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年有哪些習俗?

中國少數民族傳統節日有很多,每一個節日都跟生活息息相關,每一個節日都有其獨特的含義和來歷,您聽過苗年節嗎?苗年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盛行於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的苗族聚居區。最盛大的莫過於雷山苗年節,我們苗年的習俗有哪些吧!

苗年有哪些習俗

苗年習俗

苗年的頭幾天,家家戶戶都要把房子打掃乾淨,積極準備年貨,如:打糯米粑、釀米酒、做豆腐、發豆芽,一般還要殺豬、牛、羊等等。苗年年飯豐盛,講究 "七色皆備"、"五味俱全",並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並互相宴請饋贈。富裕的人家,還要做香腸和血豆腐,為家人縫做新衣服等等。

在苗年三十的晚上,全家都要在家吃年飯,守歲到午夜才打開大門放鞭炮,表示迎接龍進家。在天剛拂曉時,每家都由長輩在家主持祭祖。早餐後,中青年男子便上鄰居家拜年,苗語稱為"對仰",表示祝賀新年快樂。

苗年有哪些習俗

在新年的頭兩天,家裡有若干禁忌,如:不外出挑水,不上山砍柴、割草;不掃地;婦女不做針線活;有的地區,婦女不做飯,由男人代替;男人不外出拾糞等。苗鄉的男婚女嫁,一般都選在過苗年期間。

從第四天開始。一些老年男女也紛紛挑著酒、肉、糯米粑等等走親訪友,或者在家忙於接待來賓;一些年輕男女或在各自的村子裡吹笙跳舞,或跳銅鼓舞、鬥牛;或者小夥子去別的村子遊方場"遊方",男女丁互對歌,傾吐愛慕之情。

苗年有哪些習俗

苗年節日活動有跳蘆笙舞,跳場、跳年、跳月、鬥牛、賽馬、踩花山等,一般歷時9天左右才能結束。



苗年的民俗活動很豐富,主要有祭祀祖先,吹蘆笙踩堂,走寨結同年。

苗年有哪些習俗

1、蘆笙踩堂在本寨蘆笙堂舉行,男吹女踩,男女都參加。先由小蘆笙手吹出一陣短促的笙曲,接著大小笙手一起吹奏,姑娘們則穿著百鳥衣,戴著銀首飾,銀花冠翩翩起舞,銀佩的脆響和著笙歌,交織成節日動人的旋律。

苗年有哪些習俗

2、走寨結同年也是苗年期間重要的民俗活動。每到苗年。寨與寨之間便互為客主,互結同年。全村男女幾十人或上百人,帶上蘆笙,穿上節日盛裝,敲鑼打鼓到同年村進行聯歡活動。進村前以三曲笙歌告知主人,主人則帶領全村男女出村迎接。然後在蘆笙堂再次吹奏蘆笙及踩堂作為進村儀式,主人也以吹蘆笙踩堂還禮。禮畢邀客人至各家款待。客人一般住三天,白天吹蘆笙踩堂,進行蘆笙比賽,晚上演苗戲,未婚青年男女在此期間進行「坐妹」對歌的社交活動,追尋自己的意中人,通宵達旦。

苗年有哪些習俗

3、苗年期間,除上述活動外,苗族人民還舉行鬥牛、斗馬、斗鳥、射擊、爬竿等傳統體育比賽活動。其中以鬥牛、斗馬最有吸引力,常吸引成千上萬的群眾前往觀看。

苗年有哪些習俗

4、清水江、都柳江流域苗年是清水江、都柳江流域苗族一年中最為重要的節日。自古以來,這一地區的苗族就使用著與漢族 「農曆」不同的曆法——苗歷。苗歷的歲首,即為苗年。過「苗年」的日子,有經協商按順序進行的習慣。時間在農曆的十月、十一月期間,這種習慣,也使得這些不同的苗寨在各自不同的「苗年」日子裡,輪流成為該苗族區域的狂歡中心。

