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哈爾濱十大著名歷史建築是什麼?

1、精巧玲瓏的木構建築——

哈爾濱十大著名歷史建築是什麼

隨著俄國人的不斷湧入,作為俄國國教的東正教也堂而皇之地在哈爾濱傳播開來,各種東正教堂不斷興建,1898年7月,鐵路所屬第一座東正教堂在香坊率先建成。從這座簡易教堂開始至奉世紀30年代,哈爾濱陸續建造了近30座東正教堂,而俗稱喇嘛台的聖·尼古拉教堂是其中木構教堂的精品。

喇嘛台是哈爾濱最負盛名的東正教堂之一,它位於南崗中心廣場(今博物館廣場)的正中央,原名聖·尼古拉教堂,亦稱中央寺院。教堂的設計方案在俄國聖彼德堡完成,經沙皇尼古拉二世批准修建,以沙皇的名字命名,故名「聖·尼古拉」。教堂於1899年10月13日舉行奠基儀式,1900年春動工,7月間義和團圍攻哈爾濱,工程暫停,至1900年12月竣工,歷時11年。

建成後的教堂成為南崗區乃至全城的制高點和標誌性建築。南崗區是哈爾濱地勢最高的區域,東西走向的大直街被老百姓稱為「龍脊」,而大直街與紅軍街相交成中心廣場,位於廣場中央的教堂無疑成為全城的景觀控制點。繼聖·尼古拉教堂之後,中心廣場周圍陸續修建了莫斯科商場(今黑龍江省博物館)、秋林俱樂部(今秋林公司中山商場)、新哈爾濱旅館(今國際飯店)等建築,風格比較統一,與周圍合成良好的廣場空間。至此,中心廣場及廣場中心的教堂成為名副其實的城市中心。站在教堂的台基上,西側有莫斯科商場紅色穹頂的呼應;東側與遠處秋林商行銀灰色的穹頂相對;而南側則是與優美舒展的哈爾濱火車站遙遙相望。這座精緻玲瓏的八面體教堂,其尖尖的帳篷頂,小巧的「洋蔥頭」以及陽光下變幻迷離的光影是如此的迷人,在任何角度觀賞建築都會獲得良好的景觀。

聖·尼古拉教堂由於教堂處於廣場中央,要求考慮來自不同方向人流的視覺效果,因而建築採用近似於希臘十字的八角形布局,東面凸出而為聖壇,西面為主人口,南北兩側均略凸成為次入口,平面布局簡潔緊湊而合理。有時人們不禁懷疑,如此錯落有致的豐富形體,其平面結構居然如此簡單?事實上,這正是教堂的精彩之處。

這是一座典型的井乾式木結構建築,帶有濃郁的俄羅斯民間建築色彩。以整齊的圓木水平疊砌成為牆體,牆體交叉之處,圓木相互咬合,這種連接的形式完全暴露,顯示出清晰的結構特徵,透出粗擴豪放的氣質。主入口處有雙向室外木樓梯,覆以雙坡頂篷,中部交叉成焰心狀尖拱,拱心飾以精緻的木刻花飾樓梯,欄杆及欄板同樣飾以精美的雕刻;主入口上層為聳起的鐘樓,四面透空,覆蓋陡峭的四坡頂,正中穿插坡度稍緩的雙坡屋頂,下懸一口大鐘,兩側各懸掛幾口小鍾。每當鏗鏘的鐘聲響起,裊裊餘音一定會隨著正脊聳立的三個小「洋蔥頭」屋頂飄向空中。這三個並排而立的「洋蔥」頂飽滿圓潤,形態優美。

建築正中聳起向內收縮的八面體鼓座,南北兩側次要入口上方穿插以雙坡屋頂,山花板飾以精緻的雕刻。八面體鼓座之上是一段略有放開的過渡結構,在此之上聳立高高的帳篷頂。在帳篷頂基部呈十字形穿插四個焰心形尖拱,與主入口上方的尖拱相呼應。在帳篷頂的端部又接一個小「洋蔥頭」頂,使屋頂的形態更加豐滿,同時也起到了統一和協調其他幾個「洋蔥頭」的作用,使整個建築造型完美勻稱。

