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生?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楊絳在《我們仨》這本書的結尾說到:「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活快活地一起過日子。人間也沒有單純地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

楊絳和錢鍾書到暮年好不容易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也老病相催。先是女兒錢媛離開她,接著又是丈夫錢鍾書離開了她。她們的家又不能稱作家了,只能稱作旅途上的客棧而已。

在楊絳一百歲的時候說到:「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

楊絳先生期待著回家,回到有她們一家三口的家裡,但是楊絳先生也不忘過好剩下的餘生。即使在她們最艱難的日子,她和錢鍾書也從沒停頓過讀書和工作,因為這是她們的樂趣也是對生活的態度,我們對生活什麼樣,生活也會相應的回饋我們。記得書中寫到他們夫妻在巴黎的時候,錢鍾書每天要讀中文,英文,隔天讀法文、德文,後來又加上義大利文。之前我在看《深閱讀》的時候,寫了一篇《為什麼越優秀的人越會讀書?》,這在楊絳和錢鍾書夫妻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我老家認識的一個人,他總是工作不好好乾,工作一段時候後,總嫌累,然後就不幹了,而且工作期間和別人吵架,總抱怨明明自己也可以當領導,可是你連踏踏實實的工作都不好好乾,又哪裡來的領導才幹呢?有的年輕人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上,總是感覺自己懷才不遇,社會對自己的不公平,身上時刻能看到負能量的信息。用楊絳先生最經典的話說:」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句話了。

楊絳在《我們仨》的開篇第一部分就說到自己做了一個夢,夢到鍾書和她走散了,夢境中說道:「往往是我們兩人從一個地方出來,他一晃眼就不見了。我到處問詢,無人理我。我或是來回尋找,走入一連串的死胡同,或獨在昏暗的車站等車,等那末一班車,車也總不來。夢中凄凄惶惶,好像只有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這是不是楊絳先生自己也有預感到鍾書要離開自己了呢?

在這本書中,我感覺楊絳先生重點是描述她的女兒錢媛,我們世人都知道楊絳和錢鍾書之名,但對她們的女兒錢媛了解的知之甚少,錢媛的光芒是不是都讓有名的父母掩蓋了,錢媛的才能是不是不及她的父母?當然不是,這本書從錢媛的出生到去世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述她的女兒,錢媛從小就很聰明,看書有過目不忘之本領,錢媛會一樣東西後,然後楊絳就會說:「恩,這個和鍾書一樣」。而且錢媛的爺爺認定她是「吾家讀書種子」。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當時錢媛在小時候有個細節,我特別感動,楊絳帶著女兒在上海,因為錢鍾書在外地工作過好幾年,當錢鍾書回上海工作的時候,女兒錢媛對他已經有了陌生感,而且和他也不親,她看到錢鍾書把行李放在媽媽的卧室後就和錢鍾書說:「這時我媽媽,你的媽媽在那邊,你去找你媽媽」,當時我看到這句,真是又心疼又好笑,為錢媛的懂事而心疼,為錢媛的可愛而好笑。錢鍾書反問說:「我倒問問你,是我先認識你媽媽,還是你先認識?」,「自然是我先認識,我一出生來就認識,你是長大了認識的。」後來錢鍾書在錢媛耳邊悄悄說了一句話後,然後錢媛立馬就和錢鍾書成了好「哥們」了,而且相處起來非常愉快,沒有任何隔閡,媽媽立馬就退居第二了。

後來楊絳說她沒有問錢媛,也沒有問鍾書,說的到底是哪句話,讓錢媛立馬就喜歡上了錢鍾書,楊絳說她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已經沒有機會問了,我想現在他們仨已經團聚了,應該有了一個固定的「家」。她們可以聊天,錢媛又可以做飯給她爸爸媽媽們吃了,吃完飯楊絳和錢鍾書又可以去「探險」了。楊絳夫妻把飯後散步叫做「探險」。