苗年有哪些習俗

「苗年」對於苗家,是慶祝豐收的日子,是一年裡勞作的結束與歡樂的開始。到了苗年,蘆笙和鼓就可以搬出來盡情歡跳。從這天開始,苗族群眾便開始了一寨又一寨的蘆笙盛會和一個又一個的喜慶節日,走村串寨,你迎我往,一直歡樂到春天二月里的「翻鼓節」。「苗年」的主要活動,包括殺年豬、打糯米粑、祭祖、吃「團年飯」「串寨酒」、跳蘆笙等,部分地區還舉行鬥牛、斗鳥、賽歌等活動。



1. 黔東南丹寨縣興仁鎮翻仰村是一個苗族人口眾多且聚居的地方,苗族風情濃厚。苗年習俗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丹寨翻仰村苗年習俗研究可增強對少數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推動了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苗年有哪些習俗

2. 釀米酒一般是在九月份進行,第一步浸泡大米,第二步就是把泡好的大米蒸熟,然後迅速打散放在大的容器里攤涼,再拌入酒麴,進行糖化,加水密封,蒸餾,最後把做好的米酒封存起來,等過年的時候就用來招待親友及客人。

苗年有哪些習俗

3. 過年的前幾天,翻仰苗寨里很多人家都會到集市辦一些年貨回來,比如香燭,紙錢,糖果,粉絲,新碗筷等。 過年前還要打掃屋舍,取辭舊迎新之意。這時家家戶戶做大掃除,在門前掛滿金黃的玉米和紅辣椒,備足材薪及牲口的飼料。

苗年有哪些習俗

4. 苗年殺豬放紅,有驅邪納福,預祝來年五穀豐登,萬事大吉之意。一般在苗年的前一天早晨,主人一早就起來燒開水,把之前聯繫好的房族兄弟會前來幫忙宰殺,等燒好飯菜後再邀請家族妯嫂,親朋好友來「吃庖湯」。「吃庖湯」習俗就是取豬的心,肝,肺,血,小大腸,腰花,排骨配上佐料,放大鍋里煮,這樣的「庖湯」滋鮮味美,香氣濃郁,還洋溢著苗家人熱情好客,純美朴善的性情,真是令人難以忘懷。

苗年有哪些習俗

5. 糍粑是苗年的必備品,苗家人相信吃糍粑可以堵鼠洞,翻仰的亦是如此。打糍粑是在卯兔日(相當於漢族的除夕)進行的。製作糍粑的過程十分講究,首先要把浸泡好的糯米放在蒸籠里蒸熟,再將蒸好的熱騰騰的糯米放石舂或木舂中,由青壯年男子舉起木槌敲打糯米,反覆捶打,直到打至粘糊狀,再把打好的糯米放在特製的大的木盆中,用手捏至團狀,按壓,染紅,放在桌子上晾乾。做好的糍粑一是自家留著吃,二是贈予親友。蒸好的糯米飯除了用於製作糍粑外,還會留一部分,加上炒好的豬肉合著吃。

苗年有哪些習俗

6. 酸湯魚是苗年的佳肴之一,同漢族春節一樣,過年吃魚在苗年中也有著吉祥含義。所以摸田魚為重要苗年準備習俗。 翻仰的苗家人吃「過地餐」也是在卯兔日進行。當晚家人們都圍在一起守歲,吃團圓飯。但飯菜不會放在桌上,而是放在地上。他們認為祖宗神靈的依附之地是火灶,故全家人都圍在火灶旁守歲,向祖先敬酒、肉、茶,吃「過地餐」,這樣祖宗神靈就可以和他們一家人一起過苗年了。

苗年有哪些習俗

總結:苗年傳統和漢族春節豐富程度差不多,形式上大體相同,畢竟都是炎黃子孫。



苗年的民俗活動很豐富,主要有祭祀祖先,吹蘆笙踩堂,走寨結同年。

苗年有哪些習俗

1、蘆笙踩堂在本寨蘆笙堂舉行,男吹女踩,男女都參加。先由小蘆笙手吹出一陣短促的笙曲,接著大小笙手一起吹奏,姑娘們則穿著百鳥衣,戴著銀首飾,銀花冠翩翩起舞,銀佩的脆響和著笙歌,交織成節日動人的旋律。

