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的雞湯-成長教會我的七件小事

十月之初,因為在美工作簽證遲遲批不下來,所以正式開始停薪留職在家等待結果。轉眼就是二十五歲的生日了。距離研究生畢業參加工作仍然不足一年,作為外籍人員生活工作也多受異國政策限制搖擺不定。雖然從未堅定的決定要留下來,但當初歷盡艱辛找到的願意提供簽證的工作,由於政治原因或許轉眼就要被拒簽離境,萬般不甘,也萬般無奈。二十歲轉眼過了中點,腳下彷彿仍飄然沒有著落。

隨著年歲漸長,表達的慾望好像也愈少了起來。距離上次發朋友圈總不知過了多久。再年少一點的時候,有的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矯情。那時候的世界太小,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少,所以朋友吵架,考試失常,暗戀之苦,親人離世都彷彿是世界末日。成長之中,終於開始漸漸明白一些道理。我們都聽過太多的道理,卻只有在某一個瞬間,才會彷彿突然開竅了一般領悟了其中的涵義,開始發自內心的「想要」去實踐並開始真正實踐它。這是生活教給我們的課程。成長是這樣一個冷暖自知的過程。這其中的痛苦掙扎,快樂歡愉,註定只能自己體會,難以為他人所理解。


成長教會我的第一件事,就是雖然做個孩子的時候一點點小情緒就可以醞釀出天大的委屈,但長大,是學會將天大的委屈都表現的微不足道的隱忍修行。

人是這樣一種生物,獨自一人時最為堅韌,有人安慰時卻最為脆弱。這兩年來我很少哭,因為明白身邊無人可哭訴,因此哪怕流乾眼淚也仍要獨自面對解決問題。生活巨細事事要自己打理,遇到緊急狀況也須要一人擔當。上班學習,開卡車搬家,自己看病住院,嚴重車禍的後續處理,撰寫法律文件,拆電腦修電器……儼然變成了自己的super woman。這些事情提起時總盡量輕描淡寫,但只有自己明白當初是怎樣咬著牙熬過每一分鐘。

成長教會我的第二件事,是我終於開始接受和習慣將別離作為人生最自然的狀態之一。明白有些人只將與我同行一段特定的人生階段,比如同學朋友;有些人將陪伴我大半的人生,卻無法共同終老,比如父母親人;有些人我或許有幸攜手半生,比如子女愛人;還有一些人,他們的離去則如同出現一般不可預知。與他們的相遇,同時也是永別。

我為離別流過太多太多的眼淚,但也漸漸學會,預知這樣的離別並更加珍惜所擁有的時光。若終究走到別離的那一天,願自己至少沒有遺憾,安然在心裡道一聲感謝和珍重。

成長教會我的第三件事,是學會做決定。我曾經將自己的選擇困難歸結為一種為他人著想的隨和。後來漸漸明白,我所以為的隨和和為他人著想,不過只是把替自己做選擇的負擔推到了他人身上。而自己也開始發現,在我詢問他人的時候,往往是真心的尋求對方的想法。我最欣賞的,也永遠都是那些有主意並樂於分享自己的想法的人,而不是猶疑不決一味仰仗他人決定的人。所謂真正的隨和,大概是在表達和交換彼此想法之後表現的尊重,是在意見相左時也願意依據互相的意願做出適當的妥協和調整。「隨便」,「都可以「的回答除了給對方帶來苦惱以外並沒有對對話做出任何實際的貢獻。所以如今再被問到諸如」想吃什麼?」「去哪裡玩?」「做些什麼呢?」的問題,都會盡量的在徵求對方的偏好的同時提出自己的建議。

成長教會我的第四件事,是做一個思想獨立的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在努力想活成一個「別人家的孩子」。我想要迎合家庭的期待,社會的期待,卻獨獨沒有考慮過自己的期待,事實上,我幾乎失去了思考自己的期待到底是什麼的能力。因為當我以外界的期待代替了自己的思考,我已經失去了自己的主見。一個標準定義的優秀要求我考上好學校,找個好工作,賺足夠的錢,過上富裕安逸的生活。這個定義也有許多衡量標準,人們比出身,比成績,比財富,比名譽,我走在這條優秀的路上,好像知道目的地在哪,又好像不明白在哪。直到我遇見許多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們,看到他們因追求自己的夢想和信仰映射在眼中的神采,才恍然發現了生活的真諦。他們的人生分明偏離了那條被普遍接受的「成功之路」,卻莫名的閃著耀眼的光芒。

在《改變人生的整理魔法:日本的清潔整理藝術》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When your room is clean and uncluttered, you have no choice but to examine your inner state. You can see any issues you have been avoiding and are forced to deal with them. From the moment you start tidying, you will be compelled to reset your life. As a result, your life will start to change. That』s why the task of putting your house in order should be done quickly. It allows you to confront the issues that are really important. Tidying is just a tool, not the final destination. The true goal should be to establish the lifestyle you want most once your house has been put in order.」

這裡的大致意思,是說整理的意義,在於當你將雜亂的房間收拾乾淨時,你將被迫去面對自己的內心。因為任何你正在逃避的問題已經無法被雜亂的物品所掩蓋。所以整理只是一種工具,而不是目的。當你懂得去面對自己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物,你的人生也從此而開始改變。

同樣的,當一個人終於學會獨立思考和審視自己的內心,無視那些雜亂的物慾,偏見和期待,才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幸福才是目的,而讀名校,賺錢,功成名就都只是其中一種手段。所以有太多幸福的人並不一定擁有過多的錢財名譽和顯赫背景,但也有太多本末倒置的人將財富聲譽作為目的而忽視了真正的幸福。

可幸福到底是什麼?