錢媛從小時候身體就不好,出過疹子,得過痢疾,病後腸胃薄弱,一不小心就會吃壞肚子,後來又因為什麼生了一種病,但是很幸運的治好了。

錢媛因為身體原因,在初二和初三一直在家休學,平時由楊絳她數學、化學、物理、英文文學,後來楊絳對她說:「媽媽跟不上了,你自己學下去,能嗎?」錢媛很聽話,一直就自己學習,後來還以數學滿分的成績考上高中。後來又休學一年,繼續上學後仍是班裡的尖子,再後來考取北京師範大學俄語系。後畢業該學校,並留校任教,從事英語教學,任英語系教授,治學嚴謹開創了英語「文體學」,在她住院前還在忙著工作,而且住院期間還在寫《我們仨》。

也許就像有句話說的: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就像錢媛一樣,她有聰明好學,但是卻沒有得到健康的體魄。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我們所知道的楊絳是翻譯家,只所以在年輕的時候一直做翻譯家還有個故事,書中說到在「反右」那年的春天,楊絳的學術論文在刊物上發表,並未引起注意。錢鍾書在1958年出版了參與的《宋詞選注》。「反右」之後又來了個「雙反」,隨後又掀起了「拔白旗」運動,錢鍾書的《宋詞選注》和楊絳的論文都是白旗。因為錢鍾書在1958年進城參加翻譯毛選的定稿工作,一切「拔」他的《宋詞選注》批判,後來因日本漢學家吉川幸次郎和小川環樹對這本書的推重,也不拔了。只苦了楊絳那論文不成模樣的小白旗,給拔下又撕得粉碎。楊絳暗下決心,再也不寫文章,從此遁入翻譯。

楊絳說她當時在舊社會的感受就是賣掉了生命求生存,因為時間就是生命。這時楊絳在這本書《我們仨》中已經第二次提到這句話了,第一次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和她女兒錢媛說的,當時錢媛來看他們夫妻倆,說到要擠公交車,然後楊絳就說讓她女兒以後打車,因為時間不是金錢,時間是生命。

《我們仨》這本書是在楊絳先生93高齡出版的散文,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我不是第一個讀到楊絳先生的文字,肯定也不是最後一個讀到楊絳先生的文字。我希望能繼續讀到楊絳先生留下來的更多文字,也希望有更多文學愛好者能讀到。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在我心目中,能稱先生的女人,只有她一個

她是我國著名翻譯家、文學家、作家、戲劇家,作為錢鍾書眼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已經跨越兩個世紀的人生起伏,她被大家親切地稱作「先生」。

能稱得上「先生」的女子定不是普通人,楊絳,便是這世間絕無僅有的一個。

一、她絕無僅有地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

楊絳和錢鍾書先生的結合,不僅體現在門當戶對,在個人的志趣上,二人更是情投意合。這份相合,不論是物質還是精神,都相得益彰。??

楊絳說過,我與錢鍾書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們當初正是因為兩人都酷愛文學、痴迷讀書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

他倆的愛情故事至今成為「浪漫」的代表。

1932年,她去清華大學借讀,認識了錢鍾書。第一次相遇,兩個人都沒說話,但都給彼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錢鍾書給楊絳寫信,約她見面。見面時,錢鍾書第一句話就說:「我沒有訂婚。」楊絳回答說:「我沒有男朋友。」

於是兩個人開始寫信,鴻雁傳書嘛,越來越勤,一天一封。

確定戀愛關係之前,錢鍾對楊絳表露心跡:「志氣不大,只想貢獻一生,做做學問。」楊絳覺得「這點和我的志趣還比較相投。」這促使了他們對彼此關係的確定。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楊絳在《如何才是好的婚姻》中說:「我成名比錢鍾書早,但我把錢鍾書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價值。我要他減少教課鐘點,致力寫作,為節省開銷,我辭掉女傭,做『灶下婢』是心甘情願的。握筆的手初干粗活免不了傷痕纍纍,一會兒劈柴木刺扎進了皮肉,一會兒又被燙起了泡。不過吃苦中倒也學會了不少本領, 我很自豪。」