苗年有哪些習俗

2、走寨結同年也是苗年期間重要的民俗活動。每到苗年。寨與寨之間便互為客主,互結同年。全村男女幾十人或上百人,帶上蘆笙,穿上節日盛裝,敲鑼打鼓到同年村進行聯歡活動。進村前以三曲笙歌告知主人,主人則帶領全村男女出村迎接。然後在蘆笙堂再次吹奏蘆笙及踩堂作為進村儀式,主人也以吹蘆笙踩堂還禮。禮畢邀客人至各家款待。客人一般住三天,白天吹蘆笙踩堂,進行蘆笙比賽,晚上演苗戲,未婚青年男女在此期間進行「坐妹」對歌的社交活動,追尋自己的意中人,通宵達旦。

苗年有哪些習俗

3、苗年期間,除上述活動外,苗族人民還舉行鬥牛、斗馬、斗鳥、射擊、爬竿等傳統體育比賽活動。其中以鬥牛、斗馬最有吸引力,常吸引成千上萬的群眾前往觀看。

苗年有哪些習俗

4、清水江、都柳江流域苗年是清水江、都柳江流域苗族一年中最為重要的節日。自古以來,這一地區的苗族就使用著與漢族 「農曆」不同的曆法——苗歷。苗歷的歲首,即為苗年。過「苗年」的日子,有經協商按順序進行的習慣。時間在農曆的十月、十一月期間,這種習慣,也使得這些不同的苗寨在各自不同的「苗年」日子裡,輪流成為該苗族區域的狂歡中心。

苗年有哪些習俗

「苗年」對於苗家,是慶祝豐收的日子,是一年裡勞作的結束與歡樂的開始。到了苗年,蘆笙和鼓就可以搬出來盡情歡跳。從這天開始,苗族群眾便開始了一寨又一寨的蘆笙盛會和一個又一個的喜慶節日,走村串寨,你迎我往,一直歡樂到春天二月里的「翻鼓節」。「苗年」的主要活動,包括殺年豬、打糯米粑、祭祖、吃「團年飯」「串寨酒」、跳蘆笙等,部分地區還舉行鬥牛、斗鳥、賽歌等活動。



苗年,苗語稱"能釀",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各地過苗年的日期不甚統一,融水縣苗族以農曆十一月三十日為除夕,次日起為過年,這一苗年過的人口最多,地域最廣。


  1. 苗年的民俗活動很豐富,主要有祭祀祖先,吹蘆笙踩堂,走寨結同年。蘆笙踩堂在本寨蘆笙堂舉行,男吹女踩,男女都參加。先由小蘆笙手吹出一陣短促的笙曲,接著大小笙手一起吹奏,姑娘們則穿著百鳥衣,戴著銀首飾,銀花冠翩翩起舞,銀佩的脆響和著笙歌,交織成節日動人的旋律。

    苗年有哪些習俗

  2. 走寨結同年也是苗年期間重要的民俗活動。每到苗年。寨與寨之間便互為客主,互結同年。全村男女幾十人或上百人,帶上蘆笙,穿上節日盛裝,敲鑼打鼓到同年村進行聯歡活動。進村前以三曲笙歌告知主人,主人則帶領全村男女出村迎接。然後在蘆笙堂再次吹奏蘆笙及踩堂作為進村儀式,主人也以吹蘆笙踩堂還禮。禮畢邀客人至各家款待。客人一般住三天,白天吹蘆笙踩堂,進行蘆笙比賽,晚上演苗戲,未婚青年男女在此期間進行"坐妹"對歌的社交活動,追尋自己的意中人,通宵達旦。