聖·尼古拉教堂精確的比例、錯落的形體、精美的裝飾以及優雅的造型,昭示出其神聖的特質。令人痛惜的是,這樣一座堪稱精品的建築,「文革」期間被拆毀了,人們再也無法目睹其迷人的風資姿。

2、活潑溫馨的花園住宅——中東鐵路官員私邸

哈爾濱城市建設初期,在今紅軍街、公司街、花園街建造了幾座級別較高的花園住宅,作為中東鐵路官員的私邸。這些住宅風格一致,外觀卻有差別,或呈尖尖的俄式帳篷頂,或呈緩緩的坡屋頂,小巧而精緻,是典型的「新藝術」建築。今黑龍扛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即是其中保存較好的一座。這裡原為中東鐵路局局級官員住宅,建於1900年。遙想當年,中東鐵路局官員頤指氣使,住在優美的田園住宅中,可曾想到會有那麼一天被趕出這個本屬於別人的家園嗎?有趣的是,日本佔領哈爾濱後,這裡成了日本特務機關的秘密瞭望點。從住宅的樓梯間直達頂屋的閣樓,閣樓四面通透,成為良好的隙望所。與之隔街而望的是1924年開設的蘇聯領事館(今位於躍景街上的黑龍江作家協會),當年日本特務即在此觀察蘇聯領事館的風吹草動,也許俄國人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宅第會成為被人監視的「近水樓台」呢。解放初期,蘇聯援建專家曾在此居住。之後,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曾佔用此房,現為黑龍江省社科聯所在地。這座建築歷史百年,幾度滄桑,數易其主,但其玲瓏優雅的風姿卻沒有絲毫的改變。

這座住宅規模不是很大,使用面積約為340平方米,地上部分為二層,樓梯間局部三層頂部為四面開敞的小閣樓,建築另有一層地下室,整體尺度不大,親切宜人。建築沿花園街立面面寬較小,精巧的門斗位於建築一角;二層開敞的木製涼廊輕捷飄逸;極富特色的窄長的梯形窗使樓梯間倍添挺拔之感。這些細部的處理,使建築精緻而玲瓏,與其作為住宅建築的個性十分適宜。建築立面造型是典型的「新藝術」風格,主要體現在窗洞、涼廊、煙囪、入口等細部的處理上。這座住宅窗洞設計十分有特點。窗子形式豐富多彩,有窄長的梯形窗,直角梯形窗,窗上飾以圓滑的貼臉;有圓額倒梯形窗;圓額雙梯形窗;扁橢圓形窗;圓窗與倒梯形複合窗;雙圓形複合窗;矩形窗及正方形窗等九種之多。

入口位於建築一隔,幾步台階,一個木製的單坡雨篷,以木柱支撐,柱端飾以簡化的孔雀尾狀曲線,整個雨篷漆成褚紅色,溫暖而熱情;木製的雨篷,石砌的踏道,粗糙的毛石勒腳,土黃色的牆面,深紅色的曲線門欞木門,如水墨畫般淡淡幾筆便勾勒出入口的小小空間,儘管簡潔,卻很生動。涼廊的設計也反映了「新藝術」擅長運用曲線裝飾的特徵。涼廊的頂篷是很緩的單坡頂,檐下有簡潔的矩形線條裝飾。涼廊的底部類似陽台的處理手法,兩個角上有窄小的曲線形柱墩,柱墩之間的空間略呈船形。這座花園住宅的煙囪卻頗具童話色彩;煙囪伸出屋面,頂端呈半圓形,並重下落水曲線形牆墩,頂冠下面飾以矩形線腳,煙囪的形象極似豎起的大姆指,富於裝飾效果與個性,這小小的煙囪似乎也在誇耀其優美的造型。

建築的一層平面以走廊為界,左側為衛生間、廚房等輔助用房,右側分別為客廳、辦公室、餐廳及與餐廳盡端相連的太陽同。太陽間是俄羅斯住宅所固有的形式,四面開窗,是夏季的納涼、冬季曬太陽的地方。太陽間外側又與一帶木柵欄的露台相連;建築的二層為主卧室、女客廳、兒童室、家庭教師室、衛生間及儲藏室,功能區分比較明確。