楊絳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把它念給錢鍾書聽,錢當即回說,「我和他一樣」,楊絳答,「我也一樣。」

楊先生的世界裡,錢先生遠比她自己要重要。唯一提及她自己的,就是錢先生有「譽妻癖」,總說她聰明。

錢鍾書誇自己的妻子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絕無僅有地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她是妻子,是生活中的幫手。?

她是情人,是感情里的紅顏。?

她是朋友,是文學上的知己。??

婚姻最美滿和諧的狀態,大概即是如此。這樣的評價,在他們二人之前,似乎再也找不出第二個。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二、她是最深情的女人,18年來,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

我敬重楊絳,這種敬重,很難再從歷史的長河中找出其他人與之媲美。

我又疼惜她的與影為伴,孑然一身,整整18年。

楊先生曾說過,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

「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她對自己,對人生,始終了悟透徹。

1997年,被楊絳稱為「我平生唯一傑作」的愛女錢瑗去世,她經歷了一次喪女之痛。

1998年,錢鍾書去世,她又經歷了喪夫之痛。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至此,天下之大,只留她孤身一人,整整18年。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鍾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裡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在丈夫與女兒相繼離世後,她在92歲高齡下,提筆著書《我們仨》,回憶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

錢鍾書留下的幾麻袋天書般的手稿與中外文筆記,多達7萬餘頁,也被楊絳接手過來,陸續整理得井井有條:2003年出版了3卷《容安館札記》,178冊外文筆記,20卷的《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也於2011年面世!

百歲老人,在靈魂上和錢先生息息相通,她的精神世界裡,錢先生和錢媛都還在。????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三、她是始終都從容優雅的精神貴族

??

楊絳先生愛讀書。

十幾歲時已經被書迷住,一次父親問她:「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麼樣?」她說:「不好過。」「一星期不讓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她智慧而溫厚,她的文字韻致淡雅,獨具一格,我們可以從中讀出她的博學、睿智、寬容、韌性。

楊先生的小說和戲劇其實有廣泛的讀者群,可她一點不為意,她說,我不是專業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隨遇而作,我只是一個業餘作者。

據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介紹,2001年,錢鍾書、楊絳把一生的稿費和版稅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截至2012年底,獎學金捐贈累計逾千萬,受到資助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已達數百位。?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不過這些外在的讚美或感嘆,都和楊先生的世界沒有多大關係了。她隱於世事喧嘩之外,陶陶然專心治學,內心淡泊安然。

人生終有一死,先生曾說:我今年100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100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

這是一個把生命與生活的本質,看得非常透徹的智者,她翻譯的蘭德《我和誰都不爭》一詩,許多人耳熟能詳,也是楊先生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

我和誰都不爭,?

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愛大自然,?

其次就是藝術;?

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這位一生住在書中的女子,而今去了天堂與親人團聚,先生再也不用一個人獨自回憶「我們仨」了。


  古語有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時代造英雄。清季以降,國弱民窮,政治動蕩,民生凋敝,但卻誕生了多位大師級人物。百年風雨,群星隕落,2016年5月25日凌晨,最後的大師,楊絳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5歲。大師之後,再無大師。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楊絳先生,原名楊季康,生於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蘇無錫,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1935年—1938年留學英法,回國後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楊絳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主要文學作品有《洗澡》、《幹校六記》,另有《堂吉訶德》等譯著,2003年出版回憶一家三口數十年風雨生活的《我們仨》,96歲成書《走到人生邊上》。

