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電影成為骨灰級的影迷?

文/曼佳

  經常看電影,也經常會隨手寫下一些觀後的感覺,每次寫的時候都怯怯地申明:我寫的是觀後感,而不是影評。為什麼這麼沒有底氣,因為我寫的每次都是重點在故事角色和內容給我帶來的感悟,對於電影語言的專業性的技術分析,我可能只有感覺好或者不太好之類的形容,對於電影技巧上的一些技術處理措施,因為這樣所以那樣之類,我一點都說不上來。

  鑒於想更好地懂得電影,不僅僅是為了不辜負大導演,還有我們喜歡的明星,對得起他們的勞動,其實重點是要豐富生命中每一次的體驗——比如就是看電影,我想更多的了解電影本身。在網上找了半天,詳細比較了之後,我選擇了這本《看電影的門道》,據說是入門級的指導,無論什麼階層和文化的人都很輕易地看明白,作為一個非電影理論研究的普通人,覺得這種書應該是很符合自己的。我拿到書一氣呵成讀完,那簡直是愛不釋手,果然是極好的一本書。

  全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是電影藝術,講述電影作為一個技術和藝術,其具體表現方法;第二部分是故事,劇情角色場景意義等分析;第三部分是觀眾。當然本書的重要部分在第一和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列出的很多很多電影及其劇情,也許是為了迎合各地出版的需求,不過作為觀影目錄倒也算是不錯的。

  以下相關的感悟有些來自書籍本身的信息,有些是我自己的穿鑿附會。因為我寫的其實不是終於原書的讀書筆記,當然更不是對於原書的評價,而只是感悟:閱讀關於電影的,此書到底帶給我什麼能記下的東西。

一、電影語言是用技術手法來強調視覺印象

  電影是關於視聽體驗的遊戲,視是是關於會運動的影像集成,而不是像繪畫一樣是靜止的;而聽覺體驗只是運動影像的一個輔助功能,在電影中聲音是處於配角位置的,因為它畢竟不是以我們純粹的音樂本身來感染我們。因此全書的重點還是會放在視覺體驗的創造上。

  作者在序言中特彆強調了影片(movie)和電影(film)的區別。前者是純粹為了單純地娛樂,而後者未必是為了娛樂,更多是表現某種意義。所以本書是寫給電影的書籍,不只是寫給影片。電影是根據人的主觀感受結合現代技術的輔助而完成的一項綜合藝術。以下很多技術的因素來自人的主觀感覺並強化之,使得某些畫面更具有表現能力。

  1、首先最重要的當然是鏡頭的運用。每個鏡頭短到6秒或者長到幾分鐘(長鏡頭),與鏡頭密切相關的就是景別、角度、運動、光學以及構圖。一部影片是由幾百個鏡頭來組成的。在電影中通常使用到的景別有大遠景、遠景、中景、特寫和大特寫。大遠景可以看到一個很開闊的場面,讓人看到人和環境的關係;遠景一般能看到人的頭和腳在一定的範圍內的自由活動和人物之間的關係;中景表現兩個人物的腰部以上的畫面,人物之間的關係和氣場對比會更加清楚;特寫是人物的肩、臉和頭,用來表達該人物在這個空間的重要性等;大特寫是對角色面部表情或眼球、某些特定物品的畫面(比如炸彈的計時器)等等,表達一種最直接強烈的視覺和情感衝擊。

  其實我們在生活里會無意識用到這些。對於極美的風景來說,大全景的照片很讓人震撼;對於局部還行的某一處花花草草,也就只能拍遠景和中景啦。拍人也是一樣,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身材和顏值選擇最合適自己的,身材好臉蛋好當然怎麼拍都無所謂,光有身材的可能還是遠景最合適,粉絲都最喜歡拍自己偶像的特寫或者大特寫照片,毫無疑問在內心裡他就是在整個空間里是最重要的人,獨一無二:)而且他實在是因為經得起高清鏡頭的苛刻的審核。

  2、角度的運用也是一種技巧,比如平視鏡頭讓人產生中立之感,沒有什麼特殊含義;仰視鏡頭會將人的比例拍得變形,會放大誇張,讓人物顯得不同凡響,具有威脅性、征服感、令人恐怖、信心十足等等的戲劇性。在動作——冒險題材的影片中,經常會用到仰視鏡頭。而俯視鏡頭當然會相反,會壓縮變形,人物看起來顯得低地位、陷入困境、容易上當受騙或者軟弱無力等等。從引申感覺來說,當你(心態上)平視一個人時,你和對方都看起來是正常的;當你仰視某人時,你看他是高大的具有能量被仰慕的,但是反過來,他俯視看到的你,是卑微而可憐的。所以當你想別人怎麼看待你,取決於你能用什麼角度去看待別人。