建築室內最具生活氣息且最有個性的是火牆及壁爐的設計。火牆表面飾以鑄鐵的淺浮雕花飾,模仿自然界植物花朵、葉片及絲蔓的形式,十分生動。飾面的質感猶如雕花面磚,圖案很豐富。而客廳里的壁爐也十分精美。表面貼赭色的釉面磚,呈略扁的矩形;壁爐頂部與檐口處理相近似,飾以花狀曲線壁爐,正中飾以方形的植物花飾淺浮雕,下部為添爐火的本制小柵欄。這座住宅(姑且繼續這樣稱呼它)堪稱哈爾濱居住建築的傑作。

3、舒展迷人的「新藝術」建築——

哈爾濱十大著名歷史建築是什麼

哈爾濱老火車站的選址是經過精心考慮的。它位於南崗與遭里區的交界處,成為分隔並聯繫這兩個行政區的紐帶。由車站街(今紅軍街)、鐵路街(今曲線街)、松花江街及醫院街(今頤園街)相交而成半圓形的廣場,交通便捷。這個半圓形廣場為欣賞建築提供了良好的視距和視點。每當廣場上鮮花盛開,繁茂的樹木成為初托建築的綠色飄帶,建築優美而舒展的丰姿盡現眼前。火車站與中心廣場的聖·尼古拉教堂遙遙相望,互為對襯。這兩個廣場,兩座優雅的建築連成為一條景觀軸線,二者同時成為哈爾濱的標誌性建築。

作為火車站建築,從功能上看,其平面布局比較嚴謹而合理。建築由一、二、三等候車室、中央門廳、餐廳及處於最右端的中國人候車室等五個大廳構成,圍繞著這五個大廳分別布置了售票室、行李房、服務員室、警察室、站長室、小賣部及衛生間等輔助用房,總面積為1619.8平方米。

建築正中是中央門廳,高9.07米,寬敞明亮。門廳作為整個建築的核心,其它幾個候車室通過廳聯繫在一起,成為流動而連續的空間。各候車室有獨立的出人口及檢票口,便於人流的集散。

4、典雅莊重的「新藝術」殿堂——「大石頭房子」

本世紀初城市初期規劃中,以南崗區作為城市的行政中心,以今博物館廣場為中心,以大直街為軸線陸續建造了聖·尼古拉教堂,中東鐵路管理局、莫斯科商場、哈爾濱鐵路技術學校、秋林商行等建築,而中東鐵路管理局作為中東鐵路「司令部」,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建築之一。哈爾濱鐵路管理局,原名中東鐵路管理局,俗稱「大石頭房子」,始建1902年,於1904年建成,而1905年前後3次被義和團運動的大火焚燒,後於1906年重建,即為今天的鐵路局。拋開當時特殊的歷史背景不談,單從建築本身的藝術價值來看,它可以稱為哈爾濱「新藝術」建築的典範。

建築的總平面布局可謂獨具匠心。建築師德尼索夫是中東鐵路技師,其鐵路局的設計方案是在聖彼德堡舉行的設計競賽的獲獎方案。在總體布局中,考慮到建築複雜的使用功能所形成的較舒展體量,將建築退後達64米,因而,儘管建築正立面長達187米,但是從道路中線處望去,建築的整體輪廓清晰且完整。建築的退後布局,在建築與街道之間便形成了一個小廣場。廣場上花木繁盛,蒼松檜柏遍布其中,濃濃的綠意與建築本身的暗綠色調十分適宜,典雅而素潔;另一方面,作為大型行政辦公建築,它需要營造一種莊嚴的氣氛,一種高高在上的威懾,因而建築的這種退後處理,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人與建築的距離,缺乏親近感,再加上深沉而獨特的色調,建築所需的威嚴油然而生。

作為中東鐵路管理的中樞所在,中東鐵路管理局的平面比較複雜。在這一問題上,建築師亦解決得很好。建築平面分主樓、配樓、前樓、中樓、後樓幾部分,有的以過街樓相連而為一個整體,彼此之間交通聯繫便捷,又互不干擾,保證了各自的獨立性。同時圍合成三個主要庭院,種植花木,環境清幽。總之,這種兼具集中與分散特點的平面布局很好地解決了平面功能複雜的問題。

