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有幾種方法?如何更好的去閱讀?

快速閱讀法

當拿到一本書,應該在基本了解這本書的大體內容後,再決定是否值得花時間去讀。

那麼,有沒有一種快速閱讀的方法呢?快速閱讀法的關鍵是在眼停(瞳孔不運動時)的瞬間,能感知到較多的辭彙量。如同我們平時所說的「一目十行」。通過快速閱讀的練習,就能很快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句子的意思。

比如在閱讀「那麼,有沒有一種快速閱讀的方法呢?」時,只要抓住「有沒有--快速閱讀--」這兩個關鍵詞語,就理解這個句子的基本意思了。

據說,閱讀推理小說能夠提高閱讀的速度。推理小說故事吸引人,進入大腦的單詞量自然比內容深奧和陌生的書要多一些。像這樣的書在休息時或睡覺前閱讀,不但不是負擔,還能使你掌握速讀方法,對閱讀其他書大有幫助。當然,這也有「在閱讀推理小說的過程中,因為情節很吸引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這一層意思在裡面,所以注意力的集中也是效率閱讀的關鍵。

拿到一本書,先看書的標題和副標題、作者和出版者、編者的話和關於作者的說明;然後,瀏覽目錄,閱讀內容提要、前言或後記;最後,以跳讀的方式大體翻閱全書,並注意出現在章節始末的小標題。這樣,就能基本了解這本書的內容,然後再決定是否值得花時間去讀。有時為了尋找某些資料,篩選出自己想了解的信息,也得運用快速閱讀法。這種閱讀,要把自己想了解的信息牢記在心中,儘快移動眼睛掃描閱讀,並注意運用標題、縮行、不同字體的標示等,幫助自己搜尋所需的資料。

除了運用瀏覽的方法快速閱讀外,對長篇文章還可以採用預讀的方法。所謂預讀,就是當你讀一本書的時候,可以先看開頭的兩段。接著只看以下各段的第一句,然後將最後兩段逐字逐句讀完。這樣的預讀可以使你迅速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概括的了解。

另外,還可以採用群讀的方法進行快速閱讀。群讀,就是能使自己閱讀時,一瞬間不是看一個字,而是看一個或是幾個辭彙。當然這種快速閱讀的方法要進行一段時間的訓練,才能做到。你可以找一篇比較通俗易懂的短文來進行「群讀」,訓練自己一次能「掃視」上3至5個字,7至8個字甚至多行。在精英特速讀記憶中,就是在保證理解率的情況下,以這種循序漸進的速度來進來練習。這樣經常進行訓練就能有效提高閱讀速度。

細嚼慢咽法

運用快速閱讀法,可以在較短時里讀較多的書,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面;而細嚼慢咽的讀書法,可以幫助你透徹理解文章的精神實質,鞏固知識。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17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說:「有些書可供一讀,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咀嚼消化;這就是說,有些書只要讀讀它們的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過於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

我們精讀一本書,可按「瀏覽、發問、閱讀、複述、複習」五個步驟進行。

首先,看一下書的目錄、前言和章節提要。這些內容是作者用來提綱挈(qiè)領地點明主題、主旨、主要思路的。從中還可發現作者論述、證明的縱橫脈絡。有許多人一本書讀到底,能夠複述其中零星字句,卻無法概括讀書的主要內容,如同沒看沒讀一樣。養成通覽全書的習慣,你會發現自己在讀書時將進入一個嶄新的天地。即使曾經讀過的書,重讀之下也會有舊友新知之感。

其次,在正式閱讀之前還可給自己提問: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這本書中的哪些內容是新鮮的?其中的哪些論點及論述方法又是我尚未了解的,等等。心中有了這些疑問,再去看書,就能有的放矢,儘快抓住書本的精髓。

然後是閱讀。心中有了框架,圍繞自己的問題進行閱讀,而不只是認字、默念或簡單記憶。

複述也絕不是逐字逐句地硬背,而是回想所看內容的提要,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這不僅能加強記憶,而且能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最後的複習,是在整本書讀完之後,再回過頭來對整個材料做全面的思考和討論,可以與曾學過的其它材料進行比較。