    苗年有哪些習俗

  3. 苗年期間,除上述活動外,苗族人民還舉行鬥牛、斗馬、斗鳥、射擊、爬竿等傳統體育比賽活動。其中以鬥牛、斗馬最有吸引力,常吸引成千上萬的群眾前往觀看。

    苗年有哪些習俗

  4. 2008年6月7日,由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雷山縣申報的"苗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苗年習俗豐富多樣也是苗族人民在一年辛勤勞作之後最好的回饋,其中也是蘊含了獨特的苗族韻味很具有代表性的一個節日。


1、苗年,英文nongx yangx,苗語稱「能央」,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苗年各地區過的時間並不相同,從農曆九月至正月不等。一般歷時三、五天或十五天。有的在農曆十一月的第一個亥日(豬日),有的在九月、十月、十二月的第一個卯日(兔日)或丑日(牛日)舉行。融水縣苗族以農曆十一月三十日為除夕,次日起為過年,這一苗年過的人口最多,地域最廣。年前,各家各戶都要備豐盛的年食,除殺豬、宰羊(牛)外,還要備足糯米酒。年飯豐盛,講究「七色皆備」、「五味俱全」,並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請饋贈。

苗年有哪些習俗

2.走寨結同年也是苗年期間重要的民俗活動。每到苗年。寨與寨之間便互為客主,互結同年。全村男女幾十人或上百人,帶上蘆笙,穿上節日盛裝,敲鑼打鼓到同年村進行聯歡活動。進村前以三曲笙歌告知主人,主人則帶領全村男女出村迎接。

苗年有哪些習俗

3.清水江、都柳江流域苗年是清水江、都柳江流域苗族一年中最為重要的節日。自古以來,這一地區的苗族就使用著與漢族 「農曆」不同的曆法——苗歷。苗歷的歲首,即為苗年。過「苗年」的日子,有經協商按順序進行的習慣。時間在農曆的十月、十一月期間,這種習慣,也使得這些不同的苗寨在各自不同的「苗年」日子裡,輪流成為該苗族區域的狂歡中心。

苗年有哪些習俗

苗年這天,許多在外打工的村民都會回到家中,白天穿上盛裝集聚,載歌載舞,晚上再回到家中打糍粑、吃團圓飯,熱鬧非凡。



自古以來,這一地區的苗族就使用著與漢族 「農曆」不同的曆法——苗歷。苗歷的歲首,即為苗年。過「苗年」的日子,有經協商按順序進行的習慣。時間在農曆的十月、十一月期間,這種習慣,也使得這些不同的苗寨在各自不同的「苗年」日子裡,輪流成為該苗族區域的狂歡中心。

苗年有哪些習俗

2.苗年,苗語稱"能釀",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各地過苗年的日期不甚統一,融水縣苗族以農曆十一月三十日為除夕,次日起為過年,這一苗年過的人口最多,地域最廣。

苗年有哪些習俗

3.苗年的民俗活動很豐富,主要有祭祀祖先,吹蘆笙踩堂,走寨結同年。蘆笙踩堂在本寨蘆笙堂舉行,男吹女踩,男女都參加。先由小蘆笙手吹出一陣短促的笙曲,接著大小笙手一起吹奏,姑娘們則穿著百鳥衣,戴著銀首飾,銀花冠翩翩起舞,銀佩的脆響和著笙歌,交織成節日動人的旋律。

苗年有哪些習俗

4.走寨結同年也是苗年期間重要的民俗活動。每到苗年。寨與寨之間便互為客主,互結同年。全村男女幾十人或上百人,帶上蘆笙,穿上節日盛裝,敲鑼打鼓到同年村進行聯歡活動。進村前以三曲笙歌告知主人,主人則帶領全村男女出村迎接。然後在蘆笙堂再次吹奏蘆笙及踩堂作為進村儀式,主人也以吹蘆笙踩堂還禮。禮畢邀客人至各家款待。客人一般住三天,白天吹蘆笙踩堂,進行蘆笙比賽,晚上演苗戲,未婚青年男女在此期間進行"坐妹"對歌的社交活動,追尋自己的意中人,通宵達旦。