  這樣我們明白在生活中怎麼將一個普通人拍得正常了,就是將鏡頭平視她。如果仰拍腿,能將她的腿變得很長,如果仰拍她的臉,可以將她變得很恐怖;如果俯拍她,能將她變得很矮小且肥胖。所以我們會說哪些人的鏡頭會有愛,是帶著情感去拍攝的,會抓到某些很好的瞬間,和角度這樣的技術大有關係,因為一直在研究如何更好地表現對象,這研究的功夫其實就是出於一種愛吧。當然作者還提到了,一個美人在脖子直立的時候比彎腰駝背的時候好看得多,氣質完全不同。所以普通人應該平時保持什麼儀態也是顯而易見了的。

  3、攝像機的運動也是很有講究的,比如正面拍——能看到主角的表情,能知道他從哪個背景里來;後面拍——能看到他的背影和要去的方向;搖鏡——先對著正面,等跑過的時候在同一點對著背面,可以知道角色活動的軌跡,這是最常用的一種鏡頭方式;其他還有一些正面側面和背面跟拍——主要能看到角色遠處的景觀的變化。怎麼樣決定運動鏡頭的組合,與想表現主題有什麼暗示的意境很有關係。

  4、剪輯。如果說導演是雕刻家,那麼剪輯師的剪刀或者滑鼠應該就是雕刻家手中的鎚子和槽子。一個剪輯師通常無法以一己之力拯救一部爛片,但是他有很大的自由和權力提升編劇的想像並儘可能完成導演的意圖,一部中導演和剪輯師應該是溝通極其順暢的關係。

  說到剪輯必須說到蒙太奇這個詞語。蒙太奇原意是建築學上的拼接裝配等的意思,電影中的意思就是剪輯師通過對各種鏡頭的組合完成導演意圖上的主觀概念。如果說某個鏡頭從頭到尾沒有切換過的長鏡頭能表示很真實的印象,觀眾可以從沒有被刻意處理過的影像中得到自己的主觀性的感受,而蒙太奇恰好是與長鏡頭不同的表現方式,它是通過刻意的鏡頭拼接,表達導演主觀想強加給觀眾的一些印象。長鏡頭也許記錄的意味很明顯,但是它給予的感覺並非那麼強烈,而蒙太奇的方式卻可以藝術地創造出很多不可思議的視覺藝術和感官感覺出來,即使原材料未必那麼真實。因此蒙太奇是電影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而NB導演喜歡用長鏡頭來炫技,關於他們對於場景的超強把握。

  剪輯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匹配剪輯——按照人物活動的時間,相當於我們說的寫文章的順敘;切出——表現人物時,偶爾也跳到其他次要人物中烘托前者;切入——在過程中切入小物體的大特寫,比如炸彈上的顯示時間,顯示其重要性;交叉剪輯——兩條人物線,同一人物的不同時空或者不同人物的同一時空同等分量敘述;主觀試點的鏡頭組合——用其中一個人物的視點來打量另外一個人物產生的奇妙效果。。。。這後一點在有些跟蹤片中讓人非常緊張,因為被跟蹤者已經在明處而自己卻毫無察覺,會讓觀眾產生提心弔膽的感覺。

  5、時間和空間。電影是一種藝術,它可以在很短或者很長的時間表現一個與真實生活的時間完全不一樣長度的一個戲劇畫面。某些不重要但是需要花很長時間的就縮短時間表達,轉瞬即逝;有些重要但其實很短的場面用慢鏡頭來仔細勾畫,給出完全不一樣的感覺;而空間的拉長或者縮短也能達到奇特的效果。比如有些危險的敵我針對距離開始彷彿很近很近,但慢慢變得遠了,只是暗示危險正在一步一步解除中;比如有些路很長很長到不可思議,是讓主角足夠有時間來盡情地表達他的動作和情感之類,簡直讓觀眾提心弔膽地焦慮。

  6、音樂和對白。作者在此處著文相對較少,配得合適的音樂當然能大力增強電影的主題效果,因為我們是看電影,而不是聽電影,所以作者認為音樂在電影(音樂劇外)中,應該是若有若無的感覺,起著烘託人物和場景的關係,而不應該喧賓奪主被觀眾刻意感受得到,因為電影的重點還是在視覺上的華麗體驗。而對白,意思就是台詞,反映人物特點。但是除了絮絮叨叨不停說話的那種對話電影,電影中的對白當然沒有電視劇里的重要,後者是靠對白來推動故事發展的,作者寫到:在電影中,語言應該被限制在最小的可能範圍內。電影劇作家和導演應該盡一切可能用影像本身來敘事。