作家茹志鵑曾經說:「書,光看是不行的。看了故事情節等於囫圇吞棗。應該讀,讀,就仔細多了。然而讀還不夠,進而要煮。『煮』是何等爛熟、透徹,不是一遍兩遍可成的。」她所說的「煮書」就是精讀、熟讀,一直讀到心領神會,恍然有得,從而獲得更深層次上的記憶和理解。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熟讀、精讀的過程是一種積累。熟能生巧,積累多了,妙處也就顯露出來了。

讀記結合法

「不動筆墨不看書」,讀書的過程,不要忘了動筆。讀記結合,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作品,更好地掌握作品的精華部分,特別對以後的再閱讀帶來很大的方便。魯迅先生提出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讀書動筆,能夠幫助記憶,掌握書中的難點、要點;有利於儲存資料,積累寫作素材;也有利於擴大知識面,提高分析綜合能力。

為了幫助閱讀,除了在書上圈圈點點,你還可以作些批語筆記、摘錄筆記、提綱筆記。批語筆記是在閱讀時,在文章的「天頭」、「地腳」和其他空白處,隨時寫上自己的一些看法或體會。這樣做的好處是便於以後閱讀時提請注意,這是一種靈活、簡便的讀書筆記的好形式。清代金聖嘆批點《水滸》,毛宗崗評點《三國演義》,都屬於這一類讀書筆記。

摘錄筆記,可以摘錄在本子上,也可摘錄在卡片上,摘錄時應注意不要斷章取義,不要改動原文的字句和標點。最好自擬一個不違背作者原意的確切標題。

提綱筆記是把文章的提要寫出來,力求抓住重點,概括出基本內容。文字須簡明扼要,但注意不要把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寫進去。提綱筆記對以後自己在寫作中的資料運用會很有幫助的。這部分可以借鑒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附贈的思維導圖法,它是針對文章脈絡的提取而特設的。

最後,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以後,把自己體會最深刻、最有意義的部分寫成心得筆記,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就像老牛的反芻,先吞下肚,然後再細嚼消化。

讀書動筆,是一種很好的讀書習慣。讀書寫作有三種方法,一種是螞蟻式,專門搜集人家的成品,搬運在一起;一種是蜘蛛式,閱讀的東西不多,憑自己腹中有限的材料來編織文章,總有枯竭之感;還有一種是蜜蜂式的,不斷吸取群芳的精華,再經過自己的消化,辛勤釀造而成。不用說,蜜蜂式的讀書寫作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讀書有幾種方法?如何更好的去閱讀

今天我想說的是我了解並實踐過的一些讀書方法,說方法之前,我想說一下:方法論並不是一成不變,相反,他是需要一直在變化中進行調整的。我個人非常喜歡《人月神話》裡面的一句話:『沒有銀彈』,我覺得任何一個複雜事情,都不會有一個簡單優雅的解決方法,可惜,大多數人只想別人告訴自己,如何簡單快速的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當然這是題外話)

我認為,幫助自己解決讀書問題的,往往不會是某個單獨的一種方法,針對於不同的人,不同情況,讀書自然會有不同的方法。

讀書的兩種目的

同時我還認為無論是任何方法都只是達成最終目標的手段,說到今天的主題讀書上面來說,高效讀書最關鍵的point是:」確定你讀書的目標」。

讀書的目標可以簡單的分為如下兩種:功利性閱讀和非功利性閱讀。

1、功利性閱讀功利性的閱讀一般是會帶有一定的目的閱讀,比如讀考研課本是為了考試拿高分,讀理財書籍是為了更好的學習理財的知識,幫自己多賺點錢等……

2、非功利性閱讀如果閱讀書籍的人對閱讀結果並不抱有功利性期望的,我將其稱之為非功利性閱讀。非功利性閱讀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因為覺得心理學有趣,就翻遍了心理學各個門類的入門經典教材,有個哥們因為好奇日本的性文化,就讀了很多……