  楊絳和林徽因是同時代的才女。「遇見她前從沒想過結婚,遇見她後從沒想過和別人結婚」——她與錢鍾書童話般的愛情,甚至讓後人忽略了她作為翻譯家、文學家、戲劇家的才華。

  長期以來,楊絳先生都是活在「錢鍾書夫人」的身份中,但事實上楊絳先生成名要比錢鍾書先生早得多,1943、1944年,楊絳的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遊戲人間》等相繼在上海公演。戲劇創作讓楊絳早早成名,別人介紹錢鍾書,「這是楊絳的丈夫。」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婚後的楊絳一生追隨錢鍾書,甘願站在丈夫身後。先生曾說,她把錢鍾書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價值。但她的才情並沒被婚姻淹埋沒,也沒被才子丈夫忽視。

  《圍城》將要搬上銀幕前,楊絳寫了兩句話:「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圍城」的含義,不僅指方鴻漸的婚姻,更泛指人性中某些可悲的因素,就是對自己處境的不滿。錢鍾書很贊同楊絳的概括和解析,覺得這個關鍵詞「實獲我心」。早在1946年的短篇小說集《人?獸?鬼》出版後,錢鍾書就在自留的樣書上寫下:「贈予楊季康,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錢鍾書還說楊絳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楊絳曾自己寫文章說,她的「每項工作都是暫時的,只有一件事終身不改,我一生是錢鍾書生命中的楊絳。」她說,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常使我感到人生實苦。但苦雖苦,也很有意思,錢鍾書承認他婚姻美滿,可見我的終身大事業很成功。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許多年前,楊絳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把它念給錢鍾書聽,錢當即回說,「我和他一樣」,楊絳答,「我也一樣。」這段話廣為流傳,他們的愛情被看成天作之合,成就彼此,像童話一樣完美。

  實際上,苦難也伴隨了楊絳夫婦一生。外辱內亂、顛沛流離、親人離散……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1997年,痛失愛女錢瑗。1998年,相濡以沫50多年的錢老故去。悲傷沒有打倒先生。楊絳先生開始翻譯柏拉圖的《斐多篇》,以逃避失去親人的痛苦。又於2001年建立了「好讀書獎學金」,設在夫婦二人的母校清華大學。

  2003年,《我們仨》出版。書中有個名段落:

  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未,鍾書去世。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2007年,楊絳96歲,出版《走到人生邊上》。這本書是關於自己對於命運、人生、生死、靈與肉、鬼與神等根本問題的思考。

  先生一直過著隱士的生活,正如先生在《隱身衣》中寫的「隱於世事喧嘩之外,陶陶然專心治學。」

  楊絳先生走了,中國最後一個被叫做先生的女人、最後的文學大師,終於走完了漫長的一生。離開人世,去天上和夫女團聚,1998年失散的「我們仨」再不會分離了。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或許這個問題出來之前,我跟很多人一樣不知道楊絳是誰,在看到楊絳先生這一的稱呼還以為是以為男士,隨後我也百度了一番,此刻我為她的離去充滿不舍,可缺只能祝願她老人家在天堂一路走好……

……

由於確實不知道,所以一直沒有急於做出回答,我也覺得大夥已經回答得很好了,但當我在此百度卻在人民網看到以下內容:網傳的「楊絳百歲感言」及其手稿,並非楊絳先生本人所作,陳年雞湯而已。

  今天凌晨,105歲高齡的楊絳先生離世。出於敬重緬懷,一些網友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發布了追思信息。一些署名為楊絳《一百歲感言》的手寫體「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等相關內容,也被轉載傳播。但其實,這段話內容和字體都並非楊絳先生本人所作。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這一段被署名為楊絳《一百歲感言》的話,顯得淡雅睿智。被多人傳播,甚至還有媒體節選了相關詞句,作為懷念楊絳先生的文章標題。

  但很快有質疑聲稱,這段話並非楊絳先生所作。

  記者隨後撥打了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電話,工作人員也對該篇網傳文進行了證偽。

  2013年,該出版社就曾經進行過闢謠。所謂《一百歲感言》,這篇文章的開頭幾句,「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確實是來自《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但後面諸多人生感悟系拼湊而成。


緬懷楊絳先生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楊絳病逝,天堂再聚。「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先生的書看的不多,難以「評價」。

以下是她關於讀書、關於性格、關於感情的一些話,收起來,謹記先生教誨!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我想這個世界上再也找不出第二個我可以尊稱「先生」的女性了吧!