  7、另外還有鏡頭選擇和焦點遠近等,是根據需要的景深來選擇,總之是表現人物和環境的關係,是突出環境還是突出近處的人物。另外還有構圖,作者特別提到柵欄或者鋼絲網這種東西在電影中的運用主要是表現隔閡之感。這其中涉及到很多美學上藝術性的平衡和意境的表示,比如重要人物放在畫面中央且亮光處,微不足道的放在邊上或者陰影處等。對於光線強弱明暗的運用當然是電影中最重要的技術之一,和我們大部分的心理感覺類似的,當表現陽光積極的一面時,光線明亮;當表達黑暗暴力不安全的場景時,光線往往很暗,給予人內心隱約的不祥的危險的緊張的暗示等等。

  8、在這裡最後還提到導演的風格:現實主義和形式主義。現實主義講究低調和樸實無華,喜歡真實的場景,最好少配樂,剪輯最好也樸素一些,普通的生活中的人,化妝和服裝簡單一點,講的故事也很簡單。而形式主義主角常常是無畏或者好看的英雄或女人,常發生的故事在充滿情調的場景中,並大部分擁有一個快樂結局。但作者認為現在的大部分電影都不是單一的某種風格,只能說偏向現實風格或者偏向形式風格,或者居中的風格。不同性格的導演會選擇喜歡喜歡的表現風格來進行創作,從而也讓後來人給他們貼上這樣的標籤。

  當然一部好的電影中,各種電影語言的技巧是交叉使用的,這就讓電影看起來視覺上很豐富刺激,不會平鋪直敘,讓人昏昏入睡。

二、場面和場景的設置是電影背景中非常重要的內容

  1、場面調度:也許換個詞語就是我們所說的布景燈光服飾等等營造之類,這是構造人物活動環境的非常重要的室內室外空間。人物活動的環境首先本身就有一種氣場,角色被賦予了某種特徵和氣質,主角或者管觀眾會自然地被代入到其中。場景中有很多小道具在電影中會起著非常關鍵的因素,不必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就會給人留下特別的印象。比如一間奢華而庸俗的裝飾房間暗示女主人虛浮的品味,比如一間沒有窗戶、牆壁還塗抹成奇怪顏色、擺著怪異物品的房間讓人會心生不祥的感覺。我們經常會說某部電影非常用心,物品合乎主人性格和地位,有很多特別的暗示的東西,在場面中沒有出現不該有的東西,如果出現了,那應該是代表某種意義,而不是因為錯誤而留在鏡頭中的。比如戰爭迷們很容易在電影中發現武器用錯的BUG,時尚達人會對對某個款式的包包不應該出現在那個年代而耿耿入懷。

  當然,非真實記錄的電影,比如魔幻電影、科技電影中,任何東西出現在任何場景都是有可能的,因為這類電影它的重點不在這裡。

  2、場景:作者本書中放在另外一個章節來寫,我覺得寫在一起或者更容易理解。場景相對於場面來說,就是整體和局部的關係,場景對於故事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場景不單只有地點,還包括季節和時代等等,地點中城市與郊區的氛圍不同,而美國紐約這樣的超級大都市自然和印度的孟買環境和蘊含的可能性氣質遠遠不同等;季節中,比如夏天的炙熱場景會讓人覺得衝動而暴躁,甚至因為蠢蠢欲動而有危險的可能,反映年輕人性格和故事的電影夏天就相對很多;冬季雖然有純凈的感覺,但是容易帶來凄涼的感覺,讓人感覺到隔絕和孤獨,因為這季節對機器和人物都不有力,如果不是為了特別原因導演一般不喜歡選擇在這個季節拍攝。

  時代當然是一個更大的範圍,時代裡面的歷史背景是一個電影存在的重要基礎,整個故事的基調會應和時代的特點,人物的思想和行為會被那個時代的重要特徵和重點內容所潛移默化悄無聲息地影響。比如古典羅馬帝國電影,主人和奴隸是不能逾越的涇渭分明的階級;比如美國西部電影,牛仔馬匹和槍戰是不可缺少的符號;而在3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電影中,貧窮的人們怎麼想辦法獲得金錢和物資而奮力地活下去;50年代的電影中,戰爭過後的人們如何重拾信心重建家園,各種價值觀的衝突等等。。。。

