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構思一部網路小說的15個步驟

分享主題:構思一部網路小說的15個步驟

分享嘉賓:苗博

嘉賓簡介:超新派武俠作者,登山愛好者

整理編輯:流蘇

以下為分享文字整理版

大家晚上好,感謝曉涵老師的邀請,今晚和大家聊聊構思一部網路小說的流程。

我先把今晚的綱領發出來, 然後一個一個展開來講。

題材選擇人物關係情節事件

懸念、伏線矛盾衝突巧合、誤會

細節描寫前史主線與副線節奏對比開場任務中點結構方式時空處理高潮結局

1題材選擇

在構思一個作品的時候, 首先做的是題材的選擇。對新人而言,選擇什麼樣的題材創作比較好呢?我的答案是從最熟悉的領域入手。

有很多人平時寫文章寫日記、寫隨筆的時候她們可以寫的非常好,但開始創作故事的時候立刻就差了幾個等級。是因為在寫自己的時候 人是自然和放鬆的而寫故事的時候很多人缺乏一個信念感是在編造故事。

一旦你有了這個編造的念頭產生,你描寫的人物、你筆下的世界立刻就會變得不真實。

一個好的故事不是你要拿著斧子去很用力的在石壁上鑿出來,而應該是你去發現它,它就在那裡是渾然天成的。你只需要去找到他幫它洗掉灰塵。

很多人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會去選擇一個自認為精彩但自己並不熟悉的領域,但全世界所有一流的創作者都會寫他們熟悉的領域入手。

賈平凹不會寫賽車,韓寒不會寫宮斗。

切忌跟風去琢磨什麼流行問別人喜歡什麼,這樣可能最後你自己想要什麼都不知道了,市場的變化更新很快,題材的選擇要專註於自己 遵從於內心。

下筆前一定問自己:這個故事你非寫不可嗎?什麼讓你如鯁在喉?

也許是一個憤怒、一段思念、一個畫面、一場高潮戲、一個流淚片段,甚至可能是一次委屈。總之,找到這個動力源,把它作A點確定下來。

有了A,才能推演出B,由B再推演C和D。也許往下推演不順而回過頭來調整A,但是,寫小說必須找到A。找到你內心中,讓你奮不顧身 心潮澎湃 最本真 最強烈的那道光。

2人物關係

通常現實主義題材的書和非現實主義的小說側重點不同,現實主義更偏重於寫事,虛構類的作品更注重塑造人物。

回憶一下我們曾經讀過的小說,從小到大可能裡面的情節記得不是很清楚了,但其中的人物往往張口便能說出來。人物的塑造需要在人物關係當中產生,想好你要寫的人物之後,就以人物為中心把它放到屬於他的人物關係中去, 人物關係設計好了有無窮的戲可以寫。

好的人物關係看一眼就知道有戲, 要素:

1.差異化,性格趨同的刪掉;

2.緊密勾連,不認識或不相遇的刪除;

3.動靜、強弱搭配

4.必須有壞人(負面人物);

5.不一定複雜,但一定要糾結

比如孫紅雷主演的電視劇《潛伏》這是根據一個小說改編的,小說的原著只有1萬多字,但孫紅雷和姚晨這個人物關係搭建的非常成功, 後面就可以推導出無數的戲份。

一個一流的作品,在人物關係的設計上都很下功夫,重要的情節、線索就從人物關係中產生。如果這一環節沒有設計好,硬是憑空想情節 加情節故事就會有違和感,不夠自然僵硬。

3情節事件

大家在創作的時候,首先腦海里要有一個大致的體量,你要寫的篇幅是怎樣的?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他們看起來相近而實際上是三個完全不同類別的東西,就相當於體操、武術、舞蹈 的差異。

在構思情節的時候,從內心的情感入手,而不是從外部的情節。

比如:國王死了,皇后也死了,這不是故事。國王死了,皇后因為傷痛欲絕,也死了,這是故事。

4懸念、伏線

你寫的故事前後之間是否有因果關係?