知道自己讀書的目標,讀的時候就不會因為覺得自己丟失了閱讀的目標而煩惱和不安和焦慮。我的經驗則更多的花在非功利性閱讀上,所以今天主要說的是如何非功利性的去讀書,當然,可能對讀所有類型的書也有用,呵呵。

構造世界的地圖

很多時候讀書只是為了有趣,就好比給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做了一個索引,我稱之為構建自己世界地圖的操作,而我自始至終都覺得一個人最終能夠成長到的高度,是與他視野內地圖的疆界成正比的,地圖的索引越廣,人可能就越利害,當然,從建立對世界的認知的角度來說,讀書可能並不是最好的方法。

王路曾經在他的微信公眾號上說過:

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是基於許多一鱗半爪的東西拼成巨大的地圖。要讓地圖變得立體,變得清晰,需要展開不同的視角看世界。這裡,就有必要琢磨一下「讀書使人明智」這句話的邊界。

大部分普通人的非功利性的閱讀,目的只是覺得好玩,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所以在『獲取對這個世界認識的索引』這個目標來說的話,把十本書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和每本讀了開頭就放下,並不會有太大區別。你所見到的就是你的世界,一開始讀書,索引就已然建立,這個時候,地圖的不斷展開才是更有意思的事情。

主題閱讀

讀書和鍛煉是一樣的,我們在鍛煉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鍛煉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我鍛煉的方法究竟對不對?鍛煉究竟有沒有效果?如果這些問題自己答不上來,自己也往往無法堅持。

所以針對於三大問題抽象出來這三個要素,鍛煉核心問題就是三點:目標、方法、即時反饋,而三點中最核心的莫過於即時反饋了。

而讀書引起及時反饋相對來說比較難,往往最明顯的即時反饋是我花了多長時間讀了多少書,我了解了什麼知識,但一本好書往往是需要反覆讀的,如果不反覆讀,可能無法深刻的理解書內的意思,而如果反覆讀的話,又可能無法引起即時的反饋,這就有些矛盾了。

以戰隼為代表的很多人採用了這樣的一種方法,『主題閱讀法』,顧名思義,就是找到某一個主題的書籍,然後一本一本的去刷,這也就避免了自己一直在啃一本書的焦慮,同時更好的了解這一個主題的知識。因為,某個主題的書,大致內容是相似的,不重複的讀不同的書,可以不斷的加固自己在這個主題的知識體系。

但這個方法不好的一點是:許多主題其實是沒有那麼多書可以看的,而且,一本書讀的不夠深入,讀100本會有差別嘛?所以很多時候就需要去精讀一本書了。

深讀一本書

精讀一本好書對人的幫助是非常之大的,李笑來曾經在《把時間當做朋友》裡面說到:如果一本書不值得你從頭到尾認真的去讀一遍,那為什麼還要讀這本書?

學而時嬉之的博主同人於野覺得大量快速的閱讀是浪費時間,他使用強力研讀法來讀書,具體方法是每次把一篇文章讀兩遍,第一遍通讀,第二遍編寫讀書筆記,按章節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複述這章節的內容以及自己的思考。

關於如何更有效的思考書的內容,李叫獸曾經在文章《為什麼你看了很多書,卻依然沒有洞見》裡面曾經說過以下三點非常值得大家來借鑒:

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繫

構思知識的多種用法

嘗試探索事物背後的原因

強力研讀的好處是可以幫助你更好的從寫作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寫作邏輯,從而更徹底的扔掉這本書,以後想到書裡面的這篇文章的時候,只需要翻自己當時的讀書筆記就行了,學以致用,某過於此。

那麼,如果被誤導了怎麼辦?是不是應該從讀書一開始就要學會批判性思維?

