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澄:深夜反思,我又被自己的傲慢蠢哭了

1

一晚上沒有睡覺,因為在思考一個問題,然後失眠了,一直到早晨共讀《思考,快與慢》完成後,8點多才睡覺一直到剛剛醒來。

沒睡覺的原因是:一種恐怖感充斥在我的內心

事情是這樣的:睡前,我從書桌起身離開的時候,看了一眼桌子上堆得三摞書,每一摞都有將近18本左右,構成了一棟書牆包圍了我的學習空間。

(我寫文章的時候,書牆已經被拆到書架上了,其中第二層和第三層的一大半原本都在桌子上的。)

書放在桌上有個好處,隨手就可以拿起一本來檢視閱讀,快速了解一本書值不值得讀。我一直引以為榮,因為理解力還可以,所以,檢視閱讀起來還是很高效,我是不是很厲害啊

就在我起身離開書房的那個瞬間,元認知也不知道怎麼的,突然啟動,它跟我說:但凡你驕傲的,必然有鄙視,必然有傲慢,必然有無知,必然有弱小。我竟然認為「是不是很厲害啊」,那麼,這個驕傲的出現,必然說明一個問題:我的標準太低、我的平台太弱、我的對手太差了

就在這個瞬間,本來困得要死的我,突然驚醒了。我想了想,自己沉浸在這樣的狀態下多久了?可能有兩三年了……我去,根本不用細思啊,這得是多麼恐怖的事情啊!

2

把邁出書房的半條腿又拉了回來,趕緊坐下來,拿出紙筆、打開腦圖反思究竟發生了什麼。

首先先看看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學習目的肯定不是顯擺、不是去碾壓他人。我的目的是為了將自身價值進行封裝,形成使用價值,可以進入大規模協作網路,尤其是陌生人主導的協作網路中去做出貢獻。既然目的明確,這裡就有手段的問題,到底怎麼樣才能更好的學習呢?大約有這樣幾種假設:

  • 輸入端,必須找到源頭的一手或者二手信息,跟上帶著信息的人;
  • 輸入端,必須保證必要難度,差額為5年的理解,即判斷自己的理解力水平在5年後的狀態,然後直接奔這樣的資料去看。根據陽志平老師的說法,一本神作 > 百本力作 > 幾十萬篇微信公眾號;
  • 輸入端,採用主題閱讀方式,一堆書大於一本書,以此快速進入一個領域;
  • 輸入端,要極其注意控制注意力的投放,避免陷入平庸的興趣導向;
  • 消化端:採用關鍵概念萃取、卡片法等方法持續積累;並且要確保思考邊際成本遞減原則,每次消化就完成積累;因此需要調配目前的時間分布,
  • 消化端:提升產出的維度,儘可能產出高階概念和模型,將長時工作記憶系統外包,並大幅度升級快速檢索能力;
  • 消化端:採用更頻繁的聯機消化,充分利用線下、線上的聯機組合;
  • 輸出端:進行成果和作品管理,判斷大規模協作網路的需求,使用杠鈴策略處理,將興趣的佔比縮減至10%。

好了,站在這些假設的前提下來看我自己,目的確實沒有錯,錯就錯在:我的方法和工具已經全面失修,整整兩三年的時間,沒有對系統進行更新換代了。

那我這幾年在幹什麼?又一次感到恐懼,整個知識體系陷入到了混亂狀態,輸入端無效管理,系統端隨意自由,輸出端盲目自信、自欺欺人,好在沒有人來碾壓我,竟然讓我生存下來了……(擦,不對啊,早點碾壓我,我就不至於這樣了)

想到這裡,我基本上可以整理出不足了:

  • 信息管理系統失效;
  • 消化體系滯後;
  • 積累系統的更新未及時跟上。

3

問題找到了,原因是什麼呢?靜心找了一下,有4個問題:

首先,原有問題的延續。2015年下半年開始,盲目擴張所積累的問題已經逐步顯現,而我又低水平勤奮地投入了「用繼續做大來應對問題」的解決方案。隨著飲鴆止渴的方案的不斷執行,我的所有時間全部被消耗,哪裡還有心思去思考積累的問題,只能用原有的積累去拼搏了。而這個問題從2016年底開始解決,一直到今天,才輪到了學習系統的更新。

其次,盲目自信和驕傲。全新思維的構建從今年三月份才開始,我在成甲老師的帶領下,整個認知水平上了一個大大的台階,思維方式從存量模式轉化為增量模式,再重新看待原來的問題就會變得更加清晰、簡單。因此,在解決用戶問題和困擾的時候,越來越駕輕就熟,於是,無意識地形成了這樣的錯覺:我好厲害。但是,我比對的標準錯了,我應該去跟同樣使用增量思維的人去比較,去趕超才對,怎麼往下比較了呢?蠢爆了,越是這麼愚蠢,越會自以為是,掉回到用原有存量競爭的低效中去。