建築牆面裝飾亦很生動,斑駁的暗綠色花崗岩貼面,產生豐富的裝飾效果。據說當時施工時,先在地上排列好,然後編號,又按照順序一塊塊貼上去,極費功夫,然而建築獨特的牆面效果算是最好的補償吧!在建築牆體凸凹變化之處,飾以縱橫交錯的隅石,具有很強的質威。建築立面上窗洞的貼臉採用柔軟圓潤的曲線,是「新藝術」的典型的做法;陽台欄杆的鑄鐵曲線處理同樣是「新藝術」的特徵,模仿自然界植物形態的曲線線條,彎曲纏繞,如花葉,如絲蔓,生動自然。

哈爾濱鐵路局以其精心的布局、優雅的形體、活潑的細部和典雅的室內裝飾成為聞名遐邇的「新藝術」建築。令人欣慰的是,雖然歷經滄桑風雨,它依然完好,成為哈爾濱城市發展的最好見證。

5、富麗堂皇的「小凡爾賽」宮殿——馬迭爾賓館

在哈爾濱,「馬迭爾」這個名字盡人皆知,它與秋林一樣,都是充滿異國情調的老字號。馬迭爾旅館建造的年代晚於秋林商行,於1906年建成開業,它是當時哈爾濱旅館建築中最豪華的多功能旅館之一,集餐飲、娛樂、住宿於一體,正如(哈爾濱指南》1931年俄文版廣告中所述「馬迭爾旅館擁有最豪華的舞廳及餐廳,最現代、最舒適的客房」。今天的商家喜歡用外語名字作為店名,而馬迭爾旅館卻是地道的外語音譯,關於它名字的含義曾經有過爭論。

建築的立面處理相當精彩,其手法主要通過窗、陽台、女兒牆及穹頂等元素體現出來,反映出較強的「新藝術」特徵。建築的陽台也是一大特色。與中央大街上的許多建築一樣,出挑的陽台常常兼作入口的雨篷,在建築入口上方或其它局部飾以精巧的陽台,成為一種習慣的做法,陽台成為建築提神之筆。出挑的平台下面有兩大兩小四塊托石,大托石呈向內收卷的渦狀,上覆線腳豐富的平石板;小托石則呈柔美的半拋物線形,小托石的兩側各有一鑄鐵的花飾,如纏繞的絲蔓,簡單的幾筆便勾勒出人口的空間,沒有絲毫的做作。

多姿多彩的女兒牆造型是建築又一畫龍點睛之筆。女兒牆以磚砌體為主,採用柔軟、靈活的各種「新藝術」曲線造型,或呈陡急的落水曲線,或呈圓潤的橢圓形渦捲曲線,或層層疊起,或飛流直下,極具氣勢與動感,整個建築彷彿具有了生命力一般,飄然欲飛。

步入建築內部,你也會驚嘆它的富麗堂皇。室內的牆壁或飾以優雅的壁畫,或以鏡子貼面,柱端飾有精美的雕刻;黃銅的樓梯欄杆,充滿柔媚的線條,再加上熠熠生輝的大吊燈,大理石飾面以及精緻的飾線,無不透出豪華典雅的氣質。客房的設計也十分優雅舒適,梢美的雕刻櫥櫃、豐富的牆麵線腳、清新的色調以及優美的鏡飾、燈飾都保存完好。這一切不禁令人追憶的90多年前馬迭爾賓館的舒適豪華。

馬迭爾賓館經歷了近百年的風風雨雨,建築室內外均保存較好,正如其名字含義所指的那樣,本世紀初葉它完全稱得上最摩登、最豪華的旅館之一,它也是哈爾濱早期旅館建築的代表作。

6、嫵媚優雅的夢幻城堡——莫斯科商場

黑龍江省博物館,原名莫斯科商場,始建於1906年,是哈爾濱市最早的商場之一。在整整90年前,繼南崗中心廣場的聖·尼古拉教堂之後,在廣場西側建起了第二座建築物——莫斯科商場。舒展的莫斯科商場似一條紅黃相間的彩色飄帶,精心修飾著廣場的裙裾。每當陽光照耀著建築的背面,廣場上便投下生動的陰影——尖尖的穹頂、錯落有致的輪廓線,猶如夢幻中的城堡倒影,為廣場增添一分浪漫情調。

