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父親節終極送禮指南:父職參與幫爸爸成為更好的人

原創:山萘,燒合

父親節你送給父親什麼禮物了?領帶、腰帶、剃鬚刀?還是你根本就沒想這回事,好久沒和你爸好好說幾句話了?如果你身為人父,今天收到了什麼禮物和祝福嗎?你對現在的父子關係滿意么?希望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父親?

今天,送給父親們一件特別棒的禮物,它可以讓父親身體更健康,與孩子、妻子關係更親密,甚至可能讓你升職加薪攀登事業巔峰(是不是比剃鬚刀好多了?)。它就是——父職參與。

什麼是父職參與?

一直以來,受「男主外、女主內」傳統性別分工模式的影響,社會傾向於認為爸爸們應該承擔更多「養家」的責任。與此相對,「育兒」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媽媽們的主場。在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領域內,大部分關於親子關係的研究都以母親為主,但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關於「父職參與」的研究也逐漸進入了主流視野。

所謂的「父職參與」,其實說的就是爸爸們的「育兒參與度」,而最直觀的標準就是看爸爸們和孩子相處時間的長短。這裡的相處,既包括日常的育兒任務,比如為孩子準備食物、喂飯、協助他們洗澡、穿衣等,也包括了更深度的積極互動,比如一起玩樂、一起閱讀學習、一起外出探險。

攝影師Johan B?vman作品《瑞典奶爸》

回憶一下,在你的成長過程中,和父親的關係可以用什麼樣的詞語來形容?是溫暖的還是冷漠的?親密的還是疏離的?友好的還是管教的?充滿支持還是永遠反對的?當爸爸與孩子之間塑造出鼓勵、悅納、舒服、深情的親子關係,當爸爸可以細心體察孩子的變化與需求,當孩子對爸爸發展出牢固的、安全的依戀情感時,這便是一種理想的「積極父職參與」。

大量的研究發現,積極的父職參與對於孩子早期的認知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而青春期的孩子們如果家中有個好爸爸,那他們學壞(如輟學、使用暴力行為、藥物濫用、酗酒等行為)的幾率會大大下降。

當然了,「父職」並不等同「父親」。

兒童的成長其實是一個極為複雜且動態變化的過程,父母、學校、社會以及孩子自己的性格發展,每一環節都很重要,但也都沒那·么重要。

2000年開始,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貌似專屬於父親的「父職參與」對於孩子的影響並非不可替代。有責任心的祖父母、男性親屬或友人,甚至媽媽們自己或許都可以擔下此重任。而反過來看,當爸爸們做不到積極地參與育兒,甚至連維持穩定的婚姻都有困難時,他們帶給孩子的影響其實還不如離婚 。

為何要鼓勵男性積极參与育兒?

那麼,當「父職參與」對孩子的影響被漸漸弱化之後,為什麼我們仍然鼓勵爸爸們積极參与育兒呢?

原因很簡單,當然是因為積極育兒對爸爸們自身有許多好處啦!

首先,研究表明,從健康的角度來看,那些育兒參與度高的爸爸們較其他爸爸們相比有著更低的意外死亡率與猝死率,酒精、毒品等物質濫用的幾率也更低,他們會有更強的健康意識。

孩子意味著責任。雖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為此承擔好自己應負的責任,但從整體上來看,擁有孩子也許能夠提醒更多男性珍視自己所擁有的關係與生活,這可能就是更多負責的父親會更加關注自己健康的原因。

其次,從個人成長的角度看,更多參與育兒工作的男性在一些調查中展現出了更高的社會心理成熟度,他們更加自信,有更高的生活滿意度、更強的抗壓能力和抗抑鬱能力,以及更強的同理心。與孩子的互動能夠幫助我們更有耐心地搞懂一個人在想什麼,因此在生活中也會更擅長理解自己與他人。同時,因為要與孩子一起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這些爸爸們的社群參與度也將更高。

