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代吃貨,我只服蘇東坡

中國人的吃貨屬性是自古以來就有的

連中國的英文名「China」

用拼音讀出來也是「吃吶」

由此可見

國人的吃貨本質根深蒂固

(xian)古(dai)人云

「君問歸期未有期,

紅燒茄子黃燜雞」

「東風不與周郎便,

蛋花湯配炸醬麵」

今天本吃貨就跟泥萌來盤點一下

那些曾被老吃貨蘇東坡寫進詩裡頭的

好!吃!的!

▼▼▼▼▼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蘇軾《豬肉頌》

提到蘇東坡,就不得不提東坡肉。1080年,蘇東坡被貶到黃州,因為宋代豬太多了,當地的老百姓都不稀罕吃了,蘇東坡於是發起了一場復興豬肉的革命。東坡肉據說是蘇東坡與朋友下棋,忘了爐上燉著豬肉,結果誤打誤撞發明的。當時蘇軾被貶黃州,按說心情很糟的,吃點肉就開心了,嗯,典型的吃貨。

▼▼▼▼▼

姜芽紫醋炙鰣魚,雪碗擎來二尺余。

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蒓鱸。

——蘇軾

蘇東坡很喜歡吃魚,也經常給自己做魚吃,只要是魚類,他幾乎來者不拒,吃過鯉魚、鯿魚、黑頭魚、墨魚、鱖魚、鱸魚、鮑魚等等,甚至連劇毒的河豚也敢吃,總之凡是水裡游的,他一樣都不落下,吃High了還作詩,完全是一個吃貨的本色演出。

▼▼▼▼▼

金齏玉膾飯炊雪,海螯江柱初脫泉。

——蘇軾《和蔣夔寄茶》

這是蘇軾《和蔣夔寄茶》里的一句,要不說大蘇是吃貨——詩里老離不開吃吃喝喝。這裡邊的「金齏玉膾」,指的是由隋煬帝親自命名的一款「魚生」菜。宋代歐陽修尤其好這口,梅聖俞家有個年老的奴婢,最擅長治魚生。歐陽嘴饞了,就提一條魚去人家,坐等開飯。

▼▼▼▼▼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軾《惠州一絕》

蘇東坡當年被貶到嶺南的時候,嘴可沒閑著。一邊嘗著美味可口的荔枝,還賦詩一首《惠州一絕》,翻譯過來就是「羅浮山這個地方真是好,橘子楊梅輪著翻的熟,啥時候都有好吃的!每天吃上好幾百個荔枝真是爽爆了,被貶到嶺南,俺這輩子值了!」

▼▼▼▼▼

土人頓頓食薯芋, 薦以薰鼠燒蝙蝠。

初聞蜜唧嘗嘔吐, 稍近蛤蟆緣習俗。

——蘇軾

蘇軾剛到海南島,木有肉吃,他就學當地人搞來了好多蝙蝠、小老鼠、蛤蟆什麼來吃……看到了嗎!蘇軾饞了連蛤都敢吃!

▼▼▼▼▼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蘇軾《初到黃州》

老吃貨對自己的一生進行了一下總結,自己一輩子都在吃吃吃,連工作都荒廢了。我這剛貶到黃州呀,看見水就彷彿看見了桌上的清蒸鱸魚,看見竹林就好像聞到了煮竹筍。說起來有點小慚愧呢,我當官這麼多年沒做出什麼成績,公款吃喝倒是不少。還好意思說出來,湊表臉!

總的來說呢,蘇東坡一生在仕途上並不如意,數次被貶官,一般人被這麼禍害,早就死了,不過蘇東坡倒是看得很開,正好借著被貶的機會大吃四方,不但吃,還作詩作詞,還發明新的菜肴,這個吃貨的稱號當之無愧!

懷揣一顆吃貨的心,好奇遊走於世,專心把吃喝玩樂這件事,做到極致。更多好玩的、好吃的分享,請關注微信點尚社

weixin.qq.com/r/w3VfRzr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今天,我給你舉個「栗子」
因為貪吃經歷過什麼樣的幸運?
網上說的所謂「醉瓜」吃法是真的嗎?是什麼感覺?
為什麼冬天容易胃口大開吃得多?冬天如何減肥?
你對小說里的哪種美食念念不忘?

TAG:美食 |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