建築平面呈折線形對稱構圖,由三個標準段和兩個連接體構成,左、右兩翼臨滿洲里街、紅軍街部分各有五開間;中部臨廣場部分為兩個雙開間、一個單開間共三個單元;兩個轉角處各有一個轉角連接體,因而整個建築由這十五個開間構成。有趣的是這種布局使建築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商業街上的店鋪群,而不是一個整體的綜合商場。原因在於建築的這十五個單元各自獨立出入口及樓梯間也各自分設,猶如旅館建築的標準間一般,關上門自成一體。各單元之間沒有聯繫,從一個單元進入另一個單元只能從分別的入口進入,互不干擾,各自為政。很難說這種布局合理與否,優點在於便於分散獨立經營,但也有明顯的弊端。隨後二年建成的秋林商行,其平面布局與之完全不同,後者作為綜合性商場,初露現代商場之端倪。莫斯科商場建成之時,各個單元的功能不同,有布匹店、搪瓷製品店、電報局等。直至1923年6月,東省文物研究會附屬博物館佔用莫斯科商場的部分作為展廳;1923年10月,中東鐵路普育中學校在莫斯科商場內創辦(今哈爾濱市第三中學前身),1924年新校舍竣工旋即遷出;解放後,莫斯科商場作為黑龍江省博物館沿用至今,歷經九十載,昔日的商場成為今天的博物館,儘管使用功能已然不同,但是建築卻風彩依然。

建築的平面布局決定了其造型及立面處理。由於建築兩面臨街,一面臨廣場,因而三個立面都宜做重點處理,使觀者在每個角度都能看到良好的景觀。首先在建築整體輪廓線創造上,採用了三個長方形底扁形穹頂和兩個方形底扁形穹頂,極大地豐富了建築造型,這種穹頂造型帶有法國古典主義的特徵。

今天教堂已然毀去,省博物館卻依然屹立,其建築內部已經隨著使用功能的改變而改變了許多,建築的一層大部分恢復成原來的商場形貌,所不同的是時代已變,商店的招牌也充滿了現代氣息,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種現代的裝修固然新鮮,卻與建築本身形象缺乏溝通,破壞了建築的整體形象。作為哈爾濱市I類保護建築,人們真心希望它永葆青春與活力。

7、儒雅俊逸的巴洛克商行——

哈爾濱十大著名歷史建築是什麼

秋林公司是俄商在哈開辦的最早的商行之一。秋林公司原名秋林商行,由俄鉅賈伊萬·雅闊列維奇·秋林創辦。早在中東鐵路正式通車之前,即1900年5月秋林即在香坊開辦了分公司;1902年為擴大經營,由香坊遷至秦家崗(即今南崗區)大直街,1904年10月,秋林公司在南崗大直街修建二層樓房;1908年竣工;1910、1915年先後兩次沿建築兩翼擴建;1927年第三次擴建成環繞大直街、奮鬥路及阿什河街長達173米的大型商場;1978年11月第四次擴建,由二層擴建為四層;1984年11月秋林公司再次進行縱深擴建,在此之後又有二次小規模的擴建,如今秋林公司已成為規模龐大的現代綜合商場。

8、高貴華美的巴洛克建築——松浦洋行

教育書店原名松浦洋行,始建於1909年2月。它位於中央大街中段。中央大街原稱中國大街,日本的松浦洋行是中國大街上最早的建築物之一。教育書店最初為日本的松浦洋行,俄國僑民會也曾佔有此建築,解放以後,這裡曾作為外文書店,如今這裡是新華書店所屑中的教育書店。建築的歷史已很久遠了,其使用功能也發生了變化,然而不變的是建築散發出來的無法比擬的魅力。

教育書店建築二面臨街,立面均做重點處理,轉角處加以強調,頂部冠以文藝復興式穹頂,如此處理很好地烘託了街道景觀。建築主入口選在轉角處,便於人流的集散。

9、雄渾古樸的中國式建築——文廟

1922年中國政府收回中東鐵路侵佔的中國主權,1926年成立哈爾濱特別市,當局痛感城市過於洋化,缺乏民族特色,於是先後興建了普育中心(今哈爾濱第三中學)、極樂寺和文廟等中國式建築群,力圖為哈爾濱這座充滿異國情調的城市增添一絲中國傳統文化的氣息。

