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錘定音》的蔡國聲如何成為古董專家的?

1962年高中畢業的蔡國聲響應黨的號召,進入陌生的上海古玩市場工作,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參與我國文物工作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在距老家浙江定海的大都市開始了新的生活,年僅18歲的蔡國聲沒想到,自己以後的生活竟然將完全投入到古玩文物這行。

《一錘定音》的蔡國聲如何成為古董專家的

上海市古玩市場的領導非常重視這些新到的「知識分子」,由於他們文物知識匱乏,領導決定對他們實行「半工半讀」即半天工作半天學習。蔡國聲回憶道:「那時候我們半天的時間去照顧文物店的正常運營,另外半天時間就是學習文物知識,涉及陶器、瓷器、錢幣、古玩、珠寶等各個方面,教我們課程的老師都是當時的名家、大家,像周仲英、薛貴笙、朱念慈、戴寶庭等悉數在列,並且我們的學習有嚴格的考試程序,還會召開家長會以督促大家的學習。」不時有來上海看望他的老同學不解地問他:「團支書,你怎麼在故紙堆里做起了老頭子才做的工作?」蔡國聲解釋說:「當時毛主席號召大家要學習雷鋒精神發揚『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風格,我想既然自己到了這一行就應該好好乾下去。」

《一錘定音》的蔡國聲如何成為古董專家的

在各位老師的引導下,朦朦朧朧闖進古玩文物行業的蔡國聲第一次見識了文物的博大精深,用他的話說「真的大開眼界,覺得自己日後有了奔頭」。浩如煙海的文物知識讓年輕的蔡國聲深深痴迷,他不僅在專業學習上勤於鑽研,而且每周僅有的一天休息時間他也選擇了在上海博物館度過。「當時就是對文物著了迷,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了文物知識學習上。」蔡國聲說自己對當年陳列在上海博物館的文物可以說如數家珍。

《一錘定音》的蔡國聲如何成為古董專家的

辛勤的努力加上大師的指導,進步飛快的蔡國聲也得到了上級領導的提拔。1966年蔡國聲便做了上海市古玩市場團支部書記,所在支部被評為上海市「四好團支部標兵」,上海的《支部生活》雜誌還對他做了專題介紹。「當時我們普通員工的工資是36元,我的工資是43塊5毛,據我了解公司只有三個人能拿這麼高的工資。」蔡國聲說:「在上海古玩市場的日子,讓我領略了文物的魅力,在大師們指導下的學習為自己以後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我很慶幸能得到大師們的真傳,沒有他們的指點就沒有我今天的成績。」


推薦閱讀:

新中國成立後原國民黨高官的宅邸怎麼處理的?
為什麼青銅器古董基本上都集中在春秋戰國時期?
紫砂壺為什麼那麼貴?
同古堂 | 石鼓墨影:探尋迷失千年的文化密碼
國家博物館裡陳列的名貴瓷器是真品還是複製品?

TAG:古董 | 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