要問自己的心。

那是你篤信的價值,是你想要在世上留下的痕迹,是你愛的人。有的人找到了,便找到了目的地和方向,有的人始終不明白,便不明不白的走在那條標準的大路上通往平庸。當我懂得跳脫出生活中許許多多的慾望去思考自己最終想要成為什麼,生活竟輕鬆了很多。因為我的心告訴我,購買多少價值的物品並不是我快樂的最終來源,而創造了多少價值,才是。

成長教會我的第五件事,是之於感情的態度。對待感情可以有很多「不平衡」的態度 -- 或是對愛情有太多天真美好的幻想,或是堅信緣分並厭惡任何相親性質的安排,或是失去信心,或是甘於妥協。而現在的我呢?我不拒絕以任何形式來到我生命中的人,不排除一切的可能性,也不做多餘的期待。但更重要的是,我不再只知等待。如果因為住的太遠而等不到幸福來敲門,那就邁出腳步,走的近一點。

成長教會我的第六件事,是看清了這世上煩惱的本質。這世上大多的煩惱最終都可以歸結於兩種:

1)太把自己當回事;

2)太把別人當回事。

成長教會我的第七件事,是關於時間。二十歲過到一半,才驚覺彷彿每一年都過得飛快。還記得孩童時期每一個百無聊賴的暑假,炎熱的夏天如同還看不到盡頭的人生一樣漫長的叫人急不可耐。而不知道什麼時候起,竟然開始有這樣強烈的緊迫感 -- 想去見識和體驗的人事太多,而有限的青春和生命卻太過短暫了。我開始厭惡起每一個不小心被渾噩度過的瞬間,開始試圖去填滿自己的生活--健身,跳舞,學習不同的技能,有目的的放鬆,旅行,社交,美食,看書,瀏覽信息,考職業證書,逛街,探索周邊的社區,發現不起眼的小店,精心的打扮,約會--做什麼都好,就是不要,不要讓我閑下來。要在最好的時間裡去奮鬥,去變美,去愛和被愛,去摔倒再站起來,去見識生活和世界的不同可能性,明白自己想要和不想要的東西,成為唯一的,特別的自己。


在異國獨自漂泊的第五個年頭。也曾臨近崩潰時有幸有人擁抱得以大哭,ta拍著我輕輕說,不要長大多好,如果可以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孩子就好了。

我眼淚還沒哭干,卻停下來啜泣著說,我不願意。

我不願意永遠做個無憂無慮的小孩,我不捨得不用長大。

成年人的世界真的好複雜啊。有好多孤獨,好多辛苦,好多無奈。可是即便這樣孤獨,這樣辛苦,這樣無奈,我也從未這樣驕傲,這樣期待,這樣滿足。我終於走出了學生時代相對單一道路,終於得以窺見這世界的廣燎和開闊,終於體會到生活的多樣性和無數可能性,終於以自己的能力踉踉蹌蹌的站立於生活的激流中。所有這些艱難和苦楚成就了我的堅強,所有的歡欣愉悅積累了我的柔軟。我喜歡那個做決定時變得果決堅定的自己,喜歡那個敢於隻身一人去往陌生國家做志願者的自己,喜歡那個願意走出自己舒適圈交際溝通放開舞蹈的自己,喜歡那個不追求物慾但用心生活的自己,喜歡那個哪怕畢業也不斷學習新的語言和技能的自己,喜歡那個財政獨立合理投資的自己。即便在許許多多像這樣我用盡努力卻無法控制結果的時刻,沮喪難過的忍不住抱怨為何生活不可以再容易一點,我卻也隱隱感受到內心錘鍊出來的強大在告訴自己:即便事與願違,即便跌倒要換個地方重新開始,你也有力量站起來,並比原先走的更遠。

我願自己永遠簡單,卻不願自己永遠天真。

我知道對很多人來說幸福是有人可依靠。

但可以成為我愛的人的依靠,是我的幸福。


推薦閱讀:

每日小情書,一個人一場夢,此心不二 兩個人一台戲,此生唯一!
每日小情書,來自左鍵靠近心臟,我愛你
每日小情書,浮世三千,吾愛有三,日為朝月為暮,卿為朝朝暮暮
我愛幻想,幻想婚姻的殿堂,我是你的新郎,你是我的新娘
每日小情書,不想你驚艷我年少時光,只願你溫暖我今後歲月,我愛你

TAG:成長 | 心靈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