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離開體制的能力

今天小米講點和幣無關的事,大夥給捧個場。

現在,最庸俗的創業故事之一,大概就是「離開體制」了。

到處都是人們講自己「離開體制」的橋段,個個都在反覆炒自己怎麼離開體制。體制很多年沒有這樣被嫌棄過了。畫風都是一模一樣的,《10年體制生涯,他下決心告別》《她離開了體制,終於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一回炒了還不夠,還要反覆地炒,讓全世界都知道自己彷彿丟掉了多大一隻金飯碗。

對這個事情小米是這麼看的。首先,很多人離開的,並不叫體制。比如原來只是鄉鎮小學裡負責打下課鈴的,也說是離開體制;原來是報社一樓茶水間里上班的,也說是離開體制;原來是機關食堂里的范廚師,也說是離開體制。不是說打鈴、在茶水間里上班就低人一等。《水滸》里,朱貴就是梁山茶水間的,曹正就是食堂的。至於打下課鈴,多半歸鐵叫子樂和。他們都是好漢,只不過那不叫體制。另外還有一種很搞的,本來是離開的微不足道的小單位,端的就是泥巴飯碗,卻老喜歡說成是離開大機關、大集團,還偏少不得自己這根頂樑柱。比如明明是無量劍、神農幫的,非說「兄弟我當年在天山童姥身邊做事的時候……」明明只在冰火島開過幾天船,非說「兄弟我當年在武當派做事的時候……」其實別說連童姥、張真人的面也沒見過,就連清風明月、梅蘭菊竹的面都沒見過。這樣的也敢說自己離開體制,體制大概也會覺得有點委屈。

再者,所謂的「離開體制」,這「離開」兩個字也很值得商榷。「離開」有很多種。就好像談戀愛,如果是雙方都看不上眼的離開,非要說成是單方面的拋棄,就不太合適了。在體制里,固然有性格不合而離開的、為了施展抱負而離開的,但也有實在混不下去而離開的,有長期被邊緣化找不到定位而離開的,還有犯了錯、捅了婁子離開的。你看令狐沖這麼厲害,也沒有老吹自己離開「華山派」;楊過這麼厲害,也沒有反覆吹自己「離開全真教」。混不下去就是混不下去嘛,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並不丟人。自己呆不下去,卻非要說成是瞧不上人家,這樣不好,對體制也不公平。就好像整天說為了追求自由而放棄了湯唯俞飛鴻,你擁有過人家么?

哈,今天講的和數字幣好像沒什麼關係,只是小米最近看到一些這種問想開口替體制說兩句話,想想現在這種行情應該辭職炒幣的也是沒有了,但是小米還是想說人生無常,想要實現財務自由不是嘴巴說說的,最基礎的永遠是看清自己,保障基本生活。好了,今天就這樣。

推薦閱讀:

初生牛犢不怕虎和老當益壯將會越來越突出
一個人最應該擁有的軟實力是什麼?
不認命是因為自己能力強還是心太高?
初入職場,困惑了,能力強就要承擔多的責任嗎?
我師父說丨我們一起了解什麼是財布施?

TAG:體制內 | 職場 | 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