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影評達人

其實,給李雪蓮一個丈夫,她就不會再告狀了。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

在影片《我不是潘金蓮》里,李雪蓮的丈夫秦玉河在縣上工廠上班,工廠單身職工可以分到一套房子,為了這套房子,兩個人商量假離婚,只是沒想到,得到房子的秦玉河甩了李雪蓮和別人結了婚。

李雪蓮被甩了,被騙了,這不是光彩的事,不適合去大街上嚷嚷,所謂家醜不可外揚,也只能啞巴吃黃連,打掉牙齒往肚子里咽,這樣不才是普通老百姓的做法嗎?為什麼李雪蓮要去告狀,去縣上,市裡,省里,最後告到北京首都,搞的世人皆知?這樣豈不被人恥笑是光著屁股推磨——轉著圈丟人?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影片中的法院院長,縣長,市長,乃至之後的省長都覺得李雪蓮是沒見過世面的農婦,離婚!屁大點事,值得上訪?所有人都想不明白,李雪蓮小小的離婚案能告十年,「殺了人了,還是放了火了,我去上面開三天會,她就在政府門口坐三天」。

一開始耳朵覺得這是馮導故意營造黑色幽默,四兩撥千斤的諷刺社會現狀。後來仔細咂摸李雪蓮這個人物,才發現她這麼做是有原因的。

在十幾年前,別說是李雪蓮住的拐彎鎮,就是放眼全中國,大家都一樣,思想封建,民風保守。想要分到房子假離婚的李雪蓮,最後雞飛蛋打,不光沒得到房子,連男人都不是自己的了,假離婚,成了真離婚。在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眼裡:什麼為了房子,這李雪蓮說不定是偷漢子被自家男人逮住了,要不,怎麼房子到手了,秦玉河不跟她復婚吶?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海報

影片里,退休的老領導的夫人一語道破堅持50年婚姻的真理--一個字:忍!四個字:一忍再忍!這李雪蓮的婚姻怎麼就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了呢?而離婚後的秦玉河立馬再婚,一下子讓吃瓜群眾們找到了坐實自己猜測的證據:你看,我說對了吧,就知道那李雪蓮一副狐媚樣子,不檢點,這事大家肯定都知道,才會沒人要她。

因此才有了後面的一幕:李雪蓮要秦玉河承認去年就是假離婚,秦玉河卻當著大家面說:你就是個潘金蓮。嫁給我的時候已經跟別人搞過了。你看,就連秦玉河也是這麼想的。

「我想要證明這個離婚證是假的,跟秦玉河復婚,然後再離婚」

「反正最後都要離婚,為什麼這麼麻煩?」

因為李雪蓮想要爭一口氣。先證明這個離婚證是假的,就能證明她不是不正經被人甩了;復婚後再離婚。是想讓那些造謠的都看看,現在是老娘甩了他,他想跟我過,老娘不稀罕了。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其實,李雪蓮就是想要一個丈夫。

在李雪蓮心裡,只要給她個丈夫,全鎮的謠言就不攻自破:你們看,我不是潘金蓮,我是良家婦女,要不然,也不會有人想娶我。

所以才有了之後的趙大頭求婚成功,李雪蓮這才真正願意放棄上京告狀。

縱觀李雪蓮十年告狀路,真就「為了一間房子」?不。李雪蓮在鎮上有一家店,一樓是「骨頭湯」館,二樓是旅館,在不大的拐彎鎮可謂是「龍頭企業」,館子里生意也是絡繹不絕,紅紅火火,按照這趨勢,不出幾年,別說一間工廠宿舍,就是一套三進三出的大宅子,也是指日可待。

所以,李雪蓮告狀,不是為「財」而是為「情」。

而李雪蓮卻發現自己再一次被騙,趙大頭也是那些「想讓她繼續含冤」的「人民公僕」派來的姦細,夢碎傷心的李雪蓮再一次走上告狀之路。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可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秦玉河卻死了。

李雪蓮崩潰了,不曾想,十年了,告狀討說法已經成了她人生最大動力,秦玉河一死,無異於釜底抽薪,瞬間讓她失去了活下去的意義。

她找了棵樹想把自己弔死,卻被果農割斷繩子,接下來發生了整部影片最令人捧腹的對話。

「人要想死,誰也攔不住」

「因為啥呢?」

「這件事要是能說清楚,我也就不會尋死了。」

「你如果真想死,也幫我個忙,去前面,那片果園是老曹承包的,他是我的對頭。」

「不在一棵樹上弔死,換棵樹,耽誤不了你多大工夫」

李雪蓮站在石頭上,看著眼前這個果農,啼笑皆非。鏡頭隨著李雪蓮的目光遠眺:多麼荒誕,為了向別人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搭上了自己十年的時間,十年來,風餐露宿,投訴無門,看盡世間冷暖,嘗盡人世心酸,可是到頭來呢,從縣長到省長,再到今天的果農,這些「別人」哪個人真正在乎自己是不是潘金蓮,哪個人會真正關心自己到底有沒有含冤?