比如你的故事裡有很多個事件 A B C D E ……如果把 B 和D 順序顛倒了,這個故事還成立,那麼你就需要修改了。

人生差不多也是這樣吧,上一刻,這一刻所做的決定、所種下的因,一定會在下一刻或下下一刻帶來一個結果。有的不成熟的作品裡,缺乏因果關係,或是流水賬。好的作品裡,處處充滿了因與果、矛與盾。

比如《泰坦尼克號》如果群眾和媒體不過度的渲染這艘傳的偉大,老船長的虛榮心不會因此膨脹。因為種下了這個因,就結下了後面悲劇的果。因果思維不光用在主角身上,好的作品每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配角,都會在這個鏈條里。

5矛盾衝突

故事的本質是衝突, 沒有衝突就沒有故事。

不管是話劇、小說、電影還是童話,一切的核心都是衝突。大家在寫一段對話、寫一場戲、寫一章故事的時候,如果感覺很悶看著發困大多時候是衝突不夠, 衝突不是必須要人與人兵戎相見。

衝突簡單說就是渴望+障礙+行動,孫悟空渴望回到花果山,但障礙是緊箍咒一直困擾著他,行動是只有保護唐生取得真經才能摘掉;陳香渴望救回母親,障礙是二郎神的力量太過強大,行動是必須要成長自己,才有機會救出三聖母。故事裡的所以矛盾衝突都必須具體化,所有大的衝突都必須具象化到人與人的衝突。

比如三國演義如果是千軍萬馬之間直接重逢廝殺,那戲一下子就散了,如果是具體化到關羽、張飛 PK 呂布,矛盾一集中立刻就會讓人感興趣產生期待。

如前面的山洞裡有危險有恐怖的聲音出現,結果出來的是一大群蝙蝠和出來一頭獅子,一定是後者更讓人緊張,因為集中了具體化了,儘管一群吸血蝙蝠比獅子更危險。

6巧合、誤會

無巧不成書,在構思巧合、誤會的點的時候,把他們放在因果關係鏈條中會更讓人信服。好的故事,往往會有某一個或某幾個點、元素、細節、畫面、人物、不斷的重複,重複能帶來驚喜。

在寫作的時候寫過的東西不要就扔下不管了,在恰當的時候重複第二次,第三次,在其中加入一些變化,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7細節的描寫

結構是骨架,細節是肌肉。生活中觀察到的,是別人想像不到的,親自經歷的和憑空想像出來的永遠不再一個維度。

為什麼老一輩的作家寫的東西看似沒有那麼好的想像力但能打動人,細節決定成敗這個是真的。一個人是否真的有經歷是真實的還是編造的、底蘊有多少,細節上都一覽無餘。

8前史要寫好一個成熟完整的作品,需要在人物的前史上下一番功夫。哪怕做的這些準備工作最後真正出現在小說里的可能僅有10分之一,但做了準備和完全沒有還是有很大差距的。為了寫好現實的故事,必須努力解構好過去的故事,前史是推動現實故事的動力。如雷雨:現在的故事是過去的故事的結尾。

9主線與副線主線主要人物與對立面,正反故事線。旁生出幾條線索來,相應的陪襯補充。副線的作用,不能遊離與主線之外。大家剛開始寫作的時候, 建議先從線性結構開始,一人,一事,一主線,可以插入副線。

一部戲可以一條線,也可以多條(增加豐富性複雜性)。線索不宜太多,超過三條會影響理解劇情。幾種情況:1.完全平行不交織;2.點式交織,在某幾個點上碰撞;3.分叉,一條線中間分成幾條線;4.合併,若干線合併為一條線。一部小說只有一條主線。

結構是最考驗功底,但如果能用一人一事一線【如:戰狼】最基礎方式簡單樸素的講好一個故事。後面在寫意識流也好、板塊是也好、多線敘事也好、就都會更容易,化繁為簡從最基礎開始。

10

節奏對比

詳寫、略寫的對比,節奏張馳對比。這個大家可以去找你最喜歡的書 或最喜歡的電影去反覆的讀反覆的看,什麼地方是作者展開來敘述的、什麼地方是作者略寫的。《戰狼2》的成功 也是在節奏感上把控的特別好。

11開場任務

想好了主題之後,怎樣開局,可能大家也遇到過這樣的困惑。寫一個故事,跟創業等等,原理是相通的,如果你不知道往哪走,那麼任何的方向都不對。

我建議先從結局入手,想好了故事的結局,自然有無數個開頭可寫。在構思一個故事的時候,不要站在這個迷宮前,平視甚至是仰視,那是讀者看故事的視角。寫故事的時候,我們是上帝,要俯視你創造的迷宮。先想好了結局,以及最終你想達到的高潮,從而倒推出故事的發展這樣就比較容易,並且你會發現它一定是符合邏輯的。

