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的俄國彩色攝影先驅

1908年,在聖彼得堡舉辦的一場關於彩色攝影的展覽上,一位重量級觀眾坐在台下,認真傾聽著攝影師的講解。這位觀眾以性格奇葩、思維飄忽不定而著稱。

4年前,當這位觀眾得知自己的第二太平洋艦隊在遠東灰飛煙滅時,他只是面帶微笑的對送信人說:「天氣很棒啊!明天要不要一起打獵?」,其淡定程度令人驚訝。他就是俄羅斯的主人、「人民慈愛的爸爸」 - 沙皇尼古拉二世

?沙皇尼古拉二世

可能是由於帝國檔案中,關於自己國家景象的黑白照片與手繪圖片色彩過於單調,無法給予自己真實的代入感。所以,沙皇對於這次彩色攝影展表現出非常濃厚的興趣。

攝影師看出了這位「人民慈愛爸爸」的心思,極度熱情的展示自己歐洲以及俄羅各地拍攝的圖片,並在講解達到高潮時,向沙皇拋出了已經構思很久的一個大項目:那就是利用他正在不斷完善的彩色攝影法,為帝國記錄下每片土地的人文印記,集合成一套今日俄國的珍貴圖片資料,從而促進偉大沙皇統治下科學、文化方面的繁榮。

不得不說這是一次教科書式的成功「融資路演」,作為大BOSS的尼古拉二世覺得這個項目相當OK!它能夠用最少的錢換來政治與文化上的巨大價值。所以當場拍板支持,並命令帝國交通部全力配合。

搬出這個大項目來忽悠沙皇的,就是俄國彩色攝影先驅:謝爾蓋·米哈伊羅維奇·普羅庫金·戈爾斯基(我靠~俄國人的名字就是這麼長,我也很無奈... ...)。

?謝爾蓋·米哈伊羅維奇·普羅庫金·戈爾斯基

100年前,攝影還屬於高科技,不是你有兩錢兒就能玩得了的。早期攝影師大多是物理與化學家出身。

普羅庫金·戈爾斯基早年就讀於聖彼得堡國立工藝學院,跟隨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學習化學(沒錯!就是那位發明了令無數學生背誦到蛋疼的元素周期表的門捷列夫),並開始接觸攝影技術。

1897年,普羅庫金·戈爾斯基向俄羅斯帝國技術協會(IRTS)提交關於攝影研究的報告,並在1898年成功用黑白技術拍攝到了流星雨。

1901年,他開始研究彩色攝影技術。早在1855年蘇格蘭物理學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通過模仿人眼感知顏色的方式,發明了三色原理攝影法。它將一幅圖像分別通過紅色、綠色、藍色三個濾鏡,再將三張照片透過同一顏色進行過濾處理,從而得到彩色圖像。

普羅庫金·戈爾斯基在三色原理的基礎上繼續進行優化,使得照片的圖像更加清晰。

(*以下圖片全部為原始玻璃底片直接掃描後成像,未進行任何二次處理。可以在邊緣處看到紅、綠、藍三色過濾後的痕迹)

?人物拍攝實驗(pic@國會圖書館)

從1903年至1907年,普羅庫金·戈爾斯基遊歷了俄國歐洲部分與邊疆地區,拍攝了大量彩色照片,其中現存較多的是他在中亞撒馬爾罕與哈布拉期間拍攝的。

?撒馬爾罕 - 囚犯(pic@國會圖書館)

?撒馬爾罕 - 烤串攤(pic@國會圖書館)

?撒馬爾罕 - 江湖郎中(pic@國會圖書館)

?撒馬爾罕 - 水果攤(pic@國會圖書館)

?撒馬爾罕 - 地毯商(pic@國會圖書館)

?中亞生活的猶太兒童(pic@國會圖書館)

?布哈拉 - 埃米爾(pic@國會圖書館)

?布哈拉 - 內務部長(pic@國會圖書館)

?布哈拉 - 宮殿內部(pic@國會圖書館)

