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自己的思考力?

推薦一本日本人寫的書《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

如何培養自己的思考力

講講自家讀此書的有趣經歷:

周末、清晨、氣象局說今天中午會達到29度氣溫,但6點多鐘的北京還是有些微冷,下樓買早點前還是要穿上西服外套的。雖然起的早,但考慮到樓下那個方圓百米內唯一的煎餅攤,還是抓了一本《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放在口袋裡。

走到攤前,發現自己簡直是個神仙這事兒又被現實證明了一遍,攤前已經排起六個人的隊伍,於是認清現實的站在隊尾開始埋頭看書。

雖然我必須承認,在以大爺大媽,家庭主婦為主打的煎餅隊里,低頭看書這事兒絕對有些裝*,但無他,平常實在是沒時間看書吶,像這種排個半小時隊買煎餅已經算是大段的整塊時間了好不。這還不算完,看到一半忍不住笑出聲兒來這事就有些太過行為藝術了,不過我實在是忍不住。

看到講如何處理不同意見那章,立馬想起同學小明的經歷,實在令人忍俊。話說小明在一家國內知名的快消公司做總裁助理,每每參加高層會議,做完會議記錄都忍不住要與我在微信上吐槽良久。聽的多了之後,自家都能整理出一個公式了,總之在小明所在公司領導們的眼中,一切問題都是別人的問題,不管整體銷售如何降低,公司利潤怎樣下滑,自家工作都始終開展的分外給力。

比如總裁問銷售副總為何本月銷售遠不及同期,銷售副總便表示這都是生產的問題,產品質量差啦,品控不到位啊,你看這個月又有**起投訴啊。這都是研發的問題,你看上星期寶潔又推出*個新品,我們出新品都是去年的事情了,如此這般惡劣的現實背景,我等業務代表雖然披荊斬棘、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累到吐血,亦不能做到銷售額不降反升了啊,領導啊,我們苦哇,以下省略三萬字。

然後,然後當然是再被生產副總懟回來啊,然後到最後就變成口頭互毆,群毆,最後總裁宣布散會,小明同學方得解脫。然後過幾日周而復始,以至於小明同學經常哀嘆自己是西西弗斯,個人趕緊表示你可不能算是,你還拿工資獎金有分紅吶。小明同學嘆息說,參加一次高峰會議,積蓄起來的負能量一個月都消化不完吶,真是看多少雞湯都沒用。

現實是灰色的,不過理論之樹常青。排著長隊,等著煎餅,看著這本《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忍不住回想起小明同學的痛苦經歷。忽然發現書中關於如何處理同事不同意見,避免會議上吵架那章真是太適用於小明所說的這種情況了。

看中書中的舉例,真是和現實實現了零距離。這可能是因為作者狩野未希在教授如何培養、提高思考方面有著長達20年的教學經歷,經多見廣,經驗豐富。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擔任講師的院校都是慶應義塾大學,聖心女子大學這樣的名校,而這本書可以說是作者20餘年教學經驗的匯總版。

雖然是一位大學講師,但作者並沒有將書寫的晦澀難懂,而是努力做到老嫗能解。比如作者對此書讀者的預設基本是沒有任何獨立思考力,每日人云亦云的低級讀者。他將看來抽象的思考力分成六節課來講,以現實工作中的實例貫穿始終。

話說那個要不要推出一套英語學習光碟的案例自家真是從頭看到尾啊,雖然用實例解釋抽象原理的方法很好用,但作者你確定這年月還有人用光碟學英語嗎?---重度視頻網站愛好者忍不住吐槽說

好吧,說回小明的問題。其實小明同學面對的問題相信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有類似遭遇。比如個人閉著眼睛就能說出一大通。

為什麼報紙的發行量不斷下降?

領導,是大環境的問題,你看那誰誰家又裁員了,那誰誰誰家都倒閉了啊。

領導,是記者們寫稿質量不斷下降造成的,他們光知道跑會,恨不得每天光靠從網上扒新聞活著啦。

領導,都是編輯們每天只知道干私活兒,不認真工作造成的問題。上前天還有人看見值夜班的*總編一晚上都在看美劇!

