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運動課:如何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黃金時間,促進續班?

每天學生離校時,學校總是熱鬧非凡,各種聲音混合在一起,彷彿在奏著一曲交響樂,老師要在這嘈雜短暫的時間內把自己班上的每一位孩子交給他們的家長,真不是件易事。

仔細算來,老師接觸每個家長的時間不到一分鐘,時間雖短,但這卻是老師直接與家長溝通的好時機。怎樣利用這短暫的接送時間,達到與家長溝通的目的呢?

一、溝通的途徑

沒有溝通就沒有雙方的相互作用。溝通是一種相互理解、彼此接納對方的觀點、行為,創造彼此新關係的動力,是在雙向交流中彼此相互協調的默契。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實施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徑,其溝通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01 簡短談話

家長工作都很忙,接送孩子都是來去匆匆,上午送孩子怕耽誤上班時間,下午幾十個家長又幾乎在同一時間出現,這就決定了老師與家長談話的時間不可能太長,只能採用簡短談話的形式與家長溝通。

如:有的家長想了解孩子近階段在校的表現,老師首先要肯定孩子的進步,然後針對孩子的不足,提出相應的改進辦法,以便家校隨時配合,促進孩子健康的發展。

針對孩子出現的一些普遍性的問題,老師可同時向多位家長一起說,以便節約時間,一般談話時間不超過5分鐘。

考慮到有些家長會對孩子的某些行為有不同看法時,老師可事先編製計劃,列出具體的談話內容,然後再分時間、分批向他們宣傳科學的育兒方法。

02 便條、簡訊

有時簡短談話並不能達到家校溝通的目的。此時,老師可採取便條、簡訊的形式與家長溝通。如:老師可把孩子在校的表現,及要求家長配合做的工作以簡訊的形式寫出來,讓孩子帶給父母。

也可要求家長隨時將自己的想法、經驗、建議寫成便條、簡訊反饋給老師,老師通過對家長反饋的意見進行總結,與家長交流,力求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

老師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向家長提供給一些具體適用的指導,這樣有利於拉近家長與老師的距離,家長、老師之間暢所欲言,更加增進了老師與家長的情感交流,使家長對老師更加理解、尊重和信任。

二、溝通的技巧

01 善傾聽,巧引導

在溝通的過程中,老師要善於傾聽家長的敘述,不要隨便打斷、反對家長的講話。當家長說完後,老師可進行不同方式的引導。

02 貼切的話語和語氣

老師要注意與家長交往的內容和方法,關心孩子的話題有利於教師與家長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

老師要善於表達自己對孩子的關心,如:多告訴家長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傾聽家長講孩子在家裡的表現。老師越表現出樂於傾聽,與家長分享孩子的信息,家長就越願意與之交流。

在交往過程中,盡量少運用命令、警告、責備、勸告和教訓的語氣,儘可能多地使用傾聽、解釋、陳述的技巧。

另外,老師在使用語言時要考慮家長的知識水平,以決定是否使用專業術語。同時,也要考慮其家庭背景,避免使用傷害家長情感的語言。

三、溝通的態度

01 老師與家長談話態度要熱情

特別是對那些難以接近的家長,說話時眼睛要望著家長、有誠意,讓家長感到自己是受老師尊重和被老師接受的。

02 老師講話要有藝術性

因為這樣有利於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有時講話注意一些藝術,既有利於給家長創造一個和諧輕鬆的環境,也有利於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

03 老師要力爭多學習幾種方言

因為我們溝通的對象是家長,家長來自五湖四海,如果我們老師能用一些他們熟悉的語言與他們交談,家長們會感到談話的氣氛更加親切自然,這樣更便於與家長達成共識。

小結

家校溝通不僅有利於孩子的發展,也有利於家長教育水平的提高。

老師與家長建立密切的夥伴關係,對於續班工作的開展有著極大的幫助。在這過程中,我們需要抓住和家長共同關心的話題--孩子,還有一個共同追求的目標--孩子的健康成長。


推薦閱讀:

這世間唯有理想和信念不可戰勝 ——聆聽向總《組織密碼》培訓有感
EE分享 | 面試形式與典型問題分析匯總(保研論壇)
關於培訓的心得體會怎麼寫?
從山裡娃到小說家
怎麼學才能學好影視編導專業?

TAG:教育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