開場一般有三種比較常見的方式:

第一種是一段比較有哲理,比較酷的話。比如幸福的人大致相同,不幸的人 各有各的不幸或是人生的開頭走好關鍵幾步。

第二種是直接設置懸念,一覺醒來他發現自己變成了甲殼蟲,(卡夫卡,變形記)

第三種是最常見的也是最有效吸引讀者的,在電影電視劇中也最常見的,用動作開場動作最抓。

大家在寫一個故事的時候,開場不用著急去交代你的構思情節,後面有大把的時間。把開場的黃金時間,留給你的主人公。只要在頭三千字,前三萬字能夠讓讀者喜歡上你的主人公,開始關心他的命運,那麼你的開場就成功了。讀者移情與你的人物,接下來無論怎樣轉變,帶入感都達到了。

反思或檢查一下你的開篇是否人物出場過多,或事件交代過多搶了主人公的戲。開場的首要任務是讓觀眾移情,第二個任務是在開場結束的時候將主人公的一個具體明確的目標 展示給讀者。通俗點說,就是讀者看完了開頭,知道主人公接下來要幹什麼心裡產生期待感。

追上一個女孩;贏得一次戰鬥;去玩一個地方旅行;找到一份工作這個目標必須是明確,具體的。接下來你的主人公為了達成他的目標,所採取的策略和行動就是你的故事與他人不同的地方。

我們不可能完全憑空創作出一個從未有人寫給的故事,但相近的故事,相近的題材,如何做到不同、出彩,就再與主人公的策略和行動上。

如何塑造人物就在一次次事件上、困境中。大家寫故事 很多時候不知道該在哪裡發力,尤其是新人創作者往往把力量都用在如何表達表現主人公上,從人物後面使勁兒推著他走。其是最應該發力的地方,是給主人公設置障礙上,好看的故事也好看在這裡。

如何把阻礙主人公實現目標的障礙設置的巧妙有變化,把這一點思考好主人公戰勝的困境越多越難,他的形象自然就愈發讓人有印象。比如我是寫武俠,寫一個人如何成為高手,最好的辦法不是描寫他的招式,內功,不是那些形容詞而是直接安排他打贏另一個高手。

在構思的時候你有沒有認真準備好足夠多的障礙,在這一點用心,做夠準備,你的故事至少可以保證得以完成,不會中斷不知道怎麼往下進行。

在寫每一章甚至每一個長短落結束之後,檢查你的主人公是否距離他想要實現的目標更近了一步或是更遠了一步。如果接連兩三章主人公距離他的目標沒有什麼變化、沒有更困難、也沒有更接近,那麼節奏感會拖拉需要調整。

大家不要排除結構和規律,一開始就想憑空創作出一個前無古人的故事。任何藝術它的美感都源於它的規則,體育、美術、音樂都如此,規律是很美的東西。

12中點

在故事的中心存在一個點,到達在這個點你可以預見故事的高潮甚至結局。這個點通常被稱為中點,所有的電影在中心部分都可以找到它,所有類型小說也有中點,可以把故事大致分為兩個部分在中點之前,和中點之後。

你的故事在節奏和情緒上要有一個變化,好萊塢許多經典大片在中點之後真正的壞蛋出現,節奏開始加快。主人公遭遇人生的低谷糟糕透了,這時候你可以預見並洞察結局是主人公要戰勝某某,你的故事裡有沒有這樣一個中點。

在中點之前所有主要人物出場完畢,接下來的情節全力以赴為高潮服務,節奏要比前半部分更快很多時候會有倒計時的感覺,這和人們的閱讀心理的一致的。到了後半部分如果你的節奏不加快,甚至保持勻速,讀者對結局的期盼也會讓他感覺到慢和拖,高潮之前要注意。

一個成功的人物面對人生的低谷,一定是有主動性的,在生活中不也如此嗎?我們更喜歡一個敢於擔當,真正靠自己站起來的人物,而不是故事過了大半段,最後的困難危機是被一個局外人解決的,那會給人物和故事減分。