以下省略三萬句。總之這種事情在中國,尤其是國企,真是尋常又尋常的。

當然相信日本一些公司也一樣,比如作者在這本《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書中就指出很多日本人在工作中總是沒有主見,人云亦云,一開會思路就被同事帶著走。

而作者在多年教授英語的經歷中,不無驚訝的發現英美人不但對事情總有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而且還會對自己的觀點給給予相當強有力的證明,相較而言,日本人發言的意見太少,好多人連自己的意見是什麼都不太清楚。

正因為作者被兩種行為模式的巨大差異刺激的太過,於是開始深入關注日本與歐美思考模式的不同,摸索「自我意見建立法」,並進一步從事起「獨立思考力」的教學工作。

比如上述自家和小明遇到的「群毆式開會」問題,作者便給出了解決方案:

1、向歐美人士學習交換意見的方法,把否定當成對方的提問,當被別人否定想成對方是在問你問題,先別急著問候對方的家人,冷靜看待這件事。就是我們常講的對事不對人,當然在中國真正做到這個是很難的咳。

2、把他人的否定變成自己意見的肥料,如果對方的否定有根據,就認真寫下筆記。這樣不但在對方眼裡顯得你很重視他的意見,反駁的時候也能做到有理有據有更大殺傷力。當然,如果反對別人的意見,就要提出替代方案,才能更加顯示出YOU ARE RIGHT。

3、或者阿Q一點的說,與其因為被人否定而鬱悶,不如從中學點東西讓自己有收穫。表現出尊重別人的態度,也能提升自己的聲譽度。

4、在書中,作者還給出兩個大殺器,啊不,是兩個關健問題:

(1)這個辦不到,那應該怎樣做?

(2)這個辦不到,為什麼辦不到呢?我們要怎麼做才能修改成「辦得到」的提案呢?

看到這裡,讓我雖廁身煎餅隊中,也不禁笑出聲來,自覺這兩個問題太適合小明經常遇到那種情況了。

打從在煎餅攤看了這個,自家一回家便喜美芹快曝背的向小明獻寶,但結果卻收到冷水一瓢。小明一臉愁容的表示,你以為我沒努力過啊,我甚至組織他們學習過《羅伯特議事規則》吶,啥作用都不起啊。

而且我們總裁又是打從英國回來的,雖然英語一般,但英國人那種高冷的勁頭倒是學了個十足,每次開會就是默默坐著聽他們互懟,真讓人無語了。

聞聽此言,個人也無話可答。很多理論的東東都是極好的,只是無法應用到現實中,當然這其中人是主語,就像你不能喚醒一個裝睡的人一樣,或者我們亞洲人民就是天生比較缺乏思考力。想到這裡,還沒顧上傷感,又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很勵志的答案:

有一個在愛情里太過理性的女友是種怎樣的體驗?

其中有一條,讓人感覺女主一定看過這本《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來的:

5每次我們吵架時,她都會用「首先...其次...再次...」或者「第一...第二...第三...」等語言表達習慣來反駁我,論點條理清晰、邏輯鮮明、有理有據......

作者:杜蕾斯

由此可見,我國人的獨立思考力還是前景可期的,等等,為什麼這個答案的作者是英國的小杜?

如何培養自己的思考力



推薦一個能訓練深入思考的麥肯錫方法

這個方法高明嗎?

剛開始看《零秒思考》這本書的時候,包括之前已經看完的《零秒工作》上提到的A4紙記筆記法,我都覺得這個方法和「心靈寫作法」比不行,現在看來很可能不是不行,而是還不錯。

對於整理思路來說,用這個方法真的很可能幫助自己一層一層深入地思考,把大腦中的一團亂麻記錄下來,擺到眼前,然後理順。

如何培養自己的思考力

這是一個怎樣的方法呢?