哈爾濱文廟即是在此背景下修建的,它始建於1926年10月。當時張學良將軍積極支持文廟的修建,並撰寫了碑文,希望藉文廟的修建弘揚民族文化,激發人民的愛國熱忱。因而文廟的規模、型制浩大,甚至超越了文廟本身的規格等級。

今天參觀的人們可以從東牌樓進入文廟,到達第一進院落。文廟並沒有正門,而只有照壁。這裡還有個傳說,相傳每個地方修建文廟只設照壁而不修正門,只有當地有人中了狀元,由狀元將照壁推倒,方可修建文廟正門。有趣的是,哈爾濱修建文廟已是民國年間,早已廢除帝制,再也不可能有什麼人中狀元了,而文廟的照壁也將永遠屹立在那裡了。

東西兩座牌樓是典型的清式做法,呈三間四柱形式,已不再是木結構,朱紅的支柱也為青石結構,額枋飾以精美的彩畫,東側牌樓上書「道冠古今」,西側牌樓上書「德配天地」,意指孔夫子品德與天地同輝,學識超然古今。欞星門位於泮池與大成門之間,其造型與東西牌樓相似,但額枋飾以最高等級的和璽彩畫。

穿過第二層圍牆,即到了最後一進院落。崇聖祠為主景建築,布置在中軸線上,東西兩側依然為配殿,崇聖柯左右也有兩座小殿。這個院落較之前面兩個院落尺度要小,現為文廟的辦公用房,不再對遊人開放。

文廟是哈爾濱中國式建築的典型作品,為多姿的哈爾濱建築增添了又一抹絢麗的色彩。

10、簡潔明快的「手風琴」式建築——國際飯店

國際飯店,原名新哈爾濱旅館(HOTELNEWHARBIN),於1936年5月動工修建,1937年6月竣工,7月正式開業。工程的承包商為日本的近藤林業公司,設計師為著名建築師斯維利多夫。整個工程由近藤林業公司經營,俄國人施工。

國際飯店,地上五層,地下一層,這樣大尺度的建築在中心廣場是很顯著的。為了保證廣場中央聖·尼古拉教堂的標誌性作用,不致破壞廣場的景觀秩序,國際飯店的平面布局採取摺尺形,建築並沒有像一般建築那樣佔據街道轉角空間,主入口設在轉角處,頂部再冠以穹頂加以強調。

由於其建造年代是日本佔領哈爾濱之後,因而國際飯店的設計考慮了和式建築的要求,建築二、三、四層為客房屋,設洋式套房38套、和式套房20套;五層以餐廳為主,設大餐廳、小餐廳、和式餐廳、和式結婚禮堂和洋式套房14套;而建築的首層主要是門廳、接待廳、辦公室、小賣部及西餐廳;建築地下室部分設置了理髮室、西餐及和式廚房、冷藏庫、冷藏設備室、鍋爐房、變電室、倉庫及工作人員宿舍等。國際飯店是當時哈爾濱功能齊全的旅館之一,更由於它所處城市中心的位置而備受青睞。

最後,在建築的細部處理上,國際飯店也有其獨到之處。在建築檐部飾以三條橫向線腳,並間隔以短豎線,線腳為白色,在灰色立面襯托下,顯得樸素而鮮明;窗子處理在2-5層的垂直方向上,每四層窗戶以白色邊框聯為一體;建築底層則以連續的橫線條及大面積玻璃窗形成立面的第三十層次。窗堵牆的設汁是裝飾的重點,或呈三層重疊的矩形線腳;或簡化為豎線條紋飾;而主次人口上方的窗堵牆則為精緻的模仿自然界植物形態的花雕,線條精鍊圓潤,淺浮雕的強烈光影效果及裝飾作用表現無遺。



推薦閱讀:

2017年新版《建築面積計算規範》最強總結!
邊殺人邊藝術——被遺忘200年的惡魔天才
蠢到家的生意:川普為啥不付建築師設計費
如何讓長江水穿越黃河且不會混雜?修引水隧道好了
中國建築的飛檐上面一般有什麼神獸?

TAG:建築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