這個世界早已經是各掃自家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最後終於「想通了」的李雪蓮,不再回拐彎鎮,留在北京開了一家飯館。在李雪蓮眼裡,「北京是有明白人」的,自己要留在明白人堆里,好讓自己也活個明白。



簡介:影評人東傾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馮小剛新作《我不是潘金蓮》預告片和概念海報一經推出就引起巨大的爭議,更多的是源於馮小剛導演的的一句話「我對冒犯觀眾這件事特別有興趣」。這很符合馮導的性格,尤其是在出演《老炮兒》之後。可能有人要抓著這句話上綱上線了,尤其是最近網路這麼不太平。一句玩笑話,馮導之所以能獲得賀歲片之王的稱號,可不是靠冒犯觀眾得來的。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圓形遮蓋畫幅固然有違觀眾的審美習慣,但是需要了解的是,畫幅並非一直都是我們熟悉的那樣,而是一直在變化,不管怎麼變,最終是要為電影服務的。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我們通常所說的畫幅其實也叫「畫面比例」,寬銀幕出現之前,一般比例是1.33:1,但是20世紀50年代後,各種比例開始出現。現在電影的畫面比例有兩種,一種是標準銀幕1.85:1,另一種是寬銀幕2.35:1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我不是潘金蓮》的圓形景框是怎麼做到的?是遮蓋,一般電影的規格都是寬扁形的,但是有時為了藝術效果,導演會刻意地選擇遮蓋。馮導的做法不是原創,最早出現在默片時代,叫「圈入圈出」。特呂弗在《野孩子》中曾經用過這種方法,以此來顯示叢林小孩對文明的緊張,但是也只是適度地使用。不像馮導,整部影片都這麼拍。

在電影中改變畫幅,最近幾年並非只有馮小剛。賈樟柯的《山河故人》,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都對觀眾有所「冒犯」。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山河故人》為了體現時代感,三個時代用三種不同的畫幅,分別是4:3,16:9,2.35:1。

《我不是潘金蓮》圓形畫幅的選擇存不存在炫技的可能,存在,但更多的是藝術追求。至於為什麼這麼選,導演最清楚,我們姑且猜測一下。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首先是偷窺意象,在一部短片《調音師》中有這麼一段台詞:「我們生活在怎樣的環境里啊,不是偷窺者就是暴露狂!」。懸疑大師希區柯克在他眾多電影中用景框代表窗戶,來滿足觀眾偷窺的慾望。因為是偷窺,我們有了置身事外的感覺,冷眼旁觀這場鬧劇。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其次是對「以和為貴」的諷刺,所有人都在求一個安穩,獨獨她,要打破這個平衡。圓形實際暗示安定,封閉和女性特質。但不管她怎麼努力,終究還是在這個圓裡面,被封鎖著,任人宰割。

我們簡單分析一下,電影的構圖。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這個場景中,男人在畫面的中間,李雪蓮被擠到左下角邊緣,權力關係很明白了。男人所處的區域幾乎佔據了整個空間,成包圍之勢。男人背對鏡頭,與觀眾有隔絕之感,是拒絕交流妥協的含義。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圓形畫幅本來就有一種封閉式的憋慫感,又多了一個車玻璃,顯示出李雪蓮此時的困境,她不只是被困在車裡,她也是困在這場無休止的泥潭中。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上訪之路,李雪蓮一直在走,春夏秋冬,但是就像這個圓形的畫框,她總也走不出去,即使出去又會回來,人們想看到畫框外的世界,可對於她而言前面的世界一片黑暗。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什麼樣的世界是可悲的,一個讓乾淨的人變髒的世界,她一路尋求正義說自己不是「潘金蓮」,但這一路下來她徹底成了潘金蓮。上圖歡愉之後的場景,窗戶橫豎的間隔像是牢獄的鐵欄,人物被放置在牢獄的下方,彷彿上方有重物往下壓。可能她也在疑惑,裡面和外面的世界,到底哪個好。其實不管是裡面還是外面,她從來都不是主導者。



影片根據劉震雲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被丈夫污衊為「潘金蓮」的女人,在十多年的申訴中,堅持不懈為自己討公道的故事!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主要范冰冰,演技就不多說了,再加上她自己非常珍惜這次出演這個角色的機會。從她答應了馮導三個月不請假,而且每次戲都好幾十遍,自然最後的效果可想而知,李晨好像在劇中客串了一個保安,估計也是為了能夠陪著她吧!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更多的想說下這部電影的形式,首次以圓鏡的呈現在觀眾面前,正如馮導說的那樣,一個牛逼的人偏執的做一件事,每一次創新都需要勇氣,也值得得到鼓勵和支持,就憑這點,作為一個影視愛好者,上映之日我一定第一時間買票去電影院欣賞!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一部中規中矩的影片,但是被導演的嘴炮和撕逼大戰影響到了。


畢竟出之名導之手,很可以看的影片。


還可以


推薦閱讀:

超體是怎樣一部電影?
影片《死亡詩社》中的主要人物角色有什麼特點?
你是如何評價《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的?
為什麼這麼多人不滿意,可《悟空傳》票房還如此高?
如何評價《我不是潘金蓮》這部電影?

TAG:影視 | 電影 | 影視評論 | 電影推薦 | 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