三、電影的劇情設置和本身的意義

  電影之所以吸引我們,從基本面來說是因為能給我們提供視覺的快感。劇情分為三種:情節劇、喜劇和悲劇。

  情節劇都有一個刻意的故事,主角被置於困境之下,最後都獲得了救援。大部分喜劇都是情節劇,喜劇有浪漫喜劇、諷刺喜劇和荒誕喜劇等。它們分別有讓人愉快,取笑和諷刺和揭露他人或者現實,或者很燒腦洞的誇張無厘頭的方式讓你莫名所以但是終究會明白一二。悲劇相對較少,因為處於市場商業化需要收回成本並賺錢的考慮,電影製作人知道這種不太討觀眾的喜歡,生活已經夠不容易了,為什麼還花錢找不愉快?所以相對會限制這類題材的投資。但是某些獨立的電影製作人會讓主角死亡或者悲慘命運強調某些事件、展現人性或者社會的真相。在營造抑鬱的氣氛時,頂級的悲劇更傾向於使用視覺和聽覺元素,而不是對白元素。從這點來說,真正的悲哀是不需要什麼語言的,那種巨大的悲劇感看看就讓人壓抑得不行。

  有些人看電影只是想看到有趣人物的虛構的風采,如果有自己喜歡的明星的詮釋那自然更好,從而YY獲得某種激素的分泌,讓人愉快,但是更多的好電影帶給人的應該遠遠不止應該是這些。無論主角是我們常見到的普通小人物,變得越來越好讓人欣慰,變得越來越差讓人反思,或者是了解或者窺探一些史詩般的大人物的豐功偉績,甚至是神話人物不可思議的神跡帶來的放鬆感等等,都會帶給觀眾這樣那樣的領會和感悟。電影是一門藝術,它是濃縮了社會和人性的一些特質,將它展現出來給人們看,給人警示、暗示或者提供其他的思考或者延伸的意義等等。

  而我們更多的普通人,其實很少在看電影的時候會注意那些這樣那樣的電影語言,但是我們多少能看懂一點導演想傳達給我們什麼信息,雖然這些信息的讀取,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以及積累的知識不同,也是相對多樣而並不單一,但是只要人還生活著有點想法,不需要技巧他也可以有自己的解讀。正如電影的意義一樣,不一定會帶給我們只有娛樂性的愉悅的感受,我們可以看到另外一種生活的方式,感受到另外一種生活的態度,對於思考自己和社會,以及環境的關係,同時理解他人和社會的關係,都是受益匪淺。用腳走出某個區域走向另外的世界可能很難,但是走到電影院看一下與我們不同的某個世界,從電影這個窗口欣賞感嘆一個這個複雜的大千世界,總是相對容易得多。各種風格和類型的影片,電影里的內容即使不像我們的真實生活,觀眾其實是無所謂的並且很理解,不會覺得不真實而批判,因為所有的形式都是為了表達某個表面下的主題。但會因為電影的粗製濫造沒有誠心而欺騙觀眾的智商而譴責。

  一副畫,畫家都有他要表達的主題和意義,然後通過構圖、人物或物品、顏色和光線、甚至筆觸等等來完成自己的創作。而一部電影更是一部流動的光影藝術,毋庸置疑電影需要的專業知識和配合的團隊要複雜得多。以一部電影2小時計算,最後需要定影的照片一共是2X3600X24張照片來組成,雖然不能說每一個鏡頭都包含著全是有藝術構思的照片,每一個鏡頭的連接都是十分的流暢和完美,但用心的優秀電影確實盡量呈現著藝術盛宴給大家,值得尊敬。

  或者看了這本書以後,不僅僅只看了銀幕上的那些明星偶像的表演如何,能讓我們能多少知道在這樣的視聽畫面背後多少專業人員在努力工作才能呈現出這樣的產品給我們。所以在電影影片完成之後,禮貌地看完所有滾動的字幕再離場,內心向那些辛苦工作的所有人員致敬,也是很必須的。

其實這本書哪裡只是教我們學會看電影,它雖然寫的是我們從觀眾的角度理解電影工作者怎麼用技術和藝術的角度來表現生活和人性世界裡的某些內容,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它教給我們的是生活里的感受的來源依據,只是藝術強化了而已。比如在各樣的鏡頭和角度下,遠或者近的距離能看到的不同視覺和感受,平視仰視或者俯視對象時客觀物體沒變時而主觀感受的不同,長鏡頭的平淡但真實和蒙太奇的炫目但編造,影片只有娛樂性時一笑了之而電影的意義性卻讓人回味良久,環境和時代對人難以磨滅的影響和定位我們很難有力量超越等等。電影雖然其表現力遠高於生活,但是它的原材料,真的是來自生活。生活越豐富,知識積累越多,當然才越能看懂電影。


推薦閱讀:

那年花開月正圓第36集劇情介紹是什麼?
你覺得《賭神2》這部電影有多搞笑?
林志穎都有哪些作品?
《加勒比海盜5》 不為人知的幕後小彩蛋有哪些?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是哪年的電影?

TAG:電影 | 電影製作 | 影視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