有一些不成熟的作者,寫到後面心浮躁或不知道如何收場了,隨便寫一次地震、外星人或車禍就把故事的危機全解除了。這樣寫的作者存在的問題就是動筆之前沒有想好結局,如果是心裡先有了結局,以及想達到的高潮點再來倒推,故事就不會出現這樣邏輯性的問題。

在動筆時你心裡有底會從容很多,你知道人物的命運走向,配角該往哪個方向靠,也能處理的更清楚。新人作者 切忌說教。

大多讀者看一部小說更關心更想看一個好看的故事,可能你有很多想表達的,有很多經驗閱歷那麼把它們都融化進故事裡吧!用具體的人物的對話、遭遇,讓讀者感受和共鳴而非平鋪直述。

把自己抬高是失去讀者的開始,把自己放低是獲得認同的開始。?易經?裡面的所有卦相,都是有正有負、有得有失,只有謙卦,均為吉,滿遭損,謙受益,文,人皆如此。

在構思一部作品的時候許多人習慣從情節鏈入手,建議在此外再畫一條感情鏈,用人物的感情情緒來推進的情節會比用理性規划出來的情節,更容易讓人共鳴。

寫配角和主角時分享一個小方法:帶戲出場。每一個人出場的時候要帶著戲,爭執、衝突等等等。這樣會增加故事的張力不至於出來一個人物,對情節推進無用還分散讀者注意力。

故事中的對白描寫我個人推崇古龍和海明威,阻礙你寫好精彩的對話的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在對白前後加入的形容詞過多。很多新人為了更細緻,會在人物對話的前後加入很多形容詞,對話切忌刻板話。

例如男女主人公一見面說:"我能請你喝杯咖啡嗎?"不能這樣寫

精彩的對話是這樣的,例如男女主人公見面是在圖書館,男:「最討厭你們這些北大的學生,來我們清華佔座。即使這樣我也不會跟你去喝咖啡的。」女:「我也沒說要跟你喝咖啡啊!」然後下一幕直接出現二人喝咖啡的場景

要破除讀者的心裡慣性和讀者做內心博弈,既不能順從讀者又要滿足讀者的心裡預期,這個尺寸的把握需要大家花時間思考。

寫人物,不極品的不寫,不是極致的不寫。

舉例寫一個明星耍大牌,大家會怎樣寫呢?如何寫明星耍大牌不要去想像,去觀察。明星W有一次出席記者發布會,冷不丁被記者用閃光燈拍照嚇了一跳,W立刻搶過來照相機,把記者按在角落裡連拍20多張。

青年明星WZ,出席一個活動。活動在四線城市,那個場所里沒有直上直下的電梯,只有滾動電梯,滾動電梯上有很多人。WZ提出要求說:「自己需要一個獨立空間,不能跟人群在一起。」商家說:「那怎麼辦,走樓梯吧。」「在幾樓?」「四樓」明星WZ說:「不行,上四樓太累,這樣每一層樓梯給我放一個茶桌,上一層喝半個小時茶。

13結構方式

一人結構,一線到底;二人結構,一男一女,兩男,交叉,延續到最後;三人結構,三角形,每兩個人之間都有衝突。

如果你要寫七八十萬字,《水滸傳》《紅樓夢》那樣的字數採用一人的結構,那麼情節上會讓你崩潰。結構沒搭建好就需要花很多倍的力氣在想情節,結構和人物關係搭好了,後面能自動生成很多情節枝葉。

同時你看《北京摺疊》《盜夢空間》《無問西東》如果你把故事拆開平鋪,你會發現這些故事其實並無特別突出的亮點,亮點在結構設計、敘事手法上。

小說的結構簡單來說,1、一線到底。2、雙人結構。3、3人多人結構。

一線到底好理解,以一個主人公為核心一切圍繞他展開,《魯濱遜漂流記》《戰狼》。雙人結構雙主角,可以是一男一女,雙男雙女。我看女同學比較多,推薦一部美國的公路電影《末路狂花》是雙女主的結構,也是現代女性意識作品裡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電影學院課上主講的影片之一。多人結構是一般超長篇幅小說或電視劇採用的,很多人之間相互有聯繫、瓜葛、矛盾等等。例如《冰與火之歌》《天龍八部》《人民的名義》。

