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如何認識世界的?——"存在」與「真理」(原創)

這篇略長,因為有點複雜。因為要解釋人類是如何認識世界的。

無數的人都想尋找真理,認為真理才能使人永恆的存在。然而,有人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把一些關於「如何存在」的真理告訴人(類)了,而人(類)從這些幾千年前的真理中得到的最大收穫,就是「視而不見」。正如真理來敲門,你說:「走開,我正在恭候真理」。然後你以為他就這樣走了,可是他卻一直在那裡,從未離開過,只是你已經慢慢把他的存在當成了理所當然。就像人類一直在追求財富,追求智慧,但是有一天,當你把財富和智慧放在他們面前的時候,他們卻會和你說,這不是他們想要的。

其實從某個角度來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真理,或者說,人自己就是真理,因為接下來你會發現,在人的自身上就能看到如此多的真理。

《易經》中的「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我不算卦,謝謝。)其中「無極」可以理解為「無」或是「不存在」,「太極」可以理解為「有」或是「存在」,所以,「無極生太極」的意思就是從「無」到「有」。不過,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其實是從「無意義」到「有意義」,而不是從「完全無」到「有」,因為沒有任何事物可以憑空產生。但是「無意義」也可以被理解為「完全無」,一切取決於人的角度。

「有」了之後,所有的一切都一定建立在「二」的基礎之上(並不局限於「二」)。同樣,這看似簡單,但是極其複雜。正如這句話本身,就包含了「二」(兩)個含義:一個是所有的一切都一定可以一分為二,另一個是所有的一切都一定可以合二為一。而這兩個含義本質相同,因為他們「生」自同一句話。可是顯而易見,這兩個含義又有所不同。所以,它們既相同又不同。而它們到底是否相同則完全取決於人「所站的」角度與人「所處的」層面。

「既相同又不同」非常不容易理解,需要舉幾個例子。先從「簡單」的開始,從「一」與「丨」開始。首先,它們不同,一個「橫」,一個「豎」。可是,如果把其中一個旋轉90°,就會發現它們其實又相同。來做個小遊戲,兩張一模一樣的圓形紙,一個上面畫「一」,一個上面畫「丨」,它們的大小,長度,顏色等等都一模一樣。然後把這兩張紙多次交換和轉動之後並拿給另外一個人,那麼另外這個人能夠分辨哪個是「一」,哪個是「丨」嗎?很難,因為它們看起來相同——什麼都一模一樣,難道還能不同?可是,我們又都知道它們是有所不同的,因為最初畫的,一個是「一」,一個是「丨」。所以,兩個不同的事物,可能會被人認為相同。那麼,它們到底相同還是不同?

我們只能說,它們既相同又不同。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人從來都不是通過「事物的本身」來「看」(了解,認識,判斷,學習,感受……後同)某一事物的,而是通過這一事物的「周圍事物」,也就是一些「參照物」來看這一事物的。例如,通過「一」或是「丨」旁邊的字,或是作為背景的紙……等等,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人選取的「參照物」都是自己。同樣一個「一」,你以自己為參照物看到的就是「一」,可是其他人從其他的角度,例如站在側面的人以他自己為參照物,看到的可能就會是「丨」。所以,即便是相同的一個事物,也可能被人看成是兩個不同的事物。那麼,你看到的「一」和他所看到的「丨」到底相同還是不同?

再舉個例子,人的兩隻眼睛。從「眼睛」的角度,它們相同,都是眼睛。但是從「左右」的角度,它們又有所不同,可分為左眼和右眼。而它們到底是否相同,則完全取決於人在看這個問題的角度,換句話說,完全取決於人的主觀。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並且正如之前所說,這也正是產生「矛盾」的最根本原因,一切事物之間只是有相同有不同,人選取了不同的角度就出現了「矛盾」。

事實上,當你在「看」一樣事物的時候,重點並不僅僅在於你看到的是什麼事物,還在於看這個事物的,是「你」。幾乎所有的人在絕大多數的時候,都是通過自己的角度來看事物的。這是人們在生活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也是人們產生很多「問題」的根本原因。人們甚至習慣於把通過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事物再從自己的角度去「展現」給別人。有些人意識到了人的這種主觀性,於是開始尋求一個客觀的角度,並把這個角度叫做「哲學」。這是一種進步,只不過,人卻依然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哲學,而不是從哲學的角度「看」人,所以人看到的,還是只有主觀而沒有客觀。實際上,人從人的任何角度看到的事物,都很主觀,並且看到的,也都只是事物的表現,而不是事物的本質。人只有從哲學的角度「看」事物,才能看到客觀,才能看到自己。

