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爾事件——提升你理性的一次好機會(1)

只有有了理性,我們才能無往不勝。無數事實證明,理性可以幫助我們過上好生活。

——題記

↑ 有多少人,過了30歲就不再給自己智商充值了

昨天最火熱的新聞,莫過於羅爾事件。

如果說黑澤明的《羅生門》不過是脫胎於小說的一種構想,那麼,圍繞著羅爾詐捐門產生的無數話題,毫無疑問極具現實性。

我只想從一個角度來分析這個事件:發生在這個事件中的各種糟糕無比的決策!

為什麼羅爾和他的朋友事先關於這件事的構想是錯誤的決策?

他們怎麼會做出這麼糟糕的決策呢?

為什麼很多朋友不假思索的就轉發,打賞,並且上當呢?

以及,羅爾事件真的是事先預謀的騙局嗎?

其實現實生活中的騙局無處不在,手段多種多樣,實在讓人防不勝防。

我們要首先了解到的是——我們每個人每天的注意力是有限度的。用更專業的辭彙來說,就是我們每個人每天的認知資源都是有限度的。

千萬年以來,人類大腦為了適應生活的巨大變遷,發展出了一套獨特的走捷徑的方法,我會在未來的公眾號文章里慢慢展開。

很多讀者正是因為過於依賴這些捷徑,才會在羅爾事件爆發的時候,完全沒去想到詐捐的可能,而在羅爾等人道歉之後,又不相信他或許真是無心之失。

↑ 羅爾的文章能夠迅速激發讀者大腦里的快捷反應模式

2016年11月30日早上,很多人的朋友圈裡都開始轉發同一篇名為《羅一笑,你給我站住》的文章。

這個標題起的很有吸引力,製造了某種懸疑:羅一笑是誰?為何說給我站住?

憑著好奇心點進去的讀者,很快就淪陷在這篇文章里了,眾多女性朋友被激發起了母愛,不僅迅速轉發,而且選擇了同樣的摘要,把文章大意說了一下,關鍵詞就是:「轉發一次,就會有企業給這個可憐的小女孩捐贈一塊錢。」

這裡正是利用人類大腦里的關鍵詞條件反射。羅爾只是暗示救治孩子經濟可能困難的情況下,社會大眾早已在大腦里形成的這條神經鏈發揮了作用:

白血病——小孩痛苦——家人折磨——費錢耗心——可憐——需要捐錢幫助。

大家的愛心迅速啟動,並很快被燃爆。

此時此刻,誰還關心捐款需不需要對方提供足夠證據!

此處,我要打住一下——平時在朋友圈裡,眾籌給孩子治病的文章其實並不少,但都是基於輕鬆籌、騰訊公益等平台。

那麼,這篇《站住》和其他文章有何區別呢?

很多朋友沒有注意到:《站住》一文大大的降低了大家奉獻愛心的門檻!!

你只需要轉發一次,簡單無比,就能體現出你的愛心了,而且,你還能影響你自己的朋友圈,當眾人拾柴的時候,你的成就感會得到增加。

而往常的輕鬆籌等平台,你即使捐款了,也不好意思轉發周知吧,所以,除了校友和親友等非陌生人體系之外的人,往往捐款的人並不多,更是無法製造出眾人拾柴的效果。

應該說,進行到這一步,劉俠風和羅爾起初的設想完美實現了,但事情的發展,很快證明了他們的決策存在致命錯誤!

而這些致命的錯誤,他們事先一點都沒有想到。

什麼錯誤呢?為什麼沒想到呢?!

明天下篇再更新。

(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4·思維|老闆如何讓豬上樹的問題!(徹底顛覆你的思維)
為什麼我無法理解《如何閱讀一本書》?
說說「改變」這件事
窮與富其實並不在於相差幾套房,而在於你的思維

TAG:思維 | 理性 | 羅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