時空處理多看一些不同方式的處理 【首先從時空上 取得創新】(時空會帶來新鮮感。)時空處理上,大家可以借鑒日本動漫新海誠、宮崎駿都不錯。日本的動漫畫風是睥睨世界的故事是第二位為了更加揚長避短,他們在敘事上採用一些不同的手法,通過畫風、形象塑造。

好的小說充滿動感和衝突,彷彿永動機。引爆點啟動事件,人物動起來,最終帶動讀者奮不顧身奔向終點。

什麼動力源最有力?A想當醫生,B和鄰居吵架,C丟了一隻貓…不管寫什麼,須找到真正有力的動力源,人類共有的原始慾望:食,性,生死,恐懼,尊嚴,權力,貪婪等,並將其極致化。

無論一部電影、一個小說,還是一個戲劇段落,開場不久後,必須有人出拳,就是第一塊骨牌,第一個撞擊,第一次危機。這第一拳最好足夠的狠,才能激起強烈反響,被撞擊方和觀眾才能被打懵,才能引起足夠大的波瀾,才能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才能吊起觀眾的胃口和好奇心:後來呢?

整個小說只要沒有結束都是在為你的人物刻畫形象而發展,也不過分你想讓人物形象立起來的越快越明顯,那就把細節事件的衝突安排的越大越極致,人物也要極致化。

不是極致的人物不寫,在下筆之前就要想好你的人物有什麼和別人不同的地方,比如:摳門。怎樣表現這個特點,臨死之前還不瞑目伸出手指把蠟燭吹滅一個才死。這是大師,這是極致,這些細節是屬於每一個作者,自己的東西別人拿不去的也是最被讀者津津樂道的

14高潮結局

矛盾衝突的頂點,高潮之後到結局的部分要快,高潮之前要逐步加快,各線索努力往主線索彙集,結局,動作的結束,人物的歸宿,結局展示全局主題的部分。

剛剛說到中點在故事後半段,節奏要加快,所有副線在這裡要開始逐步朝著主線匯聚,邏輯上不會出問題,寫的時候也更清晰。其實從商業性來說還是中篇和長篇更有商業性,短篇在現代處於挺尷尬的位置,除非是名人寫的短篇小說集但也很少了。

目前市場上最暢銷的小說 都集中在以下兩個領域

一個是造夢系,一個是治癒系。造夢系寫人物、寫英雄構造一個世界。治癒系要由外往裡寫,寫故事、寫內心,寫人物的內心世界,因人物的複雜性,構成了故事。造夢系的故事人物往往簡單是一個符號將讀者帶入故事裡 體驗超人、蝙蝠俠很多玄幻、武俠作品都如此。

你的故事要有你的童年印記在裡面、有作者的痕迹,成長的經歷。

所有能打動人的作品都有作者的痕迹在裡面《摔跤吧!爸爸》是直接用真人故事改編的。

前些天在電影學院同學提問摔跤吧的編劇,講到電影中對女性的塑造是否有刻意的去寫?編劇回答說:「沒有,印度本來就是這樣的。」他們只是把真實的展現給世界的觀眾看,想寫一個特別完美的人物,那就讓你的人物有這樣那樣的缺陷。

如果你想描寫一段特別感人的愛情,那就讓你的人物遭遇這樣那樣的愛恨情仇,生死離別。情節的核心是因果關係,糾葛是因高潮是果,小因大果。

把自己的經歷寫進來不要編虛構的故事裡,多多少少感受到跟現實的密切關係。稍有點責任感的作家,都有現實的痕迹。故事在遠古最初始的功能:教育,教化,感化人。

大家在寫作中不要忘記這一點,如果可以儘可能的多寫一些溫暖的,陽光的,給人正能量的作品。我們每個人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可以讓這世界變得多一點美好,多一些光明。

小說就是要講一個故事,要講一個好聽的故事,不要去為難讀者。 很多實驗性小說, 澀很曖昧,時空交錯,目的不明確,人物面目模糊的故事, 很多人想擺脫小說的陳規。 小說的理想很簡單,就是講故事。

人們經常用「瓶頸」來描寫停滯不前的狀態。其實,寫作者真正的瓶頸只有我們自己才知道。這種瓶頸不是說你寫得不好,而是在於你會忽然對寫作這個事情感到厭倦,覺得我寫也不是,不寫也不是。這才是真正的瓶頸。在這種時候,你不能夠放下筆,也許一旦放下筆,再也不寫了,你會過著一種再也得不到滿足的生活。

