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經》解讀-《心經》的真正作用及好處--破三障,除煩惱

每壹部經典都有它的作用,《心經》的作用是什麽呢?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唐三藏法師將大藏經的數百冊精髓翻譯而成,由於此經乃群經的精華,故曰《心經》,比喻是群經之心臟。《心經》其實是壹篇哲學論文,沒有宗教色彩,任何人士均可誦讀,體驗經中的智慧。

通過五重玄義解讀心經,我們可以知道,心經的作用是破三障。

三障即報障、業障和煩惱障。

報障 分為正報障和依報障;正報障,就是我們身體本身的障礙;依報障,就是指我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環境。

業障 是指眾生身、口、意所造作之惡業,能蔽障正道,故稱業障。

煩惱障 因為有業障和報障的存在,所以人在立身處世的時候,就難免會有種種不如意、不順心的時候。壹旦不稱心如意,就會妄想紛飛,胡思亂想,煩惱叢生,苦不堪言,這就是煩惱障。每個人可能都有各種各樣的煩惱。

在佛法當中,把人的最根本煩惱分為六種,即貪、嗔、癡、慢、疑和邪見。

如果我們能夠仔細靜下心來想壹想,真正的反觀自己、反省自己,就會發現我們真的是六種煩惱全部俱全。正是因為有各種各樣的煩惱,所以人活著其實是苦多樂少。記得有壹位小說家說(大概意思):人生就是壹個旅程,在坎坷不平的旅途當中,布滿了各種痛苦的深坑。我們人剛從壹個坑跳出來,在還沒跳入第二個坑之前,可能是比較平坦的,這時候可能是樂的,但很快就會掉入第二個坑。就這樣壹個坑出來,又掉進另外壹個坑,種種的反復無常,總是掉入痛苦的深淵。因此,龍樹菩薩有壹句話:「感受就是苦」,人生就是苦。

佛說的壹切法,都是為了讓人離苦得樂的,希望我們到達喜樂的涅槃境界,讓人離苦得樂,所以才有佛法。佛講的壹切法,都是叫做『拔苦予樂』,給我們真正的快樂。如果我們能把心經的義理徹底領悟了,那前面講的三障(報障、業障、煩惱障)也就破除了。三障壹破,壹切苦厄也就消除了,那我們就真正能夠離苦得樂了,這就是心經的作用。


推薦閱讀:

TAG:心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