影 | 電影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