前幾天剛看到新聞闢謠先生離世的消息,只是住院。我就在想,先生105歲高齡如果住院了就不是什麼好事。果然一周不到,就傳來噩耗。「最閑的妻,最才的女」這是錢鍾書先生贈與愛妻的評價。我們知道,她並不想成為新聞。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去丈量著其他人的一生,可是,在我心裡,楊絳先生的一生是無法去丈量的。她無論是愛情還是事業,我想都可以用沒有遺憾來形容吧,而這也就是先生想要追求的「平凡」的一生。

最後附上先生翻譯英國詩人一首詩。原作者是Walter Savage Landor。

生與死

和誰我都不爭

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愛大自然

其次就是醫囑

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準備走了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對楊絳先生的認知並不多,大多是道聽途說吧,從錢鍾書的《圍城》的序章之中看到的一段話讓我感覺到夫妻之間的相濡以沫,平靜,平淡,卻最為淳樸。偉人實在是太難評價了吧,不論是品質,還是著作實在是不知道如何用我的拙唇來敘述。

或許沒有什麼能夠代替錢先生對她的愛吧。

生不同時,死不同時,但是永恆的卻是信仰,屬於他們之間的信仰,不管是事業,還是愛情,他們之間的圓滿細水長流。

楊絳先生,一路走好。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先生是著名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她是錢鍾書眼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對會文學的貢獻都說了很多,但是我對他和錢鍾書的愛情更感興趣。

下面,分享錢鍾書和楊絳的六封書信,一起來重溫那個書信年代字裡行間的脈脈含情。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如何評價楊絳先生「平凡」的一??



2016年5月26日早上,讀報看到的消息,心情非常低落又如釋重負。到此刻,怔忡難安,惶惶驚怕,先生走了,心底某處的安寧也隨之被帶走。然後喜的是「我們仨」終可相聚了。

看楊先生的文字,訪談,感覺到她就如同泉水一樣純啊,還有一種很有韌性的生命力在裡面湧現。先生之風,高山仰止,這樣的人,以後的時代不會有了吧。

願先生在彼處安寧喜樂。



那是一個時代

你是那個時代

綉格子的女神

美女媽媽

你繡的格子

容納了一個時代

你繡的格子

飽容了芸芸眾相

觸動著整個中國

你繡的格子

某一天就變成了一段美麗時光

伴隨著母親河啊漫漫流淌

問蒼天拷大地

哪個女神能為伊的「格格」續綉



從《圍城》到《將飲茶》、從《我們仨》再到《風絮》,楊絳先生的文學作品伴隨著幾代人的成長,至今依然啟迪著無數青少年的心靈。而如今她正朝著天堂走去,揮揮手向我們道別。雖然她已經離去,但她留下了記憶卻永遠無法磨滅!她的一生便是一個奇蹟,傳奇而絢麗。


她堅忍於知識分子的良知與操守,她堅貞於偉大女性的關懷與慈愛,她固守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淡泊與堅韌,楊絳的內心是堅硬的,又是柔軟的。



能夠安於平凡,本身就是不平凡



送別:她像一滴水融化在海中。


我們仨團聚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海外華文文學的小說創作領域中以女性作家居多?
怎樣評價理查德耶茨?
你不喜歡而整體評價卻很高的作家是?
如何評價作家閻連科?
為什麼當代中國的年輕作家文學方面作為不大?

TAG:文學 | 歷史 | 小說 | 歷史人物 | 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