哲學上,一切事物的本質都是「一」,因為(所以)一切事物都相同,一切事物都無區別,包括人。不過這對於人來說,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大家不必考慮那麼多。哲學對人的意義是,使人能夠學會通過任何不同的角度或層面「看」事物,至少也要學會從兩個最基本的角度或層面,而不是僅僅只能夠通過自己的角度去「看」某一事物。

事實上,人能看到的,能達到的最基本的角度和層面也只是「二」,而不是「一」。「二」最簡單,同時也最複雜。所以,我們接下來只討論「二」而不討論更多的角度或是層面,如果大家理解了「二」,也就懂了「三」,「四」……,如果理解不了「二」,討論再多的角度或層面也是無用的。

「二」的含義之一是,任何「一」個事物,都一定可以被一分為二,都一定「包含」了「二」(兩)個事物,因為(所以)任何事物都一定可以產生兩個角度或是層面,例如上下,前後,左右,內外等等。而這樣由於不同角度或層面而「生」出來的「兩個事物」,便被稱為「兩儀」。所以,「太極生兩儀」。

任何事物,都有它最基本的「兩儀」。「兩儀」是一切事物最「本質」同時也是最「表現」的存在形式。「兩儀」的最大特徵,就是對立統一,因為它們既是一個事物又是兩個事物,既相同又不同,既對立又統一。而對立統一的兩個事物之間一定是既可分又不可分,一定共同存在,共同消失(注意「共同」不是「同時」但包含了「同時」),一定不斷進行有重疊(交集,交錯,疊加……)的交替(或轉化)以保持存在。例如,「晝夜」,因為存在不同,所以可分為白晝和黑夜,然而如果這個世界只有白晝沒有黑夜,那麼人根本就不會意識到白晝的存在,換句話說,白晝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或者說,也就不再存在。所以,沒有黑夜就不會有白晝,沒有白晝也就不會有黑夜,正因為有了白晝才有了黑夜,也正因為有了黑夜才有了白晝。因此,「晝夜」共同存在,共同消失,並且它們進行相互交替,無法被完全分開。再例如,「因果」,因為(所以)存在不同,所以(因為)可分為原因和結果,但是它們又互為因果,並且進行相互交替,所以(因為)它們本質相同又不可分,所以(因為)它們共同存在共同消失,所以(因為),因果對立統一。

另外,對立統一(「兩儀」)不僅是一切事物的存在形式,也是一切事物的(保持)存在前提,或者也可以說是一切事物的「存在法則」。一切事物都一定以對立統一的形式存在,並且也只有以對立統一的形式才能存在(下去)。例如,人的呼吸,可分為呼和吸,但是它們又不可分,因為人不能只呼不吸或是只吸不呼。呼吸一定共同存在,共同消失,並(不斷)進行相互交替,這是人的某種存在形式,並且也是存在以及維持存在的前提。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能夠違反「存在法則」而「獨立」存在,「獨立」的事物只能存在「極短」的時間。例如,假設世界上的雄性都不存在了,那麼雌性也會在一定的時間之後消失。這裡順便說明一下「消失」的含義,消失不是真的就變成「完全徹底沒有」,只是轉換成了其他的存在形式,所以既消失也沒消失,不過關於這一點我不想過多討論,大家暫時完全可以把消失理解為完全沒有了。

不管怎樣,「獨立」存在的事物沒有任何意義,例如,獨立的黑或白,獨立的呼或吸,獨立的因或果,獨立的生或死,都沒有任何意義。因此,一切事物不只是要能夠一分為二,還要能夠合二為一,這也是「二」的另外一個含義。因為如果一切事物都可以一分為二,那麼其結果就是一切事物都可以合二為一,這「二」者的關係是要麼都成立,要麼都不成立,它們共同存在,共同消失。因此,如果人們發現了不能夠合二為一的「獨立」事物,那隻能說明人們還沒有發現或意識到與之對立統一的「另一半」。例如時間(和空間),所以時間一定是與空間對應的,它們既可分又不可分,共同存在和消失,並相互交替(轉化),對立統一,正如「兩儀」。

在中國,人們通常把這樣對立統一的「兩儀」分為「陰」和「陽」。「陰陽」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它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大家經常看到的「太極陰陽圖」一樣,因為(所以)「陰陽」之間既可分又不可分。其實「可分又不可分」有兩種理解:一種是「兩儀」的本質相同,一種是「兩儀」不同,但它們之間存在「重疊」。這兩種理解都(有)對,也都(有)錯。不過,這兩種理解是「含有」對相對最多(錯相對最少)的理解。另外,相對和絕對之間同樣對立統一,因此,一切都既相對又絕對,這一切之中,就包括了速度。所以說,即便不考慮速度的真正意義,它也一定既相對又絕對,而不是只有相對。