苗年有哪些習俗

5.苗年期間,除上述活動外,苗族人民還舉行鬥牛、斗馬、斗鳥、射擊、爬竿等傳統體育比賽活動。其中以鬥牛、斗馬最有吸引力,常吸引成千上萬的群眾前往觀看。

苗年有哪些習俗

總結:苗年的習俗和活動有很多,非常豐富,大家有時間可以去參加。



1.苗年的民俗活動很豐富,主要有祭祀祖先,吹蘆笙踩堂, 丹寨縣大簸箕苗寨,苗年,在為孩子打扮 走寨結同年。蘆笙踩堂在本寨蘆笙堂舉行,男吹女踩,男女都參加。先由小蘆笙手吹出一陣短促的笙曲,接著大小笙手一起吹奏,姑娘們則穿著百鳥衣,戴著銀首飾,銀花冠翩翩起舞,銀佩的脆響和著笙歌,交織成節日動人的旋律。

苗年有哪些習俗

2.走寨結同年也是苗年期間重要的民俗活動。每到苗年。寨與寨之間便互為客主,互結同年。全村男女幾十人或上百人,帶上蘆笙,穿上節日盛裝,敲鑼打鼓到同年村進行聯歡活動。進村前以三曲笙歌告知主人,主人則帶領全村男女出村迎接。然後在蘆笙堂再次吹奏蘆笙及踩堂作為進村儀式,主人也以吹蘆笙踩堂還禮。禮畢邀客人至各家款待。

苗年有哪些習俗

3.客人一般住三天,白天吹蘆笙踩堂,進行蘆笙比賽,晚上演苗戲,未婚青年男女在此期間進行「坐妹」對歌的社交活動,追尋自己的意中人,通宵達旦。 苗年期間,除上述活動外,苗族人民還舉行鬥牛、斗馬、斗鳥、射擊、爬竿等傳統體育比賽活動。其中以鬥牛、斗馬最有吸引力,常吸引成千上萬的群眾前往觀看。

苗年有哪些習俗

大家有興趣可以去參加,特別有意思



苗年,英文nongx yangx,苗語稱「能央」,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苗年各地區過的時間並不相同,從農曆九月至正月不等。


  1. 苗年的民俗活動很豐富,主要有祭祀祖先,吹蘆笙踩堂,走寨結同年。蘆笙踩堂在本寨蘆笙堂舉行,男吹女踩,男女都參加。先由小蘆笙手吹出一陣短促的笙曲,接著大小笙手一起吹奏,姑娘們則穿著百鳥衣,戴著銀首飾,銀花冠翩翩起舞,銀佩的脆響和著笙歌,交織成節日動人的旋律。

  2. 苗年有哪些習俗

    走寨結同年也是苗年期間重要的民俗活動。每到苗年。寨與寨之間便互為客主,互結同年。全村男女幾十人或上百人,帶上蘆笙,穿上節日盛裝,敲鑼打鼓到同年村進行聯歡活動。進村前以三曲笙歌告知主人,主人則帶領全村男女出村迎接。

  3. 苗年有哪些習俗

    進村前以三曲笙歌告知主人,主人則帶領全村男女出村迎接。然後在蘆笙堂再次吹奏蘆笙及踩堂作為進村儀式,主人也以吹蘆笙踩堂還禮。禮畢邀客人至各家款待。客人一般住三天,白天吹蘆笙踩堂,進行蘆笙比賽,晚上演苗戲,未婚青年男女在此期間進行"坐妹"對歌的社交活動,追尋自己的意中人,通宵達旦。

    苗年有哪些習俗苗年期間,除上述活動外,苗族人民還舉行鬥牛、斗馬、斗鳥、射擊、爬竿等傳統體育比賽活動。其中以鬥牛、斗馬最有吸引力,常吸引成千上萬的群眾前往觀看。


推薦閱讀:

大寒節氣有哪些氣候特徵?
結婚時的「聽房」習俗是怎麼來的?
我,結婚,被鬧過!
重陽節有什麼習俗?
五月的心酸,不朽的詩魂

TAG:文化 | 歷史 | 傳統文化 | 習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