但是,你也不能硬寫,因為硬寫的話會把你寫傷掉,從此你會非常非常厭倦寫作這件事情。我覺得每個寫作者都會經歷這種階段,這個時候誰也幫不到你,只有靠你自己慢慢掙扎出來。

歷史都為我們準備好了所有的條件,餘下來的就是設想具體的人和事,這時候就要啟用你的經驗,啟用你對你周圍生活事物的觀察和認識,你會發現人和人,無論跨越多麼不同的時代,多麼漫長的時間,其實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很多人寫作會遇到瓶頸 卡住 這種癥狀幾乎每個創作者都會遇到

臨床表現:

1.反覆開頭;2.半途而廢;3.拖稿;4.撒謊(稱正在寫、快完了、構思中,實點墨不見)

病因:

1.完美主義(不完美毋寧死);2.愛面子(怕嘲笑);3.苛求自己(怕難超越過去)

藥方:

1.所有的大師的草稿也都是垃圾慘不忍睹,2好作品是改出來的

文學即人學。被記住的作品裡都有難忘的人。 這被世代牢記的人其實並無生物學存在,是作家「造」出來的。

寫小說,起始於欲造人,終結於造人。

你創造的這些人須具備:1.有人文審美價值;2.鮮活如真;3.有感染力和衝擊力;4.有命運跌宕或變化落差;5.能折射社會和時代;6.具有充分唯一性。

我們所寫下的故事,創造出的人物,會是生命的另一種延續。它們承載著我們某一段時光的熱血夢想 寄託, 會影響到更多人, 你在鍵盤漫不經心 或者含辛茹苦的敲打出的文字, 在未來的歲月 或許會改變某些人的一生。

在落筆寫每一個字的時候,都該有這種信念感,我們的每一筆,每一個字,都在影響著這個時代,要讓我們寫下的每一個字 對得起經受過的苦難。

寫好故事要牢記觀世音菩薩。

觀:生活中多看、多聽、多觀察。

世:要懂得人情世故,世界的變化不故步自封。

音:懂音律,注意故事的節奏變化

菩薩:是要有一顆慈悲的心腸,身為作者,要更加洞察人間的疾苦和需求,當你用一個誠懇善良的心態,你寫的文字一定是有天然親和力的或許文筆不那麼完美或許遣詞不那麼巧妙,但一定可以打動人感染力。

因為所有的科學都在追求一個字叫:「真」

所有的宗教 都在追求一個字叫:「善」

所有的藝術都在追求一個字叫:「美」。

而這所有所有的一切所有的真善美都離不開一個字那就是:「愛」。

缺少了愛你的作品會黯然失色,有了愛能化腐朽為神奇,初心是很強的力量,他能指引你到達彼岸這超越一切技巧。

凡是最怕認真二字吧, 我看到群里有很多自媒體 運營者 在你寫文章 收集一些資料的時候, 你親自用手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 和直接複製粘貼的 文字的質感一定不同 。

現在正讀到我敲打的這些字的人 每一個都是聰明人 寫小說 尤其是長篇小說 卻是一個聰明人下笨功夫的工程。

文字可能不會立竿見影的給你帶來好處,但時間會把一切有價值的東西,無限放大。 你只管落筆開始,讓子彈飛一會 。

前段日子, 在南京拜訪李小龍的傳人。他分享了一句話:打1000拳有一千拳的收穫,一萬拳有一萬拳的收穫,一輩子有一輩子的收穫 。

如今很多西方人都在講成功 很多國人在效仿。

而我們中國人其實不談成功,我們講功成, 功到自然成,還沒有成是功還不到。因果如影,分毫不差,公平的很。

最後用100年前胡適先生的一句話 作為分享的結束 「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願我們所寫的每一個字,都對得起受過的苦難。謝謝大家!

曉涵plus:一個有價值的新媒體學習交流社群

weixin.qq.com/r/-kRLT9j (二維碼自動識別)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快手等直播軟體的興起?
機器也要搞社交網路?AI+機器社交網路——這家公司欲讓智能物聯網成真
20句不太長的話
自媒體形式的下一步?

TAG:社交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