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政府將不再壟斷住房供地 這些人受益最大

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15日對媒體表示,中國國將研究制定權屬不變、符合規劃條件下,非房地產企業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土地作為住宅用地的辦法。政府將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政府將不再壟斷住房供地,這將帶來哪些影響?

政府將不再壟斷「居住用地」

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15日說,我國將研究制定權屬不變、符合規劃條件下,非房地產企業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土地作為住宅用地的辦法,深化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推動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政府將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

姜大明還表示,我國將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他強調,這是一項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但城裡人到農村買宅基地口子不開,嚴禁下鄉利用宅基地建別墅大院、私人會館。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過去中國房地產的20年發展歷史,其實就是國有土地發展歷史,特別是商品房住宅土地,來源單一,地方土地財政依賴房地產,依賴土地招拍掛,國有土地招拍掛出讓,是商品房住宅土地的唯一來源。

如何理解「政府將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北京市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趙秀池表示,城鎮住房供地屬於政府壟斷,因為城鎮土地是歸國家所有。這些年,我們看到開發商拿地,地價越來越貴,房價越來越高。實際上從土地所有制來講,土地分為城鄉兩種制度,城鎮土地歸國家所有,農村土地歸集體所有,農村集體也是一種土地的所有權,從法理來講,不僅是國家能夠供應土地,農村集體也可以是土地的供給者。尤其現在咱們提倡租購併舉、大力發展租賃市場,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以利用起來。比如近來北京正在實施的集體土地租賃住房項目就是這種情況,北京市計劃於2017年至2021年的五年內供應1000公頃集體土地,用於建設集體租賃住房。

未來將新增兩種供地途徑

1、農村集體土地經過政府允許,直接建設住宅,這類房子相當於「被政府許可的小產權房」,一般用來對外出租。這就是新聞稿里說的「深化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

2、企業獲得的產業用地,本來不允許建設住宅,現在經過政府核准後給企業員工建設住宅,或者出租、或者有條件出售。也就是新聞稿里說的「研究制定權屬不變、符合規劃條件下,非房地產企業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土地作為住宅用地的辦法」。

哪些人和機構受益最大?

1、被地方政府認可的大中型企業,尤其是國企、上市公司、發展態勢良好的創新企業等,他們可以獲得定向轉讓的產業用地,在上面給員工建設住宅。由此,企業競爭力增強,運營成本下降。

2、上述企業的核心員工、中高層,他們將優先獲得房子,甚至可能不只一套。

3、大城市近郊的農民,他們將通過集體組織獲得「合法建設小產權房」(一般只能出租)的機會,獲得大量的土地紅利,至少夠幾代人享用;

4、高學歷、有技術的專業人才、管理人才,他們可以跳槽到「有建房權」的企業分享紅利;

5、大城市及其周邊城市。只有這類城市才有持續的人口吸引力,而且越是一線城市、強二線城市(及其附近城市),實施上述新政之後,對優秀企業的吸引力越強。

總之,當政府不壟斷住宅供地之後,大城市及其周邊城市的吸引力將大增,大企業的人才競爭力將大增。遠離中心城市的中小城市,將面臨優秀企業、人才的雙重流失;大城市裡的小企業也會更苦逼,因為它們沒有「建房權」,留住核心人才只能拼股權和年薪了。

那麼大城市的房價會因此下跌嗎?這個恐怕也比較難。原因很簡單,當政府放棄壟斷住宅用地之後,財政收入將受到很大影響,還要建設安居房、人才房、共有產權住房,因此對土地轉讓收入將更加依賴。所以房價必須維持穩定,才能有持續的土地收入,否則地方財政將崩潰,無力兌現住房保障的承諾。

但人口流失的中小城市就很難說了,在大城市全方位競爭下,大部分中小城市將很難受,房價即便不跌,也會長期滯漲。


推薦閱讀:

新年拍了第一個vlog

TAG:房產 | 中國房價 | 海外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