正確的批判

批判性思維是一件非常有用的思維工具,可以避免自己被人欺騙和誤導,但批判也有可能會導致『事先過濾』這種情況的出現,使得你在接受這件之前,你過濾掉了許多本來應該對你非常有用的東西。偉大的低情商程序員王垠就曾經說過:『當你仇恨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就喪失了學習他的機會』。這是他說的所有話中,我最欣賞的一句。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在現在這個時代,發聲的起點如此之低,以至於你只需要動動手指,發一個140字以內的微博,就可以批判任何事情。而學習的成本依然沒有降低,熵減的事情似乎總沒有捷徑,記憶麵包還是沒有發明,我們依舊只能捧著一本書反覆看數周才可能學會一本書寫的東西。而批判讓你很爽以後,兩相對比,久而久之,你就不想學習了,因為:批判實在是太容易獲得滿足感的事情了!

關於批判這個事上,看過熊十力罵徐復觀的一個故事很有意思,與大家分享一下:

徐復觀第一次去見熊十力,向熊十力請教該讀點什麼書,熊十力向他推薦了王夫之的《讀通鑒論》。徐復觀說這本書早已讀過了。熊十力面露不悅之色,說你並沒有讀懂,應該再讀。 過了一段時間,徐復觀再見熊十力,報告《讀通鑒論》已經讀完。熊十力讓他談談心得,徐復觀就談了許多對王夫之的批評。 熊十力還未聽完就開始破口大罵:你這個東西,怎麼會讀得進書!任何書的內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你為什麼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卻專門去挑壞的;這樣讀書,就是讀了百部千部,你會受到書的什麼益處?讀書是要先看出他的好處,再批評他的壞處,這才像吃東西一樣,經過消化而攝取了營養。譬如《讀通鑒論》,某一段該是多麼有意義,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記得嗎?你懂得嗎?你這樣讀書,真太沒有出息!

由此可見,讀書之前得先知道這本書寫的好的地方並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以後,才能再去批判它寫的不好的地方,而不是從一開頭就批判。

這種情況有點像以前我在美團的時候,面試的校招應屆生告訴我某個頁面設計的有問題,讓我覺得很不舒服一樣。在對業務一無所知的時候,所謂的扣細節,難聽的說,思維是不正常的。(當然沒有相關經驗的人,是可以理解的)

總得來說,讀書的方法有很多,自己找到並思考實踐過,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這才是我這篇文章真正的目的,以上。



讀書有幾種方法?如何更好的去閱讀

我發現我們公司還是比較人性化的,比如說最近搞了一個借書角。公司員工都可以借書看,寫明每本書必須在二周內歸還,當時我就聽到有2個同事在討論說,二周怎麼看的完,一個月也不一定能看完一本呢?

我聽到這裡在內心裡對自己表揚了下,自己心裡想著「我一周內肯定能看完」。雖然我看書的速度和網上的一些大神是不能比的,但是我還是挺知足的。自從我寫書評後,會發現閱讀的速度會加快,因為如果需要輸出的話,就需要不停的輸入,所以我每天看書已經成為習慣。

秋葉的《秋葉: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就告訴我們如何成為高效讀書的人,秋葉老師不僅在書中說到怎麼樣高效讀書還告訴我們高效的同時還理解書中的內容,而且還要把高效運用到工作中。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秋葉老師告訴我們的十種讀書方法:

一,通讀法:我是如何培養思考框架的

在這個讀書法中,作者告訴我們就是需要大量的讀書,這樣就能培養自己分析問題的框架,這時候已經開始形成了自己思考問題的結構,然後我們再接著閱讀的時候,就會發現有一個定心錨,看到別人說相關的內容,有用的,就吸收到自己的知識框架里。

秋葉老師還告訴我們,可以先系統讀一讀批判性思維領域的經典作品,耐著性子多讀幾遍,會一輩子的收益。

說到批判性思維,我想起前段時間讀過的一本書,丹尼斯.韋特利的《成功心理學,發現工作與生活的意義》這本書中有單獨一節是訓練你的思維,就是教我們怎麼學習批判性思維,告訴我們批判性思維的好處和標準。

二,樹讀法:我是如何去做主題閱讀的

如果覺得某個方面有必要了解學習,秋葉老師至少會看十本同類書籍,然後仔細想想那些專家的看法是否一致,慢慢得出在這個領域的思考框架。這種閱讀方式叫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就是先圈定一個感興趣的領域,然後搜集這個領域可以找到的圖書、論文和其它文獻進行閱讀。有的人會讓某個領域的大神推薦讀物,但是這些人通常不是愛讀書,是想走捷徑。