其實當人提及任何一個事物的時候,本身就已經建立在「相對」的基礎上,只不過人自己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例如,當人在說「一」或「丨」的時候,本身就被「默認」為是相對於自己而言;當人們在說「黑」的時候,本身就是相對於「白」而言;當人們在說「呼」的時候,本身就是相對於「吸」而言……。同理,人們說空間是「空」的,也是因為相對於人所了解認識的世界來說,空間的確很「空」,但這根本就不能說明空間是「絕對空」的,只是「相對比較空」而已。人類現在的技術還不足以檢測出空間中是有事物的,無法證明空間是「不空」的,但是也沒有任何人能夠證明空間是「絕對空」的。

正如我之前所說,我不能證明自己一定對,但是目前也沒有任何人能夠證明我一定錯。因為「對」本身就是相對於「錯」而言的,並不是絕對的。所以,這個世界不只是「對」需要被證明,「錯」也是需要被證明的。除此之外,好與壞,也是相對的,所以很多時候,人們很難判斷好壞。

再例如,當人們說「偉人」的時候,本身就是相對於「不是偉人」的人而言的,因為「偉人」(比其他人)多做了一些對人類有益的事情。還是同樣的道理,當人們說「人」的時候,本身就是相對於的「其他生命」來說的,只不過「人」比較「複雜」,不能用「簡單」的相對來形容,而是要把很多不同的相對進行「組合」,例如人(比其他生命)殘忍,人(比其他生命)有侵略性……

事實上,人對任何事物的發現,了解,認識或者定義,本身就是完全建立在「相對」的基礎之上。正如之前所說,人是通過事物「周圍」的「參照物」來「看」事物的。離開了參照或是對照,人根本無法分辨自己看到的是什麼。因為只有「有對比」,有「相對」,人才能「看」到某一事物。否則,即便這一事物存在,人也根本無法發現它。例如,如果全宇宙都是同一溫度,並且始終保持在同一溫度,那麼人根本就意識不到溫度的存在。再例如,如果世界上只有白(或黑),那麼人根本就意識不到白(或黑)的存在。並且大家面前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大家之所以能夠看到這本書上的字,是因為字與紙有顏色對比。如果字和紙的顏色相同,大家是看不到字的,甚至可能都不會意識到字的存在。同理,人也不能僅僅因為「看」不到空間中的事物就說空間是「空」的。

人對任何事物的發現或是了解與認識,都一定是建立在與之有某種「相對」關係的其他事物的基礎之上。換句話說,人看到的,是「相對」的事物,而不完全是「絕對」的事物。只不過,人們完全沒有意識到這種「相對」,所以(因為)人會產生一種錯覺,以為自己看到的,只是某一「獨立」的事物,是某一「完全絕對」的事物。然而,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絕對,例如,沒有絕對的黑和白,一切都介於黑和白之間,並且一切也只能介於黑和白之間。並且估計人(類)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理解,才能相信這一點。

因此,對人來說,任何(有意義的)事物都一定以「二」為基礎,這是人發現,了解,認識,定義一切事物的前提,也是人所能達到的最基本層面。所以,即便是換成這個角度,人在問「人為什麼是人」,「黑為什麼是黑」,「偉人為什麼是偉人」這類很「有哲理」的問題的時候,也很「沒有哲理」。因為一切都是相對的,一切都是「相對論」。不過,最準確的說法是,一切都既相對又絕對。

太極陰陽圖還證明了另外一件事情,就是「陰陽」要平衡,因為(所以)「兩儀」之間需要不斷進行有重疊的相互交替。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兩儀」都存在並持續存在下去。如果只是向著「兩儀」中某一「儀」發展,那麼在最終取代了這一「儀」之後,「兩儀」都將失去意義。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一定要有所交替才能存在,只不過,有的交替頻率高,有的交替頻率低,甚至比整個人類的「一生」都還要低。與對立統一一樣,平衡也是事物(保持)存在的前提,也是事物的「存在法則」。平衡其實和對立統一是一致的,但是目前我只能分開討論。平衡不是一些人所理解的「中庸」,「中庸」是對平衡的一種片面認識。因為平衡不是平均,平衡點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波動」的,就像「太極陰陽圖」中的那條波線一樣。