先準備好A4紙。

如果你覺得用空白的A4紙浪費的話,可以用已經用過的資料紙的背面代替。

把紙張橫放,左上角寫上標題或者問題,右上角寫上日期,然後在下面快速地寫4到6行,每行20個字。

這裡我想過這幾個問題,為什麼要那麼浪費紙張呢?為什麼要規定一分鐘寫完呢?這樣設置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根據我實踐娜妲莉「心靈寫作法」的經驗,還有《暗時間》里對專註狀態的討論,都在說明剛開始的2到3分鐘,其實我們還沒有完全進入一種沉浸忘我的狀態。所以如果寫一分鐘就停止了,很可能,我們還沒有high起來。

那樣就太可惜了,不僅沒有完全把自己思考的東西挖掘出來,還寫得不盡興,不爽。如果沒有把自己寫爽了,根據習慣養成的原理,一件沒有好處的事情,我們很可能以後就不願意再做了。

我就在想,作者這麼設計是不是為了逼迫實踐者能夠更加直率地記錄腦中最先想到的內容,因為時間很短,所以我們就要快速寫下那些最先想到的內容。

如果說僅僅是出於這個目的,那麼我認為,只要我們做到了這一點就不用拘泥於一分鐘的限制了。

再仔細看書中的介紹,我發現,實際上作者是說如果寫起來停不下來,也是可以不管10頁紙的限制一直寫下去的。10頁紙的標準只是一種參考,你完全可以寫很多,作者只是怕你貪多不能持久罷了。

想明白這一點,我發現《零秒思考》里介紹的A4紙記筆記法和《心靈寫作》一書介紹的心靈寫做法就有很多相通之處了。關於「心靈寫作法」可以看我的書評《念一句心靈寫作,瞬間打通你的任督二脈》。

不過,細細看起來,我覺得「零秒思考法」比「心靈寫作法」更講邏輯一些。這似乎和「想到什麼寫什麼」的原則有一點衝突。因為人的思維是非線性的,是跳躍的,而A4紙記筆記法的層次感、邏輯感在記錄準確性上,我覺得沒有「心靈寫作法」好。

「零秒思考法」給我的啟發

我在《零秒工作》的書評文章《就算身兼數職,也能輕鬆搞定的最強工作術》中也談論到「零秒思考」的A4紙記筆記法,當時說這個方法給我了兩點重要啟發,一個是整體思考,一個是零基礎思考。

現在閱讀了同一位作者的這本《零秒思考》,我發現,它給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啟發是,應該對一個問題一層一層像剝洋蔥一樣拓展下去、深入下去思考。

運用這個方法來深入思考,相當於對思考的每一個步驟都進行了存檔。這樣,我們的大腦就沒有記憶的負擔,就能將全部的」CPU「都用來思考,就能幫助我們深入思考。這種感覺挺爽的。等思考完畢了,再回過頭來整理,還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樹關係。

有必要保存這些紙頭嗎?

這個方法,我認為有一個缺點是很浪費紙張,按照書中的建議,一天10張,一年就有3650張,不小的浪費。

另外書中說把這麼多寫了思考的紙張如何如何保管起來,我認為這也沒有什麼必要。書中也提到這些紙頭我們並不需要回頭看,當我們遇到相似問題的時候,也建議我們不要把原來寫的找出來,而是再思考一遍再寫一張。那麼保管起來的意義何在呢?純粹是出於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嗎?那麼我覺得沒有什麼必要,還不如用碎紙機碎掉,省的佔地方,3650張還挺佔地方的。

當然不是馬上就碎,在形成一個輸出以後再碎不遲。比如說做出像書中說的企劃書或者服務完其他的工作項目以後,再把這些東西碎掉。

把這些記錄思考的紙頭變成一個工作項目、作品以後,這些紙頭就沒用了,不必去留戀這些紙頭,我們更看重的是這個思考的過程以及對思考的鍛煉。這種長期的鍛煉,如果幫助我們訓練出思路清晰的口頭表達能力,將是另外一個成長的驚喜。

應該思考什麼問題?