第三,缺乏敵人和挑戰。對於自我管理的認識,我正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首先,這個領域研究的人並不多,因為擁有自我管理系統的人都去創造價值去了;其次,學習者的水平不見得比我高;第三,更高維度的講系統的人,也沒那麼多時間搭理我。於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當大王,我竟然喪失了風險意識。

最後,全新思維尚未固化。我的增量思維模式,還處於待鞏固的狀態,我並沒有時刻用決策原則進行判斷和決策,依然使用系統1,通過捷徑給出解決方案。那麼,這種偏見就必然帶著我走上老路。

《看見成長的自己》中特別提到了,要把自己的問題寫出來,別人如果可以來看你的笑話,有幾個好處:第一是可以鍛煉心理韌性,第二是真正可以固化成長式心智模式。我想,歸根結底的原因可以找到最關鍵的那個:傲慢和自以為是,就是因為水平太低導致

啊啊啊啊,我不想這麼低水平地驕傲啊!

4

問題找到了,解決方案就不是難事了。根據上述所有的學習假設,我只要重建信息系統,並且讓它發揮作用就好了。主要有幾個重點:

  • 確定研究錨點。必須為我研究的對象分配更多高注意力集中的時間。
  • 限定興趣邊界。對於興趣的輸入,只要保存下來就好了,每個月可以從中看上3-5條內容即可。
  • 強化入庫要求。在媒體信息入庫的時候,進行基本編目,由於知識量級太大,這就需要我精挑細選,越是多,越要少做。
  • 多種消化並行。使用快速掃讀、3倍速速聽、單機和聯機消化方式進行領域面擴張。
  • 特彆強調輸出。將作品結構化,判斷支持躍遷可能的作品,並耐心完成。
  • 重整知識管理系統。將以上所有內容,用最小的原則輔助黃金思維圈的策略進行重整,適當多頭並進,以期待驚喜。

這件事情,安排上3-5個小時就可以搞定,我要爭取在月底之前,完成整個體系的重建。

恰好,自我管理系統升級也在進行中,做為整個系統非常關鍵的一塊,信息管理、知識管理都可以被重構了~

嗯,早點認錯還是很值得的!不過,我好睏啊~睡覺去了。

今天,本來是想寫自我管理系統(Self-Management System)如何升級到個人操作系統(Person Operation System)的,但是,自從我按下升級按鈕之後,升級進度已經不由我了。嗯,也是好事,這麼重要的全面改版,還是需要一些時間的,耐心等等也是好的。

這次系統的升級,不是普通的修修補補,而是來自與認知的全面更新、方法的從簡就輕,真正對應的是背後邏輯的全面理順,真正將系統封裝成一個黑盒子,我只要享受黑盒子輸入輸出所帶來的福利就好了。

昨天關於範式的內容,我在躍遷觀察團里給大家做了案例解釋,把案例複製在這裡:

關於範式,你得有那種體驗感才行。我舉個例子:

如果你採用存量成長,你必須遵守幾個基本範式:1. 多做。否則沒有短期收益;2. 攀比。一定不能落在人後;3. 短視。不相信長期回報的可能。

如果你採用增量成長,你必須遵守幾個基本範式:1. 多想。一定思考自己的價值、推演獲得價值的邏輯;2. 和平庸對立。任何大眾的策略都要堅決抵制,要知道「能耗最小原則」我們會採用最容易實現目標的方法,但是,你必然平庸。3. 長視。你用未來的非線性暴漲來獲得巨額收益。

你看,範式的改變,價值體現在哪裡,能明白么?

今天是實驗的第12天,你看到的是我的愚蠢,那我的問題來了:「為什麼你會覺得自己蠢爆了呢?你有沒有感覺自己蠢爆了的時候,如果有,那是件什麼事?事後,你自己有沒有發生什麼變化?蠢爆了和躍遷之間有什麼關係呢?」今天的留言標籤是#觀察永澄50天-12天#,速速來吧。

易仁永澄,助力職場青年的個人目標達成。

個人公眾號:永澄老師(YCMentor)要想目標達成,就找易仁永澄!

推薦閱讀:

永澄:現在開始,積累你的概念庫吧!
永澄:到底什麼才是低水平的勤奮?
永澄:積極主動,一切成長的第一保障
如何保持精力充沛?——心理篇

TAG:目標管理 | 個人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