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自己有一天會離開這個世界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說實話這個跟宇宙有邊界是一個道理的,越想越想不明白,人活著是為什麼,又是為什麼會離開,從前小時候從未想過這件事,長大後又被裡件事困擾,如果自己離開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感覺,真的不明白


木心有一段話說:

生活是什麼?生活是死前的一段過程。憑這個,憑這樣一念,就產生了宗教、哲學、文化、藝術。可是宗教、哲學、文化、藝術,又是要死的——太陽,將會冷卻,地球在太陽系毀滅之前,就要出現冰河期,人類無法生存。可是末日看來還遠,教堂、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煞有介事,莊嚴肅穆,昔在今在永在的樣子——其實都是毀滅前的景觀。

我是懷著悲傷的眼光,看著不知悲傷的事物。

連情感,愛,也不在乎了。愛也好,不愛也好,對我好也好,不好也好,這一點,代價付過了。唯有這樣,才能快樂起來,世界當一個球,可以玩。

奉勸諸位:除了災難、病痛,時時刻刻要快樂。尤其是眼睛的快樂,要看到一切快樂的事物。耳朵是聽不到快樂的,眼睛可以。你到鄉村,風在吹,水在流,那是快樂。

……

所以總有一天要離開這個世界的,任何偉大的人物也逃不過這個宿命,知道了遲早要離開,幹嘛不好好度過每一天。


希望那一天早點到來


可能每個人的想法的不一樣吧。我個人的看法是,想到有一天終究會離開這個世界,而且有極大部分的幾率再也回不來了,所以我要珍惜生命,要更開心和舒適地生活,要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光,要學會取捨,不能為了以後得享樂而苦了現在,也不能為了一時的安逸而放縱自己。

想到宇宙的廣度和時間的長度,知道自己是多麼的渺小。所以要助人為樂,與人為善,友好待人,扶助弱小。積極進取,讓生命有一定的意義,淡化功名對自我意識的影響。

我明白了,權傾朝野,富甲天下,終究黃土一抔;青史留名亦或遺臭萬年,同樣過眼雲煙。

我這樣的想法嚴重的影響到價值取向,不願意去追名逐利。過於消極,不利於個人價值的體現。到這也讓我學會謙虛帶人,以平和,包容的視野去看待世界。

希望我的答案能對題主有一點點幫助。


很多人談的都是主觀感受。。。。。

人生下來為什麼非要活著,是別人告訴你的生命寶貴?還是像動物植物一樣被基因控制著不用思考單純的想活。對,是被基因控制著,我們的意識被控制了,從古至今不過是基因在想方設法的傳遞下去,既然基因的原理都是一樣的,人和植物又有什麼不同,肉身不過是一種高級的載體像一個器皿一樣盛著基因。


真好

終於可以放心離開了


我沒離開過這個世界,嗯,真的,但是吧,陸遊離開過,他說啥來著,死去元知萬事空,死人說的應該比較有說服力,死了就是死了,萬事成空。不過還好你我現在都沒死,啥都能幹。一想到我以後會死,就特開心,起碼說明我還活著啊


其實每個人都明白這樣的一天總會到達,只不過這個世界和你建立了聯繫,我們很多人都不捨得很多羈絆的東西,友情,親情,愛情……死亡隨時到來,我們時刻準備


會感到一種釋然。

每個人都會死去,也即意味著所有的苦難總有一天都會結束,所有的不幸都有它們的終點。當意識到這一點時,便覺得人間的痛苦,不安,恐懼都稍稍變得可以忍受了。


我也一直很困擾人最後都會死掉為什麼還要活著,為什麼要努力掙錢努力生活,反正最後都會死掉的嘛,就特別想混吃等死。


很久之前就會想有一天我那幾位長輩差不多八十了。

近期回老家我不願看我父母的臉和頭髮,總會不忍心。

如今也已經25歲了。

大概是不多久沒見,以後也再也不會見了


曾有一個孩子知道有一天自己會死而痛哭流涕 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的人大多有很大壓力 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的人往往空虛 無論是哪一種人 都一步一步在往前走 可能很慢 可能很累 可能心不在焉 在生命終結前 都應當以自己的方式去前進


一切都結束了,希望我死了不要後悔我所干過的事我所說過的話。希望走個心安


我九歲的兒子經常許下心愿:希望我的家人都長生不老,永遠都不會死!

這個願望多麼的美好!

對每一個我們深受的人,我們都希望永遠都能夠相伴左右,永不分離!