如果你是想了解項目管理,最好是多看幾本項目管理領域的書,慢慢看,慢慢做功課,而不是只看一兩本求速成。

三,圖讀法:我是如何去啃硬書的

這個就是我們現在理解的思維導圖法,現在做思維導圖也方便了,有很多免費的軟體可以做,我通常用的思維導圖軟體是百度腦圖。

在這一節中,秋葉老師用的是柴靜的《穹頂之下》做的一個思維導圖例子給我們看。秋葉老師是用下面四點原理來做這個思維導圖的:

情境(Situation):由大家熟悉的情景引入

衝突(Complication):這會帶來怎麼樣的矛盾?

問題(Question):那我們應該怎麼辦?

答案(Answer):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

思維導圖這樣的工作比較容易跟得上作者的思路,又能很快幫助我們把思路圖形化表達出來,是事半功倍的方法。現在我也有很多文章做了思維導圖,大家如果翻閱我以前的文章也能看到。

四,框讀法:我是如何讀經管書的

我們看一看秋葉老師歸納出來的五點方法:

1.列出本書想要解決的問題

2.作者看到目前社會存在的原因是什麼

3.作者認為此問題存在的原因是什麼

4.作者提出解決此問題的方法:

1)寫出總結句;

2)解釋「總結句」;

3)你認為這個方法可行還是不可行;

4)不可行的地方在哪?或者哪個觀點讓你產生了共鳴?;

5.以後遇到這種情況,你會如何解決?

我們可以利用一些讀書框架速度一本陌生領域的書籍。秋葉老師告訴我們兩點經驗:

經驗一:你閱讀一本書的動機越明確越強烈,最終能化為己用的知識就越多。

經驗二:梳理出全書的框架再去讀書收穫更快。

五,煉讀法:我是如何讀暢銷書

我們大家都知道,不同的書有不同的讀書方法,同樣的書也可以用不同的讀法。秋葉老師稱這種為煉讀法。

秋葉老師認為讀書要先消化,在內化,然後輸出。很多人讀書不消化,只是翻書,而動筆就是主動消化的過程,內化的開始。那我們怎麼知道一本書對我們來說是否內化成功?要輸出,我們可以寫書評,可以做分享,可以寫讀書筆記,這些都算輸出,不做這個功課,書只能算看過。

六,逆讀法:我是如何讀「傳道書」的

逆讀法就是我們在看一本書的時候,遇到和作者不一致的觀點。但是秋葉老師在這裡又說到還是要先學一點批判性思維,這樣我們就比較容易看出哪些問題隱含價值觀衝突,哪些隱含不同的假設,哪些是邏輯錯誤,哪些是論據不可靠。

如果沒有這些積累,就容易變成為了抬杠去抬杠,就不是學習心態了。看這本書中秋葉老師一再的提到讓我們學習批判性思維,可見其重要性。

七,抄讀法:我是如何讀「大牛書」的

這個讀書法秋葉老師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在讀比較經典厲害的書,那我們就不用裝內行寫書評了,老老實實的把別人的觀點抄下來,先有個印象。

這應該就像我們通常所做的摘錄,把比較經典的語錄摘錄下來,讓大家都可以學一學。

八,仿讀法:我是如何讀工具書的

這個很簡單了,就是我們在讀一本工具書的時候,照著裡面的步驟一步步來就是了,比如《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我就會照著這本書里的內容說的做,怎麼做筆記。然後就可以用到讀其它的書當中了。

九,誦讀法:我是如何讀文藝書的

秋葉老師寫詩評的方法:

1.交代背景

2.交代基本信息

3.表達感受

4.稱述支撐你觀點的依據

5.進行客觀對比

6.友情分享

7.模仿學習

十,閑讀法:我是如何讀快餐書的

有的時候我們就是為了放鬆一下大腦,讀一些沒有營養,不需要動腦子的書。通過這樣的閱讀,我們可以了解現代人都看什麼書,從這類書中學一點別人的長處,就是大收穫了。

下面來看看秋葉老師告訴我們如何在職場中變得高效:

一,怎樣打造完美的團隊

我們知道人是社會動物,從小到大我們都生活在各式各樣的團隊中。俗話說的好,「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我們都希望自己處在完美團隊之中,那麼,打造理想團隊的訣竅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應當了解和踐行的。

秋葉老師告訴我們一個項目必須由一個團隊來執行,有人說一流的項目遇到二流的團隊也只能執行到二流的水平,但二流的項目遇到一流的團隊,完全可以提升一個境界。

要打造一個項目團隊,應該經歷怎樣的步驟比較合適呢?秋葉老師告訴我們把項目團隊生命周期分為七個階段:

導向;2.建立信賴;3.釐清目的;4.承諾;5.執行;6.高績效;7.更新;

秋葉老師就是用這7個階段,把網易雲課堂付費課程做到第一名;OFFICES在線付費教育領域第一名,而且學員都是五星口碑超過95%。

二,你團隊的軟肋在哪裡

工作效率的提升往往不是通過個人努力就可以實現的,而是要看團隊整體的狀況。搞清楚團隊人員應該具備哪些必需的關鍵能力,這些能力是由組織或者團隊負責人來認定的,所以組織或者個人的經驗會決定整個團隊的素質。

秋葉老師用在構建網易雲課堂的課程開發和運營團隊做一個能力分析作為例子,告訴我們在構建運營團隊時,團隊特別需要六種能力:

1.戰略遠見;

2.課程開發能力;

3.充足的上網時間;

4.一對一的PPT指導能力;

5.基於良好網感的營銷策劃力;

6.服從大局的快速反映力。

三,如何培養你的團隊成員

赫塞和布蘭查德提出的「情境領導模型」由四個部分組成:

指導: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員工需要強大的領導。作為新人,他們往往投入有餘,但是專業能力不足,需要領導提供明確地命令和指揮。

2.輔導:在輔導階段,員工的專業度有所提升,對新工作的忐忑不安和畏懼也開始消失。但對工作的積極態度也會衰減。這個階段,領導要善於給員工提出問題,引導他們思考,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

3.支持:這個階段的員工的專業技能足以應對工作,但對工作的態度因人而異,有的還可能想離職但更多的是希望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個階段,領導要鼓勵員工提出自己的看法,並多多加以採納。

4.授權:此時員工足以獨當一面,領導需要對他們進行授權,讓他們培養自己的團隊。有自己負責的項目,他們的士氣就會保持在一個高昂的狀態。

四,如何做一份好的會議記錄

在工作中經常要做會議記錄,如何在會議上把每個細節都一目了然地記錄在案,而且又能突出重點信息?

把會議過程像流水賬一樣記錄,例如誰來了講了什麼,其實並沒有意義,秋葉老師告訴我們在職場里做好會議記錄只需要三點就夠了:

1.要清楚記錄會議的結論;

2.要清楚記錄得出結論之前的討論要點;

3.要清楚記錄會議的「下一步安排或建議」。

這種記錄的好處就在於,理解了會議的核心——「為了決定某件事而進行討論」。如果因為種種原因不方便寫會議記錄時,也應該在會後馬上做記錄,因為那是信息還是熱氣騰騰的,還有鮮明的記憶,會比第二天再去回想遺忘得少很多。

看完秋葉大叔的這本《秋葉: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的感覺就是大神們都是讀了好多書哦,一年能看一兩百本書,而且不光是量多,而且都是吸收了書中的內容。不過我目前還達不到這個水平,我希望自己每天能進步一點,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有進步。



推薦閱讀:

《捷德奧特曼魔王形態》還有什麼形態?
你認為小孩子有必要學習樂高積木的課程嗎?
什麼是好的程序?
如何讓孩子在遊戲中成長?
關於如何學習的思考

TAG:學習 | 閱讀 | 書籍 | 讀書方法 | 書籍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