書中還有一個篇幅介紹了對保留下來的A4紙如何做分類。前面我分析認為保留這些A4紙是沒有意義的,但是書中提到的一些分類也啟發了我平時可以思考的方向和內容。

比如有分類叫「未來的目標」、「工作上的事情」、「以前的成就」等,都是我們可以平時沒事思考一下的東西。其中,作者特別提到一個分類叫「聽到的事情」,對我有所觸動。

我們在與他人交流的時候,經常能學到很多東西,當時覺得好有用啊,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智慧的途徑,古語就有雲「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嘛。

但是我很少對這些內容進行記錄或者進一步的思考,非常可惜。這就是這個分類「聽到的事情」對我觸動。

當然,交流的時候就好好交流,這種事情不能當面記錄的,拿出紙筆或著手機記錄會很奇怪的。所以,我們可以在結束談話後,迅速回憶記錄下來。

各有擅長

「零秒思考法」注重快,注重邏輯,擅長記錄思考的閃光,不擅長長篇記錄。

如何培養自己的思考力

「心靈寫作法」注重忠實記錄思維,不關注邏輯性,擅長長篇書寫,不注重邏輯性和速度。

如何培養自己的思考力

對於回憶和複述,我比較了一下「零秒思考法」和「心靈寫作法」,會選擇運用「心靈寫作法」來記錄。

如果讓我來對「零秒思考法」和「心靈寫作法」做一個分工的話,我會用」零秒思考法「思考工作設想,做頭腦風暴,快速整理思路、拓展思路、想事情,而用「心靈寫作法」來細緻回憶、複述、記錄,寫出較為完整的文章初稿。

-END-

By逆水行舟讀書會



1.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喜歡讀書,就經常和朋友討論書中的內容,宿舍里也有一個女生喜歡讀書,常常問我一些問題,時間久了,我發現她讀書有點死板,怎麼說,就是她很容易接受書中的觀點或者思想,當她看的兩本書,內容有點矛盾,就會變的無所適從。假設她讀的兩本書都有關健康飲食的,其中一本書說,飯前吃水果比較健康,另一本書說,飯後吃水果才能養生。她就會一直糾結,到底是飯前吃水果比較好,還是飯後吃水果比較好?兩本書說的都有道理,她都信服,可是,哪個是正確的?

2.利用工具做讀書筆記

讀一本好書,若是沒有做讀書筆記,將書中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那麼,這本書就等於沒有看。傳統的讀書筆記,康奈爾筆記,又或者思維導圖,都是培養思考力的好方法。

3.利用紙筆,製作思考地圖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它說,每個人每天定一個主題,然後根據這個主題,寫10個點子或者想法,長期堅持下去,就能鍛煉自己的大腦,也可以藉助精英特的大腦訓練工具讓大腦更加活躍。

(1)先用一張紙寫出主題或者中心思想

(2)再寫出你腦中所思所想,不要在乎邏輯,不要管是否合理,也不要理會順序或者表達方法。

(3)將你所寫的內容,進行簡單整理

(4)如果有新的想法,可以補充進去。

(5)隔一段時間,嘗試用金字塔結構或者思維導圖重新梳理一遍。

4.和好朋友溝通,和網友交流

和別人溝通的時候,學會傾聽比訴說更重要,你可以通過別人的話語,去思考對方的思維方式,然後建立一個簡單的思維模型,下次遇到類似的人,你就知道,對方的想法大致是什麼樣的,你會擁有更敏銳的洞察力和同理心。

5.嘗試用上帝視角看問題

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我們之所以會不開心,是因為我們關注的是自己心情,自己的感覺,而不是事實。比如上班犯錯,被老闆批評,有些人就會憤憤不平,覺得是老闆大題小做,如果我們能跳出自我這個視角,看待問題就會變得客觀起來。


推薦閱讀:

你希望在自己的葬禮上放什麼曲子?
【轉】懶惰很久了,稍微努力一下,就以為自己在拚命
生日祝福:請像「我」一樣活著
怎麼做最真實的自己?
人為自己活著還是為了他人?

TAG:學習 | 人際交往 | 心理 | 自己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