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華丟失了一群好學生,鄉村卻迎來了一批好老師

在中國農村中小學,有這麼一群老師,他們現在大都四五十歲,沒有上過大學,更沒有接受過專業師範教育,每個人卻又或多或少會畫素描、拉手風琴、打籃球。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師生。

父親和姑姑也是中師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意識:那時候的中師只有最優秀的學生才能考上。每次說起這事,他們總是非常自豪。

20世紀80年代,國家為了大力發展農村小學教育,將中等師範學校的招生對象提前至初中畢業生。中師生上學不交學費,畢業後工作 包分配,還能得到幹部身份。在這種政策的影響下,中師的錄取分數線屢破新高,甚至好幾年都超過重點高中分數線。因為上學免費,畢業能「吃皇糧」,當時最優秀的初中生畢業生,絕大多數都選擇去了中師,尤其在農村,中師考不上的才會去選擇讀高中

我中師畢業的父親,認識五線譜,會拉手風琴,也會打籃球,當我詳細了解後才知道,這些技能都是20世紀八十年代中師生們的必備技能。當時的中師非常重視教學基本功,試圖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能寫一手好字,能彈會唱,能寫會畫,多才多藝,全面發展,具有紮實基本功的合格小學教師。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從小學到大學,都在談素質教育,但真正的效果,在我看來倒還不如三十年前的中師。因為沒有升學的壓力,中師實施全科教育,根本就沒有主科和副科的區別,每一科都是主科,除英語之外,語文、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音樂、美術、體育都要考試。父親說,當時的中師教育就是要用有限的資源培養出一個什麼都能教的農村老師,語文數學自然不在話下,音樂體育美術這種課也要會上,思品自然當然也要會。

我上小學的時候,語文老師給六年級教語文的同時,會給四年級教數學,三年級數學老師會給六年級教音樂,完全沒有一個專職教某一科的老師,都在互相交叉上課。雖然各科老師並不十分專業,但在當時農村師資缺乏的環境下,這算是最折中的辦法。

18歲的時候,我們還在檯燈下為高考鏖戰,而中師生卻早已站在講台上。父親跟我說,他當時教的初中學生,年齡跟他差不多,有的甚至還比他大。我無法想像18歲的中師生,面對一群年齡差距不大的學生講課是一種什麼樣的場景,但我知道,他們對鄉村教育的意義重大。

在他們到來之前,由於長期受到政治因素影響,農村教育環境十分惡劣,甚至一度瀕臨沒有教師的窘境,就算有一兩個老師,水平也非常低。他們到來後,農村有了在那個時候水平不錯的教師,學生們第一次聽到手風琴的聲音,第一次接觸籃球,第一次學素描,很大程度上來說,是中師生改變了農村教育環境,就算到了現在,鄉村教育中的骨幹力量仍然是這些中師生。

中師生對農村教育做出的貢獻的同時,他們也是被政策和貧窮耽誤的一代人。

大伯是姑姑和父親的初中老師,在他們的同學聚會中,大伯作為教師代表跟他們這一代中師生說「虧了你們這些中師生了,放到現在都是一代才俊」。姑姑也說,中師教育成就了一批人,也毀了一批人

可能三十年前姑姑和父親站在講台上,聽到當時成績不如他們的同學,考上重點大學的時,心情一定會非常複雜。現在,如果再給他們一次機會,可能他們中很多人會考上重點大學,接著在某個行業做出比現在更加突出的貢獻。

不過我想,在成為老師的那一刻,他們肯定是光榮的,他們收到了周圍人羨慕的目光,收到了學生的讚賞。但在時間慢慢推移中,帶給他們更多的是因為學歷限制而不能更好發展的困擾。

在國家對教師學歷要求越來越高的環境下,中師學校的數量大幅減少:1998年我國有中等師範學校875所,1999年下降到815所,2000年下降到683所,2001年調整到570所,2002年430所,2003年317所,2005年244所。到2005年,中師教育宣告正式退出歷史舞台。

為了彌補自身學歷的缺陷,八十年代的那一批中師生們又在時隔十多年後拿起書本,自學考大專,然後再考函授本科學歷。姑姑說,她們那一代中師生考取文憑的路非常艱辛。我也朦朧中記得父親當時為了考試常常複習到深夜。

然而在現在唯學歷論的體制下,不管你函授的本科學歷來自哪個重點大學,中師生們的第一學歷成了限制他們的枷鎖。評獎評優會考慮第一學歷,職稱的晉陞也會考慮第一學歷,甚至連選教師系統的人大代表也會考慮第一學歷,中師老教師們只能幹瞪眼。

三十年前會被學生稱讚、羨慕的中師老教師們,如今站在講台上可能會因為不會用PPT,不會用好玩有趣的方式講課而受到學生的懷疑。

國家不斷呼籲「下得去、留得住、教的好」的鄉村老師,用優質的扶持政策想方設法鼓勵師範院校畢業的學生去發展鄉村教育事業,但去鄉村任教的師範畢業生的比例卻微乎其微。鄉村教育中的骨幹力量仍然是這一群如今受到各方壓力的中師老教師們。

如果在你的求學生涯中有幸遇到過中師畢業的教師,請記得他們本有機會去重點大學讀書,卻因為各種因素留在了鄉村基礎教育一線,為新中國的鄉村教育事業做出了開天闢地的貢獻。

他們是偉大而又平凡的,感謝為共和國鄉村教育奉獻的中師老教師!


推薦閱讀:

老師放大試卷,學生成績平平竟拿高分,因材施教對孩子教育有何影響?
教育變成這個樣子,真的是你們所希望的嗎?
一個老師在貧困山區里的特崗支教故事
#語文教研群# 成果列表(按發表日期)
你要加油

TAG:教師節 | 教師 | 鄉村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