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不變的,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而一切變化的本質都是某種(些)波動,因為要有此消彼長,要有進有出,要有呼有吸,要有上有下,有來有回……才行。如果固定在一條直線上,就是「死」的。所以,平衡也是事物的「存在法則」,而平衡的這種相互不斷且有重疊的交替形式,就是波(動)。

廣義來講,波與波動也可以看作是對立統一,因為(所以)波與波動既相同又不同。如果把(一段)波作為一個靜止的事物來看,那麼它就只是波而已。如果把(一段)波作為某一「點」的運動軌跡來看,那麼它就是波動。再延伸一下,就是波和粒的對立統一,因為(一段)波不僅可以被看作是「點的運動」,也可以作為整體來運動,從而形成「運動的點」。這也就是光的波粒二相性的本質(也是表現)。事實上,正如之前所說,一切事物都既有波性又有粒子性,既相對又絕對,既運動又靜止,既對立又統一,一切都以「二」為基礎,一切都取決於人的角度和層面。

一切事物(的運動)都是波(動),並且將一系列不同或相同的波進行「組合」,可以形成任何曲線,甚至是直線,這也是「傅里葉變換」的本質。其實,直線可以看作是波的「組合」,而波也可以看作是「無限短」的直線「組合」,所以,波和直線,也是既對立又統一。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是可以「永遠」走直線的,也根本不存在「絕對」的直線,一切都是波(的組合)。就連人生其實都是某種波(動),有時在「波谷」,有時在「波峰」。所以,人生失意時需泰然,因為熬過了波谷,就會迎來波峰;得意時需淡然,因為經歷了波峰,也會隨之走入波谷。也正因如此,才會有一些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之類的諺語。不過,每個人的頻率都是不一樣的,並不是所有人的頻率都是「三十年」。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頻率也會有所變動,因為一切都在變化。而變化與不變對立統一,所以比較正確的說法其實是,一切都既變化也不變。至於有些人說的「爬得高,摔得重」,也可以通過一個和波有關的被稱為「振幅」的物理量來理解。

波的一部分也就是圓的一部分。所以,從某個角度來講,也可以說一切都是圓。還記得曾經和大家說在紙上畫圓可以畫出一切嗎?大家能從封面上的那兩個圓(其實兩個圓之間垂直)中看出什麼?兩個圓有相同有不同,例如大小相同,位置不同。而且,它們組成了波(的一部分),同時也使得它們無法被完全並完整的分開,所以它們既是兩個事物,也是一個事物。從表面來看,那只是兩個圓而已,很簡單,但實際上它們又很複雜,因為它們體現了一切事物的本質。這也再一次證明了一切的簡單都很複雜,一切的複雜也都很簡單,既簡單又複雜,又是一個對立統一。其實人(類)特別善於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這是一種「對」的能力,但是通常都會被人(類)用「錯」。

此外,「相互不斷交替」也可以被理解為「循環」。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一定循環存在,並且只有循環才能保證可以持續存在,例如,呼和吸,晝和夜,時間和空間……如果不能循環,就意味著死亡,如果不能循環,事物一定會走向盡頭。所以,「循環」也可以說是「存在法則」之一。一切存在都需要循環,並且從某個角度,循環也可以被看作是「圓」,一切都要是個「圓」。

「兩儀」中的「陰」和「陽」很難被理解,好在有一個現實的例子,就是「電」和「磁」。從某一角度,我們知道,電和磁不同。但是從另一角度,我們也都知道「電生磁,磁生電」。它們共同存在,共同消失,不斷循環,環環相扣,無法被分開。另外,「電」和「磁」相互交替組成電磁波,正如封面上的那兩個相互垂直的圓。這裡解釋一下「無法被分開」的含義,無法被分開是以持續存在為前提來說的,並不是真的無法被分開,例如,男和女並不是要合為一體,正和負也不是完全無法分離。同理,電和磁也不是完全不可分。並且電和磁也是相互「相對」而言的,因此,電和磁便可以被理解為「兩儀」或是「陰陽」:它們既相同又不同,既對立又統一。另外,電又可以分為正負,磁也可以分為南北,正所謂「兩儀生四象」。不過,人也可以把電稱為「太極」,把正和負稱為「兩儀」,或者是把磁稱為「太極」,把南和北稱為「兩儀」。一切取決於人。

事實上,「二」也是一切「發生」的基礎。所以,「發生」等於事物加上事物,但這不是一個數學問題,因為結果可以是一個事物,也可以是很多事物。正如老子(三聲)所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以簡單理解為,有「一」就一定有「二」,有「二」就一定有「三」,有「三」就一定有「萬物」。例如,「一」和「丨」可以生「十」,「始」和 「終」可以生「始終」,如此,便有了萬物。有人說我剛剛在玩文字遊戲,所以我換個例子,「黑」和「白」可以生「灰」,而且可以生成不同的「灰」。

