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談論續航里程的時候,阿崗實驗室在談論什麼

名詞對照表

EV——純電動汽車

SAE——美國汽車工程學會

SI——內燃機

Conv——傳統汽車

PSE——動力系統能量密度

分割線

EV的續航悖論

如果說幾年前,人們購買EV時還在擔心性能差、價格高、充電慢,現在已經不需要考慮這些問題了。特斯拉、寶馬i8證明了EV的性能;而國產的知豆、眾泰已經把EV的價格拉低到了三四萬元(補貼後);快速充電技術也已經廣泛應用,通常一個小時就可以充入80%的電量。

但這並不代表EV足以挑戰傳統燃油汽車的地位,續航里程短是短期內無法解決的難題。

就像傳統汽車想跑的遠要提前加滿油一樣,EV想提高續航里程,加塊電池是直接有效的方法,然而,加滿一箱油不過幾十千克,加塊電池就沒那麼簡單了。

可能有些讀者還不知道,現今的純電動汽車相比燃油汽車要重很多,我們隨意舉兩個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同一車身的北汽E系列車型,純電動比燃油版要重接近300kg,而比亞迪E6則比體型更大的M6重了半噸還要多。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動力電池,比亞迪E6所裝配的動力電池組總重量超過600kg。

這就引出了我們今天所要談的EV續航悖論:一方面,電池容量變大,可以提高續航能力,另一方面,電池重量增加,降低了續航的經濟性。

當然,增加電池終究是可以增加續航里程的,但增加的里程和增加的電池容量並不成正比,新增加的電池對於EV來說也是不小的載重。

有研究表明,以目前的電池技術來看,續航里程100-200km是經濟性比較高的選擇,當然,雖然經濟性高,但這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電池的能量密度

如何從根本上提高EV的續航呢?還是要從電池技術上突破了,一般來說,汽車行業主要關注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這裡主要探討能量密度。

通俗的解釋一下能量密度,可以這麼理解,一斤肉可以管飽一天,一斤大白菜只能算作減肥餐,說明肉的能量密度高於大白菜。

在電池領域,能量密度的單位是Wh/kg,目前世界上主流的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約為150Wh/kg,我國企業大力推廣的磷酸鐵鋰電池還要比這個值稍低一些。

整個電池領域目前都在致力於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能量密度提高帶來的直接變化就是相同容量的電池質量變小,而相同質量的電池容量變大,這就可以從根本上改變EV的續航里程。目前,我國對動力電池也制定了相關的技術發展路線。預計在接下來的五到十年,電池的能量密度可以提升一倍。

和汽油比呢?

實際上,汽油的能量密度是動力電池的100倍以上,二者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且不說增加到300Wh/kg,就是增加到1000 Wh/kg,論能量密度,電池依然是個弱雞。

這張圖直觀的描述了電池和汽油能量密度的差距,預計到2045年,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都將進一步提升,但仍然遠小於右上角的汽油。

美國阿崗實驗室預測:到2045年,純電動汽車的動力系統能量密度將接近燃油汽車

啪!不是剛說好的鋰電池能量密度遠小於汽油嗎!?

寫到這咱不能讓老美打臉了嘛,我先趕快去拜讀一下老美的論文!

什麼,26美元?打破砂鍋問到底,買買買!

這篇售價26美元的論文,我幫你讀了

簡單介紹一下阿崗實驗室,美國阿崗國家實驗室隸屬於美國能源部,是美國最大的科學與工程實驗室,也是能源領域和汽車領域最為權威的實驗室之一。

而阿崗實驗室的這個預測,就源於其近日發表的「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動力系統能量密度對比」(Comparing the Powertrain Energy Densities of Electric and Gasoline Vehicles)一文(SAE編號 2016-01-0903),有興趣同學的可以用SAE號直接搜索原文。

老美之所以底氣這麼足,可以說出2045年電動汽車動力系統能量密度將接近燃油汽車這樣驚人的言論,實際上源於其在預測時更為系統的大局觀。

汽車作為一個交通工具,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電動汽車和燃油汽車的區別也不僅僅是電池和汽油的區別,而是整個動力系統的區別。老美做出這一預測,正是把兩者的不同之處——動力系統整個拿出來做了能量密度的對比!

文章做了一個假設,除動力系統外的車身、底盤到2045年具有相同的技術趨勢,而動力系統則各有各的發展方向,其具體的不同如圖所示。對此,阿崗實驗室做了如下統計:

可以看出,在2013年時,燃油車輛相比純電動汽車在重量上有著絕對優勢,但到了2045年,隨著車身、底盤輕量化技術的應用,整車質量大幅下降,經濟性隨之上升,行駛所消耗的能量以及所需的功率都會大幅下降,這樣一來,電池的用量也就隨之減少了。

與此同時,電池、電控、電機的技術也在不斷發展,三電本身的質量也會大幅下降。而傳統動力系統可以變輕的地方卻不多,發動機小型化等趨勢帶來的質量變化相對小很多。在這三十年里,純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的質量趕上了燃油汽車。

這張表格明確的顯示出,到了2045年,純電動汽車將會比燃油汽車輕了!

下圖清晰的顯示了這30年間整備質量的變化情況。

重量一樣還不夠!不要忘記純電動汽車最大的優點在於——效率高!在接下來的三十年里,雖然內燃機的效率會不斷提升,但終究是比不過電動車的效率的,即使再過三十年,燃油汽車每英里的能耗還會是電動車的兩倍!(輸入端)

而在輸出端,純電動汽車的效率也會高一些

這樣一來,「動力系統能量密度」的定義就很好理解了,即「電動汽車或燃油汽車所消耗的能源與整個動力系統的比值」,為直觀比較純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的「動力系統能量密度」,阿崗實驗室計算了兩者的比值,並分別計算了輸入端和輸出端的能量密度比值。

輸入端結果如下:

輸出端結果如下:

兩端的結果都顯示,純電動汽車的「動力系統能量密度」將越來越接近燃油汽車,到2045年,部分純電動汽車有望與燃油汽車的「動力系統能量密度」持平。

那麼這意味著什麼呢?其實就是指純電動汽車的運載效率和能耗效率都將趕上燃油汽車,到時「EV續航悖論」的影響就非常弱了,無論是續航還是效率,純電動汽車相比燃油汽車從效率上講將具備同等的競爭力!

最後談兩點想法

讀完了阿崗實驗室的文章,在為這一結論折服的同時,也有兩點特別深的感觸。

第一, 系統性的思考問題是多麼科學啊,把眼界放寬一點,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

第二, 輕量化對於EV來說更加重要,事實上,這篇文章之所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仰仗了其假設的汽車輕量化發展趨勢,如果輕量化做不到,老美的預測也就失去了意義。

忽然明白了寶馬為什麼在i系列率先採用碳纖維車身了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車研社」我的專欄中,微信號icheyan,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一下】

推薦閱讀:

走進北汽:越野世家的黃驊園
30萬元以內的5座中型SUV推薦。
Audi 4.0T發動機學習筆記
15萬到20萬有哪些值得選購的車款呢
瑪莎拉蒂被召回,如何看待豪車也陷召回門 ?

TAG:汽車 | 電動汽車 | 電池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