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慾望是時間中的慾望

2.10 慾望是時間中的慾望

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是一本關於時間、記憶與感覺的意識流巨著。書中序言這樣寫道:「我們徒然回到曾經喜愛的地方。我們決不可能重睹它們,因為它們不是位於空間中,而是處在時間裡,因為重遊舊地的人,不再是那個曾以自己的熱情裝點那個地方的兒童或少年。」是啊,也許到了未來什麼時候,我們的感覺已經變了。「本來以為是永遠,最後卻輸給了時間,」這樣的話見過太多。但關鍵是,感覺的確變淡了,然而我們緬懷往昔的感覺,難道不是因為還有什麼珍貴的東西留著嗎?就像歌曲《廬州月》唱的那樣:「如今的你又在誰的身旁。家鄉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卻流不出當年淚光。」

歌曲《長安憶》中有這樣一句:「早知如此相遇,不如不遇。」但是,真讓我選擇,我並不會選擇不相遇。歌曲《衝動的懲罰》唱到:「應該把你忘了,這是對衝動最好的懲罰。」我在想,為什麼對失去的失去,依然是很痛苦的事情。顯然,我們並沒有完全失去,有什麼東西遺留下來了。痛苦的是,關於她的記憶與某些感覺漸漸模糊,但是「原初命名」——對「喜歡她」的認定——這個純粹的命名行為毫未減弱,甚至反而加強了。假如在未來,我忘記了關於她的很多東西,她的喜怒哀樂,她的音容笑貌,但是想到她時,關於她的純粹能指,依然可能把人擊垮。只有感覺和原初命名都在時間中消散,才是徹底的失去。

我希望達到這樣一種狀態:未來我的慾望如果變了,變的只能是我的心,然後感覺的變化引起解釋的變化。而不是我的解釋變了,然後再變心。也就是說,我想要的穩固解釋是,它可以變,但是只能隨著感覺而變。

其實我們無法設想未來的慾望,我們不太可能知道未來的感覺。某些感覺與解釋穩固與否,關鍵不在時間,而在於你要認真評估它在心中的分量,我們並非完全不可為。有人對青春時的年少輕狂感到可笑,但是,又有多少人年少時確信自己此時的感覺可以持續一生呢?然而,經歷一些事情後,有些慾望真的可能持續一生,承載一世的悲喜。對於這樣的慾望,決定性因素在於時間,只有時間能告訴自己持續多久,我們要承認自己的不可為。

記憶總是會漸漸被時間帶走,就像雨中的淚水。總之,在時間中,慾望主要有兩種可能的改變:慾望的對象一直在,但是感覺變淡了;或者慾望一直沒有滿足,漸漸遺忘了慾望對象的一些方面。痛苦的是我們失去或遺忘了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不能徹底遺忘,對於第一種改變,也許唯有祝願不忘初心。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對於第二種,未得到又無法遺忘的對象,會如幽靈般纏著自己,生命會變得越來越沉重。

願一見驚艷,再見依然。

推薦閱讀:

(七)慾望是幻想的建構
妄想只是水中的月亮
(六)慾望是他者的慾望
(十一)慾望是身體的慾望
人生是盤菜,酸甜苦辣自己調

TAG:慾望 | 時間 | 愛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