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流行文化,連「哥哥」張國榮都被它折服,如今卻少有人知

人們總是說一些古典藝術逐漸消亡,是因為藝術的高雅無人能懂,是因為藝術堅固的「玲瓏塔」。但是,現在成為了遺產的它們,有的也曾是街頭小巷最為重要的流行文化。

粵劇作為嶺南地區最為重要的地方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出現,可謂是綻放百年興盛依舊。

粵劇表演

在浩瀚的粵劇劇目之中,唐滌生的名劇《帝女花》可謂是這珍寶中的珍寶,奇葩中的奇葩。名曲《香夭》就連「哥哥」張國榮也曾為之傾心,動情演唱。

唐滌生在參考了清代黃燮清的原著,以及古曲《妝台秋思》的基礎上創作了《帝女花》,並通過結合香港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使得《帝女花》一曲,在古韻古意之中,還帶著一股那個時代特有的哀涼。

《帝女花》劇照

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處在一個風雨飄搖、社會動蕩的局面。因為歷史的原因,香港地區作為各個政治力量角力的地方,黨派林立、學生運動此起彼伏,政治格局隱晦不明。各式移民從外地大量遷入導致香港人口暴增,劇烈地衝擊著香港原來的社會結構。

香港的經濟雖然憑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香港人民的努力,獲得了較快的發展,但發展造成的分配不均、貧富差異,以及社會制度的不完善導致的種種問題,使香港形成了一種複雜、特別的社會環境。

戲劇千迴百轉,人間酸甜苦辣,粵劇正如一曲梵音寫出了當時社會的悲歡離合。所以,在當時香港的街頭巷尾,四處可聽到一段段的粵劇曲聲婉轉,成為了香港人閑暇時的主要休閑。

《帝女花》作者,唐滌生

《帝女花》就誕生在這個時代里,以古喻今地訴說著當時香港的得失沉浮。

該劇講述了明朝末代公主長平和駙馬周顯世之間的愛情故事。

崇禎末年,長平公主選中了太傅之子周世顯為駙馬。未料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自殺,並賜后妃紅羅,昭仁、長平二公主也在此列。但長平公主命大未死,被官員周鍾發現。誰知周鍾父子是賣主求榮之人,欲將長平公主送予清庭。長平公主識破之後,設計逃脫並化名道姑「慧清」藏於道庵。

天可憐見,某日在庵外與周世顯重逢,但歷經劫波的長平公主心存疑慮,不敢相認,故意裝作他人。在周世顯苦苦哀求、表明心跡之後,長平公主終於向他表露身份。沒想到二人雙雙被周鍾父子出賣,不得不面見清帝。清帝為表安撫,答應安葬明朝皇帝並釋放太子。後長平公主面見清帝,請求允許自己遵守約定與周世顯於定情時的含樟樹下完婚。在洞房花燭夜,長平公主與周世顯雙雙自殺殉國。劇末公主與駙馬雖然羽化成仙,終回天宮,卻是後話。

1976年版電影《帝女花》

《帝女花》全劇分為《樹盟》、《香劫》、《乞屍》、《庵遇》、《上表》、《香夭》六個部分,以公主駙馬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串聯了整個劇本。

《香夭》作為全劇的終結,也是點睛之筆。「香」暗喻帝女長平公主,整劇積攢的國讎家恨到了最後一幕,糾結至極、勃然噴發,然後歸於死寂。

身為帝女又如何?萬千寵愛終歸消逝;飽讀詩書又如何?一己之力難挽狂瀾;比翼雙飛雖美好,卻無法承受家國破碎、國讎家恨之重,最終只能選擇洞房花燭這人生最美時終結生命,以謝國家。猶如絢爛春花正欲開,卻戛然而「夭折」。可喜!可悲!可嘆!

《帝女花》既有愛情故事的動人,也有國讎家恨的沉重與壓抑,段段凄涼,句句無奈:

《香夭》唱詞

洞房花燭夜,自殺殉國時,想來也是一種奢侈的浪漫。古今中外,自殺常見在諸多名劇中。從外國《羅密歐與朱麗葉》、《魂斷梅耶林》,再到中國的《梁祝》,這一行為在不同的時代和故事中,都帶上了一種不可言喻的悲劇色彩。為了守護和追求心中最珍貴的情感,能直面死亡,何嘗不是人性中高貴的品質呢?

在如此亂世中,皇家貴胄尚且如此,那麼劇中未提及的其他人的命運呢?人在亂世,生如浮萍,幾多凋零,誰都無法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帝女花》只是反映了當時萬千社會的一個側面而已。

《帝女花》說的是明末清初的故事,反映了當時動蕩的社會和人們複雜的情感,這與20世紀50、60年代的香港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像。

劇中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都反覆地觸動了香港人的心靈。加上它極高的藝術水平所帶來的藝術感動,深深地引起了香港人的共鳴。

以《帝女花》為代表的粵劇,演繹了一個又一個富有廣東特色的故事,遂成為許多廣東人內心深處最為深邃的記憶。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張國榮所主演的電影《霸王別姬》?
張國榮怎樣評價四大天王?
張國榮的二三事
張國榮拍過哪些電影?
張國榮青蔥歲月《失業生》上映6天 為何如此慘淡?

TAG:粵劇 | 張國榮 | 非物質文化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