而事實是,每個人的結局就是死亡,離開家人,離開朋友,離開這個世界!

而說起死亡,有些人很避諱,有些人則無所謂。

就像有些人相信,人死後是有靈魂的,而有些人則認為,人死後就是從這個世界消失了,沒有靈魂。

從中國很多鬼神傳說中,我們早已被灌輸了這種意識,那就是人死之時會有神煞來索命,死後會要經過奈何橋喝一碗孟婆湯忘卻前世投胎重新做人。而這一切,並沒有人能用親身體會來告訴大家其真實性,因為,人死不能復生。

而想到自己有一天會離開這個世界,會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我現在能想到的就是:不舍!

不捨得我們深愛的人,不捨得深愛我們的人。

也許這和年紀有關,不同的人生階段對人生的要求和感悟是不一樣的,對人生的理解也必然不同,那麼對死亡的態度和看法截然不同。

多年以後,再回頭來看自己這個問題,答案是不是不一樣了呢?


難受,胸悶,痛苦,想哭。然後放棄思考這件事。


請問有哪一位會永恆地活在這個世界嗎?


還好我走了,不然還擔心著你先走我該怎麼辦。

我害怕自己愛的人離開,家人也好愛人也好。

其實我想這是自私的,先離開的人承受的苦痛沒有那麼持久。

有時候我會想,我希望他們能好,而我自己無所謂。

可是,生與死哪個才是好的呢?默認的觀念里活著就是好的,這大概就是我希望在他們活著的時候我先走了是我最理想的狀態的原因。


謝邀。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起余秋雨在批註《相約星期二》寫下的幾段話,現引用下:

「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惱人生,但誰也不願意多談人生。稍稍多談幾句的,一是高中畢業生,動筆會寫「生活的風帆啊」之類的句子;二是街頭老大娘,開口會發「人這一輩子啊」之類的感嘆。兼有人生閱歷和思考水平的人,一般就不談人生了,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這個問題太淺?顯然不是。

因為這個問題太深?有這個因素,但人們歷來都有探求艱深的好奇,就連大得無法想像的宏觀世界和小得無法想像的微觀世界都成了熱鬧的研究對象,怎麼對人生問題的探求卻寥落至此?

我覺得,大多數智者躲避這個問題,是因為領悟到自己缺少談論的資格。再大的專家也不能說自己是人生領域的專家,一時的感悟又怎能保證適合今後、適合別人?一個人在事業上的成功遠不是人生上的成功,一個領導者可以在諸多方面訓斥下屬卻必須除開人生。」

離開世界時的感受,也的確是個很好的問題。

離開也許不一定痛苦,也不一定狼狽,不一定癲狂,也不一定絕望吧。

或許到那個時刻,才能真正的領悟到,這個完整人生的深刻。


像打針,沒打前怕痛,打過後好開心


把自己看成一個螞蟻,然後你掐死一隻螞蟻,然後恐龍掐死你,就這麼簡單,沒有任何區別,一天後都是一坨化合物。


死亡哲學大概有這麼幾種

1.死了就沒了,完全消失。所有認為死掉之後的狀態,與活著的狀態無法溝通的觀點,都等價於消失論。對死後的狀態採取懷疑的態度,不知道,也不在乎死人能否和活人溝通的觀點,也等價於消失論。這個設定導致的生活策略就是現世享樂主義。活著嘛,多吃點好吃的,多同幾個異性接觸,娛樂到死就好了,凡事別較真。典型人物:孔子。

2.肉體死了,靈魂進入別的肉體,輪迴直至無窮盡。印度教那一派出來的都這個觀點,佛教也山寨的這個。導致的生活策略是順其自然。所有的反抗都是徒勞的,悲傷也好,快樂也罷,統統沒意思沒意思。「沒意思」本身也沒什麼意思,所以該幹嘛幹嘛,該吃吃,該喝喝。現在活著那就好好地活,快死了就好好地去死,後面還長久的很呢。

3.亞伯拉罕系的復活論。死亡是暫時的,未來的某一刻所有人都被拉起來,然後末日決戰,完事之後「時間維度」就被消滅了,自然所有建立在時間上的概念都摧毀掉,好人定格在天堂壞人定格在地獄。所以呢,要乖乖學習,努力工作,好好侍奉你的主子,以後被拉起來的時候,才能站在勝利者的一方


推薦閱讀:

TAG:生命 | 生命的意義 | 生命哲學 | 生命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