再舉個例子,典型的「兩儀」還有時間和空間,有時間就一定有空間,有空間就一定有時間。然而因為「二生三」,有「二」就一定有「三」,而有「三」就一定有「四」,因為「三」需要與「四」對立統一。因此,有時空(時間和空間)就一定有質能(質量和能量),有質能就一定有時空。他們一定是同時存在的,否則都將失去意義,例如,沒有空間的能量,或是沒有質量的時間又有什麼意義呢?另外,如果只有時空或是只有質能,就無法滿足「一切都必須要可以一分為二」或是「一切都必須要可以合二為一」這兩(一)個條件。所以,時空與質能一定同時存在,同時消失。也因此,空間一定不是「空」的。並且質能守恆,時空守恆。有人說能量是沒有質量的,我只能說,沒有與測不出來是兩回事。

「發生」其實在廣義上可以被理解為「化學反應」。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可以在某種條件下「發生」,換句話說,都可以在某種條件下進行某種「化學反應」,只不過看人找不找得到「發生」相應的條件。而「化學」研究和尋找的,也正是這些「發生」的不同條件,例如,催化劑。事實上,絕大多數的「發生」僅僅只是需要非常「多」的時間和非常「少」的空間而已。正如我之前說過,時間和空間會把一切不可能便為可能。我舉個廣義上「化學反應」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好了,假設地球上只有一枚核彈,那麼地球上則還有相對較多的「空間」,但是如果地球上的核彈越來越多,密度越來越大,那麼地球上的「空間」就會相對越來越「小」,如果再加上越來越多的時間,以及一些「意外」作為催化劑,那麼本不該發生的「化學反應」就會發生,例如,恐怖分子得到核彈,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然後就是一些連鎖反應。任何危險的事物如果密度保持過大,都一定會發生危險,或早或晚。

另外,一切都一定有因,一切都一定有果。這個世界從來都沒有無故的憑空出現,例如無緣無故憑空出現的空間;沒有無故的憑空消失,例如無緣無故憑空消失的時間;也沒有無故的憑空發生,例如無緣無故憑空發生的基因突變。而且凡事也不是越多越複雜越好,而是越少越簡單的才越容易存在與發生,例如人的DNA是雙鏈結構,如果超過了雙鏈,超過了「二」,人可能會變得「複雜」,但是同時也會變得很難繁衍,也就是說,很難持續存在。

這裡我再做一點延伸,其實「太極」和「兩儀」要遠比人們想像的複雜。例如人可以作為太極,分成男人和女人,而男人(女人)也可以作為太極分成好與壞,等等。以此類推,一切事物都可以是「太極」,一切事物又都可以是「兩儀」(之一)。

「兩儀」也不是一定要有「很強」的對應關係,不是只有長短,黑白,正負,呼吸,左右……,還有很多人們看不到對應關係卻存在某種對應關係的事物。例如,電和磁,雞和蛋,人和資源,手和腳,人和人類,計算機的0和1等等。廣義來講,任何兩個事物都可以通過某種角度或是層面成為「兩儀」,因為(所以)一切有相同,有不同。不過這同樣需要極強的意識與思維,人們可以通過後面的實際例子慢慢體會。

總之,一切事物都以「二」為基礎,一切事物都可以從某種角度或者層面一分而二,一切事物也都可以從某種角度或者層面合二為一,一切事物都既相同又不同,一切事物都有相同有不同。並且一切都相通,一切都相互論證,一切都環環相扣,一切都對立統一。

不得不感嘆,有人幾千年前就發現了事物的本質,發現了存在的真理,還有人敢說自己絕對的聰明嗎?反正我是不敢的。其實,從某一個角度來說,真理是人們認識世界所必須的。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真理是這個世界上最沒有用的東西。而且人類有沒有想過,當人類有一天真的了解了這個世界或是找到了真理,會發生很多問題(人們「很快」就會開始發現這些問題)。而且,人最需要的,也不是真理,而是啟示——如何存在的啟示。


推薦閱讀:

2000年前,他說了一句話,現在竟然還是真理
聖經中關於愛的經文你能想到幾個呢?
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少數人怎麼向多數人證明他掌握的是真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如何用實踐檢驗?
朱元培:看得見的是假的,看不見的是真的

TAG:哲學 | 真理 | 人屬動物人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