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不為取悅別人

活著,不為取悅別人

文/槿青

活著,不是為了取悅別人。倘若你的生活、人生建立在別人的評價、言論之中,只能說明你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喪失了自己的價值,從而被貼上「沒能力」「沒思想」之類的標籤。的確,不僅在職場上是大忌,在一個人的成長中,人生中亦是如此。

隨著成長,日子在一天天過去,人總會在成長過程中學會生活中的種種事情,人情世故,人際關係等等一切與人相關的事情。

小時候,那時不懂什麼是生活,更何況去談什麼是人生。因此,兒時的一切權利掌握於大人手中。小孩總是喜歡被大人誇讚,為了一個讚揚,多半會去迎合一個大人的想法或喜好。從而習慣性被大人們稱為「懂事」的好孩子,這是每個人在孩提時代原有的天性。

長大後,有了夢想,有了思想,漸漸知道了生活,人生是什麼。在學業的選擇上開始和大人們有了分歧,在選擇未來的路上亦開始與大人們有了矛盾。從此,在大人們的眼裡我們從「懂事」轉變為「叛逆」的孩子。而所謂「叛逆」,只不過是每個人在青年時代原有的個性而已。

似乎從小到大都在取悅別人,而突然有一天「翅膀硬了」,才明白、清晰這個道理。

離開家後,我們總會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有的成為了摯友,而有的只是生命的匆匆過客,或是一面之交。但朋友之間不需要去取悅彼此,靠取悅別人而獲得的友誼,靠取悅而活的人生都實在是虛得厲害。反之,真正的友誼就像早晨的露珠,甘甜、清澈、透明,純凈的一塵不染。歲月不居,而這份情感卻永不褪色,依舊是最初的模樣,最初的味道。

從懵懂的孩提時代,成長為一個有夢想,有思想,在成長中懂得生活、人生意義的青年。漸漸明白,擺脫別人的評價,就像飛出囚籠的鳥兒,獲得了輕鬆與自由。不用再為了「認同感」取悅別人,而做自己不喜歡的事。

從現在開始尊重自己,記住:活著,不是為了取悅別人。取悅別人的人,就像是一個現代社會的階下囚。能取悅別人,不如取悅自己。做一個真實的自己,過一個有夢想,有信仰,有思想的人生,並付諸行動。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

2016.7.28
推薦閱讀:

完成在五月底的《有希望》
隨筆 鄭板橋難得糊塗的傳說——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
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重六(裂壤之二)
外星人:「雪後事!」
隨筆 魚缸的銷售宣傳別出心裁——打開生意的突破口

TAG:人生價值 | 生命的意義 | 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