?布哈拉 - 宮殿外部(pic@國會圖書館)

?布哈拉 - 監獄(pic@國會圖書館)

?布哈拉 - 士兵與老式加農炮(pic@國會圖書館)

?布哈拉 - 宗教學校(pic@國會圖書館)

?布哈拉 - 博戈爾汀庭院(pic@國會圖書館)

?撒馬爾罕 - 警察(pic@國會圖書館)

?中亞民族賽馬(pic@國會圖書館)

?土庫曼人(pic@國會圖書館)

?戈洛德納亞草原(pic@國會圖書館)

?尼古拉斯一世運河(pic@國會圖書館)

?挑水人 - 撒馬爾罕(pic@國會圖書館)

?吉爾吉斯人(pic@國會圖書館)

?薩爾特婦女(pic@國會圖書館)

?夏伊辛達清真寺(pic@國會圖書館)

?撒馬爾罕 - 什爾達清真寺(pic@國會圖書館)

?撒馬爾罕 - 拉吉斯坦廣場(pic@國會圖書館)

?布哈拉 - 巴彥庫里汗陵墓(pic@國會圖書館)

?撒馬爾罕 - 埃米爾吉爾清真寺(pic@國會圖書館)

?撒馬爾罕 - 牧羊人(pic@國會圖書館)

1908年5月,普羅庫金 - 戈爾斯基在亞斯納亞-博利爾納拍攝了俄國文學泰斗列夫托爾斯泰。這是托爾斯泰生前最著名的一張彩色照片,它在日後被印刷在各種出版物與明信片上。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1908年,隨著普羅庫金 - 戈爾斯基在國內的名聲不斷提高,他受到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接見,也就是文章開頭出現的那一幕。在得到了帝國官方的支持後,普羅庫金 - 戈爾斯基擁有了大量先進裝備。一節專門改造的鐵路機車、特別配備的淺水船和一輛美國福特汽車,以及由帝國政府提供的特別文件,要求所到之地官員奉命協助。

在1910 - 1912年,普羅庫金 - 戈爾斯基沿馬林斯基運河進行水路攝影,他來到了烏拉爾工業區。期間,為紀念1812年衛國戰爭勝利一百周年,他拍攝了與拿破崙戰爭有關的地方。

?馬林斯基運河(pic@國會圖書館)

一戰爆發後,1916年是普羅庫金 - 戈爾斯基在他的祖國進行拍攝的最後一年。他對正在建設的摩爾曼斯克鐵路拍攝了120多幅照片。

?摩爾曼斯克鐵路(pic@國會圖書館)

?右一:普羅庫金 - 戈爾斯基(pic@國會圖書館)

?普羅庫金 - 戈爾斯基自拍(pic@國會圖書館)

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後,普羅庫金 - 戈爾斯基聰明的選擇移民法國,事後證明這是多麼正確的決定!以他的身份是絕對活不過日後蘇聯數次大清洗的。

移民法國後,普羅庫金 - 戈爾斯基一直從事與攝影有關的工作,他於1944年,盟軍解放法國前夕,在巴黎去逝。

普羅庫金·戈爾斯基應用特殊的彩色攝影方法,讓後人看到了1917年革命前的俄國社會。他的照片內容涉及廣泛,包含古代教堂建築、新興的工業鐵路、以及俄羅斯多元的民族文化。

1948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從普羅庫金·戈爾斯基的繼承人那裡購得了他生前的大部分照片底片,但由於從底片分離出的彩色圖像,再輸出到印刷的技術相當複雜,畫面質量也並不理想,所以當時並未向公眾發布。

直到20世紀末,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誕生後,這批玻璃底片通過數字化掃描才重新與世人見面。

-----------End-----------

關注微信公眾號:20世紀研究所

我們探索那些被丟棄在角落中的人文現象與時代騷動,發掘這個「醜陋」同「美好」交錯共生的操蛋世界。

weixin.qq.com/r/MTl8ZGz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沙皇俄國 | 中亞 | 攝影 |