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快意恩仇的大俠,近鄉情怯的凡人

2018年3月18日上午10點59分,李敖先生因病去世。

回顧他的一生後,我們可以發現,他的生命,絕不僅限於「和電影明星胡茵夢有過一段短暫婚姻」而已。就如同,很多人對物理學家楊振寧的印象,還只停留在和翁帆的「老少戀」上面。

李敖先生的一生,快意恩仇,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看過《李敖有話說》的朋友應該知道,先生堪稱錦心繡口,隨便說上兩句,便是雋永的金句。

但他自己卻對《李敖有話說》這個節目不屑一顧,按照他的說法,這個時間給他的節目太少了,沒來得及展開,就得想辦法結束了。

「這是個早泄的節目。」李敖如是說。

01 愈挫愈勇的勇者

李敖因為直斥當局的司法黑暗,最終鋃鐺入獄。按照他自己的說法,獄中條件惡劣,每到晚上,蜈蚣、耗子和白蟻幾乎是成群結隊而來。

他在獄中時,曾經在報紙合集上看到了一則新聞:因為他入獄,所以女友被迫離開了他,這不是重點。更耐人尋味的是,他看到了女友的結婚公告,新郎是他的朋友。

多年以後,李敖仍然對此事耿耿於懷,哪怕身邊的女友換了一個又一個。他對陳魯豫坦白宣稱,自此之後,他就對人性抱有很悲觀的看法。這種朋友,實在是「不夠朋友」。

但是,挫折並不能讓他停止反抗。在李敖第二次入獄後,他在出獄四個小時內,發了一篇文章,題為《天下沒有白坐的黑牢》。在此之後,台灣接連爆發了兩次監獄暴動。李敖先生將功勞毫不客氣地歸到自己頭上。

這便是勇者,只有勇者敢於向更強者亮劍。而那些怯懦者,只會躲在鍵盤之後,拔劍向更弱者。

而李敖先生,無疑便是一位愈挫愈勇的強者。

「我如果想看那個最欽佩的人,直接照鏡子就好了。」李敖自豪地說。

(圖為李敖向陳魯豫解釋,自己就任台灣立法委員時,對自己的照片宣誓)

02 筆伐與口誅

李敖向來是以筆為槍,抨擊世間的黑暗亂象。而2004年3月起,《李敖有話說》正式在鳳凰衛視上線。

從此,先生的陣地,從「筆伐」變成了「口誅」。他直斥解放戰爭時國軍的「轉進」:所謂轉進,就是轉個身,然後向前進。

這是我所見過對逃跑的最文藝表達的方式了。

而在此時,先生的身體狀況並不樂觀。在軍隊服役期間,他因為在一個雨夜睡在了墳地里,從而落下了病根。在之後的多年中,他都特別怕冷。

而在節目期間,他更是毫不忌諱地直言:「我這個年紀,身體狀況已經在走下坡路了。這個節目,你們要看就看,以後你們就看不到了。」

如今回頭看去,那些旁徵博引的嬉笑怒罵,已經成了絕版的傳奇。

03 命里桃花

大家都知道,李敖先生一生桃花運無數,和他有過交往的那些女子,大都相貌不凡。並且,她們都被李敖先生的人格魅力所傾倒。

大家也知道,李敖先生一生筆耕不輟,留下著作無數。

尤其可惜的是,他並未留下一本屬於他的《戀愛聖經》。如果真有這樣的一本書,我敢說,當下的一切PUA課程將立刻黯然失色。那些所謂的「導師」,都該在這位師祖面前乖乖跪倒。

如果甜起來,李敖先生不輸給任何人。他在女友十八歲生日的時候,送給對方十七朵玫瑰花,直言「第十八朵就是你!」

而他在年邁的時刻,意外在車站看到了年輕漂亮的王小屯。他抓住機會,幾分鐘之內要到了聯繫方式。最後,王小屯成為了他的妻子,不僅和他生兒育女,還陪伴他走到了生命的終點。

可見,在人格魅力之下,年齡根本不算什麼障礙。

04 一生快意

李敖先生有一句名言:「別人都在罵別人王八蛋,但我有一點比他們強,我能證明你是王八蛋。」

事實上,他也做到了。他在批評魯迅時,他的理由是,對方沒有長篇作品。而他李敖,有三個以上的長篇。

而他在批判龍應台時,則更加不留情面。他說龍應台那個「小不點」,連像樣的短篇都沒有。

李敖也罵過金庸。他直斥對方「和俠義精神不沾邊」,這個論調在拋出後,於港台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李敖更是在節目中,直斥余光中為「馬屁詩人」「半票作家」,將對方貶得幾乎一錢不值。

如此快意恩仇的人,實在不多。沒被先生罵過的名人,幾乎是鳳毛麟角。

在這個時代,敢說的人越來越少。偶爾迸發出的火星,會在娛樂至死的浪潮中被淹沒,或者被資本的巨手無情鎮壓。

或許在遙遠的至高天,也是一片混沌不明。於是,上帝帶走了李敖先生。從此,天上多了一位仗義執言的天使,人家少了一位博學多才的批評家。

天上驚濤駭浪,人間萬馬齊喑,自今日始。


也許你還會喜歡以下內容:

李敖去世了,怎麼評價他的一生??

www.zhihu.com圖標2018-078期:李敖留給世人的40句話,句句戳心!MP3_情感故事免費下載-喜馬拉雅FM?

www.ximalaya.com圖標如何評價李敖的一生??

www.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再見李敖》這個節目?
李敖算不算是現代版的郭沫若?
李敖2005年捐了35萬人民幣要求北大立一尊胡適雕像,但是這尊雕像至今沒有立起來,為什麼?
李敖稱張國榮有艾滋依據在哪?
如何評價李敖2005年在北京大學的演講?

TAG:李敖作家 | 心理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