相信每個人都渴望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而非相反。沒人希望在給孩子打電話時相對無言,或者他們只有在缺錢了的時候才想起來叫你一聲「爸爸」。想讓孩子和自己變得親密,先要自己付出真誠。在親子關係上,父職參與度高的男性通常對自己的父親身份更加滿意,能夠更積極地看待並享受親密的父子關係,也更願意和孩子發展彼此支持的互動關係,這是使得孩子願意回饋相同情感的基礎。

最後,從婚姻的角度看,和那些只負責養家、沒多少時間陪伴孩子的爸爸們相比,育兒參與度高的爸爸們到了中年有可能享受到更穩定的婚姻生活,而他們的婚姻滿意度也會更高。是的,誰不更願意擁有一個願意同自己一起努力分擔勞動,對共同生活更加投入的伴侶呢?

總的來說,那些在早期願意投入更多時間陪伴養育孩子的爸爸,到了中年時都會成為更好的伴侶、工作者和更有責任心的公民。

想要成為好爸爸並非不需要付出代價,在育兒的短期之內他們可能會面臨例如壓力增大、工作-家庭衝突增加、自尊心降低等問題……但請想一想,這些也許會阻礙你投入更多精力在育兒上的代價,一直以來是女人們正在「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不過,調查顯示,這些短期付出最終都不會降低爸爸們的整體滿意度,而從長期的影響來看,更高的育兒參與度對爸爸們的職業流動性、工作成功率,職業成功率和社會生育率都有著適度的積極影響。

再看看反過來:如果爸爸們不願投入時間和精力育兒,或者因為長期工作無法陪伴孩子,那他們則有可能更容易因工作感到負擔過重。並且,當孩子們進入了青春期,缺乏早期參與的爸爸們也更難和孩子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同時可能更不願意聽取他人的意見。

為什麼「父職參與」是禮物?

父職參與當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然我們也不會看到那麼多父子/父女關係危機。社會通常對母職的要求使母親與孩子的關係遠比父親與孩子之間緊密。我們似乎也從堅毅、沉默、山峰一般的傳統父親形象中獲得了足夠的價值認可,於是認為父親天然不必與孩子、家人建立母親般親近、體貼、溝通順暢的關係。

然而我們見到太多惡果:「父愛如山」就真的是山一樣不動半步不聞不問,多少家庭多少母親在經歷「喪偶式育兒」,等到孩子長大成人又有多少父親苦於不知道怎麼和孩子交流——那是因為你一直就沒和孩子好好交流啊。

家人無從選擇,父職雖然可以替代,但父親註定要給孩子帶來影響。如果父親們可以積極投入到「父職參與」之中,與孩子、伴侶、家人建立更健康的關係,結果是父親本人以及他身邊的人都會從中受益。這大概是很多父親真正需要的父親節禮物吧。

最後,如果你能擁有一位積极參与分擔照料、教育孩子的父親,如果你打算成為一位這樣的父親,你們最大的收穫將是孩子更好的未來。孩子將從這樣父親的身上看到,人與人之間美好的關係不需要父權式的控制才能夠建立;ta們將親身感受男性積极參与家庭事務、與女性平等共處的良好環境,看到不應該只讓女人承擔照料與家務,男人也應該如此並且能夠做得很好;最重要的是,ta們可以體會到具象化的、真實的愛、親密與共同成長,而非「母愛似水父愛如山」這種抽象的、刻板的角色定位。

2017年父親節的google doodle

男人們,父親們,為你的孩子建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為我們自己建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如果你還不知道怎樣去做,從更多參與進育兒職責中開始吧。


推薦閱讀:

老爸癌症晚期,怎麼和他相處?
你什麼時候最想媽媽或者爸爸?
看光頭強變小、聽「世上只有爸爸好」,我大笑之餘感受到社會進步
不想父親離開的第七天
爸爸犯下的錯誤為媽媽要承擔?

TAG:父親 | 父親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